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村庄上路 答案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全真押题试卷(二)

《语文》全真押题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合计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正确答案]B本题分值:3分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多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__________。
②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__________部分刚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
③对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__________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正确答案]B本题分值:3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正确答案]A本题分值:3分4()[正确答案]D本题分值:3分5请为下面一首唐诗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句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正确答案]D本题分值:3分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正确答案]D本题分值: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合计37分)【连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电浆电视是轻、薄型家电产品下一代的首选,它的大画屏、高画质、色彩逼真、画面动作畅、不闪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家庭影院的高级享受。
同时,它还有数据端子,能外接计算机,除了看电视听音乐外,还可以上网。
据专家介绍,电浆电视是应用目光灯的发光原理制造出来的大型电视荧屏,因为目光灯在通电后,灯内的气体呈电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电浆照明器。
在电浆电视中,装有数十万个细小灯泡,小灯泡内装有惰性混合气体,外面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物质。
那些类似日光灯的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像素,在电流的作用下显示出色彩画卷。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由小日光灯组成的显示器,就是电浆显示器。
当然,电浆显示器与目光灯有所不同,日光灯是以常温液态的少量水银所放出的254mm紫外光照射荧光物质而发光,电浆显示器内的小灯泡并不装水银,只填充氖气之类的惰性气体。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春卷)

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2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淤.积迂.回愚.昧无知长吁.短叹B.酬.谢绸.缪踌.躇满志平畴.千里C.韧.性烹饪.色厉内荏.万仞.高山D.偏.方骈.文翩.跹起舞一叶扁.舟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辅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想从读精典起步,或许是有道理的。
B.云南丽江奇异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当地人的醇朴与热情好客叫人乐不思归。
C.假酒能毒死人,假药能害死人,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对读者也是遗害无穷的。
D.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3.选择下列一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的基本手段。
A.素养情境沟通B.修养情境勾通C.素养环境连通D.品质情形沟通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B.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C.这部历史小说围绕着明末的内忧外患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带着村庄上路 答案

B.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C.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抖掉它却又不能,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带着村庄上路》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和思路点拨
1.C、E C 项所说“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不恰当,E项所说:“用诗的语言”、“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不恰当。2.1 “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2 ①句与②句相比的优点是:句式匀称且相互交叉呼应,话意表达充分且得到了反复强调,话气舒缓且深沉。3.1 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觉得只有离开她才有出息;2 “我”尽力隐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关照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3 “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有所回报。4.句中的第二个“我”是一个全新的“我”,考生对“我带着我去上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答案示例一:“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对村庄有了新认识的“我”。“新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意,不再因为村庄而羞涩。“我”要带着村庄去上路。答案示例二:“我” 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指对自己有了新认识的“我”。“我”已经和村庄融为一体,一辈子不可能摆脱村庄。村庄的精神将永远与“我”同行。答案示例三:“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不打算再打扰村庄,不再向村庄索取,而想让村庄休息。“新我”要更好地回报村庄,为村庄贡献力量
答: 。
2 比较下列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语意、语气方面的不同。
①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201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及答案2

201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及答案(1)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题:单顶选择題第1题:(4分)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数(Shǔ )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C.横(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模(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赡养涸泽而渔反聵哗众取宠 B简练人才倍出作祟励精图治C杀戮严惩不贷修葺罄竹难书D整饬莫衷一是阔绰积毁消骨第3题:(4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
那一点灯光____________ 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许多年, ________ 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
我没有跟他重谈灯光的话。
___________ 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___________在他的心灵中摇曳。
A 定然况且因为还B 必然况且但是也C居然而且但是还D 显然而且所以也第4题:(4分)第6题:(4分)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书不能太少,也不能贪多,。
精读应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
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否则势必根基不稳,。
□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 太少则行而不远□贪多则消化不良□有如登塔A 口口口口B 口口口口C. 口口口口D □□□□第二题:现代文阅读第1题:(4分)生。
旦召・(A第□段说明的中心是(〉。
A研究者们利用玻璃的特性,加工制作出新型玻璃 B玻璃的走义、性质和特性C结晶玻璃打破了玻璃的传统定义D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扩大了【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段的主体内容是围绕研究者们根据玻璃的特性,加工新型玻璃进行表述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第3题:(4分〉第4题:(4分)下列说法中能恰当概括全文内容的一项是()。
2015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写作思路分析3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

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统考) 《小学综合素质》写作思路分析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小学综合素质》写作思路分析3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一)记叙文记叙文的开头切忌以议论开篇,如能采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或引人人胜的悬念开篇就容易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如作家卢年初《带着村庄上路》就这样开头:“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就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而记叙文的结尾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关键是处理好记叙和议论、抒情的关系,做到自然得体、浑然天成,既不随意拔高,也不草率行事,不了了之。
至于文章的过渡、照应操作比较简单在此不叙。
记叙文线索或脉络的安排非常重要,安排好了线索,不仅能使文章叙事集中,而且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
常见的线索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一个同学以《慢慢长高的时光》为题,以“自己由矮个子变高个子”为线索,把十几年来母亲如何关心自己长高的事串起来,叙事集中,情感真实,收到很好的效果;以某一实物为线索,寄情于物;以感情为线索,往往通过写情感的起伏变化来达到获取高分的目的。
在写考场记叙文时,还可以尝试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几种结构模式可供借鉴:1.题跋式。
用题记的方式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用后记或跋的形式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2.序数式。
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用数字一、二、三……表示序列的先后,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3.小标题式。
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拟一个凝练的小标题,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4.日记式。
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
这样由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
5.书信式。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句位句法句读

句位句法句读(2009-06-10 14:04:17)对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 句意理解题历来是一个重难点。
虽然该类题目答题要求“意思对即可”,但评卷抠点严格,大多考生仅能触及部分得分点,丢掉到手的分数。
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句位、句法和句读意识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强化三种意识的必要。
一、句位所谓“句位”,即句子在文本中所处的具体位置。
重要句子的隐含意义如何破解,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敲,因为这种句子往往就是体现主旨的中心句或者串联文字的重点句,而句位就决定了筛选相应信息的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句位是和结构密切关联的,句位演绎出结构,结构决定了句位。
一般说来,句位有三种情形:一是文本之前或段落之首,起总起或统领作用;二是文本之末或段落之后,起总收前文或深化主旨作用;三是段落之间或文段之中,其作用是承上启下、衔接过渡。
【例1】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咏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杨柳》丰子恺)题目:“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这是2006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中的语意理解题。
从句位上看,这句话是本段的收束句,也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显然带有总结、点题、升华的作用。
这篇文章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在本段中,这句话之前有两层意思:一是“垂柳”“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二是“别的树木”“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这是通过否定“其它树”来肯定“杨柳”的,换句话从正面说,就是杨柳没有“贪婪之相”。
【浙江专升本】2013年浙江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3年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大 学 语 文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疼爱.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竟然.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随。
D.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度:估计,揣测。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其妻子.. 妻子:妻子和子女。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事故。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不一定。
D.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初一: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B.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C.距关,毋内诸侯 D.三岁贯女,莫我肯顾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可烧而走.也 B.将军身披.坚执锐C.吾妻之美.我者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养生息 B.滥竽充数 C.走头无路 D.鬼计多端6.下列关于调查报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报告就是调查、研究、分析、结论书面化的文字B.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
C.主体部分要交代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经过,调查内容不必详细写出。
D.撰写调查报告,应广泛收集材料,善于分析材料。
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3)

成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3)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跋扈踯躅蹙额踟蹰不前一蹴而就B.整饬饷银气馁文过饰非以飨读者C.翌日蓊郁翱翔翻云覆雨振翮高飞D.磨砺麾下奢靡麻木不仁摩肩接踵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言悦色礼屈词穷面黄饥瘦B.以警效尤陈归陋习叱咤风云C.方枘圆凿擢发难数驷马难追D.独树一帜翻然悔悟变本加历答案:C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他的爸爸__________不尊重。
②金融界的人士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在资本的转换和__________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
③对于各种不正确的治学方法,我们都要注意__________。
A.特别增殖防止B.格外增殖制止C.特别增值制止D.格外增值防止答案:A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绝不是面目全非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B.同学们问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王教授讲课时引经据典,博学程度和记忆力十分惊人。
D.周小玲使劲憋自己的嗓子,企图使它发出一种苍老的声音,但结果弄得不三不四,又像老生,又像花旦。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C.这次偷渡人数竞多达15人以上,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重大偷渡案件。
D.外交部提醒赴国外的中国公民提高警惕,谨言慎行,加强防范。
答案:D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面上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第一步,整体感知,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基本把握。
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以求深入阅读。
第一个问题:“带着村庄上路”,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很含蓄。
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阅读时,只要注意作者都把什么叫做村庄,就不难了。
作者把“咸鱼、坛坛菜、酢辣椒”这家乡菜叫做村庄,把“炒米茶”叫做村庄,把“家乡话”叫做村庄,把“家乡老土的作派”叫做村庄,把帮助同村人叫做村庄,把农村姑娘喜欢农家孩子“勤劳和朴实”叫做村庄,把家乡的土菜受到城里人的欢迎叫做村庄。
这些虚虚实实的东西,这些关于村庄的人、事、物,这些村庄文化,就是文中的“村庄”。
第二个问题: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带着村庄上路”,先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如家乡菜、炒米茶、方言、做派,说明自己无论如何抛不开村庄;接着从想抛而抛不开的村庄,到像糖含在嘴里那样把村庄含在嘴里,到后半生的愿望———要带着她上路。
可见,村庄不仅指“我”那个村子,而且是故乡的代名词;故乡养育、培养了“我”,“我”要为故乡做出贡献,要歌颂她。
第二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划出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主旨句、过渡句、关键句等)。
作者行文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层:
1层:作者离开村庄。
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不少。
如“离开村庄”“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我走得要有出息”等。
2层:作者无法割舍与村庄联系。
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很多。
如“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等。
3层:作者反思自己对村庄的态度。
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也不少。
如“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等。
第三步,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作者的情感也有三段历程:讨厌村庄,想离开她、抛弃她,去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无法割舍村庄,她像影子一样陪伴我,关照我;反思自己对村庄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对村庄有所亏欠”,“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
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
答:(1)“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离开才有出息;(2)“我”尽力隐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关照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
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3)“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当有所回报。
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意。
B.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C.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抖掉它却又不能,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D.“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
E.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
2.回答下列问题。
1 “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答:。
2 比较下列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语意、语气方面的不同。
①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②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和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答:。
3.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
答:。
4.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的。
答:。
《带着村庄上路》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和思路点拨
1.C、EC项所说“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不恰当,E项所说:“用诗的语言”、“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不恰当。
2. 1 “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
2 ①句与②句相比的优点是:句式匀称且相互交叉呼应,话意表达充分且得到了反复强调,话气舒缓且深沉。
3. 1 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觉得只有离开她才有出息; 2 “我”尽力隐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关照我,
“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
情; 3 “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有所回报。
4.句中的第二个“我”是一个
全新的“我”,考生对“我带着我去上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我”带着“新我”去上路。
“新我”是对村庄有了新认识的“我”。
“新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意,不再因为村庄而羞涩。
“我”要带着村庄去上路。
答案示例二:“我”带着“新我”去上路。
“新我”是指对自己有了新认识的“我”。
“我”已经和村庄融为一体,一辈子不可能摆脱村庄。
村庄的精神将永远与“我”同行。
答案示例三:“我”带着“新我”去上路。
“新我”不打算再打扰村庄,不再向村庄索取,而想让村庄休息。
“新我”要更好地回报村庄,为村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