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答案:A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

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慕尼黑阴谋B.德国进攻波兰C.德国进攻苏联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9月C.1939年9月D.1914年12月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

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签署该命令是为了()A.突袭波兰B.进攻苏联C.偷袭珍珠港D.包围斯大林格勒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答案C2.【答案】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故选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台德区
莱 茵 区
德国
捷克
斯洛伐克
奥地利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 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 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 闪 电 战 的 效 果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 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 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 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 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 2、战争扩大
西欧战场: 德国“闪电战” (西欧、北欧陷落,英国遭袭) 德 军 装 甲 部 队 突 破 阿 登 山 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 2、战争扩大
西欧战场: 德国“闪电战” (西欧、北欧陷落,英国遭袭)
法 国 投 降
波 兰
英 国
法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德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 2、战争扩大
德国“闪电战” 西欧战场: (西欧、北欧陷落,英国遭袭)
大东亚共荣圈
苏德战场: 德国突袭苏联 (被阻与莫斯科)
太平洋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战规模达最大)
1941年6月到11月, 德军占领了苏联一 百五十多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控制了 苏联大约百分之四 十的人口以及大部 分工业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二战扩大: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红军莫、海斯军科和苏保联卫全体战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打战斗破到了最后德的军一滴不血可,来战保胜卫城的镇神和村话庄!。 !
二战进一步扩大到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 中国 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 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
希特勒则直言称:“斯大林格 勒对于我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 大 林 格 勒 保 卫 战 反 攻 激 战 场 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 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1942.7~1943.2
1944.6~7
意大利 1943.9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大贡献
全面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① 波兰 ,英、法被 爆 发 迫宣战
(1)1940年,德国攻占法国等国家,意大利对法 宣战,德国对英国实施轰炸 规模 (2)二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扩 大 (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② 珍珠港 。次 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苏联
德 法国 国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波兰
由于英法军队 宣而不战华沙 陷落波兰覆亡
德国的西线进攻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 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 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 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 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 强陆军”的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含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含中国)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日本占领印度支那
*7.19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
*8.3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
年底,英军发动反击。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另立国民政府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
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基本国策纲要》。外相松冈洋祐鼓吹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普鲁霍夫卡地区,二战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7月10日英美陆战队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4-25日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奥政府建立
9月8日意大利宣告投降。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2-26日开罗会议
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11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为军长。
1935
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
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
6月27日《秦土协定》签定。
1月1日国民政府重申严惩民族叛逆令。
1939年3月17日南昌沦陷
1939年5月1日随枣会战
6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
6月8日国民政府下令通缉汪精卫。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15日南宁沦陷
1940
2月24日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侵入挪威和丹麦
7月10日-9月10日斯摩棱斯克保卫战
8月14日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浙教版20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浙教版2013)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崩盘(1929~1933经济危机)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5?吞并1941解放)1936年7月,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1939年共和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承认意吞埃“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8年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英法德意,慕尼黑会议1939年8月,苏德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1940年4月,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

5月进攻荷兰、比利时。

后突破阿登山区(英法联军,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6月,德对法发动总攻,意对法宣战。

6月22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第二年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9月~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第二日美英对日宣战1942年元旦,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岛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1942年11月,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3年7月,普罗霍夫卡地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库尔斯克地区?)1943年11月,美英中,《开罗宣言》1943年11月,苏美英,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1945年2月,苏美英,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7月,苏美英以中美英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短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短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短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 [1] ,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2]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3]
战争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推荐文章
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自1939年9月1日,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又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争双方分别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两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全世界的反法两斯力量。

共有61个国家、20亿人被卷入战争,7000万伤亡军民,共造成4万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德国对波兰发动的闪电袭击。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下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军事及经济惩罚,使得德国国民对该条约大为不满。

希特勒及其代表的纳粹党因将德国面临的发展问题门咎于《凡尔赛条约》,以同民众在意见上达成一致,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

1934年,希特勒继兴登堡之任成为总统,希特勒的统治正式形成;此时,意大利法西斯及日本军国主义也相继崛起,一场反法西斯的较量即将展开。

最终,这场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及世界人民战胜法两斯、为世界重新赢回和平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长沙作为抗日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城市之一,历来为人熟知。

持续六年的四次长沙会战,战况空前、斗争惨烈,前三次均以中方大胜收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攻击法国和比利时。

德军在数周内迅速击败了法国,并于6月22日占领巴黎。

1940年7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空中战斗,被称为“英国的胜利”。

这次战斗使得德国暂时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发动了巨大规模的进攻。

苏联在面临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最终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并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

这次袭击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将其卷入了战争。

1942年6月4日-7日:中途岛海战。

这场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美国海军成功阻止了日本海军的进攻,并扭转了战争局势。

1943年7月10日-1943年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

这场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首次登陆行动,为后续在意大利和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战场的第二战线。

这次登陆是对纳粹德国的重要打击,标志着盟军对欧洲的解放行动的开始。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德国面临着盟军的压力和苏联红军的迅速推进,希特勒选择在柏林的地堡内自杀。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空军投下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日本于9月2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努力建立和平与安全的新秩序,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

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

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

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

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

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

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

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

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

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

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

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

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

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

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中日战争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

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日本于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

1939年5~8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

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30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

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

截至1939年4月,德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5万人,意大利约15万人。

德、意向叛军提供的军火价值10亿美元。

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实行“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武器过境。

1939年2月27日,英、法与西班牙共和国断交,公开承认F.佛朗哥政府。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3月12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

14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

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陈兵德捷边境。

9月12日,希特勒再次进行战争恫吓。

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9月29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

10月1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0月6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

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

严重的战争危机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21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

4月1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

4月7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

5月22日,德、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

德军统帅部在4月3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对波兰作战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

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

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

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

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

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死亡(其中400万军人)。

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

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

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二战唤醒了人民,引起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统治集团设法调整、改善其经济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巨大,战争中部署的人力和武器之多,是以前历次战争无法比拟的。

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盟国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除战争的正义性之外,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轴心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资源不足,故难逃失败之命运。

这次战争是两大联盟之间的生死搏斗,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同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

而轴心国却是同床异梦,相互掣肘,这也是他们必然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次战争是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的,苏、美、英三国在战争中坚持先德后日、先欧后亚方针,较好地处理了两线作战问题。

而德国则是在西欧战事未结束时就匆忙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也是在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情况下,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陷入腹背受敌,两面挨打的困境。

这次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喷气式战斗机、火箭炮、V-1飞弹、V-2弹道火箭、原子弹及雷达等,对作战进程以及战后的军事学术发展和部队编制都有较大影响。

1995年5月,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

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

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

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

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

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

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

英国有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

战争开始前,协约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