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朱子文化调研报告

朱子文化调研报告

朱子文化调研报告朱子文化调研报告引言: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研并分析朱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一、朱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朱子文化起源于宋代,以朱熹为代表,强调理学思想,主张将理学融入实践中。

朱子文化通过《大学》、《中庸》等著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及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朱子文化的核心观点1. 天人合一:朱子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通过修身养性可以与天地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2. 人性本善:朱子坚持人性本善,但同时也认为人性易变,需要通过教育来完善与提升。

3. 教育至上:朱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使人才尽展其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朱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 教育领域:朱子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社会,朱子文化仍然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才能,注重素质教育。

2. 国学复兴:近年来,国学热盛,朱子文化也得以重新关注。

许多国学院校纷纷成立,国学课程逐渐在教育体系中得到恢复。

这是朱子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体现。

3. 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朱子文化注重人文关怀,提倡仁义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对他人的关爱与责任。

四、朱子文化的价值与局限朱子文化的价值在于强调人文关怀与品德培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朱子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与思想的容纳和适应存在一定困难。

结论:朱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对于教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朱子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意义,尤其在教育领域和国学复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朱子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以及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朱子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朱子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朱子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朱子文化手抄报的内容涵盖朱子学的核心思想、朱子学派的重要人物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1.朱子学的核心思想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

注重培养人的内心修养和人性的正直,追求人的完善和自我完善。

2. 朱子学派的重要人物
朱熹:朱子学派的创立者,对宋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二程 程颢、程颐)、朱瞻基等,他们承继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并在中国宋明两代推广了朱子学。

3. 朱子学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朱子学提出了以“格物致知”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实践和经世致用的教育价值,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子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朱子传统儒学的思想和用途
1.朱子学与儒家思想
深入探讨朱子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如朱子学派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之处。

2. 朱子学的批判与争议
探讨朱子学在学术界的争议和批判,如陆王学派对朱子学的非议,以及朱子学的传承与演变。

3. 朱子学的国际交流
介绍朱子学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和影响,如日本的朱子学、韩国的朱子学等,展示朱子学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

4. 当代对朱子学的评价
探讨当代学界对朱子学的评价与反思,如对朱子学的重新解读、批判性分析以及对其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5. 朱子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思考朱子学所强调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人的内在修养等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朱子文化手抄报的内容

朱子文化手抄报的内容

朱子文化手抄报的内容朱子文化手抄报一、朱子文化概述•朱子文化的定义•朱子文化的历史背景•朱子文化的特点二、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学”•“理学”概述•理学的基本观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实学为重三、朱子文化的价值观•儒家伦理观–仁爱–孝悌–忠恕•礼仪观念–礼之用,和为贵–礼富而明道四、朱子文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师道尊严与教育责任•朱子教育的实践案例:《四书五经》五、朱子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朱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朱子文化与儒学的关系•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六、朱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朱子文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朱子文化的精神传承•朱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上是一份关于朱子文化的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朱子文化的概念、核心思想、价值观、教育思想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意义。

朱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思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朱子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思想深度使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朱子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强调仁爱、孝悌、忠恕等儒家伦理观念,对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现代教育领域,朱子文化的教育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朱子注重培养学生的真知灼见和实践能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实学为重。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朱子文化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利益,道德观念的淡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朱子文化强调“理”与“道”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要以仁爱为本,注重和谐相处,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朱子文化的精神传承也是我们应当坚持的。

朱子注重师道尊严与教育责任,这使我们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

这种精神传承有助于培养更优秀的教育者和学子,推动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本文是关于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纪念朱熹诞辰886周年祭祀典礼18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朱子故里”武夷山,追思先师圣贤,弘扬朱子文化。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一:近代东亚教育、科学的发展,曾借用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观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学,是朱子学观念在中国学术近代化发生积极作用的一个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学的格物论有益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外,还应看到朱子学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因为朱子的格物说的确不是朝向某些专业的科学研究,而是重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宽阔胸怀。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则是关于经典文本学习的课程,经典的意义在于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筛选过程中经历选择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对经典的不断学习与发展是文明的传承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朱子所始终重视的一点。

由此可见,对于当代的通识教育来说,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朱子的四书著作中,对《大学》的研究和阐发,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达了朱子的儒学思想,《大学》固然着眼于成年读书人的修身,但也关注社会风俗的改善。

如其《大学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达出,不仅学校教育着眼于全民,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而且即使是大学,也并非只与君子精英有关,强调大学之教不仅与“学者修己治人”有关,也与“国家化民成俗”有关;不仅与“治隆于上”有关,也与“俗美于下”有关。

因为就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言,儒家的学校教育与佛教不同,对士大夫来说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对普通民众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

所以,其教育的结果,“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

弘扬朱子文化内容

弘扬朱子文化内容

弘扬朱子文化一、背景介绍朱子文化,又称朱子学派,是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创立的一种儒家思想体系。

朱子文化主张“心即理”,追求治理社会和塑造美德的理念,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弘扬朱子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朱子思想的核心朱子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和“格物致知”。

朱子认为,人的心无所不知,良知即是人的本性,通过反思和学习,人们可以实现对道德和智慧的探求。

格物致知则是通过感知世界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对事物的真实了解,人们才能获得真理。

三、弘扬朱子文化的重要性1.传承优秀文化: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弘扬朱子文化可以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

2.塑造正面价值观:朱子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的自律,它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促进社会和谐:朱子文化注重“仁者爱人”,它鼓励人们互助互爱,以和谐的态度建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弘扬朱子文化的途径和措施1.教育推广:将朱子文化融入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对朱子思想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朱子文化素养。

2.研究和宣传:加大对朱子文化的研究力度,通过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朱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文化活动:举办朱子文化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朱子文化的理念和思想。

4.媒体宣传: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推广朱子文化的知识和内容,增加公众对朱子文化的认知度。

5.建立研究机构:设立朱子文化研究机构,聚集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五、朱子文化在当代的意义1.呼唤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主流,但朱子文化强调的内心修养和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弘扬民族精神: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朱子文化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弘扬朱子文化,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朱子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学说,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和启示深远。

在学习朱子文化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魅力,对于我领悟到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念,我愿意在此写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朱子文化强调的“格物致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要从身边的事物中去观察、思考,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这与今天的科学实践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都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实践和观察,不仅帮助我增加了知识,更增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朱子文化对于人的修养和德行的重视让我深感敬佩。

朱子强调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他对于人类社会理想的追求。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的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能力,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行为。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朱子文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朱子认为,教育是提升人的智慧和德行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教育教化,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教育过程应该既注重知识教授,又注重道德塑造。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最后,朱子文化给予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朱子提倡的儒家道德体系以仁爱为核心,倡导正直、宽容和谦逊的品质。

他提醒我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这使我深感振奋,激励我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人有爱的人。

总之,朱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思想、修养、教育等方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朱子文化告诉我们,要从实践中获得智慧,注重道德修养,重视教育,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境界。

朱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朱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朱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朱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真的是一个值得聊聊的话题。

提到朱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朱熹,那个大名鼎鼎的宋代理学家。

哎呀,他可是把儒家思想发展得有声有色,简直就是文化界的“超级巨星”!朱子文化就像那缠绵的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想想看,这文化可不止是书本上的东西,走在大街上、坐在茶馆里,你都会感受到它的气息,恍若隔世的智慧。

先说说朱子文化的核心理念,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他提倡的“理”和“气”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天上有理,地上有气,二者结合才能形成和谐的世界。

这样一来,我们在生活中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就像我们常说的“心中有理”,有理就有方向,不至于在生活的海洋中迷了路。

朱子把这些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啊!无论是教育还是家庭,朱子文化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简直就是现代人的人生指南针。

咱们聊聊朱子文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朱子可是教育界的开创者,早早就提出“教书育人”的理念。

说白了,就是希望老师不仅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道德。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只顾着追求分数和成绩,忽略了内心的修炼。

朱子的教育观提醒我们,知识和品德同样重要,不能只看重表面的光鲜亮丽,内在的丰富才是根本。

就像我们常说的“人无德不立”,有德才有望,做个有担当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再说说朱子文化对家庭的影响。

朱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强调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这话说得真不错。

家庭就像一座小小的社会,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朱子的教导提醒我们,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比如,家长要有良好的品德,诚实守信,孩子自然就会受到熏陶。

就像种树,只有根扎得稳,树才能长得高大挺拔。

家庭的温暖和睦,也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朱子文化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不得不提“天人合一”的思想。

最新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朱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探讨朱子文化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朱子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朱子,即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其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理念至今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产生深远影响。

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将朱子文化的核心理念传播给公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朱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朱子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将朱子文化融入课程和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三、朱子文化与社区建设的融合朱子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与社区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社区发展中,倡导居民互助互爱,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节庆等,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四、朱子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朱子文化中的“诚信”、“敬业”等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通过借鉴朱子文化,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形象,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朱子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朱子文化倡导的和谐共处、尊重差异等原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公共政策的实施,朱子文化的理念被广泛传播,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提升社会整体的和谐度。

六、朱子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朱子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现代价值观多元化、传统文化传承困难等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创新传承和推广手段,使朱子文化的精髓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朱子文化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朱子文化的精髓将进一步深入人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手书“忠孝廉节”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在任浙东提举时,浙东永嘉县学内有一座秦
桧祠,淳熙九年(1182)八月,朱熹得知此 事,在他即将调任之时,抓住最后的时机, 特下文令当地拆毁。 天不诛桧,谁其弱秦 !”(《除秦桧祠移 文》,《文集》卷99)
朱熹亲撰并手书《少傅刘
公神道碑》,并写信恭请 张浚之子、友人张栻用篆 书题写了碑额。在长达 3700多字的碑文中,朱熹 高度颂扬了刘子羽协助抗 金名将张浚,确保南宋半 壁江山的军功和政绩,歌 颂了刘氏祖孙三代英勇抗 金,“三世一心,以忠孝 相传”的事迹。
代表作《汴京纪事》二十
首,追记靖康之难汴京沦 陷的历史,尖锐斥责权奸 误国。 其一: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1朱熹诚信思想的理论贡献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先儒提出的诚信思想,
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诚”与“信”的 关系。认为“诚”是天之道,“信”是 人之道,诚是体,信是用。诚是信的最 高标准,是天理,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是人伦。
2朱熹诚信思想的落实与实践意义
行动的儒学,是实践的儒学,是必须落
实在每人每天生活之中的“日用常行之 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通过学、问、思、辨为学之序, “择善而为知”,最后落实在“笃行” 上,即践履以“仁”为至善的儒家哲学。
提倡“涵养须用敬”、“敬之一字,
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 法。”“人常恭敬,则心常光明。” (《语类》卷十二)
敬业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至高无 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它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精神,学生也要敬 重自己的学业,把书读好。

一以贯之
三、朱熹的诚信思想
传统的儒家哲学和伦理学中,“诚”
3朱熹诚信思想的当代意义
“立身行己”之本
四、朱熹的仁爱友善思想
友善,友是友好,善是善良。
:“仁是爱之理,爱是仁之用。未
发时,只唤做仁,仁却无形影。既 发后,方唤做爱,爱却有形影。” (《朱子语类》卷2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为人孝悌,则和顺温柔,必能齐家,则
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李侗的鼓励
下,朱熹生平第一次应诏上《封事》, 写下长达六千多字的《壬午应诏封事》. 从内政、外政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为三纲不振、义利不分、趋利忘义是 内政的最大弊病;一味讲和、苟且偷安 则是外政的最大弊病 。 渴望恢复中原,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议和,力主抗金的一系列爱国主张,贯 穿了朱熹的一生
某要见复中原,今老矣,不及见矣!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二、朱熹的敬业奉献的思想
朱熹敬业思想有三层内涵: 1教育思想、 2职业精神、 3道德涵养。
《礼记· 学记》
一是敬师、敬道。
“有所请必起,敬业也。敬业所以
敬师,敬师所以敬道也。故请业、 请益,皆不可不起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孝敬
2 职业精神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 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宋卫湜《礼记 集说》卷八八) 这与我们现代人对“敬业” 这个词的理解是完全相符的。 。
3道德涵养
朱熹的敬业观,是他的道德 涵养论重要内容之一。是他“主敬涵养” 道德工夫论的具体运用。 要求人们在学 习、工作之前先保持一种正确的健康的 心理状态,并把这种状态贯穿学习与工 作的始终。他说:“敬者,一心之主宰, 而万事之本根也。”“敬之一字,万善 根本。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功夫 皆从此出,方有据依
他始终站在维护国家统一, 力主抗金,反对和议的立场。 他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 国者。
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枢密院编修官胡
铨给皇帝上疏。
著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儿童时期,用儒家的忠孝气节对朱熹进行爱
国忠君、光复失地、攘夷抗金的思想教育。 绍兴十年(1140)五月,为童年的朱熹手书 苏轼的《昆阳赋》,以汉光武帝刘秀仅以三 千兵马破王寻、王邑兵马数十万,取得昆阳 大捷和中兴汉室的业绩来以古喻今,以此来 激发少年朱熹的爱国热情。
与“信”是其中一对重要的范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论语· 公冶长》), “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 政》)
子思在《中庸》提出了“诚者,天之道
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观点。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将 “诚”向“诚之”或“思诚” 转化,将“天之道”的 “诚”,落实到“人之道” 的“信”上,从而实现“本 天道以立人道,立人德以合 天德”,即宇宙的道德原则 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相通 和统一呢?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保护妇女儿
童,尊敬和关爱老人,帮助鳏寡孤独和 残疾人,热心帮助和支援受灾的人们, 对一切病人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等 等,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所提倡 和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是说老实话,“信者,言之有实也。”
二是言行一致,“信是言行相顾之谓。” 三是言之必践,说到就要做到。“言之不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是不信”。 实行以上三点,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此三 者都必须受制于孔子《论语·学而》中所说 的“信近于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朱熹认为信和义是交朋择友
的基本准则,要求“处家庭则孝弟达闻,交 朋友则信义昭著”。 在商业活动中,要坚持诚信的原则,提倡 “交易欲其廉平”。 对治政者而言,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为政之 道。这也是朱熹在从政时所着力坚持的为官 之德。
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
以制胜,是皆天理之自然。 怒斥倡和者为违背天理的“逆理”者, 当然也就是“人欲之私也”。 要求孝宗权衡利害,“亟罢讲和之议”, “以示天下,使知复仇雪耻之本意未尝 少衰。”
《拜鸿庆宫有感》七绝一首:
旧京原庙久烟尘,白发祠官感慨新。
北望千门空引籍,不知何日去朝真?
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朱熹的爱国强国之梦 二、朱熹的敬业奉献的思想 三、朱熹的诚信思想 四、朱熹的仁爱友善思想
一、朱熹的爱国强国之梦


两宋时期,宋金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 主战还是主和成为朝中各派政治力量的重要政治分 界线。
朱熹从小就深受其父其师爱 国言行的影响
深怀忧国忧民之心。从政后,
推之可以仁民”。(《朱子语类》卷20)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 子。”(《近思录》卷2)
在武夷山,创建社仓以救助遭受灾荒而
嗷嗷待哺的穷苦乡亲。
在任浙东提举时,为救助旱荒的灾民,不惜
得罪权贵唐仲友等一批贪官。 朱熹认为“天下事未有不与人共而能济者”, (《朱子语类》卷131)说的就是要相互帮助, 同舟共济。 他还把这种思想写进《家训》中, 提出“患难不可不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