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运动的第一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重点讲述的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同时还需要着重强调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还很陌生,他们刚开始会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当结合身边的现象来讲解自转时,让学生慢慢地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得到地球是在转动的。
因此,在讲授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转化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等。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人们是如何根据这一现象协调生产生活的。
(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的自转》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看巴黎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时间是在晚上,难道他们是在晚上比赛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导致观看巴黎奥运会的时间出现差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自转,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教授】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地球自转的概念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说说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1)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第一段,说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及过程。
2.掌握地球自转、公转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3.能够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地球年、季节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日、地球年、季节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1.地球的公转过程。
2.地球公转对季节形成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2. 学习2.1 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概念、过程;2.自转对地球日夜变化的影响;3.自转对风向的影响。
2.2 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过程;2.公转对地球年的影响;3.公转对季节的形成和影响。
2.3 地球日和地球年1.地球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地球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4 季节的形成1.不同季节的特征描述;2.季节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3. 操作练习在黑板上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公转的过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4. 总结检测1.填空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间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2.选择题以下哪一个变化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地球日和地球夜的变化;B.风向的变化;C.季节的变化。
3.解答题简述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影响。
5. homework请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完成如下习题:1.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A.日日夜夜的变化B.四季如春的气候C.玉兔上去和嫦娥奔月D.风向的改变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A.24小时B.365天C.28天D.27.3天3.夏至日在哪个半球发生?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上D.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意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突出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等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自转】1.教材图1.18是对于昼与夜的说明。
课文部分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昼夜交替展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为黑夜。
图中所示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间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2.教材通过一段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按现在的观点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地球的自转,最早是由哥白尼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停留在让人们在主观上接受的水平,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即“傅科摆”所证实。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利用地球仪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3.利用手电当太阳,能观察并体会到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现象,并能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去。
4.通过模拟演示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通过演示地球自转动画,观察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
5.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激起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1.在极地俯视图上画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利用它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曾经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出现“日行八万里”的现象呢?[板书]地球的运动二、探究过程活动一:观看演示: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观察地区公转示意图,注意观察,填写下表:地球的自转方向围绕的中心周期地理意义勇敢大方地把你们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分享吧!同学们的发言中,哪些是你不赞同的,哪些是你想补充的,你要有勇气站起来说哟!活动二:展示多媒体课件完成: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呈时针方向旋转。
并请同学们在上面两幅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极俯视:顺时针南极俯视:逆时针活动三:展示地球自转光照示意图和不同城市钟点图,回答: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1.观察与思考指导学生观察动态图,随着地球不停的自转,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有什么变化规律?小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提问: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即为一个周期,那么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时间呢?2.继续演示①当中国北京刚刚迎来日出时,日本、英国、美国纽约处于什么状态?②你发现自转还能产生什么现象?小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9篇地球的运动 1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观察讨论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更替
教师:还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东边先天亮,西边后天亮。
教师:东边比西边先看见日出。
板书:(2)时间差异
教师:看书P13图1.17,并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学生:讨论。
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活动: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教师: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所以姚明在纽约的下午打比赛我们要在晚上才能看到。
教师:时间的差异。
这就有大宾馆总服务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
不同地方时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
教师:人们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
(1)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2)假设地球的周期变长由一天变为两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地球的周期变短为12小时一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承转:同学们知道,地球除了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同时它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那么,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
学生:公转
教师: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
(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
(3)公转特点?
学生:答略
板书: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承转:地球的公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这个问题留作下节课研究。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表格: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周期)
2、讨论生活在地球上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