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一、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通过科学梳理相关概念获取正确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时,应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与提升。

必须始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实现由人情关系价值观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的转变。

因此,本文认为,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最基本的要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

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或人权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以社会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 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和生态文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 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 “富强、富强、 民主、民主、 文明、文明、 和谐”,也就也就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化上越来越 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符合当代中国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 是一个凝聚人心、是一个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鼓舞士气、 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体人民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引领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方面构成。

其中,每一项价值观都体现了国家的基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的理性利益。

首先,富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富强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在国家、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富强为这一切提供了核心支持。

其次,民主体现了人民在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根本要求。

人民专政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保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水平,是新时代走出去和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文化底气。

文明是国家和人民固本之策,是人类社会持久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此外,和谐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是国家、社会、个人的互动与协调,是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由体现了人民民主和人权的本质要素,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新之一。

自由是人的尊严、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前进的基本保障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平等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平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现代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时代,平等更是人权保障和发展基本底线。

公正体现了社会合理和公正。

公正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正义的普及实践,是社会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法治体现了社会现代化和全面法治。

法治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

爱国体现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敬业体现了国家和个人的责任担当。

敬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强调国家要达到富强的经济实力,民族
要有尊严和荣誉感,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张个人的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
等和公正,依法行政。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鼓励个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
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4.人民至上,价值引领:强调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以人民
利益为中心,指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科学民主文化协作:鼓励科学精神,推动民主决策,提倡文
化创新和交流合作。

6.平等公正,法治公平:强调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依法治国,
实现法治公平。

7.诚信友善,团结奋斗:提倡诚信待人,友善相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旨在指导人民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思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想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并探讨其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品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来源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由富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准则构成。

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是指以实现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自由平等、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文化为核心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是指崇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准则。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延伸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为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诠释和细化,形成了当代中国共同的精神追求。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2.1 指导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同富裕,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公平公正。

在政治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主法治,引导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保障人民权益。

在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2 塑造个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代表着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基本价值理念,它是被全国人民普遍认
同和遵循的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是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和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其中“富强”是国家的根本,就是要
把国家建设得富强强大、繁荣宁静;“民主”则是社会的需要,就是
要让人民在政治上有权力,在经济上有机会,在文化上有舞台;“文明”是精神的追求,就是弘扬传统美德、发展良好风尚、创造出人间
美景;“和谐”是社会的魅力,就是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让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其中“自由”是个人的权利,就是要
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平等”是个人的尊严,就是要
让每个人都受到平等的对待;“公正”是社会的正义,就是要保障每
个人的合法权益;“法治”是国家的法律,就是在法治下建设法治社会。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爱国”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要素,就是要让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敬业”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就
是要让每个人都尊重职业素养;“诚信”是道德要求的重要内容,就
是要让每个人都守信用、言行一致;“友善”是人际关系的基本素养,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待人友善、助人为乐。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当代中国人民的集体认知和精神追求的总和,代表着文化传承
和凝聚力,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三个倡导共24个字。

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提出的一个积极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崇尚自由、平等、公正、尊重人权的价值观,是中国近代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的生活观和文化观,它是党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的高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和行动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爱国、敬业、诚、友善”,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凝聚的重要力量。

它是中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粹和新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的体现。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是一种国家观念和社会风尚,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尊重祖国,忠实崇尚祖国。

爱国是一种仁爱,它不仅仅是仁慈和仁爱,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不可抗拒的责任。

爱国是一种主动,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无限的精神力量。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也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敬业,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权利。

敬业,就是尊重社会主义公有制,尊重社会的规则,尊重社会的利益,尊重公共利益。

尊重社会的规律,尊重社会的利益,尊重公共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社会的秩序。

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也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诚,就是遵守诺言,履行义务,按照规则行事,守用,以诚相待,言行一致,不欺骗,不欺诈,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诚,就是坚守道义,做到实事求是,不轻言辞,不虚假宣传,不搞混淆是非,不为谋取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不做不道德的事情。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也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友善,就是和睦相处,和谐共处,和蔼可亲,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互相尊敬。

友善,就是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繁荣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
内容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核心。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分为两类,一为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只有深刻领悟和正确把握这四方面的内容,才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件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颠覆与超越,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

(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就是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根本在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

是否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

(三)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文化事业,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保证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核心。

公平正义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以往一切剥削压迫制度下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道义废墟中孕育生长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占据着公平正义的制高点。

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道义吸引力的集中体现。

(五)团结和谐
团结和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全党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团结和谐是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鲜明地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职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团结和谐还意味着社会大局的稳定,而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倒一切的核心利益。

(六)开发包容
开发包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继承优良传统,又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既虚心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开放包容,以上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件,但并不是固定不移、不成不变的。

它完全可以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表述语。

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目的和需要,完全可以使用灵活多样,或详或略、富有个性的语言加以表述。

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但并不排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社会各个领域的具体价值观。

在实践中,我们党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各种职业提出的具有价值观性质的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

如针对执政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针对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针对党政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针对革命军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针对政法战线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等,都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块土地上百花齐放的一道风景。

事实证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