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采暖课程设计任务书

采暖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原始资料1. 建筑物的名称及所建地区:2. 设计项目:室内采暖3. 气象资料:(冬季)室外气象资料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按《规范》取值(w t ,w v )。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走廊、厕所、楼梯间,n t =16℃,其余房间n t =18℃.4. 室外热网热力资料:供水温度g t =95℃,回水温度h t =70℃;外网提供资用压力△P=1400Pa ;外网提供热水流量,可以保证需要。
引入口位置:在建筑物北侧中间部位,距外墙2.5米处,管底标高-1.5米。
5. 围护结构:外墙:多孔砖外墙-370,传热系数1.1W/㎡.℃。
外窗:单层塑钢窗,传热系数3.65W/㎡.℃。
内墙:加气混凝土板240,传热系数1.37W/㎡.℃。
外门: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18mm 厚矿棉板),传热系数2.57 W/㎡.℃。
屋面:平屋面(硬质岩棉板),传热系数0.87W/㎡.℃。
建筑物层高:住宅(进行一、二层采暖设计)层高为2.9 m ;办公楼(进行1、2层采暖设计)层高为3.2m ;地面(底层)按不保温地面划分地带。
其它详见图纸。
二、 设计内容:1. 计算内容:①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1Q ,计算基本步骤;② 冷风渗透耗热量2Q ,按缝隙法进行;③ 冷风侵入耗热量3Q ;④ 将所计算的1Q 、2Q 、3Q 汇于一表,并确定出房间的供暖热负荷; ⑤ 各房间散热器片数选择计算及计算表;⑥ 管道水力计算及表格;⑦ 管道局部阻力系数统计表;⑧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表及草图。
2.设计内容:①绘制采暖系统管路轴测图:注明各管径、散热器片数、管道标高,主要设备及材料统计表,设计说明(系统形式、供、回水温度、压力、总热量及总流量等)、图例、坡度、坡向及比例。
②绘制采暖系统平面布置图:注明管径、散热器片数(注:结构图应轻、细画,管道应重、粗画)、比例、坡度、坡向。
三、将设计说明书、任务书、计算说明、计算表格、设计图纸装订成册。
11建环供热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X市研究生公寓楼供热课程设计(2011级)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指导老师学号姓名二零一四年五月《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XX市研究生公寓楼供热课程设计二、资料1、建筑物修建地区本次设计共分为8个小组,每5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套土建图纸,设计地点相同(但设计方案可以不同),地点分别为8个地方,具体是:第一组:北京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1号—5号第二组:天津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6号-10号第三组:沈阳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11号-15号第四组:济南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16号-20号第五组:长春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21号-25号第六组:兰州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26号-30号第七组:哈尔滨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31号-35号第八组:西安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成员:36号-40号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3、土建资料本建筑物为四层砖混结构,层高 3.0 米,室内外地面高差400mm 。
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剖面图4. 室外热力网路资料在本建筑物的南侧10 米处有室外热水网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 ℃/70 ℃, 系统与外网直接连接,在引入口处外网可提供的供回水压差为 100KPa.5. 围护结构资料外墙:双面抹灰370mm砖墙,哈尔滨采用490mm砖墙屋顶:空心楼板 + 保温层 + 防水层,传热系数为 K=0.73外窗:(a) 房间:(宽×高) 1.8 × 2.0 米,单层铝合金推拉窗,上亮高0.5 米,三扇两开窗,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 14.0 米(b) 走廊: 1.5 × 2.5 米,单层铝合金推拉窗,上亮(高 0.5 米),两扇两开窗,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 12.5 米(c) 楼梯间: 2.5 × 1.2 米,单层铝合金中悬窗,扇高0.6 米,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 12.8 米外门: 1.8 × 2.7 米,单层铝合金双向平开双扇门,上亮高 0.7 米,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 16 米地面:贴土非保温地面。
供暖工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述本工程旨在设计一个供暖系统,为指定区域内的建筑物提供高效可靠的供暖服务。
本任务书详细说明了工程设计的目标、技术要求、所需材料与设备以及工程时间进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程目标1. 提供舒适、稳定的供暖温度:确保室内温度在20-22℃之间,随着室内外温差的变化,能够自动调节供暖水温。
2. 系统安全可靠: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的供暖系统,确保运行期间无故障,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 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供暖设备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技术要求1. 供暖方式: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使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通过供热管网向各个建筑物进行供暖。
2. 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锅炉、循环泵、水箱等设备,并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3. 温控设备:采用先进的室内温控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自动调节供暖水温,以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4. 管道布局:设计合理的供热管道布局,确保热水流通畅通无阻,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损失。
5. 安全措施:设计合理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温度、压力等监测装置,以及紧急停机和排气阀等安全设备。
四、所需材料与设备1. 锅炉:选择具有高热效率和低排放的锅炉,确保供暖系统的运行稳定和节能环保。
2. 循环泵:根据需求选择循环泵,以保证供暖水的循环流动和供热效果。
3. 管道材料:选择耐高温、耐压的管道材料,确保供热管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温控设备:选择精确可靠的温控装置,确保室内温度的准确控制。
5. 安全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表、安全阀等,保障供暖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工期安排本工程任务书规定的工程时间进度如下:1. 设计阶段:3天,完成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
2. 采购阶段:5天,完成所需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工作。
3. 施工阶段:30天,完成供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工作。
六、质量控制1. 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供热工程 设计任务书

目录第1章概述 (2)1.1 设计目的 (2)1.2 工程概述 (2)1.3 设计任务 (2)第2章设计依据 (3)2.1 设计参数 (3)2.2 围护结构传热阻的校核 (3)2.3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5)2.4 方案比较 (5)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 (6)3.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6)3.1.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6)3.1.2 冷风渗透耗热量 (7)3.1.3 冷风侵入耗热量 (8)3.2 热负荷的计算 (8)3.2.1 围护结构耗热量 (9)3.2.2 冷风渗透耗热量 (9)3.2.3 冷风侵入耗热量 (9)3.2.4 101卧室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9)第4章加热盘管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11)4.1 加热盘管的选择 (11)4.2 加热盘管的布置及规定 (11)4.3 加热盘管的安装 (11)4.4 加热盘管的计算 (12)第五章水力计算 (16)5.1 设计计算公式 (16)5.2 户内环路水力计算 (16)5.3 室外管网水力计算 (18)第七章管道的保温 (22)7.1保温管道的确定原则 (22)7.2保温材料的选择 (22)第八章总结 (23)参考资料 (24)第1章概述1.1 设计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供热工程、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
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大连市某办公综合楼,工程结构类型为4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为474m2,建筑面积为1422 m2,建筑总高度为12.7m,层高为3m。
热源为城市热网,供水温度为tg=95℃,回水温度为th=7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目的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可靠、经济、实用的供热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规定条件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1. 设计范围供热系统设计应覆盖以下部分:•热源:锅炉、热水锅炉、热水炉等•热网:管道、泵、热交换器、调节阀等•热用户:暖通设备、热水器等2.2. 设计要求•热负荷估算:根据设计规范及现场情况,合理估算设计地区各种不同类型建筑、房间和设备的热负荷并确定供热总负荷。
•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并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
•热源设计:满足负荷的需求,同时考虑各种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节能等问题,并选用合适的锅炉类型。
•热用户设计:根据热负荷确定使用的暖通设备和热水器的数量和规格,并采取合适的调节方法。
2.3. 设计任务•进行供热系统整体设计和技术方案的确定、修改与优化。
•编制供热系统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
•具体分别负责各个部分(热源、热网、热用户)的设计和计算,并提出可靠、经济、实用、节能的技术方案。
3. 课程设计流程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规范,了解供热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流程。
2.实地调查供热区域的情况,包括建筑物类型、面积、使用情况等,了解供热系统的实际需求。
3.进行供热负荷估算,确定供热总负荷。
4.根据供热总负荷,进行管道设计,设计管道路线和管道规格。
5.根据供热总负荷和管道设计,进行热源和热用户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器材。
6.编制供热系统的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7.进行供热系统的施工和调试,验收总结。
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如下:1.设计完整度:包括行业规则的符合情况、流程图的清晰度等。
2.设计合理性:包括热负荷的估算、管道系统的合理性、热源和热用户的合理性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系统组成与原理
热源
提供热能的设备或装置,如锅炉、热交换器 等。
热用户
使用热能的设备或场所,如散热器、地暖等 。
热网
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网络,包括主管道 、支管道和连接管道。
控制系统
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包括温 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热力设备类型及特点
锅炉
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 ,使水加热成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根据燃料类型可分为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条件和供热 需求,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供热系统 。
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采用先进的供热 技术和设备。
优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工程将与多学科进行交 叉融合,如建筑学、环境科 学、材料科学等,需要学生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 合能力。
THANK YOU
02
调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便后续 分析和处理。
03
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 。
04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如有不合格项 ,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设计成果总结
01
完成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任 务书和指导书,为课程设计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04
供热系统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与比较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场地条件,构思多种供热系统方案,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授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指导方式:集体辅导课程设计时间:2周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通风工程课程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供热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一次计算和设计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查手册和设计等能力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复习和巩固已学的供热工程知识,并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设计能力;2、进一步熟悉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重点是熟练掌握热力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提出方案、设计计算、制图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设计,让学生了解热力管网设计的基本内容、程序和原则,掌握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同时,通过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1.掌握计算热负荷概算的方法,学会查有关资料的方法2.能够合理的布置热力管网3.掌握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和主要设备的选择方法4.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制的要求、绘制通风平面图和系统图。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计算的详细内容如下:1. 该工程的基本概况及原始资料在设计前,首先应对热源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的原始资料进行了解,按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⑴阐明热网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的供热情况,相应的供热负荷的变化情况;供热系统的连接方式。
⑵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包括空调室外冬、夏季计算干球温度;室外夏季计算湿球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冬夏季)及冬季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供暖期日平均温度,室外温度延续时间最大冻土层厚度;冬、夏季大气压力及海拔高度等。
2. 设计方案的确定⑴采暖系统所需热媒参数根据供热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供热系统与热用户之间的连接形式、考虑发展规划,确定热媒参数和敷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2)主管和散热器尽可能为双侧连接,采用单户水平串联方式。
(3)注意分支环路热负荷分配均衡。
(4)楼梯间—般单设主管,注意防冻。
(5)注意供回水干管的位置,坡度与建筑上是否有冲突。
(6)要考虑各类附件(阀门、伸缩器、泄水、支架等)的安装,管道保温等问题。
3.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应在系统轴测图基础上进行,方法可自选,注意并联环路压力平衡尽可能满足要求,其结果应列入水力计算表中。
三、施工图绘制
施工图是设计的最后成果,是设计师的语言,一般包括供暖平面图(1:100),供暖系统(轴测图(1:100)和节点大样图。
平面图一般包括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和顶层平面图。
图例应采用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的统一图例,绘出散热器、管道设备及附件的平面位置,标准散热器片数,干支管管径。
系统图(轴测图)中管道长度应与平面图一致,应标注管径坡向、坡度、标高,散热器中标出面积(单位为m2)。
一般在首层平面图上写出必要的设计说明(如建筑物总耗热量、热媒参数、种类,入口供回水压差,管材材质,连接方式,散热器型式,刷油,保温等)。
图纸尺寸:841(594)X594(420)。
栏统一如
下:
四、参考文献
[1] 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3] 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S].
[4]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五、设计进度安排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XX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
本次设计共分为9个小组,每5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套土建图纸,设计地点相同(但设计方案可以不同),地点分别为9个地方,具体是:
第一组:北京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二组:天津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
第三组:沈阳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四组:济南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五组:长春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冉第六组:吉林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七组:哈尔滨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八组:西安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成员:第九组:兰州市XX楼热水供暖设计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土建资料
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剖面图
4、动力资料
热源:由外网引入(确定引入口即可)
热媒:热水参数t g=950c t h=700c
热力入口位置:北侧尽量利于系统阻力平衡
三、设计内容
(一)采暖系统热负荷的确定
1、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根据设计图纸建筑结构尺寸按设计要求,校核外墙及顶棚内表面与室内温度之差是否满足卫生要求,其内表面是否会出现凝结水。
(2)确定外墙,顶棚,门、窗、地板等的传热系数K值。
(3)列表计算房间的基本耗热量,附加耗热量,进而求出供暖设计热负荷。
2、设计该建筑物的热指标。
(二)采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1、热媒的确定
2、确定供暖系统的形式、布置原则。
(三)采暖散热器的选择计算
2、散热器面积的计算与片数的确定。
3、在平面草图上画出散热器的位置。
4、列出各房间散热器的组数、片数统计表。
(四)管路布置
1、将供暖系统的供回水干管、立管布置在平面图上。
2、绘出供暖系统的轴侧图。
3、进行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4、热力入口或节点的布置,膨胀水箱容积的确定与选型。
四、设计工作量
(一)计算部分
计算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各项:
1、设计概述:建筑物地点、建筑面积、建筑物层数,其它设计依据等。
2、设计方案概述。
3、计算部分的已知数据来源,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列表。
4、选用设备的说明,计算简图等。
(二)绘图部分
1、采暖系统平面图: 1:100
2、采暖系统轴测图: 1:100
3、膨胀水箱的布置,连接方式。
五、设计组成
2、施工图(首层采暖平面图1张、标准层采暖平面图1张、顶层采暖平面图1张(根据系统形式)、采暖系统图1张),图纸规格采用A1或A2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