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桥之美练习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习题2 新人教版(1)

《桥之美》达标训练1.为以下加粗字注音。
纤()细飞瀑()孕()育相处()2.说明加粗的词。
驻足:前瞻后顾:3.“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恍如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愉快的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此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文章第4末节所举的四个例子,每一个例子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请依照课文内容为每一幅画设计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选取一座在你家乡较有阻碍的桥梁,写一段文字向大伙儿介绍一下它的美。
(200字左右)开放探讨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若是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知足。
2.宝带桥全由金山石砌成,历经千年以上的急流洪波,仍然牢固完好。
桥长200多米,53孔,是一座漂亮的连孔桥。
每逢中秋佳节,苏州很多人结伴来桥上赏月。
有的驾驶小船,荡漾桥下。
宝带桥建筑艺术特异,不知运用的是哪一种美学上的结构,中秋之夜,每一个桥孔都闪耀着一个敞亮的圆月,共计54个。
54个明月随着小船的驶进一一出此刻桥下,何等神奇!若是从桥的这一端望桥的那一端,水中显现的是一条闪光的银链,何等奇丽!(1)用简练的语言归纳第二段的文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要紧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试从每层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归纳层意,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内容预览:《桥之美》达标测试题A卷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纤( )细飞瀑( ) 孕()育相处()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停止脚步。
()(3)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4)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3.下面句子中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矛盾的发展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丰富的画面,桥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碰见桥。
A.构成促成往往经常B.构成促成经常往往C.促成构成往往经常D.促成构成经常往往4.下列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之外都能听见。
5.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表示估计的一项是()A.小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D.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作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6.“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桥之美》达标测试题B卷1、解释下面的词语。
美感:驻足:史诗:失之毫厘,差以千里: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方框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之美练习册答案

桥之美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A. 卢沟桥B. 赵州桥C. 长江大桥D. 金门大桥答案:B2. 以下哪座桥不是中国古代桥梁?A. 洛阳桥B. 广济桥C. 伦敦塔桥D. 五亭桥答案:C3. 以下关于桥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悬索桥的特点是主缆承受拉力B. 拱桥的特点是拱圈承受压力C. 梁桥的特点是桥面直接承受压力D. 悬索桥的特点是桥面直接承受压力答案:D二、填空题1. 桥梁的三大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梁桥、拱桥、悬索桥2. 桥梁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______,还体现在其与周围环境的______。
答案:结构设计、和谐融合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桥梁的主要功能。
答案:桥梁的主要功能是跨越障碍物,如河流、峡谷等,以连接两岸,方便交通和运输。
2. 请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梁桥:结构简单,适用于较短的跨度;拱桥:美观且能承受较大跨度的压力;悬索桥:跨度大,主缆承受拉力,桥面轻巧。
四、论述题1. 论述桥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美学价值。
答案:桥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连接了城市的不同区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还因其独特的结构和设计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美学价值体现在桥梁的形态、线条和色彩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我们不仅对桥梁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认识到了桥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学价值。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口吻.( ) 媒.介( ) 煞.风景( ) 颐.和园( )点缀.( ) 摄.影( ) 孕.育( ) 前瞻.后顾(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3.(包头中考)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
B.“神舟”回归地,煤海书法城--如今内蒙的中西部,也与科技文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高大连绵的胡杨林,纵横起伏的大沙漠,构成了阿拉善盟独特的自然景观。
D.一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写下来。
①“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②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④桥,那么美。
⑤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_______________6.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的特点,以“路是什么”为开头,写一段话。
7.下面是某班“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改变字词的前提下,调整下联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调整后的下联:(2)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的桥,给多少文人画士带来无尽的遐思。
第12课:桥之美练习

第12课:《桥之美》巩固练习一、基础部分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 5.从全文看,“桥”美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1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
①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八年级上册12桥之美课课练试题

桥之美1.写出以下字的拼音。
煞它风景( ) 孕育( ) 魅力( ) 着眼( ) 纤夫( ) 强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n细( ) xiāo魂( ) 口wěn( )yí和园( ) dǒu坡( ) hú形( )①煞它风景:②失之毫厘,差之千里:③美感:④水天一色:4.阅读课文,考虑:本文是从构造上还是从形式上来介绍桥之美的?5.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2)题。
广西、、等地的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 )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zhuì( )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 )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遮( ) 点zhuì( ) 摄( )(2)解释画线的词语。
驻足: _______________(3).选词填空。
a.它是(勾通沟通勾连)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b.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划破折断)陡坡。
c.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奏出唱出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d.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控制制约)构造之美呢!(4).指出以下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a.“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比照美……( )b.在一片单纯亮堂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c.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d.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6.本文在说明过程中,引用或者活用了古诗文,为文章增色不少,请根据提示补充完好。
(1)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2)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秋水一共长天一色。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桥之美同步测试课标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桥之美?同步测试一积累·整合1.为以下加粗字注音。
纤〔〕细飞瀑〔〕孕〔〕育相处〔〕2.解释加粗的词。
驻足:前瞻后顾:3.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 )A.如今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构造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以下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假如煞它风景,虽然绿水照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构造美。
5.指出以下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亮堂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比照美……(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6. “茅盾故土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应用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
它们构造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此得名。
2019-2020学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新人教版【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谐( ) 点缀( ) 煞风景( ) 孕育(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则摧毁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⑵艺术形式的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桥普遍具有的作用。
⑴⑵⑶⑷4.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项是( )A、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此句说除了造桥工程人员外,画家肯定是见的桥最多的人。
B、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此句说美术工作者没有不喜欢桥的。
C、“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一条成语,也叫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意思是如果相差不大,造成的误差或错误也就不大。
D、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此句从具体的桥扩展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的形象”,起到这种作用的形象就具备了桥之美!5.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⑵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⑵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⑶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 )二、同步解读。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桥之美》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yí()和园 yùn()育前zhān()后顾 sh è()影
纤.()细煞.()风景 zhù()足 lǒ
ng()统
二、填空。
1.《桥之美》是现代著名画家的一篇性小品文。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说明桥有着特殊的美感,即。
2.从作者的眼光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并不美,是因为。
三、理解下列词语,并将这些词语连成一段话。
史诗煞风景美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课外阅读。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
他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
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
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
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
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
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
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本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2.选段着重介绍的杰作是,这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简要说说本选段的说明顺序。
4.风雨桥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与其他木石结构桥相比,在建筑结构上的独特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