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局部解剖学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胸部淋巴结结核
胸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 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可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胸壁
胸壁的构成
胸骨
是胸壁最上部的骨骼,位于锁骨下方,与 两侧肋骨相连。
胸椎
是位于背部较上部的骨骼,与肋骨通过关 节相连。
肋骨
是长条形的骨头,分为前侧的肋软骨和后 侧的肋骨体。
肌肉
胸壁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胸大肌、胸 小肌等,主要协助呼吸运动和胸部保护。
胸壁的肌肉与神经
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主 要作用是协助吸气和呼气。
纵膈的相关疾病
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胸骨 后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等。
炎症
如急性纵膈炎、慢性纵膈炎等,可 由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
血管病变
如主动脉瘤、腔静脉阻塞等,可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
其他疾病
如神经病变、结核病、囊肿等,均 可发生在纵膈。
05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
胸部淋巴结的分布与结构
淋巴管的分布与作用
淋巴管的分布
淋巴管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与血管伴行 ,分为浅、深两组。浅组位于皮下组织内 ,深组位于深部组织内。
VS
淋巴管的作用
淋巴管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通道,可将组 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回收到 血液中,同时将代谢废物和病原微生物运 输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被清除。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的相关疾病
作用
胸部还参与呼吸运动,辅助肺部进行呼吸,并维持身体姿势 和外观。
胸部的相关疾病
01
02
03
肺炎
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常 见的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 性肺炎。
局部解剖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局部解剖结构,包括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结等。
2. 掌握胸部的解剖标志和分区。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胸部解剖标本3. 实验记录本4. 针、镊子、解剖刀等解剖工具五、实验对象人体胸部解剖标本六、实验内容1. 胸部解剖标志和分区- 观察胸骨、锁骨、肋骨等骨骼结构。
- 识别胸部的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 观察胸部的神经,如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 观察胸部的血管,如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 识别胸部的淋巴结,如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2. 胸壁肌肉- 观察胸大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 观察胸小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 观察前锯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3. 胸部神经- 观察胸长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 观察胸背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 观察肌皮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4. 胸部血管- 观察胸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 观察肺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 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5. 胸部淋巴结- 观察腋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范围。
- 观察锁骨上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范围。
七、实验步骤1. 观察胸部骨骼结构,包括胸骨、锁骨、肋骨等。
2. 识别胸壁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3. 观察胸部神经,如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4. 观察胸部血管,如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5. 识别胸部淋巴结,如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6. 根据观察结果,绘制胸部解剖结构图。
八、实验结果1. 胸部骨骼结构完整,包括胸骨、锁骨、肋骨等。
2. 胸壁肌肉发育良好,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3. 胸部神经分布清晰,包括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4. 胸部血管行程明确,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5. 胸部淋巴结分布合理,包括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九、实验讨论1. 胸部肌肉在呼吸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胸大肌、胸小肌等。
胸部局部解剖学

胸部概述一、境界与分区胸部的上界为颈部下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
该局部分为胸腔和胸腔内容两部;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
二、表面解剖胸骨角 sternal angle: 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
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
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
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
肋间隙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 上位肋间隙大于下位肋间隙,同一肋间隙前部大于后部,最宽的是第二肋间隙。
肋间隙内有三层肌肉,由浅入深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
在后两层肌间有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神经在肋间隙的不同部位发生动态变化。
①、肋角内侧部在肋角以内,由于肋间隙小且血管神经粗大,血管神经充满肋间隙。
通过此处肋间隙易损伤血管神经,故视为禁区。
②、肋角外侧部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
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③、肋间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血管来源于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二者相互吻合并形成三角形血管环路。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④、肋间最内肌 intercostales intimi仅出现于肋间隙的中1/3处,在肋间隙的前、后部,肋间血管神经与胸内筋膜直接接触。
壁层胸膜壁层胸膜 parietal pleura分四部,即颈根、膈、纵隔和肋,颈根部最表浅。
狭窄区壁层胸膜部间移行反折处又形成了三个狭窄区,即肋膈隐窝costodiapnragmatic recess、肋纵隔隐窝 costomediastinal recess 和膈纵隔隐窝,前者最低。
局部解剖学胸部

整理ppt
12
(二)纵膈的侧面观
1. 纵膈左侧面观
• 中部:有左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肺根上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 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 干、及内脏大神经等。
(二)胸壁肌层
• 由浅入深分4层: 1.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
直肌上部
2.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 锯肌
3. 第三层:由浅入深依次为肋间外 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4. 第四层:胸横肌
锁骨下肌
胸小肌 前锯肌肌齿
整理ppt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7
(三)肋间隙
1. 肋间肌
右肺动脉 纵膈胸膜 纤维心包 右肺静脉 被纵膈胸 膜覆盖的 下腔静脉
14
3. 上纵隔
• 由前到后分3层:
① 前层: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 脉
②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 经和迷走神经。
③ 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4. 前纵隔: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 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5. 中纵膈:心包、心、出入心的大 血管根部、膈神经和 心包膈血 管等。
• 主要汇入腋淋巴结(胸肌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
淋巴结、尖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局部解剖学胸部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局部解剖胸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胸部局部解剖学概述•胸部的结构和功能•胸部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胸部常见疾病的局部解剖学基础•胸部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01胸部局部解剖学概述胸部局部解剖学是研究胸腔内各器官、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学科。
定义胸部局部解剖学具有精细复杂、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不仅涉及基本解剖学知识,还涉及临床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特点定义与特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胸部局部解剖学是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的基石,对于肺癌、食管癌、心脏病等常见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手术的指导胸部局部解剖学对于胸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局部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胸部局部解剖学的重要性古代胸部解剖学古代医家对胸部解剖学已有一定的认识,如《黄帝内经》中的“肺朝百脉”理论。
近代胸部解剖学近代医学对于胸部解剖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如16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维萨里对胸部结构的精细研究。
现代胸部解剖学现代医学借助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不断深入探究胸部解剖结构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胸部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撑。
胸部局部解剖学的历史与发展02胸部的结构和功能1胸部的骨骼和肌肉系统23位于胸部正中,是胸部的最大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与胸骨相连,对胸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肋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等,主要作用是辅助呼吸和咳嗽。
胸肌胸部的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可过滤、加湿和温暖进入肺部的空气。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连接鼻腔和肺,引导空气进入肺部。
在肺内分叉为两个支气管,主要作用是气体交换。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主要作用是泵血。
胸部的循环系统心包裹在心脏外面,可防止心脏过度扩张。
心包包括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等,承载着血液的输送。
胸部局部解剖学

后方:
食管 左喉返神经
左侧:
左迷走神经 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跨过 左肺根上方
右侧:
奇静脉弓 右迷走神经
右主支气管前 方有升主动脉
三、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一)前纵隔
胸腺下部 纵隔前淋巴结 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 构造:
心包 心脏 大血管根部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二脉—胸主动脉及分支 奇静脉及属支
三管—左右主支气管 食管胸部 胸导管
二神经—左右迷走神经 胸交感干
后纵隔
构造:
食管、 胸主动脉、 胸导管、 奇静脉、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迷走神经、 胸交感干等。
1、食管esophagus
分三部: 颈部 胸部
(胸上部、胸下部) 腹部
行程
脊柱旳前面、气管和心包 旳背面。 偏左→居中→偏左:T9交叉
胸部局部解剖学
第六节
纵隔 Mediastinum
一、概述
(一)境界与位置
胸腔内左、右纵 隔胸膜之间旳全部器 官、构造与结缔组织 旳总称。
境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 两侧: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膈
右肺动脉下份层面
5 43 21 6
1、升主动脉
2、右心房
3、上腔静脉
4、右肺动脉
5、叶间动脉
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三角
是手术寻找动脉 导管旳标志。
(四)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1、位置
位于上纵隔中 央,上端平胸骨 旳颈静脉切迹与 颈部相续,下端 平胸骨角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分 叉处称气管杈。
左
右 主 支 气
主 支 气 管
8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3
浅层结构
❖乳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3.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上部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深部
胸肌淋巴结
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内下部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18
纵隔
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区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19
概述
•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 和第7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 12胸椎棘突
• 分区
胸壁: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1
2
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肋间 后动脉的穿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
14
15
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16
肺
❖肺根内结构排列顺序
由前向后: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 右侧: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 左侧:肺动脉、支气管、 肺静脉
17
肺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段支气管:气管的3级分支
气管 主支气管 (1级) 肺叶支气管(2级) 肺段支气管(3级)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 所属的肺组织
11
膈
❖分部
胸骨部、肋部、腰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皮神经 .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皮支 4.乳房的血管和淋巴回流 . (1)血管 ) 动脉: 动脉: 外侧部: 外侧部: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内侧部: 内侧部:胸廓内动脉穿支 静脉: 静脉:胸廓内静脉 腋静脉 肋间后静脉
(2)淋巴回流 ) 1)外侧部,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2)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或对侧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或对侧 3)上部 →尖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 尖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4)下内侧部 腹壁和膈下淋巴管,肝淋巴管 腹壁和膈下淋巴管, )下内侧部→腹壁和膈下淋巴管 5)深部 胸肌间淋巴结 尖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
第四章
胸
部
Thorax
大连医科大学 1.颈静脉切迹 . 2.胸骨角 . 3.剑突 . 4.肋弓 5.锁骨和锁骨下窝 . 6.乳头 . 7.常用的胸部标志线 .
二,主要内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浅动脉 .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 胸外侧动脉的分支 2.浅静脉 .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三)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四)肋间隙内结构 1.肋间肌 . 肋间外肌及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及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
2.肋间血管和神经 .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五)胸廓内血管和胸横肌 (六)胸内筋膜
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及经过层次 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肋间肌 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肋间肌 →胸内筋膜 壁胸膜 胸内筋膜→壁胸膜 胸内筋膜
五,下纵隔 (一)前纵隔 胸腺下部 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纵隔 心包( 出入大血管) 心包(心,出入大血管) 奇静脉弓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三)后纵隔 1.食管及迷走神经 . 2.胸主动脉 . 3.奇静脉,半奇静脉 .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胸导管 . 5.胸交感干 . 6.纵隔后淋巴结 .
�
纵 隔 Mediastinum
一,纵隔的概念 左,右纵隔胸膜 之间所有器官和组 织的总称
二,分区
上纵隔 四分法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三,纵隔侧面观 (一)左面观
(二)右面观
四,上纵隔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浅层:胸腺, 浅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左喉返神经等.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左喉返神经等.
浅层:胸腺, 浅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前界: 前界:左膈神经 后界: 后界:左迷走神经 下界: 下界:左肺动脉 内容: 内容: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