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知能演练提升1.地球自转和公转( )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运行轨道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第2~3题。

2.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23.5°S~23.5°NB.66.5°S~66.5°NC.90°S~90°ND.始终直射赤道3.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是( )A.元旦、劳动节、国庆节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C.劳动节、国庆节、元旦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23.5°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S——夏至日D.23.5°N——冬至日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地球的公转B.气候的变化C.板块的运动D.海陆的变迁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B.地球昼夜交替C.连云港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热量带的划分界线?( )A.热带与北温带B.南温带与南寒带C.北温带与北寒带D.热带与南温带9.此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这一天图中N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极昼B.昼夜平分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位于北寒带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c地四季分明D.d地终年炎热★1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1.3.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考点基础练一、单选题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状况。

图为兴趣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光源固定,演示地球自转可验证的现象是()A.五带的划分B.昼夜长短的变化C.时间的差异D.四季的变化【答案】1.D 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演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呈现逆时针,故演示的地球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在图示位置,拨动自制的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C正确;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为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BD错误。

故选C。

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后向南移动)。

在该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可以体验“一脚跨两带”和“立竿无影”等现象。

下图中左图为墨江县位置图,右图示意北回归线标志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节气中,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一脚跨两带”中的两带是指()A.北温带、北寒带B.南温带、热带C.亚热带、北温带D.北温带、热带【答案】3.B 4.D【解析】3.由题干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后向南移动),可知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夏至,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赤道)移动,B正确;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CD排除。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时检测卷 (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时检测卷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2级地震。

这一天从地球公转的位置来看,应该位于下图中A、B、C、D的和之间( )A.A BB.B CC.C DD.D A下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2—3题。

2.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时间只能是春分日B.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C.内蒙古可能多沙尘天气D.图示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于东半球3.(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改编)A点几小时后进入黑夜(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014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

4.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5.(这一天福建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D.极昼现象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地球公转至①处时,青岛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7.(2013山东青岛中考)不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是( )A.地方时的差异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D.四季的更替8.(2018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期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A.北寒带B.赤道地区C.温带地区D.热带地区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A.一年一天B.一天一年C.一年一月D.一月一年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B.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1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知能演练提升1.地球自转和公转()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运行轨道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第2~3题。

2.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A.23.5°S~23.5°NB.66.5°S~66.5°NC.90°S~90°ND.始终直射赤道3.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是()A.元旦、劳动节、国庆节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C.劳动节、国庆节、元旦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A.23.5°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S——夏至日D.23.5°N——冬至日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地球的公转B.气候的变化C.板块的运动D.海陆的变迁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地球昼夜交替C.连云港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热量带的划分界线?()A.热带与北温带B.南温带与南寒带C.北温带与北寒带D.热带与南温带9.此时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这一天图中N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极昼B.昼夜平分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地位于北寒带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c地四季分明D.d地终年炎热★1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1.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A.地球在运动,人们没有运动B.地球的运动速度太快,人们感觉不到C.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图示箭头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B.bC.cD.d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将如右图所示的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A、B、C、D四点中最早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是( )5.下列有关从南极上方俯视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均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B.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C.西半球的经度是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D.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下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7.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现象C.四季变化D.同一经线上时间的差异8.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9.小叶在北京饭店大堂看见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

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B.四季的更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温度带的形成11.P点此时正处在( )A.日出时刻B.中午时刻C.日落时刻D.午夜时刻12.读下图,并联系学过的地球自转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说课稿主要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展开。

教材从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阐述了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最后介绍了地球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但未必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地理现象和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X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

(二)合作探究
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即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活动四: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
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四)巩固提升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2.下列节日中,某某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1. 地球自转和公转()
A. 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2.每年的10月26日距北半球哪个节气最近?( )
D.冬至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3.下列现象的产生和地球公转
A. 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B.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有关的是()
C. 一年有四季变化
D.地球上东边的人先看到太阳
4.我国的住宅主卧室通常朝南
,主要原因是
()
A.住宅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方便
C.美观
D.更好地采光
5.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
配正确的是()
A. 23.5 ° S——冬至日
B. 23.5 ° N夏至日
C. 23.5 ° S——夏至日
D. 23.5 ° N冬至日
6. 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地球的公转
B.气候的变化
C•板块的运动 D.海陆的变迁
7. 下列节日中,上海市白昼最短的是()
C.运行轨道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A. 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夏至日正午,小丽和小欣分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世博庆典广场测量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A.两地竿影一样长
B. 上海的长,北京的短
C. 北京的长,上海的短
D. 不一定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9~10题。

M
9. 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温度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10.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B. M点、N点都位于南半球
C. N点属于东半球范围
D. 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
A.a地位于北寒带
B. 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 c地四季分明
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
D. d地终年炎热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此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3. 这一天图中①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极昼
B.昼夜平分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14.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
()
A.23.5 °
B.66.5 °
C.30°
D.60°
1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乙
(1)在图甲中的地轴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图甲中的A点正处在_________ (填“白天”或“黑夜”)。

(3)在图乙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4)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
,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
(纬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_________ 现象,北京处在一年中的 _季。

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 以下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A.四季变化
B.昼夜更替
C.时间差异
D.太阳东升西落
图乙
(1)
观察现象:图甲中,夏季楼房影子较 _(填“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
_ (填
“高”或“低”)。

图乙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 —(填“多”或 “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
回归线和 ____________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17.当地球运动到 B 处时,福建泉州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图甲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 ,图乙示意不同纬度地带某 日正午的景观
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22U
前肩
★ 19.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楼
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季节)的光照情况。

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甲为一天中杆
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乙为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牛夏李正午
南~
图甲
(1) 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O
(2) —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始终朝向___________ 方。

因此判断他处于 _______ 半球。

(4) 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 _________ 。

⑸若将此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上,要使居民楼一层住户的窗台全年正午都有阳光照射,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____ 日的楼影来计算。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 A
2. C 北半球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冬至是12月22 日前后,因此,10月26日最接近秋分。

3. C 昼夜现象与地球不透明有关,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东边的人先看到太阳是地球自转的结
果。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4. D
5. B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我国地处北半球,该地应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阳光可以直射井底。

6. A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太阳迟落早起”说明昼长夜短,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7. B 上海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离冬至日越近,其白昼越短,冬至日白昼最短。

&C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竹竿的影子越长。

9~10.9.D 10.C 第9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这是南半球的太阳光照图,N所在纬线是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第10题,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M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
上,N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说明正值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是冬至日。

11. A ★ 19.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
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

a位于北极圈以北,属于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是温带,四季分明。

12~13.12.D 13.C 第12题,由图中顺时针箭头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
现象时,北半球正值冬至日。

第13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赤道到南极圈之间昼长夜短。

图中①处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所以此时昼长夜短。

14. A
15. 答案(1 )略。

(2) 黑夜
(3) 略。

(4) 夏至北回归线(23.5 ° N) 极昼夏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图甲中A 点处于黑夜。

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京昼最长,夜最短,处于夏季。

培优促能
16. A 17.B
18•答案(1)短高热多
(2) 公转南回归线
(3) 北温冬季
19•答案(1)地球自转导致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
(2) 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导致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3) 北北
(4) 短
(5) 冬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