看不见的运动
第十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十章小粒子和大宇宙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②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③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④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讨论得出分子动理论。
②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进行物理方法的教学,如发现法、分析比较法、概括归纳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日常现象和探究实验的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2.难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三、教具:分八组实验:每组器材为100mL量筒2只,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2只,相同容积的空广口瓶2只,250mL烧杯2只,冷、热水适量,滴管一只,红(蓝)墨水一瓶,注射器一只(5~10mL),染色酒精50mL,水50mL,毛玻璃2片,一段细铁丝。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体验式、合作与交流(分组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生:……(二)进行新课(板书:看不见的运动)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_《看不见的运动》名师课件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 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
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模型3
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不断地无规则运动, 颗粒之间有空隙。
二、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颗粒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不断运动, 颗粒之间有空隙。 【分子】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分子质量体积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 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 (油膜法) 3、分子间空隙很小,人眼也无法直接观察。 【分子模型】
例2、在开水里放入一勺咖啡,过一会儿闻到香味,这个现象
说明了
。
例3、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例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
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猜想】 分子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证据】 气球越压越硬,物体无法被无限压缩。
【结论】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拓展】分子间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与分子间的间距有关,间距小表
现为斥力,间距大表现为引力,当间距大于10倍分子直径时,分 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
四、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 当模型(假说)被论证则成为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意义】 分子运动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物理学现象,特别是这一
八年级物理全册 11.2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应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现象【教学方法】活动交流;分析论证【课前准备】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铅块、钩码、针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无论固体、气体还是液体它们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分子间是否有空隙1、实验器材:量筒(或滴定管)、染成红色的水、酒精。
2、实验步骤:(1) 、往量筒内放入12。
5cm3染成红色的水;(2)、再往量筒内放入12。
5cm3的酒精;(3)、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体积变化;(4) 、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水和酒精混合视频4、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5、实验结论: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某课堂中的四个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答案:DA.图甲中撤去玻璃板后右侧集气瓶中气体变红,左侧集气瓶气体颜色变淡,说明两种气体彼此进入对方发生了扩散现象,而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进行实验可以排除是重力的因素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打开实验装置中间的阀门,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最终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以使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更快,进而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扩散速度越快,表明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说明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乙中水和酒精混合过程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对方的分子之间,图丁中芝麻和黄豆是大量分子构成的物体,芝麻进入黄豆间的空隙发生的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不能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图丁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不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蜗牛在爬行B.猎豹在奔跑C.汽车在奔驰D.小明在静坐答案:D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蜗牛爬行、猎豹奔跑、汽车在奔驰时,物体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小明静坐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小明没有做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完整版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新课标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七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第八章电与磁一.磁场二.电生磁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四.电动机五.磁生电第九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九年级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十二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压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应用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五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沪科版八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乐音与噪音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七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的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沪科版九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第二节让电灯发光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三节家庭用电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第二节电流的磁场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九章材料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节半导体第三节探索新材料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与社会第三节开发新能源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物质的状态二.温度的测量三.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四.汽化和液化五.升华和凝华六.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的描述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三.乐音与噪声四.超声波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二.光的反射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光的折射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生活中的透镜四.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力的测量三.重力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二力平衡七.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压强和压力一.压强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物体的浮沉条件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目录页码人与物理——利用机和能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 (2)二、滑轮 (6)四、功率 (1)2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1)4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1)8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 (2)2二、内能 (2)5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28四、热机 (3)3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3)5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 (39)二、组装电路 (44)三、电流 (47)四、电压 (51)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57)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62)七、变阻器 (67)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7)3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78)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8)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83)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 (8)7二、电功率 (9)2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5四、电流的热效应 (9)7五、家庭电路 (100)六、安全用电 (103)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一、磁现象 (109)二、磁场 (112)三、电流的磁场 (115)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17)五、电磁铁的应用 (119)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23)七、直流电动机 (125)八、电磁感应发电机 (128)永恒的探索——信息、粒子、宇宙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 (133)二、广播和电视 (137)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144)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49)二、浩瀚的宇宙 (155)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160)附录一、本书中用到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162)二、物理名词汉英对照表 (163)。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看不见的运动一、单选题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 阳春三月,花香袭人B.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C. 微风拂过,炊烟袅袅D. 丰收季节,麦浪起伏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压紧,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没有分开,该实验说明了()A. 分子间存在引カ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在间隙D.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3. 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A.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不停地运动着D. 分子的体积很小4.有关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所以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B.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扩散现象只能在液体和气体之中发生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下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 分子间有引力C. 分子间有斥力D.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6.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 春天柳枝摇曳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落叶纷飞D. 冬天瑞雪飘飘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图,两段粗熔丝压紧以后能吊起一个较轻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 乙图,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 丙图,分子力模型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引力与斥力不能同时存在D. 丁图,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10.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A. 花香扑鼻B. 樟脑丸变小了C.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 舞台上弥漫的烟雾二、填空题11.老师在量筒里装入一半清水和一半硫酸铜的水溶液,如图所示,刚开始两者之间有清晰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模糊,30天后,混合均匀。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 第十三章 内能》分子热运动(选择题)能力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分子热运动(选择题)能力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柳枝摇曳B.荷花飘香C.树叶纷飞D.瑞雪飘飘答案B【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解答】解:A、柳枝摇曳,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荷花的香味,故B 符合题意;C、树叶纷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瑞雪飘飘,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四种情况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A. B.C.D.答案A【考点】分子的运动.【分析】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解答】解:A、两块铅相互挤压后连在一起很难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与分子热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B、空气和二氧化氮混合,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水混合,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蜂鸟闻到花的香味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是()A.雪花纷扬B.丹桂飘香C.柳枝摇曳D.秋叶飘零答案B【考点】分子的运动;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解答】解: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丹桂飘香;而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看的见的,比如:雪花纷扬、柳枝摇曳、秋叶飘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和联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4、晓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筒口(如图所示),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晓彤的实验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D【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会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压缩,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故D正确.故选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空隙B.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的小球可能不带电C.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质子D.木香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答案B【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隙,之所以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斥力的作用;(2)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之间可以相互吸引;(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解答】解:A、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而不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空隙,故A错误;B、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了负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因此吸引的小球可能不带电,故B正确;C、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电子,不是质子,故C错误;D、木香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不停地运动,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将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一起五年,它们相互渗入约1mm,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水会结冰,说明水分子变小了答案B细菌不是分子,A错;铅片和金片紧压相互渗入是固体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是运动,B对;液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错;水结冰,是物态变化,改变了分子间距,分子大小没有变化,D错。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

分子热运动1.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表____________ 。
解析:烟草的气味进入空气中去,属于扩散现象,它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答案: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某次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用蘸过酒精的棉球写了一个清晰的字,过了一会,字不见了,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酒精的气味。
(1)针对以上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你对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新的想法?写出你的猜想。
(3)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支持你的猜想吗?解析:问题的提出应针对三种现象:在黑板上用酒精写字;酒精不见了;闻到酒精的气味。
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都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偏离要求。
对于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也许目前无法解答,但是可以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分析,加深对分子的理解,立足于这些宏观现象,对微观分子的存在形式作出猜想。
针对酒精能粘在黑板上,猜想: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引力。
针对酒精不见了,表明分子在运动,但由于太小,用眼直接看不到分子,所以猜想:分子很小,或分子在运动。
针对同学们能闻到酒精的气味,猜想:分子在运动。
猜想是根据现象、经验或已有知识作出的假设,现象并非偶然,生活中支持这种猜想的现象应该还有许多,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体验生活中的物理,加深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
答案:(1)为什么酒精能粘在黑板上?为什么过了一会儿酒精不见了?为什么同学们能闻到酒精的气味?(2)分子可能很小;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引力。
(3)充满气的气球,过一段时间,气球变瘪了,这表明:分子很小,并且分子在运动。
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白色痕迹,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把盐放入水中,过一会水变咸了,表明:分子很小,并且分子在运动。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解析:这是本节的基本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了解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一试:
校本作业《要点提示》第二点和 《课堂练习》
• 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 界戒烟日”。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 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 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铅块可以吊起钩码,硬币能够漂浮在水面 上。。。
分子间存在引力
动手小实验:
用针管吸取小部分 水,尝试压缩它
水不容易被压缩,裂开的物体不容易被 复原。。。
分子间存在引力
看不见的运动
①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分子间存在引, 如何写下的文字
固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粉笔字写了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擦去。。。)
看不见的运动
①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想一想:
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 的挤在一起的吗?
看不见的运动
①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小魔术:
用铅块吊起钩码
看一看:硬币漂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密度比水 大的硬币可以漂 浮在水面上?
动手小实验:
将一滴墨水滴到烧 杯中,并观察现象
为什么一滴墨水就可以 让整杯水变色呢?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猜猜看
哪杯是水,哪杯是酒精
鼻子没有和液体接触,为什么 我们可以闻到气味?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到 我们的鼻子
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