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二、设计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二研究分析零件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分析基础上,至少拟出二个工艺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一个;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工序尺寸计算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则需要工序尺寸计算;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机床设备的选用,应是既要保证加工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首先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余量的总和;因时间有限,每个学生只计算其中一个主要表面的各工序间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直接查阅相关手册中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部分;5.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的基础上,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时间有限,本次设计内容仅限于指定工序;6.设计工艺文档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至于各工序的加工简图定位夹紧示意图,可选择主要工序,画在说明书上,内容包括:1工件外形及加工部位用红线,并注上工序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按规定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夹压部位和约束的自由度;3在加工开始位置,画上刀具及标上切削运动,进给运动等方向以箭头表示;4每一工序图上,应示清与工艺过程卡中相同的“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型号”、“夹具名称”;六夹具结构设计每一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定工序设计专用夹具;1.确定设计方案要求至少提出二个进行比较后正式确定;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3.计算所需的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4.绘制夹具装配图装配图比例:1:1,工件用双点划线,加工面用加粗实线,其它要求见相关教材;七撰写设计说明书希望每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书写自己的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插图正确;说明书统一用十六开纸书写,四周留出边框,最后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将报告正文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件分析;2.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3.毛坯的确定;4.工艺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工序尺寸等计算;5.夹具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等;6.小结 7. 参考文献等;八课程设计资料的提交设计说明书装订的大致顺序如下:1.封面课程设计专用,黄颜色封面,学校教材科领取2.目录3.设计说明书的正文见七4.小结5. 附录:1指导教师指定零件的零件图2毛坯图3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4机械加工工序卡4夹具总装配图5“夹具体”或“底座”零件图四、成绩考核本课程设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由学生本人亲自交指导老师验收,否则不与接收;指导老师最后抽查部分同学质疑,形式可以是个别进行或以小组形式集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平时的设计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水平及图画和说明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衡量;五、参考资料1.柯建宏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尹成湖, 李保章, 杜金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6.李名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胡凤兰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陈宏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0.冯辛安,黄玉美等编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刘文剑等编;;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3.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5.李旦等编着;机床专用夹具图册;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刘文剑等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六、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共两周合计十天,具体分配参照如下:1.布置任务、分析工艺、画毛坯图由指导教师指定 2天2.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工序尺寸1天3.夹具方案装配草图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1天4.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 1天5.夹具结构的详细设计总装图,夹具体或底座的工程图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 3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 1天7.提交文档并考核 1天。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
在大型公共建筑、商场、住宅小区等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已成为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
为了培养更多专业的消防工程人员,各高校设立了消防工程专业,并开设了相应的消防工程学课程。
本文将从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角度,对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讨论。
一、课程设置消防工程学是一门针对消防安全技术的科学,它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正常情况下,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制为四年。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可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
以本科课程为例,它由基础、专业和实践课程组成。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基础,它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基础。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力学和应力分析,因为理论力学是消防工程中最基本的力学基础,而应力分析是消防工程结构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核心,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技术、智能消防、消防设备、安全管理等学科。
其中,建筑结构和防火技术是消防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方向,智能化消防是近年来兴起的分支学科,它利用信息和智能技术提高消防安全的效率和可靠性。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重要补充,它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文献综述等。
其中,课程设计是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重点内容,是消防工程专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种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系统性、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在消防工程学中,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将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拓宽消防工程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原则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对课程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需求,寻找适合的课程设计方案。
(2)实用性原则:将课程设计与现实消防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4、艺术设计专业指导书(平面方向)

艺术设计(专科段)(平面方向)第一部分:专业介绍一、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广告艺术设计能力和现代广告理念,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广告设计软件进行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及制作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广告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学生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广告设计专科的水平,即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平面设计软件及各类平面视觉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达到能独立完成各种设计任务。
二、修业年限:2年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 850 学时,总学分 68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6 学分,占 9 %专业基础课:29学分,占43%专业必修课:33学分,占 48 %四、课程设置:必考 14 门68学分五、核心课程(共 11 门)设计基础艺术概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招贴设计POP广告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 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六、毕业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全部科目考试,对合格毕业生颁发专科毕业证书及专科文凭。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艺术设计(专科段)(平面方向)备注:▲课程设置:必考课程14门,共68学分。
▲第一学期周 26学时,统考科目2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设计基础、委考/实践考核 4 门:素描、色彩、平面构成(一)、色彩构成(一);▲第二学期周 14 学时,统考科目2 门:艺术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委考/实践考核3 门:招贴设计、POP广告设计、PHOTOSHOP;▲第三学期周 12 学时,委考/实践考核2门:标志设计(一)、版式设计(一);▲第四学期周 8学时,委考/实践考核1门:专业毕业作品设计;▲各课程教学安排将根据省考试院下达的考试计划做相应调整▲每个学期计划教学周数为17周▲技能证书课程另外制作教学计划。
第三部分:课程描述艺术概论1. 课程代码:005042.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 教学时数:周学时: 4 总学时: 685. 学分:46.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特征;掌握艺术形态的基本特点及内在联系;进一步了解艺术的产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和意义;健全学生的系统学科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从而能在相对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某某20XX年X月前言《专业课程设计》是以生化工厂的生产工艺设计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完成作为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叙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等内容,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本书重点,阐明了啤酒工厂设计要求等指导性内容。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发酵、提取、分离工厂设计工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辨证的工程设计观点,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4)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5)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6)五、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 (7)六、参考资料 (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发酵工程、分离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发酵产品生产工艺学,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工厂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分离工厂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发酵工程、分离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熟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得到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完成以后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XX学科的简单分析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定律1.3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2.1 XX学科的观察和实验方法2.2 XX学科的数学建模方法2.3 XX学科的分析和综合方法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3.2 XX学科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XX学科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课程设计作业指导书》课件

注意审查和检查作业质量,确保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论和总结
课程设计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课程设计作业,学生能 够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课程设计作业时,学生 需要注意合理分工、规范撰写、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同时要注意时间管理、 沟通协调和质量控制。通过课程设计作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学生能够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和成长。
课程设计作业通常需要学生进行 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 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现学习成果
通过完成课程设计作业,学生能 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问题中,取得可观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作业的重要性
巩固知识
课程设计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培养实际能力新能力
课程设计作业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将创新思维应用于项目设计中。
课程设计作业的步骤
1
调研与分析
2
团队进行相关领域的调研和数据分析,
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3
实施与演示
4
团队按照设计方案实施课程设计项目, 并准备演示材料展示成果。
选题与分组
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并组建 团队以分工合作。
《课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课程设计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与设计。通过本课件,您将 了解到课程设计作业的目标、重要性、步骤、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对全 文进行结论和总结。
课程设计作业的目标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促进团队协作
通过课程设计作业的实践性要求,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方案设计
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设计方案, 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和实施计划。
展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2011

序号
时间
工作内容
1
2011年12月26日
方案整体构思
2
2011年12月27日
方案设计制作(总平面)
3
2011年12月28日
方案设计制作(顶棚)
4
2011年12月29日
方案设计制作(立面)
5
2011年12月30日
局部效果图制作1
6
2011年12月31日
局部效果图制作2
7
2011年1月1日
⑺整体版面统筹排版设计输出,最终将平、立面图进行统一排版至A3(420mm×297mm)图纸上,版面样式详细要求同上,设计说明要能够体现该场地展览展示设计的精华部分所在,体现设计者的主设计意图和创新设计
5.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考核方法
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迟到或早退、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40%+作业(1张图要求同上,且要求上交的文件是否完整)×60%
成绩“及格”评定标准:(最终排版好的文档图像为420mm×297mm.jpg文件)要求的文件全且内容基本完整,图片效果基本达到要求,功能分区基本合理,设计表现基本得当、版面效果基本符合要求,态度基本认真等,此外出勤率较差,有迟到早退现象,课堂表现稍差等
成绩“不及格”评定标准:未按时完成所要求的作业;拷贝他人作业上交,或者2人作业完全一样(2人均不及格);抄袭它处(网上下载、从书籍光盘里面拷贝);无故旷课时间累计超过4学时
和目标
⑵方案整体制作,先确定场地的平面尺寸,前期的总平面方案的设计和制作,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合理划分空间,确定空间流线,注意展具的放置和搭配使用,尺寸标注符合规范
⑶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确定的总平面方案,设计顶棚效果,顶棚天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年12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而制定的。
综合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以后的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环节,特别是《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学完之后的一次见习性综合性实践教学。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课的能力,提高学生电气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综合运用《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电机与拖动》的基本知识,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增强学生分析系统、解决系统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锅炉参数监控,是过程控制的典型实例。
锅炉微计算机控制,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微型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锅炉节能等几项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我国现有中、小型锅炉30多万台,每年耗煤量占我国原煤产量的1/3,目前大多数工业锅炉仍处于能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产状态。
提高热效率,降低耗煤量,用微机进行控制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设锅炉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下。
图1 控制系统原理图1、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炉温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改变电热炉加热丝两端的有效电压,有效电压可在0~140V内变化。
可控硅的导通角为0~5bH。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只热敏电阻及其放大电路组成,温度越高其输出电压越小。
外部LED灯的亮灭表示可控硅的导通与关断的占空比时间,如果炉温低于设定值则可控硅导通,系统加热,否则系统停止加热,炉温自然冷却到设定值。
设炉温的给定值为450o C,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0()(1)dW ss s=+。
(2)最少拍无纹波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最少拍控制实际上是时间最优控制,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数字调节器,使系统到达稳定时所需的采样周期最少,且系统在采样点的输出值能准确地跟踪输入信号,不存在静差。
但最少拍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变换适应能力较差,输出响应只保证采样点上的误差为零,系统的输出响应在采样点之间存在波纹,这些波纹不仅会产生误差,而且还会消耗功率,增加振动和机械磨损,降低系统寿命。
最少拍无纹波数字控制器的设计要求:系统在典型信号的作用下,经过较少的节拍后,系统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且采样点之间没有波纹。
1、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炉温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改变电热炉加热丝两端的有效电压,有效电压可在0~140V 内变化。
可控硅的导通角为0~5bH 。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只热敏电阻及其放大电路组成,温度越高其输出电压越小。
外部LED 灯的亮灭表示可控硅的导通与关断的占空比时间,如果炉温低于设定值则可控硅导通,系统加热,否则系统停止加热,炉温自然冷却到设定值。
设炉温的给定值为450o C,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0()(1)sd eW s s s-=+。
(2)最少拍无纹波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最少拍控制实际上是时间最优控制,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数字调节器,使系统到达稳定时所需的采样周期最少,且系统在采样点的输出值能准确地跟踪输入信号,不存在静差。
但最少拍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变换适应能力较差,输出响应只保证采样点上的误差为零,系统的输出响应在采样点之间存在波纹,这些波纹不仅会产生误差,而且还会消耗功率,增加振动和机械磨损,降低系统寿命。
最少拍无纹波数字控制器的设计要求:系统在典型信号的作用下,经过较少的节拍后,系统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且采样点之间没有波纹。
(3)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数字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设计。
4)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2、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d eW s s -=+,0.5T s =。
被控对象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锅炉液位示意图(2)大林算法对于大多数工业对象,都具有较大的滞后,使控制系统的性能下降,稳定性降低,过渡过程特性变坏,引起超调和持续的振荡。
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从而是系统不产生超调,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大林算法要求在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时,采用相当于连续一阶惯性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来代替最少拍多项式。
(3)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大林算法),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数字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设计。
4)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3、锅炉压力控制系统设计(1)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给定值为 5.4Mpa,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1)(5)d W s s s s =++。
(2)PID 控制PID 控制是自动控制中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其实质是根据输入的偏差值,按比例、积分、微分的函数关系进行运算,运算结果用于控制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可以灵活地改变PID 的结构,常用的结构有:比例(P )调节、比例积分(PI)调节、比例积分微蒸汽锅炉加 热 室分(PID )调节。
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可以对PID 算法进行改进,比如积分分离PID 算法、不完全微分PID 算法、变速积分PID 算法等。
(3)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PID 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4、造纸某工艺过程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1)系统的基本原理由于上一工艺过程使纸浆输送管道内的压力波动较为剧烈,而下一工艺要求纸浆供应的流量平稳。
因此,需要对纸浆输送的流量进行控制。
设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d eW s s -=+。
(2)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PID 算法史密斯预估器的主要原理是预先估计出被控过程的动态模型,然后将预估器并联在被控过程上,使其对过程中的纯滞后特性进行补偿,力图将被延迟了时间τ的被控量提前送入控制器,因而控制器能提前动作,这样就消除了纯滞后特性在闭环中的影响。
(3)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史密斯预估补偿器),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5. 课题5名称:制铜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工艺铜液冷却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子课题1:制铜某工艺铜液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子课题2:制铜某工艺铜液前馈-复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子课题3:制铜某工艺铜液温度-超驰控制系统设计 (1).课题5子课题1子课题1:制铜某工艺铜液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模型:设主环和副环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51)(+=s s G ,1101)(+=s s G控制策略:串极控制。
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2).课题5子课题2子课题2:制铜某工艺铜液前馈-复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系统模型:设控制对象与输入扰动量的传递函数都为:11)(+=s s G控制策略: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策略。
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3).课题5子课题3子课题3:制铜某工艺铜液温度-超驰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模型:设温度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1652)(2++=s s s G液位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42)(+=s s G温度控制量对液位影响的传递函数为:151)(+=s s G液位控制量对温度的影响的传递函数为:121)(2++=s s s G控制策略:温度-超驰复合控制策略。
设计内容1)设计必要的硬件电路(单片机电路) ① 输入、输出通道扩展; ② 报警电路;③ 人机交互(键盘、显示)。
2)设计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3)写出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附录1]打印纸一律使用A4纸型。
1、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书封面标准格式;2、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书正文标准格式。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题目:系(院):学期:专业班级:姓名:学号: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0.5行,段后0.5行)4号宋体,20磅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