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何喜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述ppt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述ppt课件

杜甫凭借忧国忧
民的赤子之心,以诗 歌的形Fra bibliotek,真实的记 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 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 的种种社会现象。 “穷年忧黎元”是其 主体创作精神,也形 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 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
反复低回。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 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 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 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 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 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 很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 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 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 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 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 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 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 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
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现实主义诗歌的两大源头是什么?
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 《楚辞》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
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 分为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 ﹑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共 160篇。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 105篇﹐又分 “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 ﹔“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 篇﹐“商颂” 5篇﹐共40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述ppt 人教课标版精选公开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述ppt 人教课标版精选公开教学课件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 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 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兼采“屈、庄” 之精华,融会“儒、仙 侠”之精神,进而形成 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 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 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 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 作中得以体现。
•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 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 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 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 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 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星”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 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 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 也。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春秋》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 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江山实验中学
蒋祥波
先秦散文
源头
卜辞 《尚书》
卜辞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有了新的认识。
癸卯卜,今日雨。今日雨,其自西 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篡》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南朝 鲍照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况教学课件共49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况教学课件共49张PPT[可修改版ppt]
《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 刘桢
观沧海Leabharlann 三曹、七子、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及时的反映了汉末 “军阀混战,民不聊
闻 一 多
熟 读 离 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具对为 事情名思了广面实
有中主
很国,汉
大古形乐
的典式府
推诗灵以
动歌活五
作的多言
用 。
发 展
样 ,
杂 言
`
诗与的想人阔,主
《家作情民的真义
孔 雀 东 南 飞 》 。
庭 矛 盾 的 长 篇 叙
品 是 反 映 婚 姻 爱
感 。 其 中 最 为 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 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ǐ)。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
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 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 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 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人教课标版

子虚赋
月夜泛舟兮,横卧江心; 与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悬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击之不碎。 午夜起风兮,飘飘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长啸; 青龙出鞘兮,剑搏寒风。 寒风酷烈兮,催舟却步; 剑法狂劲兮,招招破风。 寒风旋走兮,剑亦已醉。 对酒当歌兮,啸傲江湖。
魏晋南北朝散文
代表作家: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 刘义庆 北朝 郦道元 颜之推
《荀子 劝学》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 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
历史散文
有编年体的《春秋》《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 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江山实验中学 蒋祥波
源头
卜辞
先秦散文
《尚书》
卜辞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有了新的认识。
癸卯卜,今日雨。今日雨,其自西 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篡》
神话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贾谊《论积贮疏》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 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 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 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庭,填塞巷路,不 宜徒见一两人也。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 血者,生时之精气也。人夜行见磷,不象人形, 浑沌积聚若火光之状。磷,死人之血也,其形 不类生人之形也。其形不类生人之形,精气去 人,何故象人之体?人见鬼也,皆象死人之形, 则可疑死人为鬼,或反象生人之形。病者见鬼 云甲来,甲时不死,气象甲形。如死人为鬼, 病者何故见生人之体乎?

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 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 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 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商周、史 官)
诸子散文 (说理)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 史学家)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老子1 老子2、《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 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 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 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 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 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 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 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ppt课件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ppt课件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 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
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
照、谢朓、庚信 ppt课件
4
隋唐五代——
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 “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p“pt课使件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1歌1 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 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 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 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 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 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 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 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 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ppt课件
5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
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
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ppt课件
9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上邪》 《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散文的发展及作家作品。

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散文及其分类 1.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2.据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3.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的常见类别:⑴记: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清.范阳洵《重修袁家
山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狱中杂记》。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左忠毅公逸事》。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梦溪笔谈》。

⑵古议论文体: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

《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宋玉《九辩》。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

《六国论》。

⑶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又称奏章、奏议。

《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

《陈情表》(李密)《出师表》(诸葛亮)。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治安策》(汉·贾谊)《教战守策》(宋·苏轼)。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⑷序、跋:《送东阳马生序》。

⑸史传: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项羽本纪》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陈涉世家》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 形散
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先秦
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
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

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

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

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

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
说。

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二)两汉时期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