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2、二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
1939年 9月1日,德国以“闪电 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 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 战全面爆发。
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 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 要战场。
七七事变
德军装甲部队
德国空军
二战德军闪电波兰,80万波军5小时溃败
4.扩大: ①欧洲西线:
1940.4德国先后灭掉丹麦、挪威、荷兰、 比利时、法国,对英国实施轰炸。意大利 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②东线: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 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 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 署 《联合国家宣言》 ,正式建
2、战争形势的转折: 立起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7月,墨索里尼 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 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 诺曼底 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C.波茨坦会议:
①时间: 1945年7月。
②参加者: 内容:
美英苏三国首脑。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2.结束:
①欧洲: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潜艇VS英、美海空军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海军的作用主要是赢得制海权,维护自己大西洋海战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英 国拥有一支总吨位为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 每天航行在大西洋的船只有1500艘,对于英国而言,大西洋航线是最重要的 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这条海上航线的安全。1939年 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是规模最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军基地几乎遍布全 球,在大战之初,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但战列舰仍然是舰队 组成的核心力量。在大西洋,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和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战争初期,强大的皇家海军打算引出德国海军的主力 舰队进行决战,并一举将它摧毁,而德国海军并没有做好与英国决战的准备, 它的实力与英国相差悬殊,当时德国海军拥有战列舰4艘、袖珍战列舰3艘、 巡洋舰9艘、潜艇56艘,舰艇总吨位35万吨,总兵力约16万人。而英国对德 国宣战时,共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12艘、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500 架)、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舰队驱逐舰119艘、驱逐舰64艘、扫 雷舰和岸防舰45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 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 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 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 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 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 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 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 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 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 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 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 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 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 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调英 整美 关首 系脑 和会 战晤 略
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 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 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 中途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在
中太平洋的重要的海空基地。美军把它扩建为
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 《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 《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 《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三个法西斯投降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规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3、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4、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 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5、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6、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1942、6 1942—1943
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4、6 1945、2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 解决对德国的处置和对
(苏)雅尔塔会议
日本作战的相关事宜
1945、4—5
攻占柏林、德国投降
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 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与战后重建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与战后重建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与战后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20世纪最具规模与破坏力的冲突之一,直接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战争结束后,各个国家为了重建战后世界而付出了巨大努力。

本文将探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以及各国的战后重建。

一、战争结果1. 盟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斗力量是由盟国(包括苏联、美国、英国等)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

最终,这个联盟通过一系列的战役成功地击败了纳粹德国、日本和其他轴心国。

战争结果使得盟国获得了冲突的胜利,彻底击溃了纳粹意识形态和日本的军国主义。

2. 轴心国的溃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联盟,形成了轴心国势力范围。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和盟军的进攻,轴心国逐渐陷入困境。

纳粹德国在1945年被完全击败,意大利也在同年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则于同年8月被美国的原子弹攻击,迫使其无条件投降。

3. 世界格局的重塑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联和美国逐渐成为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东西方势力范围分隔开来,形成了世界上的两个主要政治集团: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此外,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大国的地位也受到了削弱,而美国则成为了全球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重建1. 欧洲重建战后,欧洲成为了战争的废墟。

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恢复与重建,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马歇尔计划(1948年)是美国提供援助欧洲经济重建的主要方案,其他国家也纷纷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欧洲国家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此外,欧洲各国还通过建立欧洲联盟等机构来促进共同发展和合作。

2. 冷战对抗战后的重建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层面,还受到了冷战的影响。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世界分为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

意识形态冲突使得重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冷战对抗对欧洲和其他受战争影响国家的重建带来了许多难题和挑战。

3. 日本的战后转型作为战争的战败国之一,日本在战后面临着庞大的重建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5.7.17
2.重要战事
•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 德军腹背受敌,屡战皆北,终至败亡 • 1945年4月美苏易北河会师 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 • 1945年8月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3.取得胜利的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御敌 苏联和中国在东线取得巨大胜利,削弱法西斯力量 美国参战,并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 世界各国人民坚持反抗,不屈不挠 法西斯的侵略行为是非正义的,必然会失败
4.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对人类社会: • 这次战争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理 、财力的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 摧毁法西斯主义,促进战后和平运动的发展 对世界格局: •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 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联合国等 •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局部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东北三省沦陷) 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6年的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侵略步伐)
英、法、美、苏的对策
• 英法: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一种对于侵略行为不加抵抗,姑息纵容,退让屈 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的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等国家。 1939年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受到极大的削弱 ,导致它们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都不想引发战争。 • (3)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 (4)法西斯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的矛盾,打出“ 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 (5)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弱小国家的利益来避战 自保。

历史知识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知识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知识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不仅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场战争,本文将从战争原因、参战国家、主要战役、战争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多重原因。

首先,正是一战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条约,如《凡尔赛条约》,种下了战争的种子。

这些条约削弱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不满和紧张局势。

其次,经济危机是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困难。

这种经济困境加剧了国家间的紧张和冲突。

最后,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都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二、参战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到了全球范围的冲突,参战国家众多。

主要的参战国家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轴心国),英国、苏联、美国、法国等(同盟国)。

其中,德国由于希特勒的领导,通过侵略和征服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

日本则试图建立一个被其控制的亚洲帝国。

轴心国的崛起引发了同盟国的强烈反抗和抵抗。

三、主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这些战役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战役的简要介绍: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持久战,最终苏联成功保卫了斯大林格勒,并开始了反攻。

2.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美国海军成功截击了日本航空母舰,并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

3.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

登陆后,盟军成功建立了战略桥头堡,向德国发动了进攻。

这一行动使得盟军重获对德国的控制,并标志着欧洲战场的胜利即将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的国家众多,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进程曲折而复杂。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

随着德国的迅速胜利,欧洲各国相继卷入战争。

战争扩大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并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战争蔓延至全球范围,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二、盟军反攻与战局扭转1942年,盟军发动了对德军的北非战役,在埃尔阿拉明、托布鲁克等地成功击败德军,迫使德国在北非撤退。

同年,美国还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了中途岛战役,成功阻止了日本的进攻。

这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反攻的开始,战局开始逐渐扭转。

1943年至1944年,盟军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成功地推进了欧洲战线的进展。

同时,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通过岛屿间的残酷战斗,逐渐向日本本土逼近。

这些战斗有效地压缩了德日军力,并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集中营和大屠杀的惨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实施了集中营和大屠杀政策,对犹太人、罗姆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屠杀。

其中最为著名和残酷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这里丧生。

这些战争罪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让人类对战争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原子弹与日本投降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这一可怕的武器。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庞大的物质损失,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同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使用不仅给战争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求。

五、战争结果与战后整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

战争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两大战争阵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盟军战胜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世界格局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即东西方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

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轴心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同盟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根本原因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

但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由于希特勒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德国经济的崛起;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政治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就此正式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苏联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主要过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与苏联。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主要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

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

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包括犹太人和基督教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奥斯威辛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

德国纳粹在这里监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7000名幸存者获得了新生。

战争的残酷后果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在欧洲,苏德战场为对抗德国的主要战场,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陆地侵略的任务,二战中,这两战场最为惨烈。

在太平洋,美国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海洋侵略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6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为2700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万死亡),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官方数据明了,中国死亡约1800万,但是依然有很多学者质疑不足1800万。

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伤亡在6000万,其中死亡2700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苏联伤亡多为男性,导致战后的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

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42万人在二战中死亡,英国共有4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死亡。

法国有8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战的元凶,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严厉惩罚。

德、日、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

也正是由于这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世界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等法西斯轴心国。

其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后审判战后,依照《波茨坦公告》,战胜国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进行审判,其中也有少数人逃过制裁的。

部分人的下落:日本裕仁天皇:无罪释放;冈村宁次:原日军侵华总司令,受到国民政府包庇,躲过审判;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领袖,法西斯主义始作俑者,1943年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后被捕,后被希特勒派人救出,最后被游击队捕获并曝尸街头;赫斯:纳粹副元首,于1941年秘密乘飞机前往英国“和谈”,被英国政府长期拘留;志村菊次郎:士兵,由于1937年7月7日在日军演习时拉肚子而离开大部队,被日军认为“失踪”,导致日军制造借口发动卢沟桥事变,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为掩盖事实真相,将其遣送回国,最后战死在缅甸;山本五十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珍珠港事件策划者,死于1943年盟军“复仇行动”;帝国元帅戈林: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绞刑前数小时在狱中自杀。

党卫军总司令希姆莱:纳粹核心人物,纳粹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1945年背叛希特勒,被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被盟军俘获后畏罪自杀;东条英机:日本法西斯独裁者,太平洋战争策划者,甲级战犯,1948年被判绞刑;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二战头号元凶,1945年4月30日与爱娃·劳恩举行婚礼后在总理府地堡自杀。

卡尔·邓尼茨:希特勒继承人,前帝国首席潜艇官,海军总司令,战后接受审判,出狱后定居联邦德国。

矗立的柏林墙战后德国由美英苏法四国占领,柏林也被分区占领,后冷战期间民主德国建立“柏林墙”,将柏林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各国伤亡人数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苏联2680万3300万6000万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波兰650万100万750万日本290万400万690万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美国38万150万190万英国40万120万160万意大利20万50万70万法国30万20万50万■1939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的胜利,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3北非登陆1943年,战争开始逐步走向胜利。

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德意军队遭到东西夹击,最后投降。

西西里登陆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

战火烧到意大利门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面临覆亡的危险。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

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从此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

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首脑1943年11月在开罗会晤协同对日作战并发表《开罗宣言》,确认中国在战后收回台湾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

德黑兰会议1943年年底,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晤并发表《德黑兰宣言》,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是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

■1945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会晤,重申对德国问题处理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