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轨道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轨道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轨道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普通单开道岔平面设计
一、设计目的
熟练掌握单开道岔设计步骤,了解特殊道岔的结构与尺寸,通过对普通单开道岔的进行转辙器及辙叉计算、配轨计算和道岔主要尺寸计算,达到对整个道岔结构体系的全面的认识。

二、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有独特见解。

2.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步骤完整,制图规范。

3.文面、图面整洁,装订整齐。

三、设计资料
注:1、普通单开;固定式(组合或整铸式)辙叉;轨距1435mm,允许误差+3,-2mm。

2、转辙器类型、道岔全长、辙叉长度、转辙器长度均由设计者确定。

3、道岔设计按不受机车车辆的限制;也不考虑允许通过速度。

四、设计内容
1.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
2.确定辙叉部分主要尺寸;
3.计算道岔主要尺寸;
4.配轨计算;
5.绘制道岔布置总图。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总平面布置图一份。

六、参考资料
《道岔构造和设计》(上下册)刘语冰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土木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专业1101 班题目任务起止日期:2015 年3月16日~ 2015 年6月5日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主任年月日审查院长年月日批准一、业设计(论文)任务注:1. 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页。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3. 此任务书可从教务处网页表格下载区下载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注:1. 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2. 此表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工作进度之依据;3. 进度安排请用“一”在相应位置画出。

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任务情况检查表注:1. 此表应由指导教师认真填写。

阶段分布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2. “组织纪律”一档应按《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精神,根据学生具体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3. “完成任务情况”一档应按学生是否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情况填写。

包括优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4. 对违纪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者,指导教师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该生提出忠告并督促其完成。

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1. 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成一本(撰写规范见教务处网页)。

(1) 封面 (2) 扉页(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4) 中文摘要(5) 英文摘要 (6) 目录(7) 正文 (8) 参考文献(9) 致谢 (10) 附录(公式的推演、图表、程序等)(11) 附件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12) 附件2:译文及原文影印件2. 需单独装订的图纸(设计类)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3. 修改稿(经、管、文法类专业)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册》一份。

5.论文电子文档[由各学院收集保存]。

学生送交全部文件日期学生(签名)指导教师验收(签名)。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性质、任务与目的《轨道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本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定性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过《轨道》的基础知识后,对“轨道强度计算” 、“无缝线路轨道设计” 、“轨道结构组成”等知识的拓宽与综合应用。

通过作业,使学生在巩固所学轨道结构组成、轨道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并运用课堂所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普通无缝线路设计步骤,了解无缝线路的特点及受力特征。

通过对普通无缝线路的设计,达到对整个轨道体系的全面的认识。

二、设计要求1.独立完成,有独特见解。

2.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步骤完整,3.文面、图面整洁,装订整齐三、设计资料1.轨温:(1)兰州地区;(2)石家庄地区;(3)西宁地区;(3)西安地区(5)合肥地区;(6)郑州地区;(7)长沙地区。

按自己对应的学号的倒数第二位选取相应地区的轨温。

相应的轨温在教材中P159页查找。

2.轨道条件(1)钢轨:为60kg/m的钢轨、按预期垂磨6mm计算;缓冲区钢轨采用每根长25m的标准轨;轨钢容许应力:[σs]=36500×104pa;(2)轨枕:混凝土Ⅱ型轨枕,每公里铺设1840根, a=544mm;(3)扣件:接头扣件为ф24mm、10.9级螺栓,六孔夹板;中间扣件为弹条Ⅱ型扣件,橡胶垫板;(4)道床:碎石道碴,顶宽3.3m,曲线外侧加宽0.05m。

道碴为一级道碴,道碴厚30cm,底碴厚20cm,道床厚度cm。

3.线路等级及最小曲线半径(1)线路等级:I级线路;(2)最小曲线半径:R min=600m。

4.行驶机车最高行驶速度: V max=120km/h;钢轨支座弹性刚度:检算钢轨D=300kN/cm;=0.012283/cm检算轨下基础D=720kN/cm;=0.0153/cm轮重和轴距排列如表1所示。

轨道线网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轨道线网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昆明市现有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任务书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2012 年 6 月16 日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城市轨道线网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2011 年6 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城市轨道线网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内容:1、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指标的计算4、权重的确定5、综合评价三、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012.6.25-7. 6 ,共计11 天。

课题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讲解 6.25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 1 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 天指标的计算 4 天权重的确定 1 天综合评价 1 天课程设计报告的修改 1 天四、成果提交1、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14.1概述14.1.1目的和基本原理轨道网评价就是对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轨道网在规划布局上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情况及在等级、容量上与交通量的适应情况,从而为拟定规划方案,优化轨道网布局提供依据。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旦采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城市发展格局的形成及城市发展的速度等各个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线网方案的评价必须作到科学、准确、客观,必须使多个备选方案中真正最优方案成为推荐采用的方案。

线网方案的评价涉及因素众多、因素间关系复杂,本次昆明市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借鉴了以往国内大部分城市线网方案的研究方法,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昆明市的具体特点,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建立了一套相对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昆明快轨交通规划方案进行科学、准确、客观的评价。

14.1.2建立的过程线网评审对评价体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方法科学、二是体系完善、三是要有可操作性。

结合以上要求,本项目的评审体系由我院专家组,根据国内近年线网规划评价的成功经验,结合昆明城市特点,归纳调整之后提出1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轨道网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如轨道结构、轨道几何、轨道稳定性等。

2. 使学生了解轨道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轨道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轨道线路设计、施工和养护。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参与轨道工程项目的工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技术)进行轨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轨道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的事业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轨道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轨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轨道工程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轨道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基本原理- 轨道的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几何学原理与设计标准- 轨道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2. 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轨道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 轨道铺轨、焊接与养护技术- 轨道工程测量与监控技术3. 轨道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 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轨道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轨道工程验收标准及方法4. 轨道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轨道工程先进技术介绍- BIM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应用- 轨道工程的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照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任务 (1)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1)三、设计理论依据 (1)(1)确定设计锁定轨温 (2)(2)无缝线路结构设计 (4)四、设计参数 (5)五、设计计算书 (8)(1)轨道结构静力计算 (8)(2)轨道强度检算 (9)(3)确定锁定轨温 (12)(4)伸缩区长度 (13)(5)预留轨缝 (14)六、设计总结 (16)七、参考文献 (17)附录 (17)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中和轨温及预留轨缝设计一、设计任务1)收集资料,综合分析。

通过专业书籍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学习,了解无缝线路铺设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并对路基上无缝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有较清楚的了解。

2)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降温幅度。

3)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升温幅度。

4)通过计算,确定中和轨温(即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

5)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伸长区长度。

6)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预留轨缝长度。

中和轨温确定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

该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强度计算和温度力计算理论)。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中和轨温确定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

本设计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对无缝线路设计的主要原理、方法及步骤有更清楚的了解,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与其实际应用(尤其是强度计算和温度力计算理论)。

在普通线路上,钢轨接头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钢轨接头的存在,列车通过时发生震动和冲击,并伴随有击打噪声,所产生的冲击荷载最大可达非接头区3倍以上。

接头冲击力影响行车的平稳和旅客的舒适,并促使道床破坏、线路状态恶化、钢轨及联接零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养护维修费用增加。

线路接头区养护维修占总经费的1/3以上;钢轨因轨端损坏而抽换的数量较其他地方大2~3倍;重伤钢轨60%发生在接头区。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运行中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车辆及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轨道交通线路和信号系统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运行模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增进学生对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自豪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轨道专业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2. 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信号系统在轨道交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 线路类型及适用场景- 线路设计案例分析5. 轨道交通车辆- 车辆类型、结构及性能参数- 车辆的运行原理及关键技术- 车辆检修与维护6. 轨道交通运行模拟- 运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模拟轨道交通线路运行过程- 分析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应对措施7. 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及政策- 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趋势- 学生职业规划与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共计16课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车站布局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地铁中间站,人流密度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0.6m×0.6m的方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A型,远期列车编组数为6辆。

定员186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10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为2min。

其中,预测高峰客流如下表
远期车站早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单位:人/h )
~ 1 ~
二、设计计算内容
1、站台的有效长度及宽度。

2、中间站厅到站台之间楼梯及自动扶梯的数量及宽度,并按防灾要求检算。

三、应提交的成果
设计计算书(手写)一份,内容包括:
1、站台有效长度的计算;
2、站内楼(扶)梯设计计算
3、站台宽度计算;
4、按防灾要求检算站台层事故人员疏散的时间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四、备注
1、车厢规格参数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2008);
2、岛式站台宽度计算公式见《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楼梯、自动扶梯设置原则见《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4、车站各部位的最大通过能力宜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车站各建筑部位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高度,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规定;
6、防灾验算见《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14年6月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

(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

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

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公式为D2=Cblα/2,即教材中的公式(7-5)。

公式(7-5)中的道床系数C取值为~mm。

(教材上为~mm,少了一个数量级)。

因D值随材料的性质、路基和道床密度及气候的影响而变化,D 值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量而不是一个常量,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在轨道强度检算时,如何对D值取值
因为D值越小,钢轨承受的弯矩会越大,所以在检算钢轨强度和挠曲时,D值应取下限值,本次设计可以根据扣件刚度和道床系数取下限值(mm)计算所得,教材算例根据表7-2取的是30kN/mm,二者的意义是一样的。

同样,因为D值越大,钢轨承受的弯矩会越小,但是下部基础的受力(即R)会越大,因此在检算轨枕、道床及路基时,D值应取上限值,本次设计可以根据扣件刚度和道床系数取下限值(mm)计算所得,教材算例根据表7-2取的是70kN/mm,二者的意义是一样的。

(二)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1、应用连续支承梁理论计算钢轨最大下沉静位移、最大静弯矩及枕上最大静压力,详细方法见教材。

2.用准静态方法计算轨道正常情况下的动位移、动弯矩及动压力(计算中车速按机车通过速度取值,未被平衡超高通过计算取得),并用CAD画出钢轨受力图(包括动位移和动弯矩分布);
3.计算及检算轨道各部应力,并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进行正常轨道的计算和检算。

(1)考虑温度应力(先不考虑无缝线路的影响,暂按100MPa考虑)和牵引制动引起的附加应力(按10MPa考虑),计算及检算钢轨
强度;
(2)计算及检算轨枕弯矩;
分别计算轨枕轨下截面和中间截面的弯矩并检算,并用CAD画出轨枕三种支承状态下的弯矩分布图,这三种支承状态是全支承状态、中间部分支承状态、中间完全不支承状态(详细支承状态参考教材)。

(3)计算及检算道床表面应力强度。

按教材上的方法进行。

(4)计算及检算路基表面应力强度。

按教材上的方法进行。

(三)无缝线路设计
1.根据钢轨强度条件确定容许温降。

计算钢轨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弯应力,采用前面的计算结果,未被平衡超过根据计算确定。

2.根据稳定性条件确定允许温升。

按教材的不等波长公式确定。

3.中和轨温(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
依据铺设地区一年内最高、最低轨温及容许的最大温升和温降画图确定设计锁定轨温的可选范围,并计算确定中和温度。

4.计算伸缩区长度及检算温度压力峰
计算出伸缩区长度后取整为25m的整数倍。

计算温度压力峰出现的位置、长度及压力峰值,并检算压力峰处的轨道稳定性。

5.计算预留轨缝
分别计算长轨条与缓冲轨间、缓冲轨之间铺设时的预留轨缝,构造轨缝取为14mm。

6.防爬设备确定
本段线路是否需要布置防爬设备,如需要,则进行布置。

7.配轨计算
计算长轨条长度并进行配轨。

焊轨厂内采用气压焊将25m轨焊成200m长轨条,运至现场后,采用小型移动式气压焊焊成设计长度,工厂气压焊预顶锻量为15mm,现场气压焊预顶锻量为10mm。

配轨要求比设计长度长,以备在铺设时调整。

编制该段铺设无缝线路的材料清单。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手写或打印均可(采用A4白纸,不要用作业纸,另外计算时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数据得到结果),图纸打印。

(2)说明书和图纸统一用订书钉装订在一起。

(3)装订时要求有封面、目录、说明书。

福建工程学院《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普速铁路轨道结构及无缝线路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二0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一、设计出发资料。

页码
二、计算说明书。

页码
1、结构选型说明。

2、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

三、设计图纸。

1、组装结构图。

2、轨道部件受力图。

3、无缝线路设计图。

计算说明书
一、结构选型说明
二、结构强度检算
三、无缝线路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