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1]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及二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战争及⼆战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榜题名。
决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跃龙门【知识梳理】⼀、识记:1、九⼀⼋事变1931年9⽉18⽇,⽇本发动,中国开始了14年的抗战。
东北⼈民和未撤⾛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抵抗⽇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了。
2、七七事变1937年7⽉7⽇,⽇军发动,⼜称七七事变,侵华规模扩⼤。
3、⼋路军、新四军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中共领导的⼯农红军和南⽅各省的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奔赴抗⽇战场。
4、⾎战台⼉庄和百团⼤战及其对中国抗战的作⽤(1)台⼉庄战役1938年春,⽇军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战台⼉庄,取得抗战以来的。
(2)百团⼤战为了粉碎⽇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1940年8⽉,⼋路军在指挥下,组织⼀百多个团,在华北向⽇军发动⼤规模攻击,破坏敌⼈的交通线,摧毁⽇伪军的据点。
百团⼤战是抗⽇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战役。
5、“⽂⼣⼤⽕”的时间和地点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执⾏“焦⼟抗战”的⽅针,于1938年11⽉12⽇放⽕焚烧长沙城,造成了空前浩劫。
6、⽇军在湖南的暴⾏举例(1):⽇军以益阳南县⼚窖为中⼼,⽅圆约百公⾥的地区,疯狂屠杀3万多中国⼈。
⾄今在永固垸留有“千⼈坑”,⾣港留下“千⼈坟”。
(2):⽇军在常德地区撒下⼤量的⿏疫杆菌,发动了惨⽆⼈道的细菌战。
7、抗战时期发⽣在湖南的重⼤战役(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1941年9⽉、1941年12⽉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均取得抗⽇的胜利。
(2)常德会战:1943年11⽉,⽇军进攻“川黔咽喉”常德,中国官兵浴⾎保卫。
8、芷江洽降1945年8⽉15⽇,⽇本宣布⽆条件投降,蒋介⽯电令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商谈投降事宜。
为中国战区的对⽇受降和在南京举⾏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人教版优秀课件

A.三国同盟建立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德国突袭波兰
5、(2011年来宾)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甲 的漫 意、
:一幅关于巴黎和会 画。把英、法、美、 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
二、中考链接(有参照,就有目标)
1、(2010年来宾)“凡尔赛的统治秩序
B.确立战后在东亚、太平洋
C.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体系 D.确立战后在欧洲、西亚和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B
2、(2010年来宾)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A.珍珠港事件
华盛顿会议(1921到 华盛顿会议1942年)
1922年)
雅尔塔会议(1945年)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 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诺曼底战役等。
德国
同盟国(德、意、奥) 与协约国(英、法、 俄)
德国 轴心国(德、日、意) 与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飞机、坦克等
原子弹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
投缘!
头扁?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
大战 比较 起止时间 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根本原因 其它原因 性质 有关重要会议 主要战役 发动国、交战双方
新式武器 结果 战后国际格局 成立国际组织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 比较 起止时间 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根本原因
其它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线)
危机的打击
②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②德、意、日法西斯化
形成,疯狂扩军备战。③英、法、法、美纵容 侵略的绥靖政策(慕尼黑 阴谋)
比较 性质
大战
有关重要会议
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一、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
- 1937年:盘古的战役,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二、战争爆发及初期抵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与日军爆发冲突,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 1937年9月:上海会战,中国军队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 1938年:淞沪会战和太平洋沿岸战役,中国军队展开顽强抵抗。
三、重要战役与抗日斗争- 1938年1月: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成功阻止了日军南下的脚步。
- 1938年10月:华北抗日战争,中国军民在河北、山西等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 1940年:百团大战,中国军队展开大规模反攻,有效削弱了日军实力。
四、中心战场的转移- 1940年11月:国共两党签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 1944年:二战局势逆转,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
五、抗日战争胜利与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正式结束二战。
六、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效保卫了国家独立与人民尊严。
- 抗战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破坏,但也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
七、重大抗战事件的纪念与教育- 中国每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悼念那些为国家自由和尊严做出牺牲的烈士。
- 抗战博物馆和相关纪念场所是人们学习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八、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中国在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亚洲反殖民主义运动的旗帜。
- 抗日战争后,国际上出现了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广泛抵制浪潮。
九、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二战东方战场的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受伤2000万左右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主要参战国:①协约国一战资料(6张)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塞尔维亚、美国、比利时、中华民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②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编辑本段战争背景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

答:(1)方式: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2)影响:美国通过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和指导经济的先河;德、日两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导致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三、冷战开始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复习资料118页)答: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四、两极格局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答:开始: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五、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2、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趋利避害。
②美国通过民族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③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是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相同作用: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美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答: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答:1利用美国的援助 2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3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二)、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有什么作用?答:1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答:1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2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5发展教育和科技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四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找出其共同点。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重大事件辑录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英法美操纵了和会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签字,目的、惩罚削弱德国1920年初国际联盟成立,实际上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实际上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尤其是美日两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1933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1935年7、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在工人阶级实现团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5年10月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开始1936年~1939年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936年德意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不久,德意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议》,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1938年9月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行为,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4~5月法国敦克尔克大撤退1940年7~8月英国伦敦保卫战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8月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1941年10月苏联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1942年初为了抵制反法西斯的侵略,中、英、苏、美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6月美国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美国由防御转为进攻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役,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由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略中国的土地必须归还1943年德黑兰会议(苏美英)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苏美英)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1945年夏“波茨坦公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促令日本投降,实际上是苏美英参加1945年8月美国投原子弹,苏联对日本宣战进行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重大事件辑录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英法美操纵了和会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签字,目的、惩罚削弱德国1920年初国际联盟成立,实际上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实际上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尤其是美日两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1933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1935年7、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在工人阶级实现团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5年10月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开始1936年~1939年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936年德意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不久,德意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议》,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1938年9月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行为,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4~5月法国敦克尔克大撤退1940年7~8月英国伦敦保卫战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8月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1941年10月苏联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1942年初为了抵制反法西斯的侵略,中、英、苏、美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6月美国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美国由防御转为进攻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役,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由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略中国的土地必须归还1943年德黑兰会议(苏美英)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苏美英)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1945年夏“波茨坦公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促令日本投降,实际上是苏美英参加1945年8月美国投原子弹,苏联对日本宣战进行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提示:
对人类的危害: 我们应该防止什么?
胜利的根本原因: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义性.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共 同对敌。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 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开始反击
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日方目的: 彻底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2)美方优势: 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 军舰队,取得巨大成功 (3)意义: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日军由进攻 转入防御,而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 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 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 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 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 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 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 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 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 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 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开罗 1943.11 会议
德黑兰 1943.11 苏美英 会议 ~12月 雅尔塔 苏美英 会议 1945年
加强了三国 联合对德作 战
①加速了德 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 体系建立奠 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国 1897: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协约国1892: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引发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
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
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9月——10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5月:意大利攻陷埃萨尔比亚。
1936年10月:德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柏林——罗马轴心”成立。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7年近卫文磨上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撕毁《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条款。
1938年9月,英法德奥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绥靖政策的顶端。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阿克: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府。
1939年8月:苏德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与苏联进攻波兰。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
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法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
在柏林签定《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1年保加利亚,匈牙利,
罗马尼亚相继加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下午,日对美国宣战,还有德国,意大利同时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