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五礼

合集下载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

可见,礼仪在中国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也深得后世子孙们学习,并引以为荣。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中对礼法、礼仪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那么,五礼包括什么礼呢?《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1、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

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或许有其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

然而时至今日,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加以传承和发扬,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意义深远的现代价值。

2、凶礼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意为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的忧患,以丧礼来哀吊死亡,以荒礼来救助饥荒与疫病的流行,以吊礼哀吊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水火灾祸,以襘礼相助被围而遭祸败的盟国,以恤礼慰问国内的动乱或曾遭寇乱的邻国。

虽然近代礼仪中,省去了很多凶礼的礼节,但是古礼的内在精神依旧对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俗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皆乐生恶死,好治厌乱。

洪荒之世,人类与自然相需而存,敬天法地而礼生,文明得以进化。

中国古代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五大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很多都是从传统社会中传承发展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五大传统礼仪。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传统行走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①拱手礼:用于一般性的打招呼。

即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②揖让: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

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等也常行作揖礼。

即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有一定之规,盲目坐错席位,视为失礼行为。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深厚的礼仪文化,其中包含五礼,分别是夏礼、春礼、秋礼、朝礼和郊礼。

其中,夏礼、春礼、秋礼和朝礼又被称为“四礼”,被称为四礼,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和根深蒂固的仪式。

夏礼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仪式礼节,它是指祭祀神灵的仪式,是中国古代遵循的最重要的仪式。

为了纪念传说中的聪明古人,每年中国古代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月份,给家族的宗族神祭祀,这就是夏礼。

春礼是中国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通常是在农历正月举行的仪式礼节。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其目的是祈求年度丰收,向家族神表达谢意。

在春礼期间,人们会用磨坊磨掉一些米粒来表示祭祀,以示感恩。

秋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为中国古代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

主要面向宗族神,以表示谢意,并期望年度谷物丰收。

在秋礼期间,人们会磨掉一些小米,用以表示对神的祝福。

朝礼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朝礼。

它一般是在农历正月第一天举行,主要是在古代皇室大殿里举行,以表达百姓对皇帝的尊敬,并表达朝代的延续。

郊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要求家族的宗族神祭祀时在林子里举行仪式,以表达对神的景仰和诚挚的祝福。

郊礼也是祭祀仪式的一种,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举行,以表达对神的敬畏之心。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五礼的简介。

中国古代的五礼,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随着社会进步,这些传统仪式有所减少,但它们已成为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对礼仪文化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五礼不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标志,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中华传统五礼

中华传统五礼

中华传统五礼(一)——吉礼中国得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周礼》中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得记载与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得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得影响。

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得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祗qí)。

」为敬奉神与鬼得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

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天神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得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

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得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

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与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得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就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得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此外还有祈谷于天得雩(yú)祭。

雩祭分为「常雩」与「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为固定得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得时间进行祭祀。

常雩得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

所谓「龙见」,就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

「因旱而雩」就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得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得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得水源.祀天神得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与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地示远古时已有对土地得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得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得说法。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古代基本礼仪下面整理的古代基本礼仪的国学常识提供给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非常严密的。

中国古代礼制包括具体的礼节仪式,以及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所以比一般想像的礼的范围广泛。

各个时代的礼又是互不相同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礼仪也是不相同的。

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一、五礼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

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

【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

【宾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

二、冠礼冠礼是古代的一种成年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被承认为氏族的真正成员。

【占卜】父亲筮来分别确定行冠礼的日期和给儿子加冠的来宾,然后将冠礼日子通知加冠来宾。

【行礼】冠礼日早晨,父亲将来宾迎入庙,儿子出房就位,然后行礼;来宾将规定的服饰给青年披上,反复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并用酒祝祷青年。

【拜母】儿子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然后再回到西阶以东。

【取字】来宾给青年取一个字,其父送来宾出庙门,青年会见兄弟姑姊,再拜见君主、乡大夫、乡先生等;其父用酒款待来宾,并赠束帛和俪皮。

冠礼完成。

是否有字,是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志。

古代礼仪

古代礼仪

婚嫁
• 七、闹洞房
• 闹洞房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婚 姻,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 连个面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现 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 么一个闹洞房的过程,就可以改变那种出现冷漠 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 使小夫妻进入亲热的状态。所以至今,民间还流 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 日无大小的说法。
2.祭地祗 祭社稷、五帝、五岳 祭山林川泽 祭四方物(小神)
3、祭人鬼 祭先王、先祖

从文献中也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周易 · 屯卦》六二爻辞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贲卦》六四爻辞: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男婚女嫁本来是喜庆的事,却偏偏采取武力的方式,原 因何在?我认为这和人类历史上母权与父权的斗争有关。
古 代 宾 客 礼 仪
手 的 摆 放 位 置
注意:作揖根据不 同场合有不同用法。 右手握拳,左手暴 雨其上称为“吉 拜”,常用于过年 等喜庆场合;反之 则是“凶拜”,一 般用于吊丧。(女 性相反)
坐姿、抱拳等姿势
四、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包括: • 大师之礼(征战); • 大均之礼(均土地、征赋税); • 大田之礼(定时狩猎); • 大役之礼(营建工程); • 大封之礼(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古代军旅情景
五、凶礼
• 清代皇室丧葬的规制十分复杂,按古礼, 皇帝之死曰崩,天崩地裂,举世震惊;皇 帝初死,称之为大行皇帝,其灵堂设在乾 清宫内,因为这里是皇帝生前正式的寝宫 ,灵堂设于此,意味“寿终正寝”。
乾清宫
陵墓
• 陵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化景观,它分地上和 地下两部份,地上要选择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明显陵就 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陵制与山水相称”,将陵 区四周的山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根据“负阴抱 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松林左峰作为依托停放皇 帝棺椁的玄宫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 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环境高 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

简述五礼的内容

简述五礼的内容

简述五礼的内容
五礼是中国古代五种重大事件的礼仪和制度,具体内容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吉礼是对天神、地神和诸多人间圣贤的祭祀活动,如泰山封禅、各朝皇帝登基时的祭天大典,以及祭祀日神、祭祀月神、祭祀皇帝、祭祀孔子的典礼等。

凶礼是指丧葬之事,包括对夭折、疾病、灾祸等不幸事件的哀悼和纪念仪式。

军礼是军旅之事的礼仪,包括阅兵、出师、献捷等军事活动的礼仪规定。

宾礼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即邦国之间的外交礼仪。

嘉礼是关于冠婚之事的礼仪,包括饮食、服饰、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喜庆场合的礼仪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凶礼
• 凶礼是哀悯吊言忧患之礼。“以凶礼哀邦国之 忧”,“哀”是救患分灾之意,是以实际的措施 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悯之情,凶礼的内容有: • 以丧礼哀死亡; • 以荒礼哀凶札; • 以吊礼哀祸灾; • 以恤礼哀寇乱;
拜日与祭天

社稷、五帝、五岳
地祗
(泛指大 地上的各 种神祇, 包括土地、 名山、大 川、乃至 建筑中的 神明,依 照尊卑分 为)

山林川泽

四方物(小神)
3、祭人鬼
• • • • • • • 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 天子祭祖有两种规格: 1肆献祼(隆重) 2馈食(简略) 祭祀的形式: 1禘祫 是合祭 2时祭 是四时的祭祀(禴、祠、尝、 丞)
昊天上帝
天神
(泛指天 上的所有 星宿根据 它们与人 类关系的 密切程度 分为师
祭天
•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 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 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 及对星星的崇拜 • 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 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古代礼仪之诚敬 篇
不学礼, 无以立。
豫章书院:惠雅
古代的五礼
一、吉礼:祭祀之事 二、嘉礼:冠婚之事 三、宾礼:宾客之事 四、军礼:军旅之事 五、凶礼:丧葬之事
一、吉礼
•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指祭祀的礼仪,古 人祭祀的目的,意在祈求吉祥,故名。 • 吉礼的范围很广,包括 天神、 地祇、 人鬼

二、嘉礼
• 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脈膰、 庆贺之礼的总称。 • 内容有: 饮食之礼 婚、冠和笄之礼 宾射之礼 飨燕之礼 贺庆之礼
古代宴会礼仪
古代结婚礼仪
三、宾礼
•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宾礼包括: •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观、冬见曰遇。 •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 “时见”是有事而会,“殷见”是众诸侯同聚; “时聘”是有事而派遣使者存问看望,“殷覜 (tiào)”是多国使者同时聘问。后代则将皇帝 遣使藩邦, 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
四、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包括: • 大师之礼(征战); • 大均之礼(均土地、征赋税); • 大田之礼(定时狩猎); • 大役之礼(营建工程); • 大封之礼(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