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ppt课件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ppt课件

殷墟王陵M260
西汉广陵王墓——黄肠题凑
•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 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 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 所谓“黄肠”,即黄心的柏木,就是去皮 后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 色黄。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 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 坟茔
•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其来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 名阮翁仲,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 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 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 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 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明祖陵神道
•寝 • 祠堂 • 神道 • 石像生
墓地其他建筑
汉代济宁武氏石祠
• 神道:谓通向死者之道。也称墓道。 • 汉代大将霍去病的神道是目前被发现最早的
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生前的 威仪。竖在墓道上的墓表又称神道表或神道 碑。
• 陵墓前神道两侧的石兽(即石象生)也有由来。石兽放置 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汉武帝为表彰这员爱将, 特在自己的茂陵之东修建霍去病墓,形式象征祁连山,以 纪念他在河西走廊的功绩。石匠们参照祁连山的天然石兽, 在霍去病墓前凿刻了跃马、卧马、伏虎、卧象、小猪、石 鱼、人与熊、猛兽食羊等生动的石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马踏匈奴”,它概括了霍去病短暂一生抗击匈奴的 丰功伟绩。这组石刻便是中国古墓前最早的大型石刻。
君之墓"类字样.
• 神道是帝王贵族墓前竖向的甬道,神道两侧排列有石雕人 像,动物像和传说中的神兽像等.
墓志铭
• 墓志铭又称“埋铭”“圹铭”“圹志”“葬志”等,是埋 在地下的。至北魏时,方形墓志成为定制,即为两块等大 之正方形石板,上下重叠,刻铭文者在下为底,刻碑额者 在上为盖。禁碑令废除后,此风仍不改,从而造成墓碑矗 于地上而墓志藏于地下的格局。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PPT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PPT
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 所需无所不包。发嫁妆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故称 “十里红妆”。
47
十里红妆
1 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 68、宽47、深17厘米。台面呈
扇面形,有三小抽屉。台上立三泥金镂雕花卉、仙鹤纹屏风,夔龙纹坐角牙 子。龙纹搭脑,中屏两搭脑间饰宝珠纹。台面和屏风内框髹黑漆。此款镜 台很少见,造型与明黄花梨五屏风镜台非常类似,但装饰风格更显华贵。
夫妻称谓:《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
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礼记·经解》“婿 曰婚,妻曰姻。”
指嫁娶仪式:《诗经·郑风》:“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
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 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
亲家:《说文解字》:“婚,妇家也”、“姻,婿家也”。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妻是正房,古代叫做夫人,地位高。 • 妾是偏房,叫做如夫人,地位自然低 。
5
古代婚姻观念
《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夫 礼始于冠,本于婚”。 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 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6
古代婚姻观念
一、婚姻的概念 1.古代关于“婚姻”的词义学解释:
21
三、伙婚
伙婚制的意义: 以自然选择取代血亲婚配,人口的数量
和质量都显著提高; 促成氏族制度的萌芽。
22
四、对偶婚
对偶婚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 时间内形成的不牢固的夫妻关系。
较之于群婚,它是个体婚;较之于专偶婚, 它是不稳定的夫妻关系。
对偶婚是群婚到专偶婚的过渡。
对偶婚双方不以感情为基础。
《新唐书·后妃传上》:“礼本于夫妇,……治乱因之, 兴旺系焉。”

中国古代五礼教案 ppt课件

中国古代五礼教案  ppt课件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ppt课件
9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发展
4、强化时期:秦汉至清末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 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 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 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 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 神枷锁。
告,祈求神祇qí的佑护。
ppt课件
25
二、吉礼
3、封禅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 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 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 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
ppt课件
16
二、吉礼
(一)祀天
1、圜丘祀天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
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
像前行“恭谢礼”。
辽代祭天与祭山并举,设天神、地祇之位。
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丘祀天之礼。
元初有蒙古民族的拜天礼。宪宗时曾在日月
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时
汉高祖二年(前205 年),又增建北畤,祭祀黑帝。汉文帝时,在渭阳修建 了五帝庙,由皇帝亲祭,这是五帝的正祭。
ppt课件
21
二、吉礼
(一)祀天
4.日月 相传古代帝王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一说月坛)。日坛称为“王宫”,也 称“大明”,月坛称为“夜明”;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于 东,祭月于西,这是日月的正祭。另外,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 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yíng)祭等也都要祭日月。

中国_习俗_礼仪_课件(PPT31页)

中国_习俗_礼仪_课件(PPT31页)
挂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 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它是用彩 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 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 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 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 中草药研制的细末。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 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 月亮最明亮。
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
方式。我们通常知道
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
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
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
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
“拜年”。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是端 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 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 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 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划龙舟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 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 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 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 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 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 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 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 的供品。
仫佬族:尊老重礼,老人进 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冬 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 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 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男 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 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 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中国传统婚俗PPT课件

中国传统婚俗PPT课件

婚礼的组成
•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 婚前礼,即订婚。 •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
结合的意思。 •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
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2
三书六 安床 哭嫁 盖头 出门 拜堂
换庚谱 嫁妆 上头 迎亲 过门 三朝回门
3
三书六礼
• 三书即: • 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 六礼为: • 纳采、问名、纳吉、
6
嫁妆
• 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 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 手饰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 西:
•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
• 七十二套衣服
7
哭嫁
• 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 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 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
•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 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 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下车入 门过程还有有撤谷豆等习俗,望门而撤, 小儿争拾之。
14
•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4]。新 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 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 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 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纳征、请期、亲迎
4
换庚谱
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 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 的生辰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5
安床
•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 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 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 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 婚姻和睦、儿女成双,希望这样的人能给 新人带来好运。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丧礼与丧服PPT课件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丧礼与丧服PPT课件
大敛: 第三日,三十称衣。
大敛之后成服。设熬,准备出殡。
16
埋藏亲人的遗体:既夕礼
一、殡后居丧 二、朝祖 三、陈明器 四、祖奠
五、大遣奠 六、发引 七、窆和执綍 八、反哭
17
事死如事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 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
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 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
——《士丧礼》
13
上图依次为西周、秦、汉墓葬出土玉蝉
14
设铭与重
重,主道也。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 以其旗识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 焉尔。 ——《檀弓》
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赪末长终幅, 广三寸,书名于末,曰:“某氏某之柩。”
——《士丧礼》
15
小敛与大敛
小敛: 第二日,十九称衣。
复者朝服……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北 面三号。卷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 北荣。
——《礼记·丧大记》
8
屈子行吟图
9

奠的种类很多:
始死奠,小敛奠,大敛奠,朔月奠,荐新奠,祖 奠,大遣奠……
奠的意义:
魂气四散,以酒食置于地上祭祀,希望死者魂灵 有所依附。
10
哭位
大功以上女亲属 丧主之妻
大功以上男亲属
——《礼记·檀弓》
18
事死如事生
明器:
竹不成用,瓦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 钟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 不可为也。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 而用生者之器,不殆于用殉乎哉?
——《礼记·檀弓》

中华传统礼仪ppt课件

中华传统礼仪ppt课件
16
据古籍史书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 ,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 布。後来黄帝的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 导人民织布做衣。所以,黄帝时代服饰 制度日渐形成,夏商之後,冠服制度逐 步建立﹔西周时期,周礼制度形成,对 衣冠礼制有明确的规定,冠服制度逐渐 被归入礼制范畴内,成为表现礼仪文化 的方式之一,而汉服至此也日臻完善。
17
18
13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形容尊敬 老师,诚恳求教
14
汉服
15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 是 指从三黄五帝时期一直到明朝末 年这五千年间,在中原这块土地 上,华夏﹙汉﹚民族所习惯穿着 的服饰,统称为汉服。她是具有 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 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 合。 汉服——汉民族的服装, 这个称呼是最初其他民族对汉人 传统服饰的称呼。就像胡人的传 统服饰称为胡服,而汉人的传统 服饰也就相对的称为汉服了。
5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 ,呈拱手形。向前推,不 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 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6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
同学朋友互敬
7
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
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 ,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 个。 常规大礼。
2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 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 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 ,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 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 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随着东亚儒家文 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民俗礼仪ppt课件

中国民俗礼仪ppt课件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人生礼俗概述
1 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l)诞生礼仪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 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 又叫成丁礼或冠礼。是为承认年轻 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
• 报喜的目的除了表示与亲戚分享得子的 喜悦外,同时含有便于娘舅家备办婴儿衣 帽等日常用品的意思。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洗三
• 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 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在某些地方 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 的老太太主持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 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洗浴完毕, 主人备酒菜或汤面招待亲朋好友,俗称 “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亲朋好 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
“洗三”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并得 到社会的正式认可。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现代诞生礼仪
现代的生育礼仪远没有传统生育礼仪那么复杂。然 而一个年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毕竟是一件重大 的事情,所以对于满月和百日还是要举行一定的 仪式。亲朋好友知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后,也会 携带衣服、食品、水果、玩具等礼品陆续去看望 产妇和婴儿;在满月那一天,部分家庭会摆上满 月酒,恭请亲朋好友光临,感谢亲朋好友送来的 礼物和祝福;在百日那天,农村甚至部分城里人 仍然盛行给婴儿打制长寿锁、百家索或手足镯子 等;在周岁时,外公外婆还会送来衣服、玩具之 类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 3、聘娶婚
聘娶婚,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礼 记.曲礼》说:非受币,不交不亲。意思是说,没有“币”作为聘礼, 男方是不能与女方交亲的。聘礼这一关,皇帝也不能免,《汉宫仪》 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末,平帝娶王莽女为后,有司私自 给这小姑娘涨了价,奏请给黄金二万斤。给人的印象,皇家婚姻颇 象一桩大买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2020/12/10
❖ 2、强权干涉婚
这一类婚姻形式的特点是,婚姻当事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一切 都是外部强力促成,自己无法反抗。当然了,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 促成的聘娶婚,当事人也无权自行改变,但这两类婚姻形式所遭遇 的外力,在程度上是不太一样的。强权干涉,是强力、暴力、权力、 控制力的合成,而聘娶婚,父母还可能照顾一下子女的意愿,而子 女至少在口头上允诺父母:但凭父母作主!2020/12/10源自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 1. 政治和亲婚
汉朝首创和亲外交,始作俑者是大流氓刘邦,以宗室长公主嫁匈奴单于。其 后是武帝刘彻,先后把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再其后是汉元帝, 搞了个“昭君出塞“。昭君这一出,从名义上来讲,相当于元帝把自己的女 人出让给少数民族兄弟,不象宗室女之外嫁,好歹是要替自己娘家说好话的, 而昭君就不一样了,在后夫面前替前夫说好话。不知是昭君这个角色不好当, 还是昭君漂亮得盖过所有外嫁公主了,或者是因了昭君的民间身份,总之, 昭君最得文史家青睐,还得民间舆论同情。
女娲的功劳可不小:其一,宇宙秩序的维持者。《淮南子》载:往古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其二,造人。《淮南子》云: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其三,婚姻礼制的始祖 母。女娲在民间社会有着崇高的地位,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
2020/12/10
❖ 4. 族外婚
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 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 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 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 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2020/12/10
❖ 3. 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 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 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 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 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 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中国传统文化
1
2020/12/10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
2
2020/12/10
❖ 一、吉礼 ❖ 二、嘉礼 ❖ 三、宾礼 ❖ 四、凶礼 ❖ 五、军礼
2020/12/10
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4
2020/12/10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 1.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2020/12/10
❖ 2、血缘婚。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 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 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 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 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 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 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 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2020/12/10
❖ 6. 一夫一妻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 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 妻制。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 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子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 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2020/12/10
❖ 4. 转房婚
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 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 兄长收娶其弟媳,这种婚俗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代人戏言,这叫肥 水不流外人田,此话倒也不差,因为据民族学家考证,这种婚俗起源于原 始社会时期掠夺婚时人们所拥有的财产嗣承观念。原始社会,部落战争较 多,掠夺来的妇女自然是财产,一旦男人死去,女人也要被以财产的形式 转让给本部落其它男子。但是随着家庭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这种转让, 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固定在家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转让给与死者具有 血缘关系的人。
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2020/12/10
二、婚姻发展史
1、原始群婚阶段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 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 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 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 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 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
2020/12/10
❖ 5. 对偶婚
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 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 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 对偶婚过渡的倾向。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 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