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ppt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共74页PPT资料

例外的还有: 41Nb、 44Ru、 45Rh、 57La、
58Ce、78Pt、89Ac、90Th、91Pa、92U、 93Np
29.11.2019
课件
36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价层——价电子所在的亚层 价层电子构型——指价层的电子分布式
29.11.2019
课件
30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第三节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第三节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29.11.2019
课件
31
5-3-1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个原子轨道,最多
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能量5最-3低-原1理基—态—原原子子为中基态电时子,分电子布尽原可 能地分布在能级较低的理轨道上,使原子处于
课件
29
3. 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m)的取值决定于l值,可取(2l+1)个 从-l到+l(包括零在内)的整数。每一个m值代表 一个具有某种空间取向的原子轨道。
4.自旋量子数(ms)
自旋量子数(ms)只有+1/2或-1/2 这两个数值, 其中每一个值表示电子的一种自旋方向(如顺 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课件
12
在量子力学中是用波函数和与其对应的 能量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的.
原子中电子的波函数ψ既然是描述电子云
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又是空间坐标的
函数,其空间图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电子运动
的空间范围,俗称”原子轨道”.为了避免与经
典力学中的玻尔轨道相混淆,又称为原子轨函
(原子轨道函数之意),亦即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激发态(电子处于能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电子数
D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不 变,电子数可能改变。]
栏目导航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 8 个电子 D.当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 18 个电子 B [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近,A 错误;氦最外层 只有 2 个电子,C 错误;当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 8 个电子, D 错误。]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 子 结 构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
(2)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 子电中性)
【微思考】什么是质子或中子的相对质量? 提示: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
(1.66×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答案] (1)8 10 (2)21
栏目导航
核心突破 攻重难
栏目导航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1.确定元素的种类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特点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注意
1~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关系。
特殊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Li、Si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Be、Ar
栏目导航
1.A、B 两种原子,A 的 M 电子层比 B 的 M 电子层少 3 个电
子,B 的 L 电子层电子数恰为 A 的 L 电子层电子数的 2 倍。A 和 B
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图文

年代 1911年
模型
卢瑟福 原子 模型
观点或理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 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 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年代 1913年
模型
玻尔原子 模型
1926~ 1935年
电子云 模型
观点或理论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 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迁移·应用】 1.(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各原子结构示 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解析】选D。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 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A、B 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L层最多排8个电子,B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原子的L层 有8个电子,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故A是碳原子;A原子 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故B为铝原子。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知识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重点释疑】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 核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

栏目导航
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 其中合理的是 ( )
A
B
C
D
栏目导航
D [本题要求熟记周期表的结构,知道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具体位置。解题时可根据稀有气体 2 号、10 号元素应在周期表 的最右端和 3 号元素在周期表的最左端排除 A、B、C 三项。]
栏目导航
【典例】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 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 族 B.元素周期表有 18 个族 C.第ⅠA 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栏目导航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1H、21H、H+和 H2 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B.4200Ca 和4220Ca、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 C.11H 和21H 是不同的核素 D.12C 和 14C 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 全相同
栏目导航
B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A 项中的四种微 粒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11H 和21H 是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不等 的不同的氢原子,它们是不同的核素;12C 和 14C 由于其质子数均为 6,而中子数分别为 6 和 8,故它们互为同位素,同理,4200Ca 和4220Ca 互为同位素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金刚石与石 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栏目导航
核心突破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认识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栏目导航
(1)记忆口诀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四长三个短,第七已排满。纵列称 为族,共有十六族,一八依次现①,一零再一遍②。一纵一个族,Ⅷ 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 8、9、10。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 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 族。 说明:①指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 ②指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 其中合理的是 ( )
A
B
C
D
栏目导航
D [本题要求熟记周期表的结构,知道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具体位置。解题时可根据稀有气体 2 号、10 号元素应在周期表 的最右端和 3 号元素在周期表的最左端排除 A、B、C 三项。]
栏目导航
【典例】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 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 族 B.元素周期表有 18 个族 C.第ⅠA 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栏目导航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1H、21H、H+和 H2 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B.4200Ca 和4220Ca、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 C.11H 和21H 是不同的核素 D.12C 和 14C 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 全相同
栏目导航
B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A 项中的四种微 粒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11H 和21H 是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不等 的不同的氢原子,它们是不同的核素;12C 和 14C 由于其质子数均为 6,而中子数分别为 6 和 8,故它们互为同位素,同理,4200Ca 和4220Ca 互为同位素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金刚石与石 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栏目导航
核心突破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认识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栏目导航
(1)记忆口诀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四长三个短,第七已排满。纵列称 为族,共有十六族,一八依次现①,一零再一遍②。一纵一个族,Ⅷ 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 8、9、10。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 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 族。 说明:①指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 ②指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

课前篇自主预习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 ) (2)钾原子的M层可以排9个电子。 ( ) (3)每一周期的最外层电子均是由1个至8个电子。 ( ) (4)同周期中元素电子层数一定相同。 ( ) (5)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族序数。 ( ) (6)0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 (7)每一纵列一定为一族。 ( ) (8)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 了。 ( ) 答案(1)× (2)× (3)× (4)√ (5)× (6)× (7)× (8)×
。
⑧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⑨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⑩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
提示①H、Li、Na、K ②He、Be、Mg、Ca ③Be、Ar ④C
O Ne ⑤He、C、S、O ⑥H、Be、Al ⑦Li ⑧Be
⑨Li、Si ⑩Li、P ⑪11H
为2、3或4。若含有2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10,不满足质子数是最
外层电子数的3倍;若含有3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15,满足质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为P,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5;
若含有4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20,不满足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3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微思考1】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提示(1)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3)阴离子: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3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行就是一个族 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C.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每个长周期均包含32种元素
解析 A项,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 B项,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 个
(× )
(2)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
(√ )
(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Li 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Li2O2
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反应剧烈,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 O2 Na 2O2
金属活动性:K > Na
总结 ▶ 相同条件下,碱金属从Li到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说
明金属越来越活泼。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2)钠、钾与水的反应
钾
钠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钾浮于水面;迅速熔化成银 色小球;四处游动;反应剧 烈;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 烧 ;反应后滴入酚酞;溶 液变红。
质量数(N)
3.核外电子排布
质子数(Z)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能量不同 的区域简化为 不连续的壳,层 称作电子层。
(2)电子层划分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课件2: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答案】A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和过渡元素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元素周期表可以分成几个区?分析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哪 些区域。 答案:共有5个区:s、p、d、ds、f区。 ①s区(除氢元素),d区, ds区,f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容易失去最外层及倒数第二层的电子,表现金属性,属于金属。 ②p区的左下角元素也是金属元素。
【答案】B
本节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或[Xe]6s1
2.周期系的形成 (1)周期系的形成。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_碱__金__属__,就开始 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 到8个电子,出现_稀__有__气__体__,形成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形成周 期系。
(2)原因:_元__素__的__原__子__核__外__电__子__排__布__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1)主 3 ⅡA s (2)主 5 ⅣA p (3)副 4 ⅢB d (4)副 4 ⅠB ds
【变式训练2】电子构型为[Ar]3d104s2的元素是( )
A.稀有气体 C.主族元素
B.过渡元素 D.卤族元素
【解析】选B。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中出现d轨道,应为ⅡB 族元素,而副族元素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
【典例剖析1】 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1)np(n+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3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2)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作半金属或准金属, 为什么? 答案: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限,处于非 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 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和过渡元素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元素周期表可以分成几个区?分析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哪 些区域。 答案:共有5个区:s、p、d、ds、f区。 ①s区(除氢元素),d区, ds区,f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容易失去最外层及倒数第二层的电子,表现金属性,属于金属。 ②p区的左下角元素也是金属元素。
【答案】B
本节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或[Xe]6s1
2.周期系的形成 (1)周期系的形成。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_碱__金__属__,就开始 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 到8个电子,出现_稀__有__气__体__,形成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形成周 期系。
(2)原因:_元__素__的__原__子__核__外__电__子__排__布__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1)主 3 ⅡA s (2)主 5 ⅣA p (3)副 4 ⅢB d (4)副 4 ⅠB ds
【变式训练2】电子构型为[Ar]3d104s2的元素是( )
A.稀有气体 C.主族元素
B.过渡元素 D.卤族元素
【解析】选B。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中出现d轨道,应为ⅡB 族元素,而副族元素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
【典例剖析1】 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1)np(n+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3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2)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作半金属或准金属, 为什么? 答案: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限,处于非 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 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5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一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1、古原子说
希腊词“原子”— “ato2m、o近s”代原子学说
——不可分割
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倍 比定律
原子不可再分。
6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3、枣糕模型:
1906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
阴极
O
K
狭缝 +
7
4、Rutherford E有核原子模型
镧铈 镨 钕 钷 钐 铕 钆 铽镝 钬 铒 铥 镱镥
89 Ac 90 Th 91 Pa 92 U 93 Np 94 Pu 95Am 96 Cm 97 Bk 98 Cf 99 Es 100 Fm 101Md 102 No 103 Lr
锕 钍 镤 铀镎 钚 镅 锔 锫 锎 锿 镄 钔 锘 铹
4
第一节
电子运动状态的 量子力学概念
-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He+
Rutherford E “有核”原子模型: ◆ 原子核好比是太阳,电子好比是绕 太阳运动的行星,绕核高速运动。 8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核外电子有怎样的状态呢?
◆该模型与经典的电磁学发生矛盾: 绕核电子应不停地连续辐射能量, 结果: (1)应得到连续光谱; (2)原子毁灭。 事实: (1)原子没有毁灭; (2)原子光谱也不是连续光谱而是
7 87 Fr 88 Ra 89-103 104 Rf 105 Db 106 Sg 107 Bh 108 Hs 109 Mt 110 111 112
钫 镭 Ac-Lr 钅卢 钅杜 钅喜 钅波 钅黑 钅麦 Uun Uuu Uub
114 116 118
镧系 锕系
57 La 58 Ce 59 Pr 60 Nd 61 Pm 62 Sm 63 Eu 64 Gd 65 Tb 66 Dy 67 Ho 68 Er 69Tm 70 Yb 71 Lu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一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1、古原子说
希腊词“原子”— “ato2m、o近s”代原子学说
——不可分割
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倍 比定律
原子不可再分。
6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3、枣糕模型:
1906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
阴极
O
K
狭缝 +
7
4、Rutherford E有核原子模型
镧铈 镨 钕 钷 钐 铕 钆 铽镝 钬 铒 铥 镱镥
89 Ac 90 Th 91 Pa 92 U 93 Np 94 Pu 95Am 96 Cm 97 Bk 98 Cf 99 Es 100 Fm 101Md 102 No 103 Lr
锕 钍 镤 铀镎 钚 镅 锔 锫 锎 锿 镄 钔 锘 铹
4
第一节
电子运动状态的 量子力学概念
-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He+
Rutherford E “有核”原子模型: ◆ 原子核好比是太阳,电子好比是绕 太阳运动的行星,绕核高速运动。 8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核外电子有怎样的状态呢?
◆该模型与经典的电磁学发生矛盾: 绕核电子应不停地连续辐射能量, 结果: (1)应得到连续光谱; (2)原子毁灭。 事实: (1)原子没有毁灭; (2)原子光谱也不是连续光谱而是
7 87 Fr 88 Ra 89-103 104 Rf 105 Db 106 Sg 107 Bh 108 Hs 109 Mt 110 111 112
钫 镭 Ac-Lr 钅卢 钅杜 钅喜 钅波 钅黑 钅麦 Uun Uuu Uub
114 116 118
镧系 锕系
57 La 58 Ce 59 Pr 60 Nd 61 Pm 62 Sm 63 Eu 64 Gd 65 Tb 66 Dy 67 Ho 68 Er 69Tm 70 Yb 71 L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副(角)量子数(l)
表示在同一层原子轨道中的不同亚层, 每个亚层 有不同的形状。 数值可取0,1,…n-1,n与l共同
决定轨道的能量。 副量子数(l) : 0 1 2 3(n-1) 电子亚层符号: s p d f … 原子轨道(亚层) 球形 哑铃形 花瓣形 (1)在多电子原子中与n一起决定电子亚 层的能量,l值越小,亚层能量越低 (2)每一个l 值决定电子层中的一个亚层 (3)每一个l值代表一种电子云或原子轨 道的形状
比较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Y和电子云 2的角度分布图Y2可得:
相似点:图形基本相似。 不同点:(1)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有 “+”、“-”之分,而电子云图的角度分布 图 均为“+”;
(2)电子云图要“瘦”些,因 Y值一般是小于1的。
(四)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它表示原子轨道的层数, n=1,2,…n. 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n越小,能量 越低。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1)描述电子层离核的远近; (2)描述电子层能量的高低。
3. 体现出了电子运动的统计性 波函数ψ是表示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 给定空间坐标后,就可求出波函数。 ψ2表示该轨道电子在这点上出现的 几率密度。这样就体现了电子运动 的统计性。
概率密度ρ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薛定锷方程体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 三大特征。
原子轨道: 就指电子运动的波函 数,它不是说电子运动有特定的 轨道,我们只能说它在某一区域 出现的概率大小和该电子的能量。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一、原子与元素(自学) 原子序数Z=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轨道能级 1 定态轨道 2 轨道能级: 不同的能力状态 离核越近, 能量越低 正常状态---基态 激发态
三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运用1926年薛定谔建立起量子力学讨 论研究原子结构,形成了近代概念。 (一)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20世纪初,发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 电子具有微粒性。确定体积(直径 d=10-15m)和质量(9.1×10-31kg) (2) 电子具有波动性。1927年科学家们 用电子衍射实验。p131图示电子衍射环 纹。与光的衍射图相似。 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 象性。经典力学(宏观物质)在证明微 观粒子物质上出现问题。
l=2,花瓣型, m=-2,-1,0,+1,+2, 五个方向
例: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组正确 1. n=3, L=2, m=-2; 2. n=4, L=-1,m=0 n=4,L=1,m=-2 4. n=3,L=3,m=-3
研究表明:在同一原子中,不可 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同一原子中每个电子中的四个量 子数不可能完全相同 每一个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 向相反的电子
3、磁量子数(m)
取 值 : 受 l 限 制 , 取 -l,…-2,1,0,1,2,……+l(即0,±1±2…±l) 原子轨道符号:s Pz ,Px,Py dz2 , dx2 , dy2 , dx2-y2 , dxy
4、自旋量子数(ms) 含义:描述核外电子的自旋状态 (绕 电子自身的轴旋转运动)
特殊规律——全充满,半充满规则: 对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分布为全充满 (P6 、d10 、f14 )、半充满(P3 、d5 、f7 )或全空(P0 、d0 、f0)时,电子云分布 呈球状,原子结构较稳定
例:已知元素序号为25,48,求其 电子排布情况。 解: • 25号元素:1s22s22p63s23p63d54s2 • 48号元素: •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
(3)同一电子亚层内,各原子轨道 能级相同,如Enpx=Enpy=Enpz (4)同一原子内,不同类型的亚层 间,有能级交错现象。如E4s<E3d<E4p等 (5)若把能级相近的电子亚层组合 ,可得到若干能级组,它与元素所在周 期有关
对鲍林能级图,需明确几点: (1)近似能级图是一归纳结果,不能完全 反映情况,所以只有近似含义。 (2)它原意是反映同一原子内各原子轨道 间的相对高低,所以不能用它来比较不同 元素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序数 (核电荷)不同] (3)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近似能级图实际 上只反映同一原子外电子层中原子轨道能 级的相对高低,而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内电 子层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力学的原子模型) 归纳,重点有: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核外电子运动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具有按照几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 (2)波函数 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数学表达 式 (3)原子轨道为 的空间图象,以 角度分布 的空间图象,作为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近似描述 (4)以||2 的空间图象——电子云来表示核外 空间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5)以四个量子数来确定核外每一个电子的运 动状态
(四)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通过对基态原子和基态阳离子内轨 道能级的研究,从大量光谱数据归纳 出如下经验规律:基态原子外层电子 填充顺序: ns→(n-2)f→(n-1)d→np 价 电 子 电 离 顺 序 : np→ns→(n - l)d→(n-2)f
例:写出 27Co2+、 29Cu、 35Br-、 Ag+、16S2-电子排布情况。 47
四、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电离 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等随核电荷的递 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1)共价半径:两相同原子形成共价键 时,其核间距的一半,称原子的共价半径 ,如Cl—Cl核间距198pm,rCl=99pm。有 共价单键、双键、叁键(共价单键半径)
(2)金属半径:金属单质的晶体中, 两相邻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 金 属 原 子 的 金 属 半 径 , 如 dCuCu=256pm,rCu=128pm。 (3)范德华半径:在分子晶体中, 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如稀有气体 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称该原子 的 范 德 华 半 径 。 如 dNe-Ne=320pm, rNe=160pm。
(二)原子轨道 1、波函数 1926年薜定谔根据波粒二象性的概 念提出了一个描述微观离子运动的基 本方程——薜定谔波动方程。
Ψ Ψ Ψ 8 m ( E V )Ψ 2 2 2 2 x y z h
2 2 2 2
1. 2.
它体现了波粒二象性。
它体现出了轨道和能量的量子化:欲 使此方程有合理的解,有三个初始化条件: n l m ,都为整数。 n l m为三个量子数,当这三个量一定时, 电子运动的能量就确定了,即波函数有确 定的解。
(三)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1、核外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p138
Pt,Ac(5 f o ),Th,Pa,U,Np 78 89 90 91 92 93
Cr,Mo,Gd,Cm,Cu, Ag, Au,Pd,Nb,Ru,Rh,La (4 f o ),Ce, 24 42 64 96 29 47 79 46 41 44 45 57 58
1s 2s 2p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鲍林(Pauling)近似能级图。 1939年, 表示各原子轨道之间能量的相 对高低顺序。 (1)各电子层能级相对高低为 K<L<M<N<O…… (2)同一原子同一电子层内,对多电 子原子来说,电子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同层 能级的分裂成若干亚层,各亚层能级的相 对高低为: Ens<Enp<End<Enf
(五)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1、周期 按填充顺序,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原子能 级组序号,为该元素的周期数。
35Br 47Ag
[Ar]3d104s24p5 [Kr]4d105ds1
各周期内所含的元素种数与相应能级组内 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等。
按电子填充顺序,最后一个电子进入的轨道 2、元素周期系中元素的分区: s、p、d、ds、f五个区 3、族(主族、副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第Ⅷ族,零族。
2、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价电子所在亚层,称价层。原子 的价层电子构型指价层的电子分布式 ,它能反映该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的 特征。常用原子实+价层电子来表示 [Ar] 3d54s2, [Kr] 4d105s2 价层电子不一定全部都是价电子, 如Ag价层电子构型为4d105s1 ,但氧化 数只有+1、+2、+3
三、核外电子的分布: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 根据原子光谱实验的结果和对元素 周期系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核外电子 分布的基本原理(两个原理一个规则)
1、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 全相同的电子存在。即每一个轨道内最 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 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分布 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前提下,总是尽先分布 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以使原子处于能量最 低状态。 3、洪特(Hund)规则 原子在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分布电子时 ,尽可能单独分布在不同的轨道,而且自 旋方向相同(或称自旋平行)。这种分布 时,原子的能量较低,体系稳定。 N1s22s22p3的轨道表示式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1)周期 主族:由左向右,随核电荷的增加,原 子共价半径的变化趋势总的是减少的 d区:由左向右,随核电荷的增加,原子 半径会略有减少,从IB起略有增大 原因:(n-1)d轨道充满,较为显著地抵 消核电荷对外层ns电子的引力。 f区:内过渡元素,由于电子增加在(n- 2)f轨道,半径减小的幅度比d区更小,从La 到Lu共经过15种元素,原子半径仅收缩了 12pm左右,La系收缩影响很大,使La后第 六周期元素与上周期同族元素半径接近
1 取值:± 2
描述一个电子: 4个量子数 描述一个轨道: 3个量子数 电子所在的电子层,原子轨道能级,形状, 方向及电子自旋的方向与何种量子数相关?
n=1 l=0
s轨道 m=0 无伸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