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教学文档
《除三害》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除三害》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除三害》教学设计《除三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这册教材中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
课文根据《世说新语〈周处〉》改写的,是一则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具有情节生动,画面感强,想象奇特丰富等特点。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恶霸周处由于不明事理,作恶多端,遭人怨恨。
后来有人出主意,用激将法让他去除掉害人的猛虎和恶龙。
周处果然中计,杀死了猛虎和恶龙。
周处的壮举非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听到的却是人们欢呼他死的声音。
人们的举动让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课文中的三害是指猛虎、恶龙及周处强悍暴烈、横行霸道的恶习。
2.赏析并能转述“除恶龙”这一情节。
3.结合课文,能发挥想象写一写周处想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4.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民间故事引入新课()⒈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在这里呀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的礼物,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好不好呀?(预设:好)后羿射日大家都听过吧,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射日的故事,这次射日的主人公可不是后羿,而是一对布依族的兄妹——(讲述民间故事)资料补充:布依族射太阳的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并排在天空。
它们象十二个火球不分白天黑夜地喷吐烈焰,烤得大地都冒烟了,庄稼被晒得燃起了火。
连石山也被晒得差一点要溶化了。
滔滔的江河也被晒干涸了。
牛羊渴死了。
人们只好躲在岩洞里生活,真惨极啦!当时,布依族中有对年老的夫妇生得一男一女。
《除三害教学设计》doc版

《除三害教学设计》doc版《除三害教学设计》doc版除三害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我们国家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1、理解题意:这个害指什么?(祸害)除三害就是指:除掉这三个祸害百姓的东西。
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看看大家书读得怎样?请四位同学分读1-4自然段,全班齐读5、6、7、8段。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读词语:学生朗读时,教师随机把读错的词写在黑板上,再指读,齐读。
三、课题入手探究全文1、文章题目是“除三害”,那你知道“三害”指的是什么?(板书:三害)你从文中那些文字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板书:恶龙、猛虎、周处)恶龙、猛虎害人不浅,这周处为什么也是一害呢?请用书上的话来回答2、学习第一段:体会“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师: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出示:周处大摇大摆的走在大街上,他看见有人在卖香喷喷的包子,就---------------------。
卖包子的人------------------。
他看见那边的水果非常新鲜,就------------------------,卖水果的人---------。
他还看见----------就-----------,------------------------。
)现在你明白横行霸道的意思了吗?(不讲理,胡作非为)3、理解朗读第二段:师:是呀,自己拥有的长处不用在正道上,就会成为祸害。
当时有民谣这样唱: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象猛虎扑群羊,无人敢与论短长。
人们不敢与周处当面论理,只敢在背后抱怨:(出示第二段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愤怒,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怨恨)咱们一起来抱怨:唉,猛虎、恶龙、周处呀,这三害害得百姓好苦啊。
(精品)新人教版《8除三害》公开课教案_5

《除三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痛改前非”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3.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一)读好课题同学们,我们学过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精彩的民间故事——《除三害》。
这三害老百姓早已恨之入骨,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这三害终于除了,真实大快人心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读。
(二)引导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谁去除害?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孩子们可真会提问题!既然孩子们有这么多疑问,那赶紧到书中找找答案吧!1.自由朗读要求:(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三害?谁除掉三害?2.课文中哪些字词说明了“除”的意思?(1)指名交流汇报(2)重点引导理解“痛改前非”的意思。
(3)周处以前做过哪些坏事?通过想象模拟画面。
(4)指导学生朗读出百姓对“三害”的抱怨。
三、除三害--走进事件过渡:是啊,三害不除,老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老百姓打算怎样除掉三害呢?(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引读或师生对读。
2.百姓计划巧用“借刀杀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引导学生夸周处,让他心甘情愿除两害。
3.读后生疑:周处怎么收拾猛虎和恶龙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重点学习“降龙”1.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场搏斗的可怕、激烈、紧张,把它划出来。
3.交流4.这是一个怎样的周处?(勇敢,坚强不屈……)5.三天以后,周处与恶龙搏斗的结果怎样?(感受这一份遗憾)(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1.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
除三害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员的健康。
学校除三害案例
校园环境整治
定期清理校园垃圾、杂物,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减少蚊蝇等害虫 的滋生。
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卫生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灭虫措施实施
定期进行灭虫工作,使用合适的灭虫剂、捕蝇器等工具,有效消 灭害虫,保障师生健康。
社区除三害案例
社区环境整治
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杂物,保持 社区环境整洁。
确保使用安全的设备
在除三害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如捕鼠器、灭蚊灯等,使 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避免危险环境
在除三害的过程中,应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如高压线、 易燃物附近等,以免发生意外。
操作时的安全防护
在进行除三害操作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避 免被有害生物咬伤或受到其他伤害。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 和设备,培养专业的三害防治人才。
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三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三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与国际三害防治合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三害防治 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害的来源
蟑螂
白蚁
主要来源于污水、垃圾等环境,通过 食物和水源传播。
主要来源于木材、土壤等环境,通过 木材和土壤传播。
老鼠
主要来源于野外,通过食物和水源传 播。
03
CATALOGUE
除三害的方法
物理方法
人工捕杀
通过人工方式,对蟑螂、老鼠、 苍蝇等害虫进行捕杀,适用于小
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等价值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如“三害”、“勇敢”、“智慧”等,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故事导入,展示与“除三害”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开始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朗读过程中,我会适时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三害”分别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成为害虫?
2.主人公是如何除掉“三害”的?他运用了哪些智慧和勇气?
3.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道理?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将布置以下课堂练习:
1.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编写一段关于“除害”的短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8 除三害》公开教案教学设计_33

除三害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通过表演、想象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并且学会简单的讲故事。
4.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难点:通过表演、想象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并且学会简单的讲故事。
一、导入1.回顾前文,引入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还学会了讲神话故事,会讲故事不过一样很了不起的本领呢。
这节课呢,我们继续与故事打交道,学习讲述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间故事。
(幻灯片出示)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今天待我们学习了这则故事,也把这故事告诉大家,把这个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1.课前,我请大家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现在我们来检查检查,先请几位同学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你是否都掌握了。
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不倒大家,那我们来看看老师留给你们的第二样预习作业,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是不是也解决了?我请同学说说。
3.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山间的猛虎地上的周处(身上的恶习)师: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我们学习讲好故事的基础。
(板书:知大意)三、研读课文,感受故事1、周处年轻时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从文中快速找一找,找到后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
(幻灯片出示句子)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如果你是当地的百姓,你会用怎样的语调向我们介绍年轻时的周处呢?了你对他的不满,让我们一起学着他的语调来读读这句话。
)3、引:这样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人,当地百姓想了什么好办法来让周处去除害的呢?(1)认真读读课文第三段,找找答案,找到后把相关的语句划一划,指名说。
(2)现在老师演周处,你们就是当时的百姓,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劝劝我。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8除三害》公开教案教学设计37

除三害教课目:1.通自学,会会人生字7个,系上下文和词典等方式理解的意思。
2.通自学、小沟通等方法认识周是怎除三害的,初步学会文章分段,并段意。
懂得只需有信心、有毅力,任何弊端、都能更正。
教课要点:自学周是怎除三害的,初步学会文章分段并段意。
教课点:从周身上理解,只需有信心、有毅力,任何弊端、都能更正。
教课:一前准:一枝笔教课程:一、揭疑:,你有什么要?板:除哪三害?什么要除三害?怎么除三害的?有水平除三害?三害除了?二、初文,感知粗心:着上边的迅速文,已解决的打勾。
3.周明显是一个人,什么称一害呢?同学默文,做上号。
沟通:(1)指名。
(2)你能用自己的一,随机学“霸”渡:周是怎除去三害的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告了你?(4——8自然段)文,画一画句子。
三、自主感悟,合作沟通1.学生默文,思虑周是怎除去三害的呢?2.沟通:句子A除老虎:周上山了⋯⋯都夸他本大。
随机理解“气绝”的意思。
周把老虎除了,你能用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新来形容?(伏虎,理解伏。
)句子B除:特别除,周存亡格斗,于死了。
你从哪儿看除特别降伏?出示第三段:要点,并随机理解“奔西突,惊涛拍岸、浪冲天、忽而、潜入等的意思。
指朗:A句:配上作你从哪儿看出来?B句:周和格斗了三天三夜,你忧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C句分A\B\C三句,男生A、B,女生C,而后比领会句子。
文也出了一个新来写周除了,找找看是那个?“降“除:在你周什么是一害有更深的理解了吧?1.天下无双2.他除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改过自新,除去)3.周是怎除去的?当周九死一世地从水里出来的候,假如你是周,你最希望什么?没有想到,他听到的倒是:“下好了⋯⋯”句子,老百姓是怎的心情?你从那边领会到的?你能表演一下?句子。
4.看到人的,周堕入了沉思:。
周想理解了?他是怎么想的?沟通。
四、整体感悟,初步分段:教本科后,引学生依据提法文章分段。
五、拓展延长:你想不想知道周改过自新后的事迹?件充周台——周王——他的成就——介绍《世新》过去大家有空一。
除三害教学设计(精选5篇)

除三害教学设计(精选5篇)除三害篇1一、谈话引入: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看看大家书读得怎样?请四位同学分读1-4自然段,男孩子齐读第五自然段,女孩子齐读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7、8段。
二、认读词语:学生朗读时,教师随机把读错的词写在黑板上,再指读,齐读。
三、课题入手探究全文1、文章题目是“除三害”,那你知道“三害”指的是什么?(板书: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板书:恶龙、猛虎、周处)恶龙、猛虎害人不浅,这周处为什么也是一害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2、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现在你明白横行霸道的意思了吗?(不讲理,胡作非为)3、是呀,自己拥有的长处不用在正道上,就会成为祸害。
当时有民谣这样唱: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象猛虎扑群羊,无人敢与论短长。
人们不敢与周处当面论理,只敢在背后抱怨:(出示第二段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愤怒,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怨恨)咱们一起来抱怨:唉,猛虎、恶龙、周处呀,这三害害得百姓好苦啊。
4、质疑除三害(1)这三害最后除了吗?谁除的?(周处)(指板书)周处把猛虎——把恶龙——(杀、剁)周处把周处除了?这怎么理解?(周处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你怎么知道?(出示: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什么叫痛改前非?(板书: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2)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我觉得周处脑子里产生的疑问是问题的关键,你知道是什么疑问吗?(出示: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5、探究疑问:(1)周处认为自己除害有功,你认为呢?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除两害了,哪一段详细,读一读第五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三害》教学设计
一、认识民间故事,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看什么故事?(生说:一般都是一些童话故事)我听出来了,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故事类型——“民间故事”。
出示:资料袋
从远古时代起,就在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种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
故事有前因后果、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老百姓的美好的愿望,也告之人们一定的道理。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资料袋认识民间故事,(生读)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生齐读课题)
过渡: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读时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里面有很多四字词语,遇到时动动笔、划一划。
(生自由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
1、出示:词语
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浮出水面跃到半空潜入水底东奔西突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性情暴烈欺侮百姓横行霸道同归于尽痛改前非受人敬重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读读第一排。
(生读)
你发现了吗?这一排词都是描写--------谁?(老百姓)是呀,是描写老百姓的神情动作的。
第二排词,谁来读?(生读)这四个词是描写-------谁?(恶龙)你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龙?(生回答)我们班同学太厉害了,从词中也能读出。
后面两个词?(生读)浪还不够大,咱们一起读?
第三排词,谁来读?(生读)这几个词是描写-------谁?(周处)齐读
过渡:四字词语能读好了,相信句子也能读好!
2、出示:句子
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吗?”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师:谁来读?(生读)接说:“上山杀虎,下河剁龙。
用一个成语那叫杀虎剁龙(板书)。
”(生读)接说:“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
也用一个成语那叫伏虎降龙(板书)。
”其实这两个词语也是一对近义词,一起读一下吧。
过渡:是谁去杀虎剁龙、降龙伏虎?(周处)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周处,再请你快速的读1、2小节,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生自由读)
三、研读1、2小节,体会欺侮百姓横行霸道
出示:1、2小节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
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1、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
预设1、生说:“性格暴烈的周处”。
师说:对呀。
预设2、生说:“力气大,武艺强的周处”。
师说:是呀。
预设3、生说:“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周处。
”师说:他会怎样欺侮百姓呢?(生说)这真是“为非作歹”;别人跟他理论,(生说)真是蛮不讲理,同学们,这就叫“横行霸道”。
(板书)
2、师:面对这样的周处,人们————(害怕、又恨又怕,敢怒而不敢言)。
你从哪里看出人们怕他?(生说: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
)3、师:因为害怕,所以人们不敢当面说,只能在——-(背地底里抱怨)
谁来抱怨一下?(生读)在他的抱怨声中你听明白了什么?
预设1、生:我听明白了猛虎、恶龙、周处是天下三害。
师:周处是人哪,怎么就和猛虎、恶龙相提并论,成为三害之一呢?生:因为周处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是呀,在老百姓的心中他就是害。
他们认为三害不除,————(生接说)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用一个成语来说“永无宁日”。
你再来抱怨一下。
我们一起来抱怨一下。
预设2、生:我听明白了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师:“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用一个成语来说“永无宁日”。
那三害指的是———(生接说)猛虎、恶龙、周处。
周处是人哪,怎么就和猛虎、恶龙相提并论,成为三害之一呢?生:因为周处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是呀,在老百姓的心中他就是害。
你再来抱怨一下。
我们一起来抱怨一下。
过渡:可这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周处,在老百姓的鼓动下也会降龙伏虎,除二害,其中周处和恶龙的搏斗写得特别精彩。
请轻声读第五小节,并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
四、研读第5小节,体会英勇无畏
出示:第5小节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了河了。
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
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
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1、生说这是一场(激烈的、惊险的、危险的、可怕的)搏斗。
2、交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
A、师:你来读这句话。
(生读)我听出来了,你把“三天三夜”读得特别重,为什么?
B、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评语(多么危险、多么凶险)你来读
C、浪不够猛,这可是“涛拍岸,浊浪冲天”。
一起用朗读来感受吧!
过渡:还从哪里感受到这场搏斗无比激烈?
3、交流“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
A、忽而、、、忽而、、、
师:是啊,这条恶龙真是可怕。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你从哪些词感受恶龙不容易对付?
B、东奔西突
师:凶猛狡诈的恶龙。
你来读。
师:变化多端的恶龙,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动作多快,多有力。
齐读。
过渡:同学们,这就是周处和恶龙搏斗的图,你又从哪里感受到搏斗的惊险?C、你也用上这样的句式“它忽而————,忽而————。
练说。
自己在下面练一下。
评语(搏斗太激烈了,周处随时有可能死。
周处有可能被抓得遍体鳞伤。
)
4、孩子们,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周处却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齐读这两句。
此时,又是一个怎样的周处?接读“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
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
过渡:除害有功的英雄不见了,应该说老百姓是伤心了,可人们------
五、研读6、7、8小节,体会痛改前非受人敬重
出示:句子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
个个喜气洋洋。
A、个生读。
师:你为什么高兴?(生说)太好了,三害除了,人们多高兴呀!
谁愿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你来读。
B、从“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人们怎样欢呼呢?
C、你们忍不住都想欢呼了吧。
女生读。
D、正当,周处水淋淋的从河里爬上岸时,他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景。
男生读。
出示:练习
周处满心以为人们会--------------,没想到,大家却在----------------。
E、他呆住了,他想不通呀,出示:我除还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
呀!(齐读)
F、对呀,他想找一个人问问。
(一个学生读)
G、可是没有人愿意告诉他,都远远地躲开了,他只能痛苦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齐读)
H、为什么呀?(生说)我以前怎么会这样呢?我以前怎么能这样做?我怎么能
乱打人?我就是这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害。
I、齐读最后一小节。
六、总结
1、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三害除了吗?(生说)最终除去的第三害是“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恶行。
2、史书记载:周处痛改前非,离开家乡,拜了一位名师,刻苦学习,成为晋朝文武双全的名将。
一次他国出征,壮烈牺牲,被追封为“平西将军”成为一位受欢迎的英雄,为后人所景仰。
3、此时,你有什么话对周处说?
4、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要直面缺点,战胜自己,你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5、练说:仿写周处和老虎是怎样搏斗的。
文中略写了周处和老虎搏斗的场面,请你们模仿周处和恶龙搏斗的写法。
“那天天蒙蒙亮,周处扛着棍子上山了、、、、、”也用上忽而、、、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