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七十二艺秘谱(6)
少林拳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之玄空拳(61)

少林拳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之玄空拳(61)
玄空拳诀妙无穷,冲击空拳三十冬。
每天冲打三千拳,年深日久有玄功。
练法
1.每天夜半子时,向井中冲打300~500拳。
冲打15年,井中即有响声;冲打30年, 可一拳打至水底, 水花溅起。
2.每天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冲打500拳。
3.每天晩间冲击月亮500拳,如果没有月亮时,可以冲打灯烛, 也打500拳。
4.以上3法结合,每天习练3次,也可加上中午冲打太阳500拳,每天保持2000拳。
平时有闲时,也可加打拳500至1000拳。
30年苦修玄空拳功,可以在10步以内举拳冲之, 敌人当即可倒地。
但不可间断练习, 要持恒奋斗, 方保成功无误。
功法阐释
1.玄空拳又叫“阴拳功”,也称“阴手”,是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中软功内壮功法,属阴柔之劲路。
还称“井拳功”、“百步捶”, 是专供练习拳部的重要功法, 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研练的功夫。
2.玄空拳在少林武术技击也有一定的对攻拼搏之用。
功夫练成与敌搏击时, 可拳击人倒, 重者伤及内部脏腑。
敌来击我时,拨之则伤筋断骨,重则可身残丧命,力不可挡。
少林寺历代都有精此技者,如唐代伏虎,宋代灵丘,元代智安,明代了真、玄悲、玄魁,清代海润、清云等都精研此技,是少林寺众武僧练武练功的重要功夫。
3.习练玄空拳应注意的要点: 练此功夫心情不可急躁, 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恒心,至少要15年初见功效,须30年纯功方可成材, 不可中断, 停而不进则后退。
少林高僧贞方大师曰:
玄空拳法力量疾,拳击人倒十步里。
练至功力大无比,我也不知有玄机。
少林七十二艺秘谱(4)

之。
背 花 则 以 右 手 提 锁 , 右 腰 后 向左 肩 处 上 抛 , 扭 身 从 略
至 一 年 之 后 , 舍 树 而 就 石 轴 练 之 。先 击 光 泽 平 更
2 09 口1 .
经典 I 盈豳_ 现 d
腿 害 。 B
滑 之 石 , 而 渐 易 以 棱 角 之 石 , 法 周 转 击 之 , 能 久 按 至
1. 0 9
少林七 十 二艺
() 4
( 上期 ) 接
向左 , 从 左 肩 之 前 回 接 锁 。 左 背 花 则 反 是 。 而
二 十 九 、 锁 功 石
练 背 花 使 劲 不 可 过 猛 ,后 腰 肋 各 部 尤 须 加 意 照
顾 , 不 经 意 或 使 劲 太 过 , 触 自身 , 致 重 伤 , 须 偶 锁 每 务
三 十 、 臂 功 铁
中 翻 一 转 身 或 两 三 个 转 身 而 接 之 。其 转 身 之 多 寡 , 须 视 臂 力 之 大 小 而 定 。初 入 手 不 必 求 其 多 转 , 功 夫 到 盖 家 之后 , 自不 患 其 不 熟 极 巧 生 也 。待 锁 转 至 面 前 即举
手抢 住锁 簧 , 势连 续翻 接 之。 乘 前 面 翻 接 极 熟 之 后 , 练 旁 侧 翻 接 。侧 面 纯 熟 之 则
此 功 练 有 成 绩 之 后 , 更 练 翻 把 , 即 俗 称 为 拗 元
少林寺练功秘方

少林寺练功秘方(1)少林练功洗手方功能:畅血顺气,舒筋灵骨,壮胆柔节。
宜练手功,利于掌劲。
方药:象皮(切片)、鲮鱼甲(酒炒)、制半夏、制川乌、制草乌、全当回、瓦松、皮硝、川椒、侧柏叶、透骨草、紫花地丁、海盐、木瓜、红花各50克,鹰爪一对。
制法:上述16味药共进盆内,加陈醋3.5公斤,清泉水4公斤,浸泡一周,加上等白酒200克,密闭,每练功前取出药汁250克,加沸水1公斤烫泡,和匀后擦洗双手和双臂。
(2)少林运气妙丹功能:沟通气血,调和阴阳,统摄三气,气随意行。
方药:广木香5克、海缩砂5克、全瓜萎一枚、赤降香5克、灵芝草10克、人参5克、参三七5克、箭芪5克、大熟地5克、全当回25克、小茴香5克、红花10克、益智仁10克、柏籽仁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
制法:上述17味药共研细粉,用老陈醋和匀,制成绿豆大丸,凉干密闭置于干燥处备用。
服法:每次运气前取20丸用黄酒一两送服。
(3)练功保筋通脉方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嵩峰蛇、全蝎、虎胫骨、菟丝子、金毛狗脊、龙骨各5克。
共研细末为粉,以淡盐开水泛丸如豌豆大,用百草霜挂衣凉干,每次练功前吞服10粒,再喝黄酒两口,片刻练功处感百节灵活,柔而似钢,脉顺气从,浑身轻灵,强壮有力。
(4)练功畅通气血方方药:生地10克,熟地10克、白术10克、山药25克、黄芪16克、陈皮5克、木香5克、小茴香2.5、蒌仁5克、生甘草5克、败沉香1克,以上味药共研细末,装进瓶内密闭,每练功前服10~15克,用老白酒半两送服,可舒气血,横顺左釉冬上下畅通。
(5)练功舒筋丹主治:初练武功所致的腰酸腿疼,筋伤气滞,四肢拘挛,全身不适等。
方药:当回150克、红花150克、赤芍150克、木香50克、防风100克、舒筋草150克、木瓜150克、川牛膝150克、小茴香25克、白芷100克、陈皮50克、制马前子10克。
制法:以上11味药共研成细粉,黄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子大,凉干。
成人每服6克,用黄酒送下。
少林七十二艺内外基本功

转别报道
效较 速 ; 则 内疾 不 除 , 否 外邪 易 犯 , 纵
使 日习 不辍 ,非 但不 易 望其 有 成 , 抑 且 因此受 其 贼害 。 世 人往 往言 习跌 故
坐 者 , 成 白痴 ; 吐 纳 者 , 成 痨 易 习 易
瘵 。此 皆未能 先行 内外 功 , 治 内脏 , 调 不 得其 道 , 外邪 侵 贼 , 致 内疾 增 盛 , 至 成 种种 奇 症 , 不 可 以救 药也 。 以下 而 所 举 十要 、 十忌 、 七伤 等 , 十 皆为 治脏 强 身法 中最要 关 键 。习者 务宜 牢记在
心 , 处 留意 。 处
法。
目法 。
1 .内功 六字 治脏 法 六字 者何 ? 1首 功 两 手掩 两耳 门 , 以第 . 即 5鼻功 两 手大 指 背 擦 热 , 鼻 . 揩 即呵 、 、 、 、 、 嘘 呼 咽 吹 嘻是 也 。 每 日子 二指 累 中指 上 弹耳 根 骨作 响 , 治 风 各 三 十六次 。 可 后 午前 , 坐 叩齿 咽津 , 此 六 字 , 静 念 可 池 邪气 , 手 扭 颈 左 右 反 顾 , 膊 随 两 肩 6 口功 凡行 口功 , 紧 闭 其 口 , . 宜 以 去 五脏 之病 , 强 壮 内 膜 , 宜 轻 转 , 手 相 叉 抱 颈 而 所 视 , 手 与 颈 口中焦 干 , 而 惟 两 使 口苦 涩 咽 下 无 津 , 吞 唾 或 念 , 不 闻声 。又须一 气 直下 , 耳 效应 如 争力 , 可去肩痛 目昏。 喉痛, 不能进 食 乃热也 。 大张 口, 宜 呵 神 , 院 多习之 。 道
伸一 足 屈一 足 , 伸 两手 , 竖 两 掌 , 横 直
8齿 功 .
叩齿 三 十六 , 以集 元 可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四大功种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四大功种中国武术,盛名中外,“外家”少林派(源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七十二艺”(又称“七十二绝技”)和“内家”武当派(源出湖北太和武当山)的“四大功种”,数百年来,中国武术界及民间虽世代相传上述功艺,但文字记载多不详尽。
为此,玄机现将以往搜集的“少林七十二艺”和“武当四大功种”全盘武功名称披露于下,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少林七十二艺1、一指金刚法;2、双锁功;3、足射功;4;拔钉功;5、抱树功;6、四段功;7、一指禅功;8、铁头功;9、铁布衫;10、排打功;11、铁扫帚;12、竹叶手;13、蜈蚣跳;14、提千斤;15、仙人掌;16、刚柔法;17、朱砂掌;18、卧虎功;19、泅水术;20、千斤闸;21、金钟罩;22、锁指功;23、罗汉功;24、壁虎游墙术;25、鞭劲法;26、琵琶功;27、流星桩;28、梅花桩;29、石锁功;30、铁臂功;31、弹子拳;32、柔骨功;33、蛤蟆功;34、穿帘功;35、鹰爪力;36、铁牛功;37、鹰翼功;38、阳光手;39、门档功;40、铁袋功;41、揭谛功;42、龟背功;43、窜纵术;44、轻身术;45、铁膝功;46、跳跃法;47、摩插术;48、石柱功;49、铁砂掌;50、一线穿;51、吸阴功;52、枪刀不入法;53、飞行功;54、五毒手;55、分水功;56、飞檐走壁法;57、翻腾术;58、拍木桩;59、霸王肘;60、拈花功;61、推山掌;62、马鞍功;63、玉带功;64、阴拳功、65、砂包功;66、点石功;67、拔山功;68、螳螂爪;69、布袋功;70、观音掌;71、上罐功;72、合盘掌。
武当“四大功种”一、软气功主要有: 文八架和血功;武八架和血功;小周天练气功;小周天养气功;小周天化气功;小周天练性功;小周天养性功;小周天练气练性功;小周天养气养性功;小周天合练功;小周天混元一气功;小周天三罩功;小周天地仙功;大周天练息功;大周天养息功;大周天闭息功;大周天练气养气功;大周天练性养性功;大周天混元一气功;大周天三罩功;大周天天仙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及其练法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及其练法01.一指金刚法一指金刚法,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练习精纯,一指到处,能洞胸撤腑。
其法每日于往来经过之墙壁及树木,或其他物体,以手之食指,向墙壁及物体,轻轻点之,渐渐增力,三年后则技成。
以一指触任何物体,必有显然之痕迹。
触木木可洞,触石石可碎,触人身则立见伤亡。
盖三年苦功习之一指,聚精会神,其功纯,其志坚,故有此惊人效力。
惟以防误伤起见,可见左手食指,非至万不得已,切勿轻事伤人也。
此种功夫与阴手一指禅功,有异曲同功之妙,惟须恒字为功。
02.双锁功双锁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精习之,可空手破白刃,两臂相接,如铡刀者然,且习之最易。
其法:以两臂之小臂,互相撞击,其初也痛难忍,殆习之既久,则筋肉坚实,不但不觉痛苦,而相撞之下,竟砉然有声,则第一步功夫成。
再以两腕两拳,两掌二指,一指独伸,互相撞击,俟声隆止,则第二步功夫成。
再以两臂与腿之上部颠倒互相撞击(左右膝上提),至皮肤柔软为止,则大功成矣。
03.足射功足射功,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其练法至简且易,晨昏散步之际,以足尖踢砖石等物。
初则足尖(即足趾)痛甚,习之即久,则筋肉坚实,且富于弹力,并须渐踢渐重,至斗大砖石,能一足踢出至丈外者,则初步功夫成矣。
再踢砖石向欲击之物体,瞄准击之,能应声而中者,则全功成矣。
于是交手之际,远则出其不意踢砖石以击之,近则以足踢其下部,无不应声而跌者,且下盘因之稳固。
04.拔钉功拨钉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为手上功夫之一。
注重拇指、食指、中指之抓劲,其练法至简且易。
用枣木厚板一块,三寸长大铁钉百零八个,用铁锤入木板,用拇指、中、食三指徐徐拔之,能应手脱落,则第一步功夫告成。
然后将铁钉锤入木板,喷水使生锈,再照法拔之,能应手脱落,则全功成矣。
惟此种功夫,初则苦之,甚至皮破血出,练后须以青盐、地骨皮,煎水洗之,以消毒去肿。
最后向空中抓取,如牵千斤之意,则兼阴柔之气,交手之际,出三指抓之,无不受重创,如著穴道(拿穴),亦有性命之虞,诚可畏也。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五花八门,有“七十二艺”之说。
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
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
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许多功夫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得到迅速发展、推广,成为人们防身自卫或克敌制胜的本领,也有些成为表演场上引人惊奇的绝招。
当今许多功夫仍流传深远,人们珍惜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性的学习,成为武术爱好者锻炼意志,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提高武术技能的基本功。
“功夫”是少林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部分功夫,供读者参考。
1、梅花桩功梅花桩是少林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着重练跳跃,以练就身体轻灵、步法敏捷和眼力而著称。
初练之时,不必上桩,可在地上用石灰画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离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个圆圈作花瓣,布定梅花之后,在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明。
练者立中间一朵为实桩上,立时止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
最好叫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桩次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桩时,练者则跳至右侧第二朵居中一桩,余此类推。
但每一朵上的虚桩,须避免跳上,跳桩之时,脚尖务必踏于圆圈之正中,不可偏离,以免功夫不到上桩以后,身体摇晃而跌下。
在初练之时,宜先于一朵花的四个实桩上来回反复练习,继则在两朵八个实桩上行走,照此逐渐增加,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的梅花形中能来来回回,则可正式上桩。
正式练功的梅花桩,用坚木棒五根,各长七尺,埋入地下三尺。
桩头直径二寸,平头,外用铁箍加固。
每桩相距二尺,中桩立于四柱中央,呈梅花形。
先于柱上站马步,初用足心,继用足跟,最后用足尖,练习百日之后在各桩上随意跳跃,最后可在桩上练习拳术套路。
2、沙包功沙包功也是学练武功的基本之一。
少林秘诀全册

少林秘诀(招法)削、切、劈、接、砸、崩、挑、发沉肩:前步先行、后步跟,消鬼全凭后脚蹬,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反掌正掌连环掌两掌波浪翻,两腿如转旋。
荷叶掌劈山:起如闪电,落如雷,迂雷生风,风卷雷散。
中山:跃进中门炮打开。
推山:腿似弩弓,手似箭,推山不倒烧半片。
推山好似水碰崖。
付八手八翻子、挑手、托手、压手、化法、鼍形化法、穿袖、招法。
招不打单,打单不叫招。
招打四穴侧四穴:太阳穴、列缺穴、阳凌穴、太充穴、会阴穴。
中四穴:器官穴、连绵穴、中脘穴、会阳穴。
后中四穴:哑门穴、夹脊穴、命门穴、脊根穴。
1.跑球或扇打:上打夹耳,中打夹心,下打崩裆。
2.上打咽喉、下打裆,打了两肋打胸膛。
判官双笔(筷子)(九麻、七痛、八归阳)钩、挂、挑、扎,云、纏(缠)、锁、带肩井曲池列缺阳凌百会哑门(地流平)(麻半身)(麻半身)(地流平)(乱神经)(不发音)器官连绵中脘会阴会精侧耳(血染胸)(命归阴)(命归阴)(命归阴)(绝子孙)(如雷轰)华盖肺俞玉官脊根太冲太阳(咳半声)(咳半声)(马走转)(鬼抽筋)(命归阴)(死)章门环跳闭骨(痛)(麻)(痛)鞭桿(九麻、七痛、八归阴)撩、点、挑、扎,钩、掛、绞、夹肩井(地流平)、曲池(麻半身)、列缺(麻半身)、阳陵(地流平)、哑门(不发音)、百会(乱神经)、四官(血染胸)、华盖(咳半声)、连绵(命归阴)、中脘(命归阴)、侧耳(如雷轰)、会阴(命归阴)、会精(绝子孙)、脊根(鬼抽筋)、玉官(马走精)、肺尾(咳半声)、太冲(命归阴)、环跳(麻穴)、障门(痛穴)、闭骨(痛穴)、三级(痛穴)、太阳(死穴)(36穴)形意七十二绝技七十二绝技法,是根据形意五行,十二形的技击要领和形意拳中诸多技击散打的方法,以及诸多前辈们多年的经验和体会而总结出来的。
历代先辈们秘不外传之所谓“绝招”综合而成。
它技法全面,浑然一体,一招一式,打顾兼备,特点突出。
拳中崩拳虽多,但技法各有不同,如疾步崩拳、退步崩拳、寸步崩拳、蹬踢崩拳等各有其独特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 发 劲 必猛 , 者 必难 接 住 , 弱 即勉 强 接 住 而 身 体 亦 必 随袋旋 转 , 至 因此 受伤 。 甚
初 习 之 时 , 宜 贪 功 用 重 袋 , 我 一 手 能 提 二 十 不 如
斤 之 物 , 用 砂 袋 不 宜 过 十 斤 。 则 因 发 袋 之 劲 较 提 所 一
过 铁袋 , 彼 飞至 其左 肩胛 处 , 举 右 手从 后 抢接 。 使 始 接 时 亦须 抓袋 腹 , 步 须 站稳 。 抓 袋 之角 与边 脚 若 缘等处 , 手指既不易使力 , 发来时之垂劲太大 , 则 而
意 。 其 余 如 增 加 斤 两 、 展 距 离 等 事 , 在 学 者 自行 开 则
皆宜 用 力 , 则 掷 者 之 身摇 动 , 劲 必 因之 减 少 , 否 发 接 者 之 脚 步 虚软 , 段 不 实 , 随 袋 而旋 转 , 此 非但 身 必 如
不 能 求功 , 易 因此受 伤 。 且 故 练 习 此 项 铁 袋 功 夫 者 ,对 于 上 述 三 事 务 须 注
铁 袋 功 为 硬 功 外 壮 ,属 阳 刚 之 劲 , 专 练 腋 劲 之
法 , 须 二人 对 习。 唯
行 线 飞 出。切 忌作 摔 物或抛 物 之状 , 放矢 之乱掼 。 如
二 、 接 袋 者 宜 先 让 过 胸 前 ,然 后 从 后 面 抓 住 袋
腹 , 势掖 出。切 忌迎 头 接 , 则 易 使手 指 手腕 等部 乘 否 受伤 ; 袋 之边 沿 与角 , 力不居 中 , 有偏 堕之病 。 接 则 致
四 十 、 袋 功 铁
功成 之 后 , 强敌 当前 , 为所 执 则 已 , 为所 即 不 苟
执 , 即 可 提 而 掷 之 数 丈 之 外 ,盖 掖 劲 足 而 人 不 易 御
也 。
唯在 练 习之 时 , 必须 注 意者 数事 。 有
一
、
提 掷 时 , 用 掖 劲 发袋 , 袋 依 我 肩 外作 并 宜 使
先 用粗 布 数 层 相 合 , 加 缝 纳 , 之 坚 牢 , 成 密 使 制
正 方 形 之 布 袋 , 实 铁 砂 ,J者 约 十 斤 左 右 , 者 约 中 /、 大 四 五 十 斤 不 等 , 盖 视 练 习 者 之 功 夫 与 实 力 , 时 更 此 随
易也 。
三 、 习者 无 论 作 何 步 势 , 跟 务 须 坚 定 , 身 练 脚 全
匿
201 11 o
少 林 七 十 二 艺
( 上期 ) 接 三 十 九 、门 裆 功
() 6
决 难 得 心 应 手 。既 接 住 之 后 , 不 可 停 顿 , 即 掖 回 , 切 宜 向 上 手 人 还 掷 。上 手 人 亦 照 样 接 之 。如 是 来 回 往 复 ,
练 习 时 二 人 侧 身 相 对 立 , 距 约 三 丈 。上 - 先 用 相 7 - - ; - 抓 住 布 袋 之 腹 , 即 袋 之 正 中 央 处 , 提 至 ;- 胛 6手 6肩 前 , 后 向右侧 面 猛 力掖 出 , 向另 一 人 之前 。 下手 然 掷
人 见铁 袋 飞到 面 前时 , 预 备举 手 接之 , 宜 侧 身让 则 但
练 习 之 法 : 心 静 气 趺 坐 , 除 一 切 杂 念 , 万 冥 摒 即 虑 皆 空 、 尘 不 染 之 意 。 后 运 用 周 身 之 气 力 而 下 注 一 然
于 丹 田 , 运 气 极 力 上 提 , 气 力 上 下 往 还 。 周 而 复 即 使 始 , 行 数度 , 可 急进 。若 行 之过 度 , 气 伤神 疲 , 日 不 则 反 而 无 益 。 初 时 不 甚 觉 其 异 , 习 之 既 久 , 于 注 气 及 每 力入 丹 田时 , 部 则 现坚 实状 , 第 一步 功成 。 下 则 再 趺 坐 , 两 手 掌 交互 轻 轻拍 打 之 , 初 也 苦痛 以 其
酌 定 , 不 必拘 于成 法 也 。 固
四 十 一 、 谛 功 揭
揭 谛 功 为 硬 功外 ; 属 阳 刚 之劲 , 内" 之 气 , l 士, 兼 l Z -
2 6
I
பைடு நூலகம்
2o1 11 o.
其练 法较难 。 习颇苦 , 至 腑脏 受伤 , 渐进 不可 , 初 甚 非 万 不可躐 等。 揭 谛 功 者 , 俗 所谓 就 地 十八 滚 、 趟 功 夫 也 , 即 地 又 如 江 湖 技 士 之抢 背 , 此 法 分前 、 、 、 等 跌 然 后 左 右 法 , 箭盘 、 跌 、 跌 、 跌 、 跌 等法 。 及 背 掷 仰 伏 初 习时 , 抢 背 法行 之 , 以右 手 向左 肋 摇 , 按 即 以 右肩 头轻 接地面 , 身挺 腰 而起 , 为右 前跌 法 。左 翻 是
异 常 , 时 运 用 气 力 ,日久 则 渐 不 觉 痛 , 第 二 步 功 同 则
成 。
再 拍 打 时 , 渐 渐 用 力 , 以 至 于 两 拳 互 击 并 不 觉
痛 , 第 三步 功成 。 则 再 渐渐 起 立 , 拳 击 之 , 如 风 暴 而 毫 无痛 楚 , 以 疾 则全 功成 矣 。
物 为 巨 , 则 练 功 宜 取 渐 进 程 序 也 。将 十 斤 之 袋 练 习 二 三 月 之 后 , 原 袋 拆 开 , 重 一 二 斤 N- , 三 月 后 将 加 练 更 再 加 若 干 , 此 逐 渐 增 加 , 五 六 十 斤 为度 , 始至 如 至 自 终 大 约 四五载 纯功 始 克大成 。
互 相掷 接 , 十 次之后 更 易 方向 , 左 手依 法行 之。 数 以 对 习 之 二 人 宜 长 短 相 当 、 力 相 等 , 则 即 多 流 实 否 弊 。长 短 不 合 , 掷 接 时 高 低 不 齐 ; 力 相 差 , 力 强 则 实 在
f裆 功又 名 金 蝉 功 , 软 功 外 壮 , 阴 柔 之 劲 , - 3 为 属 具 内功 之主 功 , 法 至难 , 将 肾部 练得 坚 实功 夫 。 其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