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 - 连江第二实验小学

合集下载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修活动学习感悟_说课稿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修活动学习感悟_说课稿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修活动学习感悟_说课稿本周我跟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管城分站”观摩学习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项目组”组织的专题活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

通过今天的研修活动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深度学习”,让我对数的运算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深度学习是让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科素养和全方位公共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要重新审视教材,逐渐建立大单元教学的意识。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要先找到承重墙,注重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教学中要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对重难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儿童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探索数学的本质,就像吴正宪老师的说让儿童数学朴实一点,平易近人一点。

五组团队老师的说课和专家的讲座,使我豁然开朗,让我顿悟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意义是单位个数的运算,并且我们在引导学生对探索算理、理解算法、感悟联系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

数的意义可以表示单位的累加,又可以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运算的意义也不是唯一的,比如:减法可以表示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又可以表示两种数量比较多少,乘法可以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又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除法有等分、包含、比较这三种含义。

几位老师《20以内退位减法的单位教学设计》借助图形表征和符号表征,使学生想加算减,体现加减互逆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打通方法之间的“隔断墙”,从而达到对算理的内化。

贾福录老师提到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要加强数的认识的教学,探索学生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可以出度量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分数的意义。

其次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最后运算教学中,要让学生感悟到运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整数乘法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沟通图与式的联系,让学生明理。

小数乘法中,我们的一直说的运算法则,如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其实就是在算计数单位的个数。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邓鸿莲摘要: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还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达到计算的要求,需要在计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寻找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教学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为以后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为其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巧用竞赛形式,提高计算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与时俱进,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

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计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二)棋类游戏。

学习了四则计算以后,我还根据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棋类游戏——《夺宝奇兵》,一般由两个学生玩,先其中一人出一道一、两步计算的小数四则计算,另一人答对之后,前进一步,然后给对方出题;答错则倒退一步,再给对方出题。

如此,谁先走完20步,谁就到达了终点,夺到了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学生玩得是不亦乐乎,出题的挖空心思,答题的更是紧张万分,生怕自己粗心答错了,题目也由最初的一、两步计算,发展到了后来的三步计算和简便方法计算。

计算教学的新思路——在计算教学中发展迁移能力并构建知识体系

计算教学的新思路——在计算教学中发展迁移能力并构建知识体系

计算教学的新思路——在计算教学中发展迁移能力并构建知识体系作者:曾娟林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6期文/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曾娟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日常生活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下面,笔者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在计算教学中除了技能训练,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设练习,强化数感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数感是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与悟。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的练习(如图1-2),来加强数感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判断绿色方框和蓝色方框代表的数,哪个大?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也是感悟数的大小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习题,不仅可以巩固“理法”,还可以培养数感,积累推理的活动经验。

二、自主探究“理法”,发展迁移能力(1)复习旧知,为迁移奠基铺路以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引入部分”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计算“6×4= 16×4=216×4= 16×14=”2.说一说16×4是怎么算的?生:从个位起,依次乘。

师:216×4呢?生:也是从个位起,依次乘。

老师板书:个位起,依次乘。

3.16×14,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算的?生:先用4乘16算出4个16,再用十位的1乘16算出10个16,再把两个积相加。

老师板书:分别乘,积相加。

迁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准知识迁移的“基点”。

如上面片断中,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两个法则是学生迁移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点。

因此,在课始复习旧知时,呈现两个法则,为迁移奠基铺路。

(2)自主探究,让迁移自然发生【教学片断】学生复习旧知之后,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用竖式计算216×14。

虽然没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但有之前的“基点”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将前面两种法则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上。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 •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转换角色活动中学习 •在求变求异活动中学习 •在选择归类活动中学习 •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学习 •在情境体验活动中学习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1.内容设计科学化
•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
•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 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
•不要把统一讲解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 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 同样的结论。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 发。
•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 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 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自 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 一矛盾,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
性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的转向
关注知识
给出知识
关注学生
引起活动
教材 教案 学案
(一)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体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Y
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核心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1.数学化设计理念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 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 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 过程就是数学化。
2.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数 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 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
3.活动化设计理念
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 动态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 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核心概念统整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探索

核心概念统整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探索

核心概念统整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探索作者:***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主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知识载体。

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一致地表现为计数单位及个数多少的表达。

以核心概念统领数与运算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建立数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紧扣核心概念设计基本问题,实施一致性教学,帮助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形成结构化的思维和方法,是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核心概念;数与运算;一致性;计数单位引用格式熊淑君.核心概念统整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4(05):55-59.数与运算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一线教师关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整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数与代数领域将这一路径具体化为“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1]。

如何将《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实到数与运算课堂教学中,是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教学实践表明,以核心概念统整达成数与运算教学的一致性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基本路径。

一、整体认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的数与运算主题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及相应的四则运算。

开展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教学,我们首先要厘清整数、小数和分数三个数概念的一致性,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的一致性,以及整数、小数和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1.数概念的一致性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不同形式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本质。

它们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符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刍议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刍议

重 学 生 的 学 习情 况 , 将 学 生 作 为 课 堂 的 主
体, 将 学 习知 识 的 主 动权 交 由学 生 手 中 , 老 3创新课堂教学 内容 , 开展 多种教学 ,
践、 合 作 交 流 以 及 自主 探 索 进 行 有 效 的 融
合” 。 数学本身是一 门非常抽象的学科 , 小
学活动进 行改变 , 还 要 将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的提 高。
4 重视数学 问题教学 , 引发学生 思维
忽 视 学 生 的 学 习情 况 和 知 识 掌 握 情 况 , 这 让 学 生 计 算 出 自己文 具 盒 的 体 积 。 这 样 就 实践 , 培养创 新探索精 神 在基础 教育 数学 课程 中, 对 学 生 思 维 样 的 教 学 模 式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造 成 了重 要 影 能 让 那 个学 生把 在 学 校 学 到 的 知识 融人 到 提 高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 调 动 学 生 的 实 践 的 重 要 性 进 行 了 明确 的阐 述 , “ 学 生 在 响, 在 这 样 的情 况之 下 , 我 们 就 要 研 究 出新 生 活 里 , 的 教 学模 式 。 老9 币 在 教学 过 程 中会 , 应 该 注 积 极 性 。 学 习数 学 的 过 程 中 , 应 该 将 学 生 的 动 手 实
摘 要: 在新课 程标准的要 求之下 , 我 们对 小学数学有效 性的教 学策略 进行 了探讨 , 通过 师生关 系的加 强, 学生学 - 9兴趣 的培养以及学生 实践 能力的提 高 , 提 升小 学数 学课 堂的教 学质量 , 推 学生 的全 面发展 。 关键 词 : 新 课 程 标 准 小 学 数 学 有 效 性 教 学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 G6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9 ( c ) -o 1 2 5 -0 1 对 学 生 的 发 展 方 向进 行 引导 , 让 长 对 学 生 的 想 法 和 建 议 进 行 了 解 , 是 选 择 1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 加强沟通 交流 , 法 和思 想 , 学 生 在 正 确 的 发 展 道 路 上 行 驶 。 老 师在 教 创 建 童 话 城 、 科 技 馆还 是 体 育 馆 呢 ? ” 在 问 促进 良好 师生 关 系的形 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36“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学行为、学习能力、评价调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评三者的和谐构建,共同形成促进学生学科学习和能力成长的助推力。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评一体化”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组织、学法指导、教学评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多元探索“教学评一体化”与数学学科教学的对接融合点,更具整体性、系统性地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框架,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目标驱动:确认“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推出恰当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利用目标任务作驱动,激发学生数学新知探索欲望,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意志,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难点数学知识。

1.设定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多元性,能够基于三维教学目标要求,从更多角度考量和规划教学目标。

教师树立整体教学意识,深耕教材编排内容,切准数学学科阶段性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和学生接受水平,将其分层解读后形成单个课时、单个课堂环节的教学目标,以此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到数学课堂新知探索中,在师生合力下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教学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图形中蕴含的数的规律,并学会应用这些发现的规律;②指导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运用图形分析和解决数的问题;③让学生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灵活性。

3个主要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都做到了点面结合,教学目标精准且具体,确认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自主监控学习行为,以及教师动态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和侧重点提供有力参照。

2.推出学习任务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适时推出多种类型的课堂学习任务,可以凸显数学课堂核心知识要素,促使学生紧密围绕数学新知关键线索进行建构。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
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13.07.04
•【字号】榕教生[2014]15号
•【施行日期】2013.07.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
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榕教生〔2014〕15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中小学: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参加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的通知》(榕教生〔2014〕2号)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市属中小学积极组织本地区(学校)实验教师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积极撰写的实验教学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参加福州市评选。

6月23日,经我局组织专业人员评审,评出获奖论文6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其中一、二等奖30篇,作为福州市推荐优秀实验教学论文参加福建省的评选。

请及时通知有关学校和作者。

附件: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福州市教育局
2013年7月4日
附件:
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曾预约也精彩
——记四年级数学组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江玉莺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到扎实而不失灵活呢?
为此,本学期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围绕着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由林晓丹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一堂精彩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研讨课,课堂中,林老师巧设情境,把计算教学置放于生动的现实情境中,把枯燥的计算课上活了。

林老师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注重培养孩子们运用迁移类推方法学习新知,培养数感。

整节课孩子们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接着本年段的吴利炎老师结合《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教学课例做了题为《对新课程下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吴老师从四大块来阐述自己对计算这块教学的理解:一、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具体要求;二、计算教学策略;三、人教实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特别说明;四、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最后各年段教师选一代表进行互动评议……
精彩的点评,生动的解读,激烈的探讨,构出了一幅热闹而又和谐的教研场面。

本次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我们年段的教研成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也将把本次活动中总结出的一些新理念贯穿在以后的教学中,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迁移中获新知
——《除数与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片断教学实录
连江第二实验小学林晓丹
教学过程:
片断一:情境导入,再现旧知。

1、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除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些图片。

2、电脑展示环境受污染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垃圾很多。

生2:垃圾这么多,太脏了。

生3:环境污染很厉害。

……
师: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城市太脏了,要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迫害。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师:大家都不希望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么脏,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所以,我们学校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队(出示例4主题图),这个小队一共有576名学生,每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谁来说说,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求“可以组成多少组?”,也就是求什么?
生:也就是求“576里面有几个的8。

师:怎么列式?
生:576÷8。

(师板书:576÷8)
师:请在练习本上笔算出576÷8=几。

学生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说说“576÷8”的笔算方法:先用8试除被除数576的前一位5个百,不够1个百;再试前两位57个十,商7个十,7写在十位上,7个十乘8得56个十,57个十减56个十余1个十;接着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落下与1个十合并为16,8除16,商2,2写在个位上,2乘8得16,16减16余0。

所以576÷8=72(组),答:可以组成72组。

生:单位名称“人”改为“组”,答语中的“8”改为“72”。

错解: 576÷8=72(人)→改正: 576÷8=72(组)
72
8
576
56
16
16
答:可以组成8组。

→答:可以组成72组。

4、再现“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这道题的除数是几位数?
生:一位数。

师:谁来说说“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生: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板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片断二:探究新知。

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1、改变信息,引出新知。

师:(出示例4(1))如果是“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那么“可以组成多少组”呢?请在练习本上,边列式笔算边口述笔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576÷18=32(组)
32
18
576
54
36
36
答:可以组成32组。

2、探索交流,理清算理。

师:计算576÷18时,先用18除什么数呢?
生:先用18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师:为什么要先用18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而不是前一位?
生:因为被除数的前一位是5,数字5比18小,不够除,所以要先试除前两位。

师:那么商的最高位写在哪儿?
生:商的最高位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方。

师:请把笔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576÷18,先用18试除被除数576的前两位57个十,商3个十,“3”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3个十与18相乘得54个十,57个十减54个十余3个十。

再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落下来,与3个十合并成36,用18除36,商2,2写在个位上,2与18相乘得36,36减36得0,所以576÷18=32。

(电脑演示笔算过程。


师:在求出每一位商后,要注意什么?
生: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说说576÷18的笔算方法。

全班学生齐说“576÷18的笔算方法”。

3、观察对比,找出异同。

师:请大家看这两道题,比一比,它们的除数各是几位数?被除数呢?生:左边的除数是一位数,右边的除数是两位数。

被除数都是三位数。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你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有什么异同点?
生1:我找的是它们的不同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前一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生2:它们相同的地方有:不管是“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还是“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它们都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而且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师:你们能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吗?
生:能。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板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让数学走进生活
——评林晓丹老师《除数与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
连江二实小粱敬森
12月17日下午,学校举行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是听了林老师的“除数
与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

计算教学的内容简单枯燥,一般来说,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公开课的内容,但林老师能按教学进度把计算教学拿出来进行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并且整个教学过程扎实有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

林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的、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的。

如:新课导入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到不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如,巩固联系环节中,求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自学生身边的、与学生有紧密联系,学生对这些现实的、有应用价值的内容会特别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建构计算方法。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教学时,林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如:教学中林老师通过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步骤,然后学习新知识。

三、注重引导启发,使学生自悟。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引导不能简单地由老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

林老师在课堂中不是直接传授,而是通过步步引导、启发,如:新课教学中林老师采取小组合作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算法则,让学生直观比较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异同点,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