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低碳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绿色发展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碳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绿色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绿 色税收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
色产业政策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进一步与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 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探索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拓展国际视野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国际比较和
合作研究,以应对跨国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政策应用研究
03
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政策
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 本。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的制定
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市场机制、政策措施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和市场失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落实。
资源税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 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排污收费等。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4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4)

4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4)
用水平U0。
2020/4/5
16
环境质量变动的WTP与WTA(续)
• 如果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增加,在保持 不变的前提下,环境质量从Q0 提高到Q1, 则单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相应从U0 提高 到U1。
• 对于这种环境质量的改善,消费者的支 付意愿可以用他愿意为改善环境质量而 放弃的市场上可买到的产品与劳务的组 合的数量来衡量。
2020/4/5
14
2020/4/5
15
环境质量变动的WTP与WTA
• 由于效用的差异是不可测的,我们运用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作为效用变动的货币 衡量标准。
• 图4-1表示了环境质量变动时消费者剩余 的变动。图中,A点表示在给定的环境质 量水平U0与给定的市场上可买到的产品 与劳务的组合 条件下单个消费者的效
18
环境质量变动的WTP与WTA(续三)
• 如果该消费者放弃的x数量超过BC两点之 差,则他的效用水平会比变动之前更低, 显然他不会这样做;如果该消费者放弃 的x数量低于BC两点之差,则他的效用水 平会比变动之前要高,他还有进一步放 弃的余地。
2020/4/5
19
环境质量变动的WTP与WTA(续四)
(包括政府、厂商和居民户)愿意支付
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换取某一程度的环 境质量改善。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简称WTA)是指经
济当事人愿意在得到一定数量货币或非
货币补偿的前提下,接受某一程度的环 境质量恶化。
2020/4/5
9
环境价值的衡量
• 假定单个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环境质量Q 与一组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产品与劳务x, x=(x1,x2,…,xn)。环境质量Q对单个消费者 的效用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庇古提出征收排污费和排污税的方式纠正外部性,费用等于造成 的损害。但现实中难以确定具体损害的货币衡量水平。而且,管 理者也更关心一个环境可承受的排放量,而非税收多少,毕竟环 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允许排放一方面 不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效率,浪费自然资源本身的消化污染物的 能力。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 两个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 相互之间的关系∶两种市场 其中没有环境。
家庭
劳动力市场
提供劳动力
企业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限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 生产
环境经济大系统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动力市场
环 境
提供劳动力
家庭
企业
环 境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非使用价值: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相当于遗产的福 利。存在价值。与物种存在必要性,伦理道德相关。
克鲁蒂拉《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之前的自然资源研究多集中于开采 型资源(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速度和规模),提出舒适型资源。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命令控制型(行政手段)——环境标准和强制规章 市场激励(经济手段)——环境税费和可交易许可证。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环 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 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2方法 定位于经济学科,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 学是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七章 环境政策实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第七章  环境政策实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 i的最优污染水平的一阶条件是
• MACi(ei)+ tdi=0 • -MACi(ei)= tdi
(7-9)
2021/7/15
36
无法观察排污量时的监管(续四)
• (7-9)式是农场的最优排污水平。将(7-7) 式与(7-9)式比较,只要t= MEC(a*),则两 者相等。这意味着对C与V按照相同标准 征收排污费。
2021/7/15
38
无法观察排污量时的监管(续六)
• (7-8)式所表示的是一种株连机制。每一 个农场必须单独承担两农场排污产生的 全部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排污者占不 到任何便宜,没有排污者却有可能吃亏。 因而两农场会互相监督,不要超标排污。 该机制涉及的厂商越多,单独承担造成 的负担越大,从政治的角度看,该机制 被采用的阻力也就越大。
• 厂商希望自身排污成本最小化,因而有 一阶条件
• MAC(e)+t=0
(7-2)
• 为了使排污成本最小化,厂商可以在缴
纳排污费与支付减排成本之间进行选择。
2021/7/15
7
分类问题(续二)
• 如果边际减排成本始终高于排污费费率, 厂商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减排。假 定边际减排成本是随着排污量的增加 (即减排量的减少)而下降,从高于排 污费费率降低到低于排污费费率的水平。 则如(7-2)式所示,厂商可以找到最优排 污水平,使得因减排而增加的边际减排 成本与因减排而减少的排污费费率相等。
2021/7/15
3
• 此时环境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监管者是否能克服上述背景给环境 政策实施造成的困难。
2021/7/15
4
第一节 控制成本未知时的监管
• 一 分类问题 • 二 分类问题与环境政策的选择 • 三 如何让厂商说真话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价值和影响
环境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风景、休闲 旅游、新兴产业等。
环境影响
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 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平衡发 展,是未来可持续生存必要条件。
基本原理
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高效配置。
环境问题是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实现
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市 场失灵。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通过法规、税收、补贴等手 段强制或引导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应用
污染控制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和污染交 易制度等手段控制污染。企业 内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 生产等手段减少污染。
自然资源管理
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包括 产权制度、招标授权、区域管 理、生态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 色消费等,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挑战
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长期可靠数据的缺失,数据统计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研究受限。
2 政策制定和实施
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避免政策冲突。
3 公众意识与参与
公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市场、生态 补偿等,将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领域发展。
技术创新
解决全球性问题
智能城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 将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技术 支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 创新。

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48张)

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48张)

27
思考题
下列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A.收费的高速公路 C.路灯

B.收学费的学校 D.私人经营的商店
28
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
无市场 价格
无人生产 供给不足
市场失灵
29
市场失灵
市场不能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
价格不能调节资源配置
消费公共物品不必购买,可以搭便车(即免费消费)
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基础教育、基础设施
(2)、消费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 除 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这种性质,使得私人市场缺 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商品和服务。
25
进一步来理解公共物品的性质
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给供给者 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海上照明的灯塔)
第二,边际拥有成本为零。
第三,公共物品的非拒绝性
3
二、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不是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 穷欲望而言的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为了解决稀缺性的问题而产生和存在的
4
三、机会成本
是指人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 一种东西的数量或价值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我们要生产一种产品,就 要放弃生产其它产品,选择了一种机会就同时放弃 了其它机会。
37
贴现值的计算
未来第n年获得的效益和费用的现值:
B n PV (B ) n n 1r
C n PV (C ) n n 1r
累计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B i PV (B ) i i 1 r i 0
n
C i PV (C ) i i 1r i 0
39
例 某建设项目有两个投资方案,其投资、经营成本及效益见 下表(贴现率日 r=8%): 年 方案一 方案二

第三章 经济分析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分析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6
基准情况下的总利润
• 假定钢铁厂和洗衣房合并,则总利润为
• πM(S,L)=PSS+PLL-CS(S)-CL(L,S) (3-2) • 其中,π是利润,P是价格,C是成本。S
与L分别是钢铁厂与洗衣房的产出。
• CL(L,S)表明,洗衣房的成本不仅取决于 自身的产出,而且取决于钢铁厂的产出, 因为钢铁厂产出越多,烟尘越多,对洗 衣房产出的影响越大。
• 根据(3-4b)式,(3-6d)式中第一个[]项等于 0。因此,钢铁厂产出变动对洗衣房利润 的影响就相当于(3-6e)式,即洗衣房由此 增加的边际外部成本。
2021/7/15
16
• 把(3-6a)式与(3-6e)式放在一起,则有
• PS= MCS(S)+ MDL[L(S),S]
(3-7)
• 比较合并生产时的利润与分别生产时的
2021/7/15
9
利润最大化产出S*和L*的条件(续二)
• 如果洗衣房关门,钢铁厂边际成本中的 MDL(L,S)项就消失,即
• PS= MCS(S) • 令此时的钢铁产出为S0,则有πM(0,S0)。
换句话说,此时合并体中只剩下钢铁生 产。
2021/7/15
10
利润最大化产出S*和L*的条件(续三)
• 换句话说,如果受害者向造成负外部性 的厂商购买对环境的权利,由此产生的 后果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2021/7/15
21
产权的价值
• (3-5)式与(3-9)式的差别表明,虽然边际 条件相同,但是,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 来不同的总成本与利润。当钢铁厂拥有 排污权时,洗衣房不得不支付多达 {πL[L(0),0]-πL[L(S0),S0]}的款项。这就是 产权的价值。付款后,洗衣房拥有了洁 净空气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 著名历史学家A· 汤因比:“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出现 三种议论: 一是悲观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二是无关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 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 三是现实论。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 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 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 作用。
•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 此,从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 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 •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 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 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 · 胡弗斯密特( 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 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 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析方法来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 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 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 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 •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 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
•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托宾(James Tobin)和伏· 诺德豪斯 (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 提出了“经济福利量”; • 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 皮尔斯(David W.Pearce), 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 济问题研究 • 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 算。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在国际上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研究的热潮。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题
导言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 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 态环境退化;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 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 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 球气候的变化。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 应,不 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 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球 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时,环境意识发生 了重大变化: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研究报 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者从本质上 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也是人 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 革命性变化。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划时代的 思想,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观念和世界的发 展进程。
•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时,不考虑其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 使厂商产品的价格与其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偏离甚远,并因此导致 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都呈加速之势。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 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 克鲁梯 拉和艾伦· 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 再思考》(1967); • 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 • 1966 年,鲍尔丁( K.Bolding )提出了 “太空 船地球经济学”; •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 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 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 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 平衡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