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课件 (新版)沪科版
初中物理电子教材电子课本插图汇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九章-第 十一章)

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1
判天地之美,万物之理
1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九章-第十一章) 第九章 浮力
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2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4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思维导图 课件(13张)

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 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 关。
2.含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 大小。
3.公式:F浮=G排=p液gv排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主要取 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
2.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滑轮及其运用 1.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机械与人
3.做功了吗
1.含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功=力*距离=W=Fs(W:功。F:力。s:距离。)
4.做功的快慢
1.含义: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做 功率。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小粒子与大宇宙
1.走进微观
1.分子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看不见的运动 2.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3.物体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 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4.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的时候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
3.探索宇宙
2.怎样描述力
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 素。
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
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2.弹簧测力计
4.来自地球的力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公式:G/m或G=m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2.色光混合及物体颜色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课件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靠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体——物体.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斥力使分子彼此 分离,使分子间有间隙;而引力使分子凝聚,使分子在某 些区域内维持平衡状态.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不一定相等,就出现了只表现为
方法的讲解,如猜想、建立和检验物理模型、数学、观察
等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又如在探究分子动理论时, 包含的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 的间接研究方法.
2.通过复习物理学史,了解人类发现微观粒子和探索 宇宙的过程,强调: (1)两种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的组成; (2)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用 到的科学方法:猜想、建立模型、观察等.
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典例2】(2011·黄石中考)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微观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 间的区别.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很 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我们所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
引力或斥力的现象.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其中斥力始终变化最大.
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但是我 们看到的只是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并没有直接看到分子的
运动,我们是由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来推断分子在运动 .这里
我们采用了“间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 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
间隙. 2.在研究气体分子的运动时,教材本章第二节的实验探究1
八年级物理全册 11.2 看不见的运动同步教案 沪科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同步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同步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同步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11.2 看不见的运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2。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原因、扩散的规律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重难点: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现象〔教学策略〕在回忆物质组成知识的基础上,由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这些微粒在物体中是怎样组合的呢?将学生的思维拉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上。
〔教学用具〕分8组实验:每组器材为100mL量筒2只,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2只,相同容积的空广口瓶2只,250mL烧杯2只,冷、热水适量,滴管一只,红(蓝)墨水一瓶,注射器一只(5~10mL),染色酒精50mL,水50mL,毛玻璃2片,一段细铁丝.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生:……2. 新课教学(板书:看不见的运动)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 看不见的运动7-沪科版

11.2《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的第二节,重点学习“分子动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分子动理论”极其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探究实验、体验实验,配合多媒体资源进行直观地呈现,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普遍性,整合其他相关微观世界与宇观世界的简单知识的一节整合课。
对解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模型法、分析推理法。
五、教具准备细玻璃管、酒精、水、红墨水、胶头滴管、广口瓶、玻璃瓶、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铅块、钩码、针管、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魔术表演:花儿为什么变红了。
(如图1)师:上新课前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请看这瓶是酚酞溶液,这瓶是氨水,现在老师先把酚酞图1溶液滴在这朵白色樱花上,然后再把氨水滴上去,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白色的樱花变红了。
师:这是因为酚酞溶液遇到氨水会产生化学反应而变红的原故。
好的,现在老师在这朵樱花上喷洒酚酞,老师不要往上滴氨水,只要把氨水放在旁边,老师用意念就能让氨水自动的跑上去,与酚酞溶液反应使这朵白色的樱花变红,同学们你信吗?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大家看仔细了。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关于"看不见的运动"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一些运动,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理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看到的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尺子、球等,以及一些学具,如纸飞机、小车等。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课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个静止的物体,比如一张桌子,然后我会迅速移动桌子,让学生看到桌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即使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物体的运动,但通过其他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运动。
然后,我会引入参照物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个球,以桌子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地面为参照物,球是运动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我会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这个概念。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遇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关于"看不见的运动"的物理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到即使无法直接看到物体的运动,但通过其他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 (新版)沪科版

B.DNA、质子、原子
C.质子、原子、DNA D.质子、DNA、原子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zhèngquè)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子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④⑤ 21.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22.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 动失败而无法(wúfǎ)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 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质子
B.考场中小明为了提神,涂了清凉油,许多考生都闻到了气味 C.当有人用修正液覆盖错字时,第常十页,能共23闻页。 到刺鼻气味
第十一章 小粒子(lìzǐ)与大宇宙 11.2 看不见的运动
4.(4分)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 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 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 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
10.(3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__ __组成的。纳米技术是一种高新科学技术和工 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dānwèi),1 nm=10-9 m,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 10-10 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 nm,相当于__ __个分子 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课件(共31张PPT)

A.固态、液态、气态
B.固态、气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气态、固态、液态
a
b
c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A
总结 结论
上述的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 息地__做_无__规_则__的__运_动___。
思考
你能举出生活中扩散现象的 例子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 么?
典例精析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A)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夏天,在教室里泼一盆水很快就干了
2.镇江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丰厚,以下描绘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
B.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
C.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
D.锅盖面,面汤上下翻滚
3.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回忆一
下,这节
课我们学
看 不
分子间有空隙
习了什么
内容?
分子是在永不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做无规则运动
见
的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运
动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当堂达标
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扫地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 在 引力 ;物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科学研究表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 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 2 分子间的作用力 活动:用力拉铁丝和用力压木块。 (1)铁丝容易被拉断吗? (2)木块容易被压缩吗? 提示:(1)不容易 (2)不容易
体验 3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
活动:将一块稍大的冰块放在有刻度的烧杯中加热,直至完全熔
化变成水,再继续加热至沸腾。
(1)分析活动知,水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体验 1 分子的运动
活动1:准备分别装有香水、醋、酒三种液体的瓶子,用不同方
法识别这三种液体。
活动2:向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1)活动1中,判断瓶子中所装液体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2)活动2中,过一会,杯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
会”)变红。
提示:(1)闻气味 (2)会
1.观察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分布状态,分析物质处于 不同状态时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有一定的体 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 积,能够流动。 2.分析“固态、液态、气态的模型图”,思考物质状态发生变 化时,体积会怎样变化? 参考答案: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水结冰 时体积变大);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变大。
分子间 作用力
有无确 定体积
有无固 定形状
分子运 动情况
固态 很小 _较__强__ 有
在一定限度 有
内运动
液态 较小
较弱
_有__
在一定限度 无
内运动
气态 很大 更弱
无
_无__ 沿各个方向 自由运动
是否 有流 动性
无
_有__
_有__
【拓展延伸】为什么荷叶上的水滴都是滚圆的小水珠 水滴与荷叶接触时,它们之间的分子作用力(附着力)很弱,表现 为荷叶对水不太“亲近”,就像油、水相互不“亲近”一样,这 种现象叫疏水性。水滴在疏水性的荷叶表面不易扩展、铺开,水 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内聚力),产生了向内部运动的趋势。 这样一来,水滴的表面积就会尽可能地缩小。因水滴的体积大小 不变,只有在成为球体的时候,它的表面积才最小。所以,小水滴 就变成滚圆的小水珠了。
考点 1 分子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 【典例1】(2013·咸宁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 “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思路导引】关键是知道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我们 闻到花香是由于香味分子在运动,A正确;B、C、D中的柳絮、 雪花、落叶都是肉眼可见的物体,是宏观的机械运动,不能体现 分子运动,所以B、C、D错误。
提示: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可以看到两个玻璃瓶中的气体都 变成了红色,说明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把一滴蓝 墨水滴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蓝色,说明液体 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根据现象知固体分子也是运动的。 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 参考答案:(1)气体 (2)液体 (3)固体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析下面两种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2)乙图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将煤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墙会变黑,说明
分子也
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子间有_空__隙__。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_分__子__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存在__作__用__力__(_引__力__和__斥__力__)。 (3)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状态:
分类 分子间
状态 距离
的冰,
的水,
的水蒸气。
(2)在不同状态时,它们的形状、体积、流动性相同吗?
提示:(1)固态 液态 气态 (2)不相同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状态各有哪些特点?
探究 1 分子间有空隙吗 把50 cm3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50 cm3的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 思考以下问题:
提示:下面的铅柱之所以不会掉下来,原因就是受到了上面铅柱 分子对它的上表面分子的引力作用。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着引力。 参考答案: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3.分析实验,水容易被压缩吗?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不容易 分子间存在斥力
探究 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结合“体验3”和图甲、乙、丙,从形状、体积、流动性等方面 分析,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
探究 3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结合“体验2”和下面的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体验2”中,物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分 子之间存在什么力? 提示:物体很难被拉伸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很难被压缩 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2.分析实验,如图所示铅柱悬吊一定的重物也掉不下来,这个现 象能说明什么?
1.观察量筒中混合液体的体积,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100 cm3。 2.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探究 2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结合“体验1”和下面的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在活动1中,如果通过闻气味可以辨别三种液体,说明分子
在
。
参考答案:运动
【方法归纳】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分
考点 2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典例2】(2013·广州中考)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 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思路导引】分析三幅图中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特点。
【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固、液、气三种状态对应的分子 排布。固体分子排列规则、紧密、有固定的形态;液体分子排列 有一定规律、较为紧密、有一定的形态;气体分子排布极度散乱, 无规则;所以甲图是液态,乙图是固态,丙图是气态。 【方法归纳】特征判断:主要从分子运动状态、体积、形状、流 动性等方面通过比较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