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合集下载

学朱子经典三四册教案文档1

学朱子经典三四册教案文档1

第三册第6 课:《童蒙须知》选句执笔人:郭丽华内容: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名,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一、教材分析:1.背景:本课内容选自《童蒙须知》之“语言步趋”。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

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

本文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方面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平时行走姿势做了详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动上顺从父母。

旨在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通过示范、比较、评价、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养成正确的行走姿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行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注释:趋qū:形容步趋中节。

跄qiàng:走路不稳。

跳踯tiào zhí:两脚离地,上下跳跃,徘徊不前。

3、简析:人的行走应该合乎礼节,举止端庄,不可乱跑乱跳。

如果父母长辈有吩咐召唤,这时就应该跑步向前,不可以怠慢。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内容,知道正确的行走姿势和行孝的重要性。

2、通过示范、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明白正确走姿的重要性。

3、指导实践,养成正确行走姿势。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三、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查阅《童蒙须知》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再现,引入原文1、出示课件图片: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同学都在干什么?(出示学生不文明,不尊敬父母的图片)你喜欢他们这样做么?2、学生汇报。

3、原文导入,理解内容师:同学们都知道这么做不对,那么该怎么做呢?看看朱熹爷爷是怎么说的吧!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学生读,要求读准。

4、理解内容师:朱熹爷爷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他的理解?学生汇报。

中国文化研读朱子语类三则PPT学习教案

中国文化研读朱子语类三则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26页
2021/5/7
“天理”“人欲”是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
的哲学命题。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
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
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
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
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
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国文化研读朱子语类三则
会计学
1
观书有感
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
半亩方塘一鉴开, ,才能达到新境界。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景喻理/7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宋代理学 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 理学,又独立发挥、完善,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 ,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 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成为巩固封建社 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 百年之久。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 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第9页/共26页
2021/5/7
第二则重点字词:
便与克下: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
存天理:依照 固 固然 :
分别教是: 分辨教会这些(什么 是天理,什么是人欲 )
2021/5/7
第10页/共26页
【 翻译 】第二则 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
去做克己的功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 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2021/5/7
第8页/共26页
【 翻译 】第二则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小学读本尤溪县教育局编编者的话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过去的近800年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到整个东亚地区,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朱熹的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永恒的启迪、借鉴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和他童年生活的地方,作为朱熹故里的儿童、少年应当对朱熹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丰富的思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为此,根据尤溪县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小学阶段知道朱熹的生平、了解朱熹励志方面的故事、会背10首以上朱熹的诗词等要求,我们缉选了一些有关朱熹的传说及其生平的部分事迹编写成这本书,以帮助同学们初略地认识朱熹,了解他的为人处事的思想品质。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肯定会有诸多不妥之处,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2007年8月目录一、朱熹故事1.美丽的传说2.重教遗风传自昔3.朱子问天4.投靠五夫名师5.祝夫人煮莲教子6.为母守墓7.社仓之法8.鹅湖之会9.首创“会讲”10.朱熹的治家之本11.严惩贪官12.安贫乐道的朱熹13.硕果辉煌14.遵纪守法正直做人15.尊老敬贤爱幼16.就餐要斯文17.读书要专心18.为学之序19.朱熹论知行关系20.重教兴学的朱熹二、朱熹诗词21.劝学22.春日23.观书有感24.苦雨25.九思26.庚申立春前一日27.示四弟28.九月九日登天湖29.闻蛙30.分水铺续赵仲缜留题1.朱熹的传说朱熹是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他诞生于公元1130年农历9月15日中午,出生在尤溪县城关水南的郑安道义斋。

相传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郑安道家对面城北的文山与背后的公山同时起火,山火熄灭之后,露出的山形呈“文公”二字。

朱熹的父亲朱松惊咋道:“此喜火祥兆也。

”意思是说这场大火预兆着一个吉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朱子文化ppt课件

朱子文化ppt课件

道德修养论
要点一
总结词
道德修养论是朱子哲学思想的方法论,主张通过修养来提 升个人的道德品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朱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的 不同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通过 修养来纠正这些偏差,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方法 包括学习、思考和实践等,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这种方法论强调了个人自我完善的 重要性以及实践和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朱子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朱子文化概述 • 朱子哲学思想 • 朱子教育思想 • 朱子文学艺术思想 • 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
01
朱子文化概述
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他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入闽,其父朱松被调任建州(今福 建建瓯)。朱熹在福建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并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政治领域,朱子文化强调“仁政” ,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领域,朱 子文化倡导“格物致知”,这一思想 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朱熹提倡“诚 意正心”,这一思想对教育理念和教 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朱子文化还具有重要价值。首 先,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精髓和发展历程。其次,朱子文化对 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 史和文化。最后,朱子文化对于现代 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所倡 导的仁爱、正义、诚实等价值观念仍 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朱子文化校本

朱子文化校本

武夷山一中 叶鹿
• 对人的气节,品德塑造 • 张 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 万世开太平”
•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林则徐——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武夷山一中 叶鹿
文學家朱熹
• 1、朱熹的詩詞 :、 《 觀書有感 》 、 《 九曲棹歌 》 。 • 2、朱子的著作 :《四书集注》 、《诗 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 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 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朱子大全》等等。
武夷山一中 叶鹿
朱子故居(五夫镇)
武夷山一中 叶鹿
紫阳楼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 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 十四年(1144年),朱熹 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 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 了近50年。紫阳楼位于屏 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 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 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 翠竹林。中堂悬匾:紫阳 书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 洲婺源(今属江西)的紫 阳之意。
返回
武夷山一中 叶鹿
朱熹轶事
• 步步香
• 相传,理学宗师朱熹为避“伪学”之祸,路过山下村。那日骄阳 当空,盛暑难当,朱熹也走得口干舌燥,双脚发软,瞥 -见路口 开一爿茶馆,忙走进茶馆坐在板凳上,呼哧呼哧直喘气。这茶馆 旁边一棵大榕树,枝干苍虬,绿叶如盖,清风飒然,令人神清气 爽,是纳凉的好地方。朱熹口啜香茗,开襟纳凉,浑身舒坦,连 日的困顿疲劳消除了大半。茶馆主人是个年近半百的妇女,膝下 仅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是她在下山路上生的,取名“下山”。 这下山自幼好学,终日手不释卷,朱熹是一个大儒,自然喜爱读 书郎。他沉吟一会,从身上摸出一枚通宝,笑着吩咐道:“替我 办九种下酒菜来。”女主人接铜钱在手,心里象吊桶打水——七 上八下,不办嘛,得罪了客官,办吧,区区一枚铜钱如何端出九 碗菜?怔怔地愣在那里,脚象生了根似的提不起来。

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

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

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教案标题:朱子文化小学读本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朱子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素养。

教学内容:1. 朱子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朱子的生平和思想。

3. 朱子对学习和修身的看法。

4. 朱子的经典著作和思想精华。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朱子的画像和简单介绍他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朱子文化的兴趣。

导入(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朱子的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讲解(15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介绍朱子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朱子的生平和思想。

阅读活动(2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朱子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朱子对学习和修身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创作活动(20分钟):让学生选择朱子的一句名言或格言,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朱子文化。

教学资源:1. 朱子的画像和简介。

2. 关于朱子的视频素材。

3. 关于朱子的短文和相关问题。

4.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5. 朱子的名言和格言。

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创作活动中的作品评估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朱子的经典著作,如《朱子语类》等,深入了解朱子的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朱子文化展示或演讲,加深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教学反思: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4《〈朱子语类〉三则》精品PPT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4《〈朱子语类〉三则》精品PPT课件

朱子语类 第一则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 看,则是於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 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 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 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 昏塞不通,可惜!
第二则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 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 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 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 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 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 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 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 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 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却又心生后悔。这便是天理
第二则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 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 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 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 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 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 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 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 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 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弘扬朱子文化 (2)

弘扬朱子文化 (2)

二、主要成就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
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 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 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 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 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 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 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 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 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 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 思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跨越 千年,朱子余音犹在。 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 恰如“有源之水”,滋 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 儿女。
一、人物简介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 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1130年10 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 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 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生在福建, 尤其在武夷山、建阳、政和、建瓯、 延平等地成长学习、著述讲学、立说 授徒长达50年。因此,朱子理学在这 片闽土上生根发芽,并向海内外传播。
三、个人著作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 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 《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 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 《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 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 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 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 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文 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 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 十卷。
四、诗词著作
《观书有感》
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小学读本尤溪县教育局编编者的话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过去的近800年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到整个东亚地区,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朱熹的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永恒的启迪、借鉴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和他童年生活的地方,作为朱熹故里的儿童、少年应当对朱熹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丰富的思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为此,根据尤溪县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小学阶段知道朱熹的生平、了解朱熹励志方面的故事、会背10首以上朱熹的诗词等要求,我们缉选了一些有关朱熹的传说及其生平的部分事迹编写成这本书,以帮助同学们初略地认识朱熹,了解他的为人处事的思想品质。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肯定会有诸多不妥之处,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2007年8月目录一、朱熹故事1.美丽的传说2.重教遗风传自昔3.朱子问天4.投靠五夫名师5.祝夫人煮莲教子6.为母守墓7.社仓之法8.鹅湖之会9.首创“会讲”10.朱熹的治家之本11.严惩贪官12.安贫乐道的朱熹13.硕果辉煌14.遵纪守法正直做人15.尊老敬贤爱幼16.就餐要斯文17.读书要专心18.为学之序19.朱熹论知行关系20.重教兴学的朱熹二、朱熹诗词21.劝学22.春日23.观书有感24.苦雨25.九思26.庚申立春前一日27.示四弟28.九月九日登天湖29.闻蛙30.分水铺续赵仲缜留题1.朱熹的传说朱熹是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他诞生于公元1130年农历9月15日中午,出生在尤溪县城关水南的郑安道义斋。

相传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郑安道家对面城北的文山与背后的公山同时起火,山火熄灭之后,露出的山形呈“文公”二字。

朱熹的父亲朱松惊咋道:“此喜火祥兆也。

”意思是说这场大火预兆着一个吉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哇哇坠地了,朱松就用“喜”、“火”二字合并为这个刚出世的孩子取名“熹”。

无独有偶,在朱熹的祖籍地江西婺(wǜ)源县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朱熹出世的前三天,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经久不散,似乎预示着“紫阳先生”的降临。

后来人们把这口古井叫“彩虹井”。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对朱熹出生时,天生异象的传说,难免有后人的牵强附会,不足为信。

但朱熹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好学,对各种知识和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认真学习,兼容并蓄,并潜心研究,才是他最终成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的原因。

尤溪人民习惯上称朱熹为朱文公,那是在朱熹去世后8年,皇帝为了彰显他的学术成就追授他的溢号“文”而来的,称朱熹为紫阳先生,那是因朱熹的先祖在安徽省徽州[后改歙(shè)县]的黄墩居住了近30年,因徽州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了铭记先祖的来源,所以朱熹在他的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这才是“紫阳先生”名称的真正由来。

2. 重教遗风传自昔朱熹认为“读书是起家之本”。

他不仅自己终生好学不倦,同时还极力提倡民众读书,劝告老百姓送子上学,接受教育。

他的重学、兴教思想给尤溪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溪人民兴教、办学的历史悠久,从开始办学宫至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

南宋时期,受朱熹倡办书院的影响,尤溪人民把他出生的房子改造创办成南溪书院。

之后又先后在县城创办了镇山书院、荆川书院、天池书院、开山书院。

在农村有不少或由乡村,或由宗族,或由几户有子女念书的人家联合办的社学、私塾。

送子女读书,在当时就己蔚然成风。

清朝末年,提倡办新学时,尤溪县的开山书院于1905年改为尤溪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她就是现在尤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

镇山书院也于1906年改办成县立正山小学堂。

这以后,尤溪县城内还陆续创办了多所公立和私立小学。

到了1932年,全县有小学41所,在校学生2284人,私塾86所,学生千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尤溪全县己有小学69所,私塾只剩下19所,其余的己逐步被小学替代。

现在每走进一个乡、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尽管有些乡村还不很富裕,但广大乡村干部和群众仍克服重重困难,筹措办学资金,添臵教学器材,尽量为学校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

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纷纷捐资助学,不少乡(镇)村,制定有奖励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办法,鼓励老师精心教学,学生勤奋学习。

先后有溪尾中学设立“梁允榜奖助学金”,尤二中筹措了12万元成立“尤二中教学奖励基金”,洋中镇早年到台湾现定居在台湾的乡贤蔡龙豪先生捐资近130万元,成立“蔡龙豪奖学基金”,用其利息奖励洋中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由张升耀、张友兴两人捐资在洋中镇官洋村设立“官洋鸿鹄奖学基金”,汤川乡成立“汤川乡希望工程助学基金会”,社会各界人士为之捐款总额近4万元。

共产主义青年团尤溪县委员会、县妇女联合会、尤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尤溪县慈善总会等群众团体组织,都从不同渠道筹措募集资金,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此外,由于尤溪百姓重教、兴学,加上学子的刻苦努力,自宋代之后,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废除,尤溪县共出了138名进士①其中宋代出的进士多达110名。

明、清两朝,尤溪有举人②54人,各类贡生③4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溪县历年都有不少学子迈进了高等学府的门坎。

仅1986年至2000年15年间,尤溪县就有近2万名学子被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其中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就有近7千名。

这15年间,还有许多己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函授学习、网络远程学习等各种方式自学成才,己有千余人获得了大专以上的毕业文凭,朱熹故里的人们,己把读书、学习看成是自己生存、生活的需要。

注释:①进士:朝廷开科考试,取得前列名次,被录用者,称为进士,前三名进士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②举人:封建科举考试中,通过省级考试取得前列名次,获得进京参加全国会考资格的人称举人。

③贡生:封建科举考试,在县级考试被录取的学生,通过若干年学习后,再参加县级选拔考试后被录取的人称贡生。

3.朱子问天朱熹4岁那一年的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在庭院里赏月。

他的母亲边赏月边给他讲述嫦娥的故事。

她指着月亮里淡淡的阴影,告诉朱熹那是玉树,玉树底下有蟾蜍,是嫦娥变的,蟾蜍的旁边还有玉兔,玉兔一年到头都在舂药,希望用它的药去救嫦娥,使她能回到美好的人间。

朱熹听得津津有味。

他的父亲指着天对他说:“那是天,那是月亮,那是星星,白天,天上有太阳。

”朱熹听着越来越感兴趣了,他拉住父亲的手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太阳那么热?为什么月亮又那么凉?太阳、月亮再上去还有什么?他仰望着灿烂的夜空,一边思考着许多问题。

“天的上面还有什么?”他突然冒出这个问题问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惊讶不已,想不到平时话语不多的朱熹,小脑袋里还会想这么多的问题,认识一样事物,居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心里暗自感到高兴。

回到屋里后,小朱熹仍然激动得很,不肯去睡觉。

他躺在订上了,也久久没有入睡,总想把月亮上的蟾蜍、玉兔看个究竟,总想看看天上还有些什么。

这就是一些历史书籍上记载的“朱子问天”的典故。

朱熹从小就有这种勤学好问,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后来渐渐成了他一生“格物穷理”(意即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格物致知”(意即从认识的事物原理中去推求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事物的方法,最终成为了一个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4.投靠五夫名师朱熹14岁那年3月,他的父亲朱松已病重。

朱松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了,便修书与崇安县五夫里的刘子羽、胡宪、刘勉之、刘子翚(huī)诀别。

斟酌再三,又以家事相托,请他们照顾其遗孀(shuōng)祝氏与幼子朱熹,还有小女朱心(4岁)。

然后把年少涉世未深的独子朱熹唤至病榻跟前,郑重留下遗嘱,大意是:五夫里的籍溪先生胡宪、白水先生刘勉之、屏山先生刘子翚与我都是莫逆之交,他们的学识渊博,涵养深厚,我非常敬佩他们。

我死之后,你前去投靠,尊重他们要象父亲一样!更要谦虚,认真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样我即使死了,也会感到很欣慰,而含笑九泉了!3月24日朱松就病故了。

朱松与五夫里的刘胡两家既无宗亲关系,也无亲戚关系,为何托孤与他们呢?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诗礼传家的名门望族。

刘子羽是当时与岳飞齐名的功勋卓着的抗金名将,曾官居副宰相,但因得罪秦桧而罢官回乡。

朱松去世后,他不负故友之托,接来朱熹母子,并在五夫的府前村潭溪旁由其弟弟选一块好地,建造了一座五开间楼房,备好一应生活用品,让朱熹一家居住。

不定期在小楼旁划定了菜地、鱼塘,让朱熹母子可以在此种菜、养鱼,聊补生活之需。

并把朱熹安排在屏山书院读书。

屏山书院们于刘家宅园的西侧,它由刘子羽的胞弟刘子创建,是当时的刘氏家塾。

朱熹在屏山书院读书,得到了三位名师的悉心教诲。

刘勉之家居五夫的白水村,故称白水先生。

是南宋时著名的大文人。

刘子是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因家居五夫的屏山下,故称屏山先生。

胡宪系获赐进士出身,因不满秦桧当权,他无意做官,不久即隐归五夫,替心研究理学,教授弟子。

因他家居籍溪,故称籍溪先生。

三位大师学养深厚,都是名重一时的大学者,而且品行高洁。

但都因失望于朝廷的腐败,不屑与秦桧党羽同流合污,便退隐山林,著述讲学。

朱熹在三位大师的指导下,刻苦攻读,奠定了扎实的学问功底,进步很快。

19岁便中了进士。

从朱熹一生不慕荣华,不事权贵的处世准则中,人们依稀可以看到这三位先生的高洁情操和精神风韵对他的薰陶。

5.祝夫人煮莲教子朱熹在屏山书院读书十分刻苦,每天晨曦微露,就可以听到从紫阳楼内传来的朱熹吟嗵经书的朗朗书声。

深夜又可以看到紫阳楼内的明亮灯火。

他的母亲祝夫人,忍受着丧夫之痛,悉心地照顾着朱熹和他的妹妹,独自操荣家里的事务。

每当祝夫人见朱熹熬夜苦读,就经常煲煮一些五夫户的白莲汤给朱熹食用,以滋补身心,提神养气。

一日,夜已深沉,朱熹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这时祝夫人从厨房走出来,手中捧着一碗白莲汤,缓步走近朱熹说道:“沈郎,你且歇一会儿,先把这碗白莲吃完,再读也不迟呀。

”朱熹连忙放下手中书卷,站起身来应道:“母亲你辛苦了,别总是劳费心神为我煮莲子,我若想吃,自个儿可以动手的。

”说着紧忙神出双手接过莲子汤。

就在接莲子汤的那一刹那,朱熹看到母亲那纤瘦、枯细的手,借着灯光又看到母亲那不经意中已斑白的鬓发,心头猛然一震,恍然大悟:自从来到五夫后,家事均由母亲操劳,而自己只是知道读书,没有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忽略了孝敬母亲了。

想到这里,朱熹好不愧疚,低头望着手中捧着的那碗清白的莲子,毕恭毕敬地送到母亲面前说道:“母亲!孩儿真是不孝,父亲已故,母亲为家操劳,而儿不能帮助分担,心中忐忑难安,只恳请母亲吃下这碗莲汤,保重身体啊!”祝夫人慈祥地望着朱熹笑道:“沈郎,你读书伤神,更需要补助,为娘只是小劳家务,你无须担心,快把莲子吃了吧!”说罢,又把朱熹端在面前的莲子汤推与朱熹示意他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