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天天强化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2022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天天强化练10 Word版含解析

每天强化练1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有业界专家透露,住建部拟为“惊异建筑”设判定准则,也就是说,像“铜钱楼”这类众.口一词...的“奇葩建筑”,以后很可能不会获批建筑了。
②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③《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宽敞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记忆犹新....。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始终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⑤“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耳濡目染....的词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方案,全社会马上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
⑥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逆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进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A[①众口一词:指全部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使用正确。
②如箭在弦:箭在弦上,比方势在必行。
不合语境,可换为“剑拔弩张”。
③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格外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使用正确。
④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使用对象不当,此处应用,“不温不火”,形容不冷淡也不火爆,平淡适中。
⑤耳濡目染:强调长期看到或听到,自然受到影响。
不合语境,应改为“耳熟能详”。
⑥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76082162】A.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制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7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听了他的演讲,人们想理出一点头绪,却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混沌,真有点云山雾罩....。
②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但还没有出现统一观点,我在这里存而不论....。
③他最近情绪低落,迟到早退已是家常便饭,但近半个月的久假不归....倒是头一次,同事们也联系不上他。
④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种观点虽属门户之见....,但和今天人们看重颜值相比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⑤阅读梁衡的散文我们可以发现,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可谓曲尽其妙....,而他对事理的表达也十分独到。
A.③⑤B.②③C.①⑤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云山雾罩:形容云雾弥漫,也形容说话漫无边际,使人困惑不解。
用在此处正确。
②存而不论:保留起来不加讨论。
用在此处正确。
③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说的是没有上班,使用错误。
④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使用不当。
⑤曲尽其妙:委婉而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的技巧十分高明。
用在此处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坚定了靠土地致富的信心。
B.该委员说,要变成制造强国,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C.这次校园歌唱比赛办得十分成功,主办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三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D.《心画》一书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清晰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演变、生发与成熟的发展历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成分赘余,“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工作”意思上有重复。
C项,表意不明,此处的“三个”是修饰“学校”还是“学生”,不能确定。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天天强化练2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传记阅读

天天强化练2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传记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________,再加上琉璃不可回收再利用,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②如今,地方戏剧的老一辈编剧年近退休,都已是________,而正在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则又显得后劲不足,因此许多地方戏剧都较难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⑧家长们一听说伏羲班的孩子们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古代经典,不由得担心这些________的孩子是否真的能理解。
A.功败垂成鞭长莫及懵懂无知B.前功尽弃鞭长莫及蒙昧无知C.前功尽弃强弩之末懵懂无知D.功败垂成强弩之末蒙昧无知C[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①句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说明不是在将要成功时,因此用“前功尽弃”更为恰当。
鞭长莫及:马鞭虽长,但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②句有“地方戏剧的老一辈编剧年近退休”,因此用“强弩之末”更为恰当。
懵懂无知: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没有认识到本质,只是粗浅了解,多用于形容小孩子。
蒙昧无知:糊里糊涂,不懂事理。
③句说“孩子们”,用“懵懂无知”更为恰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导学号:76082197】A.母婴平安基金通过在当地建立妇幼保健站、添置基本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推广科学生育方法等手段,大大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B.根据河北省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地原煤散烧和直燃直排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非常明显,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占全省燃煤排放总量的五成以上。
C.集团制定了全面的互联战略和全新的产品规划,加强电气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争把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工业巨头。
(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天天强化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不分版本

(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不分版本天天强化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76082154】①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②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假设罔闻.....。
③面对交警耳提面命....地劝告,违章者表示,再也不酒驾了,还要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酒驾害人害己。
④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使别人在旁边苦口婆心....,恐怕也无济于事。
⑤据知情人爆料,男友是音乐人的吉克隽逸没有和《中国好声音》签约,而是和男友另.起炉灶...。
⑥近年来看多了电视上、舞台上一些“腕儿〞们的假唱,以及出乖露丑....的表演,我对国内某些所谓的专业团体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欣赏,甚至尊重。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⑥C[①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
②置假设罔闻:放在一边,好似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此处语境强调“人们对指示牌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应该使用“熟视无睹〞。
③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此处应该使用“苦口婆心〞。
④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此处语境有提醒的意思,应该使用“耳提面命〞。
⑤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⑥出乖露丑:指在人前出丑。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升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升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中国步入商品社会后,"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被大力提倡,但这不等于说为顾客服务的人就是奴仆,顾客花了钱就可以________。
②某领导干部酒后驾驶、超速撞人后非但不认错,反而骂骂咧咧,________,扬言要办案交警小心着点儿,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形象。
③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真让人头疼:工作没有成绩时,他整天唉声叹气,悲观失望;工作稍有成绩时,便沾沾自喜,________。
A.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趾高气扬B.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趾高气扬C.颐指气使趾高气扬盛气凌人D.趾高气扬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解析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①句强调花了钱的顾客对服务人员的态度和表现傲慢,应选用"颐指气使";②句想要表现某领导干部傲慢的气势逼人,觉得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应选用"盛气凌人";③句想要表观小李取得一点成绩后便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应选用"趾高气扬"。
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改变运动员以往"重武轻文"的现象,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积极推动运动员文化教育,并将运动员参赛资格与文化测试成绩挂钩。
B.《兰州好人墙》开播以来,对这个栏目中的好人故事进行转载报道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超过百家左右。
C.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扞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搜神记》都有记载。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7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不分版本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不分版本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群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②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
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③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他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④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到达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⑤科隆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群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科隆市长的发言人说,政府决不容许执法“无人区〞的出现。
⑥与大型百货商店相比,超市里的商品同样林林总总....,而顾客在超市选购物品时更为自由沉着,更需要对商品质量有区分能力。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 D.②⑤⑥解析:选C ①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符合情理。
使用正确。
②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此处望文生义。
③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
使用正确。
④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送等盛况。
此处望文生义。
⑤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
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⑥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
使用正确。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二楼南书房〞是构建在一幢民国建筑内,旨在为南京本地知识群体打造一个满足阅读、会客、办公需求,适合开展小范围沙龙活动的文化空间。
B.广药集团陈李济药厂严格按照古方配伍,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加工而成了独立包装小药丸,且携带方便,易服易吸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天天强化练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天天强化练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6082142】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②喜欢石头体现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不同流俗的思想和坚若磐石的个性,当然也寄托了他向往晨夕风露,阶柳庭花,餐云卧石....的生活。
③在微博等网络舆论的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④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⑤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⑥“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全面繁荣,许多评论家摒弃述而不作....的陋习,纷纷提出有个人见地和研究价值的观点学说。
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⑤C[①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此处褒贬误用。
②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③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不合语境。
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也指表现得非常充分、透彻。
⑤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用作谦辞。
⑥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俄罗斯面粉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无添加剂等优势,很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卢布大幅贬值,导致俄罗斯面粉进口价格下降了3成,刺激了俄罗斯进口面粉大幅增长。
B.一个研究小组日前研发出一种利用声音把癌细胞从循环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强化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6082154】①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②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
③面对交警耳提面命....地劝告,违章者表示,再也不酒驾了,还要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酒驾害人害己。
④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使别人在旁边苦口婆心....,恐怕也无济于事。
⑤据知情人爆料,男友是音乐人的吉克隽逸没有和《中国好声音》签约,而是和男友另.起炉灶...。
⑥近年来看多了电视上、舞台上一些“腕儿”们的假唱,以及出乖露丑....的表演,我对国内某些所谓的专业团体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欣赏,甚至尊重。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⑥C[①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
②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此处语境强调“人们对指示牌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应该使用“熟视无睹”。
③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此处应该使用“苦口婆心”。
④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此处语境有提醒的意思,应该使用“耳提面命”。
⑤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⑥出乖露丑:指在人前出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A项,句式杂糅。
应为“会有被破坏的危险”或“会遭到破坏”。
B项,重复赘余。
去掉“突然”。
C项,成分残缺。
“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的习惯”。
]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导学号:76082155】让孩子选择未来,__①__不是放手不管不问,__②__在既有的经验和孩子的意愿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并__③__给孩子更多的尊重。
自主选择,__④__一种意愿,__⑤__一种能力,__⑥__这种能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可排除A、C两项。
全段文字没有转折的意思,“虽然”一词使用不当;“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与④⑤不能衔接。
故可排除D 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空不超过15个字。
(5分)中国古代除唐宋时期官员俸禄较为丰厚外,其他朝代大部分都属于低俸制。
针对“薄俸”的弊病,__①__,如东汉政论家崔寔说“重其禄以防其贪欲”,明代思想家顾炎武说“禄重则吏多勉励而为廉”。
清初,__②__:__③__,即国家给予的俸禄;一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
语段主要介绍了古代的俸禄问题。
根据①前“针对‘薄俸’的弊病”及①后所举的例子可知,①处可填“一些人提出‘厚禄养廉’的理论”;根据②后的内容及标点符号来看,②处应讲官员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而根据③处后文“即国家给予的俸禄”及“一是介于……”可知,③处应填“一是合法收入”。
【答案】①一些人提出“厚禄养廉”的理论②官员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③一是合法收入(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5.下面是某学校将在离校有十公里距离的孔庙举行“成人典礼”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指出这是一次“成人典礼”活动,然后先讲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再讲以年级为单位所开展的活动流程。
【答案】(示例)某校将在孔庙举行“成人典礼”,以班级为单位,着黑色正装,准备小礼物,步行前往孔庙。
然后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师长寄语”“拜孔誓言”和“感恩师长”等活动。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证明了曹刿的观点,即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而是真的逃跑。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情景。
(3)《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四、小说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导学号:76082156】何老师曾宪涛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
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突显出酒瓶的形状。
问他干吗去,要么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
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
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
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叫雯雯,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
何老师最操心她。
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只会对我笑笑。
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
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
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
他肩上没有挎布包。
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
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
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由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
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结果。
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
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还没听说。
我安慰何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
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
何老师说没有。
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您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
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
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您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
我说,您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
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
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里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
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
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
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
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
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
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
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
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
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
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
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
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让人无法拒绝的眼神,我只好同意了。
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
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
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
(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求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可能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儿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
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
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
E.小说围绕着何老师关心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事件,表现了人的多种矛盾处境,这种矛盾在何老师、“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