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术中B超诊断胆总管末端结石的价值

术中B超诊断胆总管末端结石的价值发表时间:2013-05-30T16:45:46.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何芳张光全廖忠吴先麟[导读] 术中B超在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在基层医院可做为MRCP的替代检查。
何芳张光全(通讯作者)廖忠吴先麟(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610051)【摘要】目的:探讨术中B超(IOBUS)在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27例拟诊为胆总管末端结石的患者,实施微创开腹手术,应用术中B超检查胆总管末端,将术中B超结果与术前B超及MRC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B超准确率为32.3%(41/127),术中B超诊断准确率为85.5%(109/12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χ2=22.05,p<0.01;MRCP准确率为89.8%(114/127),与术中B超准确率无显著差别,χ2=0.0597,p>0.05。
结论:术中B超在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在基层医院可做为MRCP的替代检查。
【关键词】术中B超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031-02 胆总管末端结石位置隐匿,术前B超常难以发现,据报道遗漏率高达67. 9%[1],造成术后胆道残石;目前较多医生主张采用MRCP检查,提高胆总管末端结石的检出率和准确率[2,3],但MRI设备投资大,检查费用高。
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使用术中B超(IOUS)检查胆总管末端结石127例。
本文通过术中B超、MRCP、术前B超的对比,探讨术中B超诊断胆总管末端结石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7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73例,年龄22-78岁,平均53.1岁。
纳入标准:①术前B超发现胆总管末端结石;②MRCP发现胆总管末端结石;③有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病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④胆囊结石且胆总管直径>1.0cm[4]。
b超、ct与mri诊断胆管结石对比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6月第18卷第6期MMJC ,Jun 2016,Vol 18,No.6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2.4%~16.8%,超过结石性胆道疾病的80%[1]。
胆管结石患者以上腹部疼痛、黄疸或寒战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易残留、易复发、排石困难等[2]。
30~50岁为胆管结石发病的高峰期,且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胆管结石可伴随胆道炎症、纤维化、狭窄及肝硬化等一系列的胆道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
影像学检查是有效发现病变性质、部位和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B 超、CT 、MRI 均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了对3种不同检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共收治胆管结石患者58例,分别用B 超、CT 与MRI 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58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证实。
以右上腹痛或中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53例患者腹痛伴发热,31例患者腹痛后黄疸,40例患者腹痛伴呕吐。
58例患者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25~73岁,平均(53.6±8.9)岁,高于40岁的患者共41例,占70.69%,低于40岁的患者共17例,占29.31%;病程0.5~27年,平均(6.8±1.3)年;结石小于4mm 者16例,4~6mm 者13例,6~9mm 者29例。
作者单位:523451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B 超、CT 与MRI 诊断胆管结石对比分析郑坤城杨惠芬【摘要】目的比较B 超、CT 及MRI 对胆管结石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B 超及MRI 检查,其中30例患者同期行CT 检查。
超声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价值论文

超声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
方法:对经手术治疗证实的4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腹部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诊断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符合率。
结果:48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现有40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实际情况,其诊断符合率为83.3%。
超声诊断特征为:强或中强度回声团块同时伴有声影,合并其上游胆管积液扩张。
结论:超声诊断较容易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他不符合情况可能是因为结石梗阻下游部位和十二指肠段的结石没有液体平面作为背景或有气体干扰而诊断不明确。
总的来说其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内外胆管结石;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1-02胆结石是我国常见的结石病,其病变广泛,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结石部位不同分为胆囊内结石和肝胆管结石,按发病原因不同又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
他们的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但都有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的特点,所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做出明确的诊断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诊断手法有腹部超声、ct、mri、和腹腔镜胆管造影等。
为了选择更好的诊断方法,现在对超声诊断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4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36~71岁之间。
经术前超声诊断:胆囊结石18例,肝总管结石11例,胆总管结石28例,分支肝管结石5例,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例,肝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肝总管结石合并分支肝管结石2例,占位性病变3例,管道狭窄3例。
1.2 检查方法使用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仪器采用进口的logiq5 expert彩超诊断仪。
方法是:患者取平卧位和侧卧位,用探头在患者腹部查找结石,并观察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胆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有无梗阻及狭窄、梗阻及狭窄的程度,管壁的形态等。
ERCP、MRCP、CT、B超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China&Foreign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工作中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较为复杂。
在选择手术方式之前准确进行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掌握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胆道系统的结构异常情况,对于手术预后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不必要创伤[1]。
目前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B超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疾病的主要方式,其中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具有诊断性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另外也可以应用其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2]。
该文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ERCP、MRCP、CT、B超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该院消化内科中心经ERCP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例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97例患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4.187ERCP、MRCP、CT、B超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叶万平,曾安祥,曾德辉,王胜炳梅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梅州514031[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过程中应用ERCP、MRCP、CT、B超的价值。
方法该院消化内科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经ERCP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例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97例患者接受MRCP诊断检查,105例患者接受CT诊断检查,96例患接受B超诊断检查。
以ERCP诊断结果标准,统计MRCP、CT、B超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正确率。
结果接受MRCP诊断检查的97例患者中,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有58例,诊断正确率为59.79%;接受CT诊断检查的105例患者中,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有69例,诊断正确率为65.71%;接受B超诊断检查的96例患者中,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有37例,诊断正确率为38.54%。
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管 内径 :0例 08c 1 i,1 1 n 1 n,4例 1 m 4 . m一 . e 1 例 . cl . Gl1 0 n 0 ~5 .c 5 以上 , 胆总管 内径最大达 25 i。 5 .t 6 例经治疗后能取净结石 , n 术 后 均未发生腹痛 、 发热 , 黄疸 患者术后逐渐消退 , 伴 B超复查 均 未见结石 。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 B超 胆总管扩张
因此早 期诊 断、 早期治疗对 预后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刚 。胆总管
胆总管结石是位于胆 总管 内的结 石 , 可分 为原 发性胆总管
结 石和来 自胆囊的继发 性胆总管 结石 ,临床表现 为上腹部 绞
内径一般为 6Er 8n 长 4c 8 m。肝 内胆管弯 曲度大 , l ~ m, rl r r m一 e 结 石易积 聚在 此 , 汁在肝 内胆管 中流速 缓慢 , 胆 致使 胆汁不易从
B超 在 诊 断胆 总管 结 石 中的 临床 应 用价 值
郑 媛
( 山西焦煤集团职工总医院官地分院 , 山西 太原 0 0 2 ) 3 0 2
【 摘要 】目的 探讨 B超在胆 总管结石诊断 中的临床应
用价值。方法 回顾 性分析 6 8例胆 总管结石患者的 B超诊 断 情况。结果 6 例 术前 B超诊 断与术后 临床诊 断相 吻合 , 出 5 检
通 过分析 患者的临床资料 、 治疗 过程及 B 影像 学表 现 , 论 超 讨
引起误诊漏诊 的原因及对策 。
2 结果
6 8例患者 中有 6 5例经 B超确诊 为胆总管结石 , 另外 3例 B超仅提示胆总管扩张而未发现结石。在确诊 的 6 中, 石 5例 结
率 降低 ,本 组就有 3 患者被误 诊为胆 总管扩张 而未发现 结 例
B超、CT及血清肝酶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价值中的对比分析

谷 氨酰转天门冬 氨酸氨 r T , AP 、
基转移酶 ( S 等检查 。 A T) 12 B超检查 : . 检查前 禁食 1 , 2h 检查 时令患者 取常规 仰 卧 位和左侧卧位 , 胆总管显示不清 , 若 可右侧 卧位或探 头加压侧 转法 , 同时饮水 50m 左右。 0 l 13 螺旋 C 检查 前禁 食 6h 患 者仰 卧位 , . T: , 常规平 扫 加增
影像学杂志 ,0 6 1 ( ) 9 . 20 ,5 2 :9
接近 , 甚至有低 于肝实质 。综上所述 , 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 脉
造影和增强螺旋 C T诊断肝脏 占位性病变 具有较 高的检 出率
[ ] 魏瑞雪 , 2 王文平 , 丁
志 ,0 5 1 ( 0 :5 . 2 0 ,4 1 ) 70
管 结 石 患 者术 前 进 行 B超 、 T及 血 清 肝 酶 检 测 与 取 石 术 后 结 c
2 结果 ‘
本研究术前 临床诊断胆 总管结石 8 8例 , 手术后 证实胆总 管结石 7 5例 。B超检 查示 胆 总管 结石 影 或胆 总管 扩 张 (>
8m 为 阳 性 , T检 查 示 胆 总 管 结 石 影 或 胆 总 管 扩 张 (> m) C
B超 、 T及血清肝酶三种 检查 方法对胆 总管结石诊 断 比 c
较: 见表 4 。
・
75 ・ 22
5 0% rJ 3
。
林医学 2 1 0 1年 1 第 3 2月 2卷第 3 4期
③ 受空间分辨 的限制 <1e 的病灶 , m 与骨骼重叠 的
果进 行对 比分析 , 现报告如下。
8m 为 阳性 , m) 检查结果见表 1 。
表 l B超 、T检查与手术结果之 间比较 ( ) C 例
B超检查在胆石症诊断中作用

B超检查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索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析其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6年8月到201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3名胆石症患者,采取b超诊断,探讨其诊断符合率。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结石最大直径为3.8cm,其中泥沙样结石156例,占64.2%。
243例患者中,胆囊结石83例,b超诊断出80例,占96.4%;胆管结石98例,b超诊断出82例,占83.7%;多部位结石62例,b超诊断出51例,占82.3%。
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性、可反复多次、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作为胆石症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b超;胆石症1绪论胆石症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近2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b型超声、ct及 mri等)检查的普及,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1]。
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胆石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
在胆石症的各种检查方法中,b型超声已被公认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索b超检查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06年8月到201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3名胆石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性资料选择2006年8月到201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3名胆石症患者,其中男103例,占42.4%,女140例,占57.6%。
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51.2岁。
2.2 诊断方法使用西门子-25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患者空腹8-12h以上。
检查前患者准备及探查方法均按常规进行。
按常规于右肋缘下、右肋间在不同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进行纵、横、斜不同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壁是否毛糙,肝胆界面,胆周回声及胆总管情况。
将胆石症分为三种类型:胆囊结石:胆囊腔无回声区内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干净的身影,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胆管结石:有胆管扩张,腔内有形态规则的强回声团,后方有身影,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晰,而泥沙样结石则呈现中等或较弱回声团及小光点。
B超在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的意义分析

B超在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的意义分析【摘要】目的讨论b超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b超常规检查方法对胆总管结石进行定性诊断,探讨诊断结果。
结果 80例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75例手术前被b超正确诊断,检出率为94%。
结论 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b超;胆总管结石;诊断;胆总管扩张【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84-02胆总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约占胆系结石的20.1%左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
胆总管结石可以是原发的,即在胆总管内形成;也可以是继发的,即来源于肝内胆管或是胆囊内的结石。
肝外胆管一般呈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可充满胆色素性的泥沙样结石,亦可见一枚至数枚球形或铸型柱状混合性结石。
急性发作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
出现腹痛,高热,寒战,及黄疸即夏柯综合症。
重症病例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全身情况可迅速恶化,以致死亡。
本文对80例患者进行b超临床诊断,评价b超的诊断作用,为临床选择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55岁;出现发热15例,黄疸19例,80例均出现腹痛;单发结石60例,多发结石20例;结石大小约10~18mm,有结石的胆管都扩张,胆总管内径大于10mm 占96%。
1.2 b超检查方法1.2.1使用仪器使用迈瑞dc-3t数字超声诊断仪检查1.2.2检查方法采用(1)仰卧位:这是观察腹部最常用的体位。
病人舒适,检查方便,效果较好。
缺点是有时胃肠内气体会移动于腹前壁,以致影响对后方胆系结构的观察。
(2)左侧卧位:仰卧位后将身体右侧垫高,是身体与床面成30度,探头仍与腹壁垂直扫查。
该体位配合深吸气动作使肝脏和胆囊向左下移动,扩大了肝脏,胆囊作为超声窗的作用,减少了胃肠气体的干扰,并使胆管从门脉右前位旋转至门脉正前方,从而提高了肝外胆管的显示率,并且有利于发现胆囊颈部结石以及追踪肝外胆管中下段病变,石胆系检查中的一种常用体位,(3)胸膝卧位可使肠气向背侧移动,对探察胆总管有帮助,也可能使胆囊颈部或胆总管远端结石发生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进行 甲氨蝶呤的灌注 与动 脉栓塞术 以后 ,可使在实施 清宫术时 出血
量得到有效地减少 。 参考 文献 【 1 ] 潘春 煦 , 韩林飞 , 杨鹏 , 等. 剖宫产术 后瘢 痕 部位 妊娠2 0 例 诊疗分 析 【 J ] _ 国际妇 产科 学杂志 , 2 0 0 9 , 3 6 ( 1 ) : 8 2 — 8 4 .
表 1对对 照 组与观 察 组治疗各 指 标对 比分析
行肝 肾功能、 阴道超声 以及血常规 的复查 ,且进行药物 不 良反应的记
制 ,但 是在实践应用过 程中 ,因药物 治疗 自身的局 限性 且疗 程也 比较
录 ,对血 0 一 H C G下降率 、阴道 出血量 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计 算 ] 。如
2结 果
的治疗 ,这种方式不仅 可使 局部药物 浓度 得到提高 ,使 药物对胚胎组
织所具杀 死作用得到提 高 ,同时 甲氨 蝶呤的应用剂量相对 较小 ,对于
全 身所产 生的 不 良反 应较 轻 。为有 效地止 血 ,于子 宫动 脉介入 了栓 塞 ,使得 子宫主要血供被 阻断 ,使瘢痕病 灶局部的缺 氧以及缺血有利
于促进滋养 细胞与胚胎萎 缩以及坏死 ,这 种方式所产生 的痛苦相对较 小 ,可避免 手术所带来 的痛 苦 ,将完整子 宫保 留了下来 ,通过子宫动
两 组 治疗后 各指 标对 比情 况如表 1 所 示 ,从表 1 中的数据 可 知 ,
观察 组治疗 的成功率 以及血 p— HC G下降率都 明显要 比对 照组 高 ,同 时平 均 的住 院时间 、 阴道 的 出血量也 明显 比对 照组少 ,二 者所存 差 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I  ̄ p P<O . 0 5 。其 中对 照组 出现 口腔 溃疡与轻 微骨 髓 抑 制各 为2 例 ,有4 例 病患 发生 胃肠道 反应 ,有3 例病 患功能 出现异 常 ;对 照组有3 例 出现胃肠道反 应 ,观 察组与对 照组不 良反应 发生率 分 别为 7 . 5 %与2 7 . 5 % ,二者 所存差 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E 1 ] P <0 . 0 5 。
【 2 ] 王俊 兰, 赫飞 . 经 阴道彩 色多 普勒 超声 诊 断子 宫瘢 痕 处早 期妊娠
的临床价 值 [ J ] . 中国计 划生育学杂 志, 2 0 0 9 , 1 7 ( 8 ) : 4 8 7 — 4 8 9 . [ 3 ] 马佳 佳, 张俊如 , 陈必 良, 等子 宫下段 剖宫 产术后 切 口瘢 痕 处妊 娠 临床分析 [ J ] . 中国妇 幼健 康研 究, 2 0 1 2 , 2 3 ( 2 ) : 2 0 3 — 2 0 6 .
值得在 临床 诊 断工作 中广 泛推广 和应 用。
【 关键 词】B超 诊 断 ;胆 总 管结石 ;临床 应 用价值
中图分 类号 :R 4 4 5 . 1 ;R 5 7 5 . 6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1 - 0 1 3 6 - 0 2
胆总管 结石 在临床上属 于一种 比较常 见的疾病 ,临床表现是患者 的胆 道出现嵌顿梗 阻 ,有时候会 出现黄疸 ,引发 急性 梗阻性化脓性胆 管 炎发生 ,严重 的还 会导致感染性休 克 ,对患者 的生 活质量和身体健
康产 生严重的威胁 ,必须引起人们 足够的重视 。在 临床上对胆总管结 石 的正确有效诊 断,能够为胆总管结 石患者的有效治疗 提供正确 的理 论依 据。本研究选取 了2 0 1 2 年6 月 至2 0 1 3 年6 J q 来我 院接受诊断治疗 的
予 以治疗 。
年轻病 患带来遗憾 。鉴 于这种情况 ,在 本次研究 中,就 联合应用双侧
子宫动 脉 甲氨蝶呤灌注 和栓 塞来进行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 口瘢痕处妊娠
1 . 4统 计学方法 :在本次 的实验数据 中采用的是S P S S 1 7 . 0 软件 来实施 统计学分析 ,其 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 比采用 的是 险 验 ,而计数资料对 比则采用 的是卡方检验 ,I A  ̄ P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l 3 6 ・临床研究 ・
A p r i l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1 1
论B 超在诊断胆 总管结石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建 华
( 河南省扶 沟县人 民医院,河南 扶沟 6 4 1 3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B超 在 诊 断胆 总 管结 石 中 的临床应 用效 果和价 值 。方 法 选取 2 0 1 2 年 6月至 2 0 1 3年 6月来我 院接 受诊 断治疗 的 5 0例
通过 对症 治疗 以后都 有所 缓解 ,经复 查病 患肝 肾功能 以及血 常规 均
为正常 。 3讨 论 近年 来 ,随着 医疗 技术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 高 ,剖 宫产 的 比例也随之上升 ,而这也在一 定程 度上使得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 E l 瘢痕 处 妊娠 发病 率也 随之 上升 。 目前 ,在剖 宫产 术后 子宫切 E l 瘢 痕处 妊 娠 的临床治疗上 ,常用治疗方 式有 子宫动脉介入 栓塞 、药物治疗 以及
疑 似胆 总管 结石 患 者 ,对其 分别 进行 B超检 查以及 手 术 治疗证 实 。结果 通过 对 B超检 查 以及 手术 治疗 诊 断的 结果 进行 比较 ,5 0例疑 似 胆 总管 结石 的 患者 B超 诊 断 出胆 总管 结石 的 有 4 8 例 ,而经 过 手术 治疗 诊 断 发现 5 0例疑 似胆 总 管结石 患 者均 患有胆 总 管结石 ,手 术 治疗 证 实的胆 总管 结石率 与 B超 诊 断胆 总 管结石率 比较 不 存在 明显 的差 异 , P > 0 . 0 5 。结论 B超诊 断胆 总 管具有 快速 、准确 以及 无创 伤的优 点 ,
果在 观察 与评 判 中发现血 B - H C G 未 下降或者 出现上升 等现象 ,或者
长等 ,因此其成 功率通 常不是很高 ,常需手术 来予 以治疗 【 6 】 。在手术
治疗 中,将,但是也容易为
包块 不断增大 、腹痛 现象严 重 以及腹腔 内出血等 ,应及 时进 行手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