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二氧化氯对牛奶灭菌效果的方法

合集下载

二氧化氯检测依据

二氧化氯检测依据

二氧化氯检测依据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消毒和环境卫生等领域。

对于二氧化氯的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检测依据。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于二氧化氯的检测也可以采用该方法。

该方法基于样品中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通过色谱柱对二氧化氯进行分离,再利用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HPLC检测二氧化氯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的二氧化氯含量。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测量电化学信号来检测二氧化氯的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等。

这些方法基于二氧化氯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来确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电化学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快速可靠,适用于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

三、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于二氧化氯的检测,可以利用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可以间接推算出二氧化氯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四、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间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对于二氧化氯的检测,可以利用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定量测定。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氯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氮气的特性,通过测量生成的氮气量来确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化学计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场合下的快速检测。

二氧化氯的检测依据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计量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以确保二氧化氯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饮水中ClO2的检测方法较多,可分为电流滴定法、碘量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极谱法等。

1.电流滴定法美国《水与废水的标准检验方法》中,是使用专用的电流滴定计,调整待测水样的pH至12、7和2,以氧化苯砷为滴定剂,进行四种滴定试验,可计算出水样中ClO2、游离氯、氯胺、亚氯酸盐(ClO2—)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当前测定饮水中ClO2的*好方法之一、假如电极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得以保证,它能够在现场自动测定ClO2、电流滴定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阅历丰富的化验师操作。

AietaE.M.等人同样采纳电流滴定法,氧化苯砷或硫代硫酸钠为滴定剂,调整pH至7和2,在测定过程中用N 2**ClO2、Cl2,以分别测定ClO2、Cl2、ClO2—、ClO3—,饮水中它们的*低检测限分别是0.05 mg/L、0.02 mg/L、0.02 mg/L、0.25mg/L。

但这种方法未能除去Mn、Cu、NO2—对测定的干扰。

2.碘量滴定法美国标准检验方法中,ClO2碘量滴定法常常用来标定其标准溶液,而用于实际饮水样品测定,一般会有其它物质的干扰,且饮水中ClO2的残留量很低,故不适用于饮水中低浓度ClO2的检测。

国内陈国青等人讨论建立了一种能将ClO2、Cl2、ClO2—、ClO3—区分测定的碘量法。

反应原理是基于水中ClO2、Cl2、ClO2—、ClO3—在不同的pH值时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游离碘。

分析过程中,分别在水样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草酸、稀硫酸、溴化钾、盐酸等,更改水样的pH值,区分测定上述四种氯氧化物的含量。

ClO2、Cl2、ClO2—、ClO3—的检出限分别为0.055mg/L、0.023 mg/L、0.021mg/L、0.081mg/L。

本方法操作便利,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准性。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lO2的讨论较多,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找出能与ClO2发生专一显色反应而不受其它物质干扰的显色剂。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氯的过程中,其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水和食品中二氧化氯残留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与环己胺反应生成N-氯代环己胺,N-氯代环己胺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沿着色谱柱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食品和水环境中二氧化氯残留的测定。

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然后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以使用反硝基苯甲酸甲酯进行二氧化氯的衍生化,提高二氧化氯的测定灵敏度。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快速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检测电流或电势信号来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电化学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步骤,适用于大规模的二氧化氯残留快速测定。

4.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对特定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通过测量颜色的光吸收来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二甲基巴林、N,N-二甲基-1,4-苯二胺等。

光度法适用于二氧化氯残留的快速筛查,但其灵敏度一般较低。

5.免疫法免疫法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来测定二氧化氯残留的方法。

首先,将二氧化氯与载体蛋白或多肽结合形成免疫原,然后通过动物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最后使用标记抗体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检测。

免疫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微量二氧化氯残留的测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矩阵和测定要求。

在进行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仪器设备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方法一 有效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含氯洗消剂,包括二氧化氯的测试。

测定范围:10~300ppm 。

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

标准比色版为10、20、50、100、150、200、250、300ppm 。

2 使用方法揭去药片上的薄膜,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浸湿后取出,甩去多余水分,略等片刻,待试纸显色稳定后,与标准色版对比确定有效氯含量。

当溶液浓度超出比色版范围时,可用不含氯的水等量稀释后再测定,得出的结果乘上稀释倍数即可。

方法二 测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含氯消毒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常用的品种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氯胺T 、氯化磷酸盐、二氯或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消毒液必需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具有杀菌效果。

无论是消毒剂配制使用者,还是检查人员均需定时和不定时地进行检测。

2试纸性能反应范围:10~50000ppm 。

比色范围:10~20000ppm 。

反应颜色:淡黄→黄→橙→橙红→棕→褐色。

标准比色版为10、25、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ppm 。

3 使用方法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消毒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版进行比色, 4 被测液浓度校正(调整)方法4.1 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低于要求时,需补加药量按下式计算,配制后用试纸复测。

应加药量)现有浓度()要求浓度上限()已加入药量(克或毫升=⨯ppm ppm补加药量=应加药量–已加入药量 4.2配制浓度高于要求时,可用稀释法按下式加水调整:应调整体积)要求浓度(现有体积(毫升))现有浓度(=⨯ppm ppm补充加水量=应调整体积–现有体积。

4.3 应急情况下消毒剂原液或原粉含氯量百分数的快速测定:取粉剂1克或水剂10毫升溶于1000毫升水中,用试纸测试,按下式求出概量百分数有效氯百分含量样品稀释倍数)测试浓度(=⨯⨯1001000000ppm即粉剂测试结果除以10,水剂除以100即得含氯量百分数。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最新版3篇】《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篇1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

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二氧化氯与某种试剂反应,生成一种有色化合物,通过比色计测量该化合物的吸收度,从而计算出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2. 滴定法: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使用一种标准溶液(如硫代硫酸钠)与二氧化氯反应,通过滴定反应终点,计算出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被挥发成气态,并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出二氧化氯。

然后,通过检测器测量二氧化氯的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出二氧化氯,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测量二氧化氯的含量。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篇2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在食品、水、环境等领域的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氯与某种化学试剂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试剂包括碘化钾、淀粉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但准确度较低。

2. 滴定法: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氯与某种化学试剂反应后消耗的量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试剂包括硫代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该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挥发出来,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后检测其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检测其含量。

双氧水灭菌效能及其在牛奶中的分解

双氧水灭菌效能及其在牛奶中的分解

摘要在无菌灌装系统中,双氧水常用于对包材(食品接触面)的化学灭菌。

本文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讨论:双氧水在产品中的残留,双氧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双氧水的化学灭菌效率。

概要表1.不同浓度/温度的双氧水对枯草芽胞杆菌灭菌效率达到4D所需要的接触时间(秒)。

行灭菌或消毒。

一种好的灭菌剂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易于使用b)在线应用的一部分c)使用后无残留d)能有效地杀灭可能的腐败菌如细菌芽胞e)价格不贵f)无毒g)无腐蚀h)容易买到在以上条款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效率和在产品中的残留。

尽管,有些化学品在某些方面效果更好,但双氧水的综合指标最好。

微生物方面用枯草芽胞杆菌的芽胞,在不同的温度和双氧水浓度下进行实验来研究双氧水的微生物效果,其结果见表1。

表2.CL.botulinum和杆菌的芽胞对35%双氧水,71.1oC和87.8oC,(10000个芽胞)下的耐受性时Q10值约为1.6。

如果浓度从10%增加到15%及从15%增加到20%,都会增加50%的灭菌效率。

800C,30%的双氧水溶液,接触时间为几秒钟就可获得对细菌芽胞几个D的灭菌效率。

双氧水对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及杆菌的芽胞破坏效果对比结果,见表2所示。

实验用双氧水的浓度为10~41%,温度为24~760C,实验用微生物为枯草芽胞杆菌SA22,这是最耐化学品的微生物,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对化学品最敏感的微生物。

双氧水在产品中的残留在包材(食品接触面)灭菌过程中,常用双氧水浓度为15%~35%。

无论是何种系统,灭菌后包材上的双氧水都不可能完全被除掉。

所以,只要用到双氧水,就会有双氧水的残留。

问题是多少双氧水残留是可接受的?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制订了相应的法规,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控制。

总而言之,有以下几种情形:·根本没有法规:双氧水的残留问题是公共健康监督员需要解释的事情。

·现有的法规上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双氧水时,其残留不能超过‘技术不可避免的水平’”,但是,什么是‘技术不可避免的水平’?·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双氧水,“应能在加工结束前被去除或消散。

五步碘量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五步碘量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中国卫 生检 验杂志
2 0 1 5年 l 1 月第 2 5卷第 2 2期
C h i n J H e a l t h L a b T e c , N o v .2 0 1 5 ,V o 1 .2 5 ,N o .2 2

化学测定方法 ・
五 步 碘 量 法 测 定 乳 与 乳 制 品 中二 氧 化用样品 中的二氧化氯氧化碘离子 为碘 , 用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 , 硫 代硫 酸钠
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变成无色 。根据硫代硫酸钠 与碘 和碘与二氧化氯的定量关系 以及消耗 的硫代硫 酸钠量 , 计算样 品 中二氧化氯的含量 。通过选择合适 的试剂及其用量 , 控制样 品溶液 p H, 以确保测定 的准确度 和精密度 。结果 该方 法 对乳与乳制 品中二氧化氯残 留量测定 的检 出限为 0 . 0 2 m g / L ( 以C 1 0 : 计) , 相对标准偏差 ( R S D) 为 1 . O % ~ 4 . 8 %; 样品 加标 回收率为 9 3 . 9 % ~1 0 5 . 0 % 。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好 、 准确度高 , 具 有操 作简单 、 快速 、 成本低 、 易推广的特点 , 适用 于市售乳与乳制 品中二氧化氯残 留量 的大批量 快速检测 。
LI Li ,ZH ONG Zh i—x i on g,TAN Zh i— ke,S U Xue— me i ,ZENG Zi— y i
B a i y u n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4 4 5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r a p i d m e t h o d f o r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h l o r i n e d i o x i d e r e s i d u e s i n m i l k a n d d a i r y p r o d u c t s b y

牛奶灭菌方法

牛奶灭菌方法

牛奶灭菌方法首先,最常见的牛奶灭菌方法是加热法。

加热法是通过将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常见的加热法包括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

巴氏杀菌是将牛奶加热到72-75摄氏度持续15-20秒,然后迅速冷却。

而超高温灭菌则是将牛奶加热到135-140摄氏度持续2-4秒,然后进行快速冷却。

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杀灭牛奶中的细菌,保证牛奶的卫生安全。

其次,还有化学法。

化学法是通过在牛奶中加入化学物质来进行灭菌。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在一定浓度下将牛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灭活。

而次氯酸钠则是一种漂白剂,也可以用于牛奶的灭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法进行灭菌时,需要严格控制化学物质的浓度和使用量,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还有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是通过将牛奶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进行牛奶的灭菌。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牛奶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

最后,还有微波灭菌法。

微波灭菌法是通过将牛奶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加热,利用微波的高温来进行牛奶的灭菌。

微波灭菌速度快,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炉加热时需要均匀搅拌,以免出现局部过热导致细菌未被完全灭活的情况。

综上所述,牛奶的灭菌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牛奶的灭菌,以保证牛奶的卫生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效果 ) 进行 较客 观的评判 。
对上述 两组 待测 样作 微 生 物 ( 落 总数 和大 肠 菌
菌群 ) 检测后 进行 对 比 , 同时用 未加 消毒剂处 理的 鲜
奶样 进行参 照试验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剂 与 仪 器 _
2 检 测 结果
2 1 未 加消毒剂 的鲜 奶样 .
5 2
/u m 一 / P f0 m ) /f・ E ’ / P f0 m ) d ・ E M N・10 L一 c m u M N・10 L 一
1: 0 未 检 出 1
6 0
未 检 出
3 0
维普资讯
粮食与食品工业
。 Fo o
2 .安琪 酵母 股份 有 限公 司 ( 宜昌 43 0 ) 4 0 3
摘 要 : 通过 对不 同品牌 的二 氧化 氯 消毒 产 品作用 于未处理 的鲜奶 样 , 其微 生物 结果可 以判 从
定活性 二 氧化氯 的灭菌效 果。 关 键词 : 二氧 化氯 ;牛奶 ;灭 菌 中图分 类号 : 2 1 2 TS 0 .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6 2—5 2 (0 8 0 —0 5 —0 17 0 6 2 0 )1 0 2 2
维普资讯
Vo . 5, 0 8, . 1 1 2 0 No 1
食与
ala nd

经 交 验流
快 速 检 测 二 氧 化 氯 对 牛 奶 灭 菌 效 果 的 方 法
赵 颖 ,吴 吉芳 ,李雪松
1 .宜昌喜 旺食 品有 限公 司 ( 昌 4 3 0 ) 宜 4 0 2
②取 B品 牌 二 氧化 氯 消毒 剂1 、 1 、 2 、 3 体 1: 0 1: 5 1: 0 1: 04种 浓
收 稿 日期 :0 7—1 2 20 0— O 修 回 日期 :0 7—1 20 2— 2 4
照表 1中 的数 据该 生奶样 为 Ⅱ级 。
_ ) .
V15 08N. o 1, 0,o1 . 2
在一 定 的差异 , 试验 结果 可 以判 定 , 从 B品牌 的二氧 化 氯消 毒效果 明显 高 于 A 品牌 。
3 结 论
试验 结果表 明 , 以看 出活 性 二 氧 化氯 于 牛奶 可
中确 有一 定的灭 菌效果 。通 过对不 同品牌 的二氧化
稀释 度样 1 0mL, 之 与未 处理 的 鲜奶 样 在 5 使 0 mL
经 检测 , 们 所 收 集 到 生 奶 样 的 菌 落 总 数 为 我
8 ×1 f/ 、 肠菌 群 24 0 MP I0 mL, 5 0 cu mL 大 0 N/O 对
无菌 玻 璃 瓶 中进 行 1:1均 匀 混 合 , 温 下 静 置 常 2 i用 作 待检测样 。 0r n a
2 2 二氧 化氯消 毒剂 的灭菌效 果 .
表 2 不 同 品牌 二氧 化氯 消毒 剂 的 灭 菌 效 果
A 品牌 B 品牌
稀 释 比 菌 落 总数 大肠 菌群 菌落 总 数
大肠 菌 群
作 者 简介 : 赵 颖 , , 9 3年 出 生 , 级 工 程 师 , 事 乳 品 女 17 高 从 的 生产 与 研 究工 作 。
122 _. 检 测
技 能都有较 高 的要求 。笔者所 在 的企 业每 年均需 使
用 大量 的二 氧化氯 消毒 剂 产 品 , 如何 判定 不 同 品牌 二 氧化 氯消 毒剂产 品质 量 的优 劣 非 常重 要 , 者 尝 笔 试 了如下 方法 , 以便 可 以简单快 速地 对其质 量 ( 即其
≤5 0
①取 A 品牌 二 氧化 氯 消 毒剂 分 别与 灭 菌 生理
≤ 10 0
≤20 0 440 0
盐水 按 ( 积 比) 1 、 1 、 2 、 3 体 1: 0 1: 5 1: 0 1: 04种浓
度在 1 0mL无 菌 玻璃 瓶 中进 行稀 释 , 0 每个 稀 释 度 加消 毒剂 3mL, 然后 分 别 取 A 品牌 消 毒 剂 的 每个
从 表 2中可 以看 出 , B两种 品牌 的二 氧 化 氯 A、 消 毒剂在 一定 的浓度 下作用 于未 处理 鲜奶样 一定 时
氯 消毒产 品作用 于未 处 理 的 鲜奶 样 , 以从 其微 生 可
物结果 可以判定 活性 二氧 化氯 的灭 菌效果 。
间, 能有效 达到 消毒 效果 , 不 同品牌 的灭菌 效果 存 但
目前市 场上 的 的二 氧化 氯 产 品非 常 多 , 不 同 且 品牌 的产 品价格 也有 差 异 , 么 多品 牌 的二 氧 化 氯 那 消毒剂 其消 毒效 果究竟 如何鉴 别呢 ?根据相 关 文献 资料 , 其检 测方 法 比较 复 杂 , 检 测设 备 、 作 人 员 对 操
度在 1 0mL无 菌玻 璃 瓶 中进 行稀 释 , 个 稀 释 度 0 每 加消毒 剂 3mL, 然后 分 别取 B品牌消毒剂 的每个 稀 释度样 1 , 之与 未处理 的 鲜奶 样在 5 0mL 使 0mL无 菌玻璃 瓶 中进 行 1: 均 匀混合 , 1 常温下 静 置2 n 0mi 用作待 检测样 。
1 2 1 稀 释 . .
按 照 GB 9 4—8 《 鲜 牛乳 收 购标 准 》 面 对 61 6生 上 生 鲜牛乳 的细菌 指标 的规定 , 生奶 一般分 为 4级 :
表 1 生 鲜 牛 乳 的 分 级
分 级
平 皿 细 菌 总 数 分级 指标 /O f ・m 1 l cu LI
营 养琼 脂培 养基 、 释用 灭 菌后 生理 盐水 、 菌 稀 无
操 作室 、 未处 理 鲜 奶 样 、 品牌 二 氧 化 氯 消 毒 剂 、 A B
品牌二 氧 化 氯 消毒 剂 、 0 1 0mL无 菌 玻 璃 瓶 、 0 mL 5 无 菌玻 璃瓶 。
1 2 试 验 方 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