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宣,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二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 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二课。
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础。
因此,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能力方面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分为三部分教学:1、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对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对一天的食物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
c$a8cBu3|T}"Oc0 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太阳下的影子》练习题2(附参考答案)(2021新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下的影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1.早上影子在我的_____边,下午在我的_____边。
2.太阳在天空中的_________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_________也会不断变化。
3.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影子的长度早晚_______,中午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除了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来确定方向,我们还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 )2.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没有规律可寻。
(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正午时分最长。
( )4.太阳初升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朝向东方的。
(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今天是晴天,丽丽想知道此时教学楼在她自己的什么方向,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根据影子来判断B.根据影子和太阳的方位来判断C.根据指南针来判断D.根据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判断2.“我们都有好朋友,晴天手拉手,雨天捉迷藏,早晨高又大,中午躲脚下。
”这首儿歌里面没有涉及到的现象是( )A.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影子B.影子在有光的地方才会出现C.我们的影子早晨长中午短D.我们的影子是黑色的3.在“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A.实验做到一半小木条折断B.没有用铅笔做记录C.天阴了三个小时D.记录的时候不小心画错了4.一天之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之所以会发生长短方位的变化,是因为( )A.太阳的方位发生了变化B.物体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光照的强度发生了变化D.我们的眼睛发生了变化四、开放性题。
小志想探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但是接下来--个星期都不会出太阳,你能帮小志想想办法吗?写出你的想法。
附:参考答案一、1.西东2.位置影子3.太阳4.长短二、1.√ 2.× 3.× 4.×三、1.A 2.D 3.B 4.A四、用手电筒或蜡烛当光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1.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2. 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 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4.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5.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6. 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7. 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静止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 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 气球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气球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近。
5. 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对小车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反冲力,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 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7. 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和粗喷管。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5.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6.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在小车车轴上缠绕方向有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一、引言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植物的生长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种子发芽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开始,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湿润和温暖,会发芽生长。
种子中的胚芽在发芽时会向外生长,同时根部也会向下生长,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2. 根的生长植物的根是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它会从种子底部延伸并向下生长。
根会分布在土壤中,并通过细小的毛状结构吸收水分和养分,供植物全身各部分生长所需。
3. 茎的生长植物的茎负责将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茎会向上生长,并在顶端不断分裂增长,形成新的枝条和叶子。
4. 叶的生长植物的叶子是负责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生成自身所需的养分。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长出新的叶子来进行光合作用。
三、植物的繁殖除了生长,植物还通过繁殖来延续种群。
1. 花的结构和繁殖植物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繁殖。
花朵通常包括花瓣、花萼、花蕊和花柱等部分。
花瓣和花萼呈现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
花粉是雄性生殖细胞,通过昆虫飞行或风的传播,落到花柱上,与雌性生殖器官结合,最终形成种子。
2. 种子的繁殖种子是植物进行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
当花朵受精后,会形成果实,果实内部则包裹着种子。
种子外部的果皮可以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当有合适的条件时,种子可以萌发出新的植物。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通过风、动物、水等将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
这样,每个种子都有机会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发芽生长。
四、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种子的发芽、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步骤。
而植物通过花朵和种子的繁殖来延续种群。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运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个坑4.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或参照物而言的。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5.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课: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形式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是物体特定的一点在一段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曲线运动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第三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包含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3.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4. 自然界中,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平动、转动、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5. 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第四课:车来了1.站台上要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2.越过安全线会有什么危险?会被气流卷入站台下,被人群挤下站台。
3.车辆快速经过时,路边的行人会感觉有一股风吹向车辆,路上的树叶会被卷入车底。
4.做车来了模拟实验时,纸相当于站台上的乘客,吹风相当于快速经过的车辆,吹风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5.为了行人安全,道路上设置了哪些标线?人行横道(斑马线)、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交车站台、安全岛等。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养昆虫》说课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2课《养昆虫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蛾,是蚕的成虫,全身都是白的,胖胖乎乎的,头上长一对触角。 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 3~4 小时后,雌蛾就会产下受精卵。 蚕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蛾可产 400~500 粒卵,产卵后不久它们就 会相继死去。
(三)、观察讨论 1、可以从哪些方面整理你的观察日记(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 2、用你的一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 3、你发现蚕的寿命有多长? 明确: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巩固提升对昆虫形态、习性的认识)
(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呢? 可以这样试试: ①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 ②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观察蚕一生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XXX(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力,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店镇许桥小学教师电子备课任课教师:刘怀宏学科_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教师:因为睡觉的原因,兔子浪费了什么呢?
学生:时间。
教师:对了,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运动的快慢到底如何表示)。
教师让学生看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并说说速度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
教师,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距离和时间。
教师: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
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教师让学生说说具体打算如何操作?要注意什么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汇报。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结束后开始汇报,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某些时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
如(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学生描述后,进行排序。
教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有方向的。
教师让学生回去思考:我们的手指甲也在运动吗?你根据什么这样认为呢?你能找到证据来证明吗?
三、回顾和解释
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四、限时作业
列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