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反应.docx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

(5)保护肾脏。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 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 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 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 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 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 (6)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 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 理。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临清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王兰华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 大量输血后反应 7 疾病感染反应
一、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 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 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 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 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5)体温过低 大量输入冷藏的库血,使病人体温迅速下 降,而发生心室纤颤(特别在低钙高钾的 情况下更易发生)。故大量输血前将库血 在室温下放置片刻,使其自然升温;一般 主张温度20℃左右再行输入。
七、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 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 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 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 菌操作。
3)枸橼酸中毒、低血钙、高血钾 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 酸氢钠,故缓慢输入不致引起中毒,但大 量输入时,枸橼酸钠可与钙结合,导致血 钙下降而抑制循环,出现脉压小、血压下 降及低血钙所致的手足抽搐,所以每输 1000ml血时,常规给钙剂1g预防发生高血 钾。
4)酸碱失衡 需大量输血者常有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 大量输血可加重酸血症,可考虑每输血 500ml 加入5%碳酸氢钠35-70ml .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在接受输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了解和处理这些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热。
发热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患者在输血后出现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输血过程中细菌感染或输血制品中存在的致热原。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留取输血袋和管道用于细菌培养,同时给予患者退热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由于输血制品中存在的过敏原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紧急抢救。
三、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TRALI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患者在输血后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氧合不良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四、输血相关溶血反应(TA-GVHD)。
TA-GVHD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输血反应,患者在输血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黄疸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进行血液透析和免疫抑制治疗,必要时进行输血制品洗脱治疗。
总之,对于输血反应的处理,首先要及时停止输血,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此外,预防输血反应也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输血制品的标签,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重视输血反应的处理和预防,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原因

输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原因输血发热反应指的是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在输血后出现发热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在输血后的24小时内发生,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等。
造成输血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与输血过程中的血液不相容有关。
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不匹配,就会导致输血反应,包括发热。
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输血后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症状。
因此,在输血前,医疗人员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操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个原因是输血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输血过程中,如果输血器具、输血袋或输血管道没有进行足够的无菌处理,就可能引入细菌,导致输血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这种感染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热。
因此,输血前必须确保输血器具和输血袋是无菌的,输血管道应采取严密的无菌操作,以预防细菌感染。
第三个原因是输血过程中的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如果血液成分有损害,例如血小板因长时间贮存而失去活性,或者红细胞发生溶血等,就会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发热症状。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反应,医疗人员在输血前必须对捐献血液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贮存处理。
此外,失血反应也是影响输血过程中发热的原因之一。
输血过程中,如果受血者失血严重,可能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广泛的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发热症状。
因此,在输血前,医疗人员必须对受血者的失血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性地进行输血治疗,以避免发生失血反应。
最后,输血反应中的其他因素,如输血液温度过高或过低,输血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发热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医疗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输血的温度和速度,以减少这些因素对受血者的影响。
总之,输血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与输血过程中的血液不相容、细菌感染、输血不良反应、失血反应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为了减少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医疗人员在输血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处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无菌性,从而保障受血者的身体健康。
输血并发症

输血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可能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
(一)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先有发冷、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症状持续l5分钟至2小时后缓解,多数血压无变化。
1.主要原因致热原、免疫反应、细菌污染和溶血。
2.治疗发热反应症状出现后,要立即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并对症处理。
3.预防措施严格消毒,采用无致热原技术。
对经产妇或反复输血病人应输注去除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不常见,多在输入少量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
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以危及生命。
1.主要原因抗原抗体反应,活化补体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所致。
2.治疗首先应立刻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可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合并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止窒息。
(三)溶血反应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典型症状是输入少量血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胸闷、头痛、休克、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溶血性黄疸等,可致死亡。
术中病人最早的征象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和伤口渗血。
1.原因绝大多数是免疫性的,即输入AB0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所致,少数是非免疫性的,如输入低渗液体、冷冻或过热破坏红细胞等。
2.治疗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即应停止输血,重新核对。
治疗重点是:抗休克、保护肾功能、防治DIC。
3.预防主要在于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采用同型输血。
(四)细菌污染反应较少见,但后果严重。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由于毒性小,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如果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则输入后,立刻发生休克和DIC。
1.原因采血、储存过程中无菌技术有漏洞而致细菌污染。
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及处理措施

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及处理措施输血不良反应是任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或输血以外的治疗措施不能解释的新症状和体征。
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如下:
(一)发热反应: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h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输血反应为发热反应。
1.原因:
(1)致热原:一般指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的杂质、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采血或输血器上的残留变性蛋白质等。
(2)免疫反应:输血后发热反应常与多次输入HLA不匹配的白细胞、血小板有关。
(3)其他反应的早期症状: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可表现为发热,要特别加以鉴别。
2.症状与体征: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热、畏寒、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
一般常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min至2h,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
3.预防
(1)当患者已有白细胞抗体,最好采用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择相容的献血者,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2)为了预防白细胞凝集素和抗体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宜提供去除白细胞70%或以上的少白细胞红细胞(LPRBC)。
另外,引起发热反应的白细胞不仅可以是粒细胞,也可以是单核细胞,因此最好应用第三代滤器滤过产生的LPRBC,去除白细胞达99.99%以上。
(3)患者在输血前或反应开始时使用抑制输血发热反应的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初剂量为1g(成人),以后每2h 1次,共3次。
输血发烧的处理措施

输血发烧的处理措施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然而,有时患者在输血后可能会出现发烧的情况。
输血发烧是指输血后患者体温升高,一般定义为体温超过38摄氏度。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输血导致的输血反应引起的,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将探讨输血发烧的处理措施。
1. 监测患者体温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一旦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体温监测可以通过体温计进行,通常是通过口腔、腋下或直肠进行测量。
2. 排除其他原因当患者出现发热后,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例如感染或其他药物反应。
这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以确定是否与输血相关。
3. 停止输血和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发热的情况,输血应立即停止。
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调整患者的体位,维持通畅的气道,保持充足的供氧,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液体摄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评估输血反应的类型输血发热可能是输血反应的表现之一,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可以对输血反应进行评估。
输血反应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急性输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的几天内发生。
根据输血反应的类型,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寻找可能的输血反应原因确定输血反应的原因对于处理输血发热也至关重要。
输血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输血品质不好,也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输血物品的不耐受。
对于输血品质不好的可能原因包括输血品质瑕疵、血液存储和输血过程中的错误,而对于患者对输血物品的不耐受,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或药物反应。
6. 治疗及处理措施对于输血发热的处理,首先应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药物治疗通常不需要,而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可能需要给予解热剂或抗感染药物。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包括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蚌医二附院输血知识系列学习材料输血不良反应症状、识别标准识别标准: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时后)。
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见表1)。
表1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1、发热反应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几乎有一半左右是发热反应。
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很多,这里专指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简称发热反应)。
其定义是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和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发热。
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前者为多次输血或妊娠,受血者体内逐渐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可与供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发热;后者为热原所致,主要由污染热原质的非一次性采、输血器材引起,现已少见。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二者虽然都有发热,但前者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病情很快缓解,血压多无改变;后者多有高热、休克、皮肤充血(暖休克)三大特征,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无效,必须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积极抗休克治疗有望抢救成功。
(二)过敏反应输入全血、血浆及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是血浆蛋白)后可发生过敏反应。
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或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比较多见);重者可发生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广泛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比较少见)。
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过敏体质的人,平素对某些物质过敏,对他人的血,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的血也会过敏;某些免疫球蛋白含有多聚体,这些多聚体进入病人体内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目前认为输血后产生的抗IgA抗体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即某些受血者缺乏IgA,多次输血可刺激产生IgA抗体,再次输入含有IgA血液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输液反应发热反应的原因

输液反应发热反应的原因
输液反应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输液液体和人体温度不同:输液液体通常是室温或者稍微加热的,而人体的温度通常是37°C。
当输液液体进入人体时,与体温温度存在差异,会导致液体和身体组织之间的热传导,从而产生热量。
2. 输液液体与血液之间的反应:输液液体中含有各种成分,例如电解质、药物等。
当这些成分与血液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导致热量的产生。
3. 身体代谢反应:输液液体进入人体后,会被身体代谢,产生一系列的化学代谢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物质分解、合成和转化等过程,这些代谢反应通常会释放出能量,导致身体局部或整体发热。
总的来说,输液反应发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液体和人体温度差异、液体与血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身体代谢反应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输液反应发热通常是轻微的,不会引起严重的不适。
如果发热过高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反应
输血时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反应呢?这主要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
致热原系大分子的细菌性多糖体,如输血过程中所用的抗凝药物或输血器具受到致热原的污染,在输血时就会引起发热反应。
另外,如果输血后器具和橡皮管冲洗得不干净,残留剩余的小血块,血块分解产物再随血液输入机体,也会引起发热反应。
目前输血多已采用一次性输血器,所以这种血块分解产物引起的发热反应已很少见。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患儿因某种疾病而多次输血,使受血者已产生抗体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这时也会出现发热。
小儿在输血过程中如果出现发热反应,请不要惊慌。
首先要减慢输血速度,观察发热反应是否继续加重,如果寒战、高热等症状越来越重,要赶快停止输血。
然后尽快给予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之类。
同时要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组织胺药物,一般常选用异丙嗪肌肉注射,亦可静脉输注氢化考的松或者地塞米松。
患儿如果畏寒,可在四肢等部位放置热水袋保暖。
经过这些处理措施,大约1~2小时发热反应即可缓解。
为了防止输血出现发热反应,最好在患儿输血前或者在输血中加入适量的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有防止发热反应的作用。
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