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秋《古代汉语(专)》作业3答案_91120
北语 20秋《古代汉语》作业1234

20秋《古代汉语》作业_A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句中“奋”的意思是。
A. 振作B. 奋斗C. 奋飞q:80、500、9261D. 震动答:A2.关于“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解释正确的是哪项()A. “解”是“解开,排解”的意思B. “将”是动词,也是“带”的意思C. “解”是“能够”的意思D. “将”是语气词答:D3.《滕王阁序》的作者是?A. 王勃B. 杨炯C. 骆宾王D. 陈子昂答:A4.“日食饮得无衰乎”中的“衰”指的是()。
A. 衰老B. 衰败C. 减少D. 衰落答:C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句中“采”的通假字是。
A. 菜B. 踩C. 彩D. 寀答:C6.“周室既衰,风流弥著”中对“风流”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做诗的风气B. 风流潇洒C. 风流动或者消失D. 杰出不凡答:A7.“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中的“俭”意为()。
A. 节俭B. 不丰足C. 俭省D. 不放纵答:D8.“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 今由于求也,相夫子B.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君子之所取者远C. 逝者如斯夫答:A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所表示的意思是()。
A. 报复B. 报答C. 报告D. 上报答:B10.下列骈体文,属于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的是。
A. 故情者文之经,理者辞之纬B. 若择源於泾渭之流,按辔於邪正之路C. 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D.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答:A11.下列句子中的“讽”,有背诵之意的是()。
A. 谢眺每篇堪讽诵B. 常以谈笑讽谏C. 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D. 玉之言葢有讽焉。
12.《喜雨亭记》的作者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苏轼D. 韩愈13.下列句子中的“达”,当“得志,得行其道”之意讲的是()。
A. 欲速则不达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 天下之达道也D. 主父宦不达14.本义为“圈养牛马的栅栏”的词是()。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一)文字部分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
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
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
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21.隶书一般分为和。
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
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
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
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
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1.图画文字2.籀文3.甲骨卜辞4.钟鼎文5.隶定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2.前言戏之耳。
古代汉语(1)-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古代汉语(In练习题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什么叫宾语前置?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宾语在谓语后而,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
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而•主要有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泄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別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 “焉”把宾语提前。
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什么是隶变?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肖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而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1、改曲为直: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朿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
例子如:"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偏旁混同: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
如变成T “春、泰、秦、奉”。
3、偏旁变形:隶变后分化了某些偏旁,随着结构位麗不同,而产生变异。
如“火”在小篆里,不论处在怎样的结构位宜,笔势都不变,而隶变后异化成许多形式。
古代汉语专题.doc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 年至5500 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 年至4000 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 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选项】:
A司马彪
B郭象
C向秀
D孟氏
【答案】:B郭象|
3.叠音词,前人把它叫做
【选项】:
A连绵词
B合成词
C重言
D单纯词
【答案】:C重言|
4.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音词的是()
【选项】:
A犹豫
B春分
C葡萄
D灼灼
【答案】:C
5. “芝”“淡”“乐”“赐”四字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21.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是格律诗。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错误|
22.对转: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常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互相转变的现象,它们互变的前提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
17.本义、引申义的关系是
【选项】:
A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B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C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D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答案】:A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B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C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D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
B正确
【答案】:B正确|
29.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的“中”意义不同。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B.正确
正确答案:A
17.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上是不同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8.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段玉裁提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9.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古代汉语(2)20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使新义成为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正确答案:B
2.行行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正确答案:A
13.“技经肯綮之未尝。”中“綮”的意思是筋骨聚结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朔”是一个复音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关于“对”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B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中的“蓬蒿”是
A.一个复音词
B.一个连绵词
C.两个单音词
D.一个单纯词
正确答案:C
4.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东师古代汉语20春在线作业0003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1)20春在线作业1-000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1.“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中“兹”的词义是()A.此B.年C.更D.通“滋”答案:B2.“人十能之,己千之。
”里“千”字的用法是A.形容词用作名词B.量词用作形容词C.名词用作动词D.数词用作动词答案:D3.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的做注者是晋朝的人.刘向B.高诱^郑玄D.杜预4.“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A.连词,或者B.代词,有人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5.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指从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B6.“称其仇,不为谄。
”中“称”的文中义是A.称赞8.称量C.推举D.称职7.关于“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一句,说法正确的是A.是兼语句8.含双宾语C.含宾语前置D.是判断句答案:A9.“而母,婢也”是什么句式()A.叙述句8.省略句C.被动句D.判断句答案:D9.“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字的词性是A.语气词B.代词C.兼词口.词尾答案:C10.几个具有同一的音义而形体不同的字是()A.古今字B.异体字C.通假字D.繁简字答案:B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11.下列句子中的“而”是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D.任重而道远答案:AB12.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是代词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答案:AD13.关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说法正确的是.A.“窃”是状语B.“以为”是谓语C.“老臣”是主语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是整个句子的宾语。
答案:ABCD14.古汉语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有()()()()A.普通名词B.专有名词C.方位名词D.时间名词答案:ACD15.下列句子中“与”是动词的有()()()()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B.于予与何诛C.吾与点也D.蹇叔之子与师16.关于《礼记》叙述正确的是A.《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以亏人自利也”中“以”的意思是( )。
A: 所以
B: 和谐
C: 因为
D: 以为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从《诗经》起,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是( )。
A: 晦涩
B: 曲折
C: 浅显
D: 口语化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齐晋鞍之战”中战争的双方是( )。
A: 齐国和赵国
B: 齐国和秦国
C: 齐国和晋国
D: 晋国和赵国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句中“善”可以理解为( )。
A: 指美好
B: 指有道德
C: 指高明
D: 指做得对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见”可以解释为( )。
A: 看见
B: 见解
C: 见识
D: 出现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齐晋鞍之战”中战争的双方是( )。
A: 齐国和赵国
B: 齐国和秦国
C: 齐国和晋国
D: 晋国和赵国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7: 律诗一般可分为四联,关于这几联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 第一句为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