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2015年油藏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油藏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油藏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五点法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为4:1。
答案:错2.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线性流动阶段斜率为1/2。
答案:对3.封闭油藏达到拟稳定状态时,双对数坐标系中,压力导数曲线呈斜率为1/2的直线。
答案:错4.水侵系数(m3/MPa)指每降低单位压力靠重力能驱入油藏中水的体积。
答案:错5.压力响应曲线的早期段反映油藏动态,可以由此求得地层系数等参数。
答案:错6.物质平衡方程形式上与时间没有关系,但部分参数与时间有关。
答案:对7.物质平衡方程是任意开发时刻与初始时刻的比较,受其余时刻影响。
答案:错8.可根据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天然水侵系数和油藏的地质储量。
答案:对9.指数递减中,N P~lgQ呈线性关系。
答案:错10.采用最小流压法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原理为:在一定泵挂深度条件下的最小流压,加上生产压差,即为地层压力下限值。
答案:对11.剩余油指油层孔隙中经过某种驱替剂多次驱替后(理论上应该经过无限次的驱替)仍不能采出的原油。
答案:错12.改变驱替速度、界面张力、水的粘度都会影响剩余油饱和度大小。
答案:对13.凡是以改变地层中流场分布的注水开发方法都属于水动力学调整方法。
答案:对14.区域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和查明油气田。
答案:错15.双重介质油藏中,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基岩是主要的储容空间。
答案:对16.溶解气驱是油藏主要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气体的弹性膨胀将原油从地层驱向井底。
答案:对17.热力采油法的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是升温促进原油膨胀。
答案:错18.表皮系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答案:对19.试井资料是在油气藏静态条件下测得的,求得的参数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油气藏特征。
答案:错20.深度超过800m的地层中,压裂产生的裂缝基本是垂直缝。
答案:对二、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重力能。
长江大学-资工15级《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5.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7.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8.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9.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11.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2.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5.油田水矿化度: 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二、问答题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油藏工程试卷及综合复习资料

已知一含油面积为 6km2 的油藏,含油三组地层,三组地层的基本性质见表。
参数
油层 1 油层 2 油层 3
厚度,m
10
5
15
孔隙度,%
0.2 0.2 0.25
渗透率,μm2 100 150 600
原油粘度,mPa·s 50
60
3
原始含油饱和度 0.6 0.6 0.6
(1)如果将该油藏划分为两套开发层系,说明如何划分开发层系,为什么?
非均质性问题,各种注采井网调整主要解决
的是
非均质性问题。
4. 面积注水中,一个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流动单元,在注入水未到达生产井底时,
从注水井井底到生产井底,计算动态时可以依次分
为
、
、
三部分。
5. 影 响 非 活 塞 式 水 驱 油 前 沿 含 水 饱 和 度 大 小 的 主 要 因 素 有
和
。
6. 注 水 常 见 的 几 种 注 水 方 式
合调和递减规律,递减期产量 Q 的表达式为 Q = Q0 /(1+ D0t) ,假定油田未来生产 按这个规律进行,油田极限产量为 Qlim(废弃产量),试计算油田采收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6 分,每个 2 分) 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 的地质储量之比。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1.什么是油藏工程?答案:油藏工程是研究和开发油气田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学、油气储层学、油气开发工程和油气田管理等内容。
它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
2.什么是油气储层?答案:油气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油气的岩石层,是油气田的主要产能层。
油气储层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裂缝是岩石中的裂缝或裂隙。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3.什么是油气藏?答案:油气藏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可开采油气的地层。
油气藏通常由油气储层、封盖层和构造圈闭等要素组成。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4.油气田的勘探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研究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重力、地震、电磁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则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5.油气田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两种。
常规开发是指利用传统的钻井、采油和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油气田。
非常规开发是指利用水平井、压裂和煤层气抽采等技术来开采难以开发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等。
6.油气田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流动和人工增产两种。
自然流动是指利用油气藏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油气流向井筒,从而实现油气的生产。
人工增产是指通过注水、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式来增加油气田的产量。
7.油气田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生产管理主要是对油气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长江大学采油工程复习资料

1.泡流: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段塞流: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一段气的结构。
特点: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滑脱损失变小;摩擦损失变大。
环流: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
特点:气液两相都是连续相;气体举油作用主要是靠摩擦携带;摩擦损失变大。
雾流: 气体的体积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得很薄,绝大部分油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
特点: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以很高的速度携带液滴喷出井口;气、液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小;气相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
2.滑脱现象: 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3.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密度和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多相管流需要分段计算;同时,要先求得相应段的流体性质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要求得的未知数。
所以,多相管流通常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
4.按深度增量迭代的步骤①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p (0.5 ~1.0MPa)。
②估计一个对应的深度增量∆h 估计,计算与之对应的温度③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及平均压力,并确定流体性质参数④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dp/dh 。
⑤计算对应于的该段管长(深度差)∆h 计算。
⑦计算该段下端对应的深度及压力。
⑧以计算段下端压力为起点,重复②~⑦步,计算下一段的深度和压力,直到各段的累加深度等于管长为止。
油藏工程试卷及综合复习资料

819.643 ×104 t
第
3
层储量 N3
= 100
Ah3φ3Soi Boi
ρo
= 100×
6×15× 0.25× 0.6 × 0.85 1.12
= 1024.554 ×104t
所以该油藏的地质储量 N = N1+2 + N3 = 1844.20×104 t (3)生产井数: m = N ×1.5% = 4
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工艺措施的作用,开发层系不宜划分得过细,以
利减少建设工作,提高经济效果。这样可以少钻井,既便于管理,又能达到较经
济的开发效果。(6)性质不同的最好不要划分在一起。
四、绘图题(12 分)
Sw
答:(1)如图确定平均含水饱和度(可作适当说
明)
(2)此时采出程度(可作适当推导)
Lhwφ (Sw1 − Swc ) = Sw1 − Swc Lhwφ(1− Swc ) 1− Swc
。
6. 注水常见的几种注水方式有: 边缘注水 、 切割注水 、
面积注水 、 不规则点状注水 。
7.试井的目的包括: 获取地层参数 、 推算原始地层压力 、
判断增产措施效果 、 判断边界性质 、 估算地质储量 。
8. 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
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 2 倍。
六、应用计算题(15 分)
答:(1)若将该油藏划分为两套开发层系则油层 1、2 为一套,油层 3 为 1 套,
因为油层 1、2 地层及原油物性接近,而油层 3 与前面两个油层相差较大;
(2)
第
1
、
2
层
储
量
N1+2
密卷!!《油藏工程》期末考试卷1答案.docx

成都理工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油藏工程》考试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计15分)1.采油速度:年产油址与地质储量之比,V=2。
3分N2.注水方式:注水开发,含油面积内注水井和油井之间几何关系。
3分3.开发层系:指用一套并网来开发一个以主力油层为主的地底特征相近的油层如合。
3分4.递减率:电位时间内产δt的变化率, ” = 一1丝.(或者:α =-坐∙,)3分df Q (IN p5.水油比:井口的产水JS与产油Ift之比. 3分二、填充题(25分,每空1分)1.根据阿普斯公式,油井产量递减曲线的类型可由递减指数n来划分.n=O.2 为双曲暨递减,n=0为改型递减:n值越大,产量递减越_幔,用指数递减预测的采收率比调和递减预测的采收率哽小(或低)•2.油田开发是采用布井(或钻井)、,生产压差,补充能址,.增产措施四种手段打破底始平衡状态,控制地下流体渗流,而建立起新的平衡条件卜连续生产原油的过程。
3.储层非均质又称“三大矛盾”,是指平面、层间一、层内。
U间倒灌、单U突进、水锥等开发现象是一/间一非均质的主理衣现,舌进是」非均质的主要表现。
4.请填下图含水率曲线坐标上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名称,A一含水率为I, B是前缘含水率,C是平衡含水饱和度,D是前缘含水饱和含,E是平均含水饱和度。
5.水压聊动油藏中地层压力卜降快慢,主要取决于(I)采油速度(成果油强度),(2)边底水补给(或边底水能地),(3)油藏渗流条件(或储层物性16.影响面积注水的面枳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索有无曲纲注入倍数,注水方式(或并网方式),潦度比07.面积注水方式中的七点注水井网注采井数比2:1。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I分、请在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J ,错误的后面括号里打X)I.层系划分问题是针对油臧开发后期严重水淹问题提出的。
(× )2.面积注水这种注水方式是一种强化注水,尤其不适合非均质油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影响划分开发层系的因素:储层的物理性质,石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烃类相态和油藏驱动类型,油田开发过程的管理条件,井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地面环境条件。
2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目的1适应多油层油田非物质性的特点。
2有利于发挥各油层的作用3提高油田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要求5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基础。
3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一定的采油速度下较长的稳产时间,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2油层特性相近的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减少层间矛盾3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4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性应比较接近。
5在分层开采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放层系不宜划分过细。
4油田开发方针的制定应考虑那几个方面:1采油速度2油田地下能量的利用和补充3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大小4油田稳产年限5油田开发经济效果6各类工艺技术水平7对环境的影响。
5影响井网密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主要因素1地层物性及非均质性2原油物性3开发方式与注水方式4油藏埋藏深度5其他地质因素。
影响方式1非均质性+井网密度—2渗透率+井网密度—3粘度+井网密度—4强化注水井网密度+5埋藏深度+井网密度—
6面积液及系数的影响速度:水淹面积/网控制面积=面积波及系数1井网类型2水油流度比含水率3地层平面非均质注水方向性水驱方向与裂缝方向一致时面积下降。
7体积波系数的影响系数1油层非物质性2重力3毛细管力4注水速度。
8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及优点:适用条件1适用于中小型油田,抽层构造较完整2油层分布较稳定,含油边界位置清楚3外部与内部连通性好,流动系数高4优点:油水界面位置清楚,水线移动均匀2控制较容易,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较高3注水井少注水设备投资少。
9切割注水的适用条件优点:适用条件1油层大面积分布,注水井排上可形成较完整的切割水排2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与注水井有较好连通性3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
优点1可根据油田地质特征,选择切割注水井排形式最佳方式及切割距2可根据开发期间的地质构造等资料,修改注水方式3可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使产量很快达到设计水平4当渗流率有方向性和时,可控制注入水的流向。
5切割区的油井能够普遍受到注水效果。
10面积注水的适用条件和优点:使用条件1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2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体分布,3油层渗透率差,流动系数低4油田后期强化开采,提高采收率5特别适用于高速开采油田。
优点1所产生井位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2注水面积大受效性3油井有多向供水条件,采油速度高4便于调整。
11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1地质因素: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和类型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3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5增产措施以及采油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12弹性驱的形式条件和生产特征:形成条件1油藏无原生气顶2无边底水注入水或边水不活泼3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大于饱和压力。
特征;随时间增家1地层压力p—2产油量q—3生产油比r不变。
13溶解气驱的形成条件和生产特征:形成条件1气泡膨胀驱油向井底,气泡膨胀驱动能量为能量主要驱动能。
2油藏无边水底水注入水无气顶3地层压力小于饱气压力。
特征1pe—2Qo —3气油比Rp先+到最大然后—4不产水
14刚性水驱动的形成条件和生产特征:形成条件1油藏有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油层与其相连通2水层有露头,且存在良好水源,与油层的高差也大3油水之间没有断层遮挡4地层压力保持不变5油藏是靠边水驱动原油。
特征1Pe不变Pw压差不变产液量Qt不变2油井见水后产油量Qo—3生产气油比Rp不变。
15弹性水驱的形成条件和生产特征:形成条件1边水不活跃,无露头或有露头但水源供应不足2存在断层或岩性变坏的影响3若人工注水,注水速度小于采液速度。
特征1Pe—2Qo-3Rp 不变
16弹塑性油藏难开发的原因所在:弹塑性油藏,在压力改变时,岩石因压力面发生的形变不会还原。
在开采过程中空隙体会变小K—Qo—,而注水等开发手段,很难再使岩石的&和K恢复,故很难将其中的原油驱替。
17剩余油和残余油的区别,各自的动用方式:剩余油是一个油藏经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的地下原油,在地下呈连续状。
可通过注水等水动力学方法动用。
残余油是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不能采出残留于孔隙中的原油,可通过注表面活性剂等化学驱方法动用。
18应用产量递减规律预测的可采储量和实际的可采储量是否相等:利用产量递减规律,假设开采时间无穷大时预测的可采储量。
但实际油田不可以无穷大时间开采,一般在达到一定含水率后就停止开采,故此时得到的可采储量与理论预测的可采储量不相等。
20详探的主要任务:1地质研究2构造特征研究3分区分层组的储层计算4边界性质研究5生产能力动态研究6探明油气水层分布关系。
试采1认识油井生产能力2认识能量大小驱动类型3油层连环
21简述气顶驱油藏的开发油藏特征1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不变2油藏产量开始不变当油气界面下移,出现气侵之后产量增大3生产油气比开始不变,当气侵之后生产油气比会增大。
22如何描述油层非均质性他对油田有神魔影响:各层因非均质差异形成的层间矛盾非常突出,常可使合采的某些层不出油不利于油田开发1不利于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2开发层系内高低渗透率油层不同的厚度比例,较大影响开发效果3开发层系内同渗透率不同粘度油层不同组合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发效果。
23常用采收率测算方法:经验公式,室内水驱油实验,岩心分析,地球物理测井,分流量曲线,动态资料分析。
24驱动方式选择原则:要合理的利用天然能量,要有效的保持油藏能量,满足对开采速度和稳产时间的要求,主要从取得最大经济利润出发,尽量减少投资,充分利用天然能源,进行油田衰竭开发然后第二,三次采油。
25划分开层系的目的适应多油层油田的非均质特点,有利于发挥各类油层的特点,提高油田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适应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基础1合理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基础井网的布置,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编制注采方案。
2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开发设计和投产,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3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注采方式驱动方式工艺
4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计算方法:类比法容积法动态法
5根据陆相注水开发油藏非均质分类方案,将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由大到小分为: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层内,层间和最终采收率。
6物质平衡方程可用于:确定油藏原始地质储量,判断驱动类型计算驱动指数,推算油藏水侵量,预测油藏动态,计算各阶段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
7水驱特征曲线可用于:预测油藏动态指标,判断油井出水层位以及来水方向或者见效方向,判断或者对比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8根据压力梯度图压力梯度大小可判断地层流体类型,确定地层的流体密度,并由压力梯度图的直线交汇法,得到油气或油水界面。
9地层压力还没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注水Pe大于等于Pb称为早期注水
10投产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Pe小于Pb,Rp+到最大值之前注水。
11碎屑岩储层非均质由小到大: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层内层间平面。
1水驱特征曲线:水驱油藏全面投产并稳产后,以累积产水的对象为纵坐标,以累积产油量为横坐标,得一较明显的直线。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变化率,递减率周期:产量降低到初始产量一半的时间。
3自然递减率:没有新井和各种增产措施下的阶段采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4综合递减率:在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
5注采比:单位时间内的注水量与采出地下体积的比值。
6驱动方式:油藏在开采过程中依靠那种能量来驱油的主要驱油动力。
7驱动指数:各种液体的膨胀量占总采出液量的百分比。
8水侵系数;单位时间单位压降的水侵量。
9开发层系: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的隔层的,油藏物性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具备一定的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
10井网密度:单位面积上油水井的总数。
11合理井网密度:主开发期内油田开发的纯收入最大的井网密度。
12极限井网密度;主开发期内的原油销售收入,正好抵消投资和生产费用之和的井数。
13地层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
14采出程度:截止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5单储系数:单位体积下的地质储量。
16原始可采储量:从已探明的油气田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17剩余可采储量:已经投入开发的油气田在某一段时间还剩余的可采储量。
18储量丰度:单位面积上的地质储量。
19面积波及系数:注入水水淹面积占流井组成流区控制面积的百分数。
20体积波及系数:水被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与所研究的注水单元的孔隙体积之比。
21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原油在地下流动状态,与Kh或正比,与m成反比。
22含水上升率:每采出百分之一地质储量时,油田综合含水上升的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