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中的“哑巴日语”问题和对策——以礼貌理论为中心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一、问题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的难度和枯燥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上课情绪低落等。
2. 教学资源匮乏目前,很多学校的日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日语教学中面临教材、教辅、课件等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对于日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 口语表达能力差在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不足,表现为日常交流能力弱、听说能力差等问题,这一问题制约了学生对日语的真正掌握。
二、对策提出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结合一定的游戏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日语文化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日语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从兴趣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面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师们应该主动寻找多种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育平台等渠道获取日语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
还可以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日语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日语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口语训练,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可以通过模仿句子、日常情景对话、口语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角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日语口语交流,提高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用流利的日语进行交流。
三、总结回顾在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资源匮乏和口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一直存在。
浅谈如何提高日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日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作者:袁静君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24期【摘要】日语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日语专业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提高日语专业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的尝试及探索。
日语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笔头、口头交际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日语教学偏重以语法、词汇为中心的语言能力培养,讲课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哑巴日语”现象比比皆是,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来看日语学习都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但就我校日语专业现状而言,目前还存在学生学习日语主观能动性较差,被动学日语的现象;教学重点偏移,学生听说能力差,日语交际不能学以致用;学生错把语言知识当作语言能力,不能灵活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技巧和方法;学生日语功能知识欠缺,交际误会不断,交际自信不足;日语交际能力差,缺乏临场应变能力,不会运用各种交际策略;信息闭塞、缺少交流、日语学习环境差,学生实战练习机会少等问题。
那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呢?我觉得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增加自信,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敢大声朗读和回答问题,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一般。
试想一下,在课堂中都不能自信的表达,更何况是到了工作岗位上呢?所以我积极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的表达。
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每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消除畏惧心理。
每次新课讲解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跟着课文磁带反复地朗读课文,使自己的发音和语音语调都接近原音。
课堂上要求学生分角色模仿,学生经过努力都会有大的进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继而增强自信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敢于开口说日语.二、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日语将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环境,这样就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日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日语的习惯。
对于防止“哑巴日语”的教学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对于防止“哑巴日语”的教学的探讨
作者:蒋磊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分析“哑巴日语”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哑巴日语”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日语;日语口语;教学
随着中日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具有较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开始学日语时,对“五十音图”朗朗上口,但随着学习时问的变长,要记的单词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感到虽然学了很多,但是遇上出现大量日文汉字的句子,就变“哑”了,只能读懂意思,却不能用日语念出来,更谈不上用日语来会话或者交流了,成了所谓的“哑巴日语”。
本文拟分析“哑巴日语”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教学对策和建议。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摘要:随着日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学习日语。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对于日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在应用到实际对话中时,却常常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无法理解或表达对方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对于本土文化的介绍和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
本文将探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语。
Ⅰ.问题描述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日语语法和词汇后,却常常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
学生可以正确地运用敬语、动词形态等语法知识,但却无法理解或表达对方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与日本人进行交流时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影响了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Ⅱ.问题原因1.课堂教学不注重本土文化的介绍和讲解。
在目前的高校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对于本土文化的介绍和讲解较少。
课堂上过多地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使学生忽略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知识,导致了他们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
2.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
对于学习日语的动机,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期望。
有些学生学习日语是为了应对考试和毕业要求,他们更关注于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而另一些学生则是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而学习,他们更渴望了解和体验日本文化。
3.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求学习者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对目标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少量的文化活动来了解日本文化,难以获得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Ⅲ.改进措施1.增加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与练习。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应增加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与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语。
通过引入文化知识、活动和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扩大对日本文化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日语专业会话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日语专业会话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改变授课形式枯燥的现状 日语会话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会话能力在语言交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课堂上教师多侧重于“理论讲授〞而无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很多日语教师上课时还是仅 仅依靠一根粉笔一面黑板教学 ,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默默无语的听 ,师生互动却很少。 另外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们还不具备听说能力 ,所以课堂上无论多简单的话也都用汉语说 , 这样长久下去会让学生们失去了很多听说练习时机。同时 ,教师也无视使用比拟科学的训练 方法 ,在提问时 ,只知道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 ,偏重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过程 ,对学 生在答复时候暴露出的会话错误和问题不及时加以纠正。长期以来,日语会话课的教学模式 和方法比拟枯燥,课堂教学活动往往被无视了。每次上课的形式都大同小异,通常是教学模 式: 1〕老师先介绍新单词 2〕梳理课本上的会话 3〕老师指定几个同学单独朗读学习到的的会话 4〕大家分组做会话练习。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担任会话课程,都必须注重课堂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仅把书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所 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如:收听 NHK ,看日剧听别人讲日语,并进行模仿,以 及引导学生主动和外教日本人练习会话等。当然我们也要让学生清楚 ,进行这种训练的目的 不是要彻底听懂或者听明白 ,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把日语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 中 ,通过有限的条件为日语会话的学习创造最好的语言环境。 2、转变学生不重视会话学习的态度 但因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只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 ,而并没有对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做出硬性要求 ,没有把口语作为教学目标 ,所以目前很多高校日语教师仍然运用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 ,学生“开口难〞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日语专业各类考试 的题型分别是听力、词汇、文法、阅读、写作。在试题中均未出现过有关学生会话能力的题 型。于是学生日语学习侧重于语法和词汇教学听力,无视和口语训练 ,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只 要把语法、词汇学好了就等于学好日语的错误认识。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日语时 ,还是只知道 背诵单词、学语法、培养阅读和写作技能 ,没有意识会话能力的重要性 ,更没有开口说日语 的好习惯。另外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刚刚接触日语,不具备说的条件,他们认为初学阶段只需要 学会音标和单词写法就可以了,上课时候从不愿意说。 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重视日语会话的练习、转变学生不重视会话课程的态 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将成为今后日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使学生了解假设只具 备读写能力 ,却听不懂、说不出 ,那么在实际交际、运用中 ,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将会受到 很大的限制。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教学中-哑巴-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口语教学中”哑巴”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口语教学;哑巴现象;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41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的目的便在于能够运用英语做事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英语的口头交流。
但是,现如今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大大小小参加过不少的英语考试,有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然而,当他们要真正进行交流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像这种人们常称之为的”哑巴英语”现象,是很值得我国英语教学界的每一位工作者深思的。
一、“哑巴”现象的成因分析几十年来,随着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但是却始终没能摆脱”哑巴英语”的困扰。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
如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的原因以及目前的一些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等。
对于这些因素,不仅需要社会、政府、更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下面将探讨影响口语的一些主要因素。
1.教师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师的观念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
英语课堂几乎是”一言堂”的形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大讲大练语法、句型、词语及句子翻译。
英语教学的重点是传授知识,追求授课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忽略语言的交际。
这种传统教学的方法偏重各个层次语言结构的训练,往往是停留在单句层面上的机械模仿,缺乏交际情景与真实性。
这种教学观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还阻碍了其交际能动性,最终导致丧失英语交际能力。
其次,在外语课堂上很多教师是以课本为中心,把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了课本所提供的词汇后,教师逐句地解释句意,以便于理解课文。
这种注重细节分析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的整体性。
王佐良先生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习得的过程,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才会学得更好。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日语教育的普及,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逐渐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概述了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探讨了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在原因分析中发现,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语言技能和文法,忽略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重要性。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体制和师资队伍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培训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关注并促进高校日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原因分析、影响因素、解决方法、建议、结论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是当前日语教学领域中一个比较普遍且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日语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日本的本土文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日语教学存在着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即学习者在日语交流中缺乏对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本土文化失语现象造成了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无法准确表达和理解日本本土文化相关的信息,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
深入研究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对于完善日语教学体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学习和理解日本的本土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需要。
1.2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现象的具体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高校日语教学的本土文化教育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开展大学日语教育中,要认识到现代第二外语教育发展方向,准确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的教育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日语教师要不断拓展日语教学范围,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提升综合教育效果,着力培养学生第二外语能力[1]。
1当前大学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第二外语日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记忆知识最为基础的部分,许多知识的理解单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一般来讲,要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都需要经过记忆、运用、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知识的深化过程。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对新日语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与原有的知识体系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将其融入到既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才能真正掌握,并且实现内化。
这就对日语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讲授式日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只适合学生应付现有的考试,但是长远来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
同时一直处于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日积月累,有限的知识视野和狭窄的思维空间所带来的桎梏将很难打破,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1.2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以考定教现象严重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在之前的教学发展环境下,学习成绩似乎成为学生素质的唯一衡量指标,同时也是日语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学校和老师都想办法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与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宗旨是相违背的,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素质教育理念对于传统教学形式产生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商丘学院476113)【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第二外语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日语是难度比较高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遇到了诸多困难。
此外,在第二外语教学体系下,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而向学生灌输应试技巧,这与当前大学日语教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作为日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模式,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日语教育时代要求日语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变化相结合。中日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直接投资等经济贸易活动日益活跃,日语教育的发展 也需要不断地革新。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国内 的日本企业以及对日贸易的中国企业就职,而这些企 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求能精通日 语,还希望他们能地道、流利地用日语进行交流。但 是,目前在我国的日语教育教学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 题,比如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经验不 足、应试教育、野哑巴日语冶等等。所以即使像这种日语 学习热情很高、已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学生也不能很 好地进行对话交流。因此,本文以交流为中心,分析日 语教育中存在的野哑巴日语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说话代表的 是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会说话,可以使双方沟通顺畅, 谈话愉快,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所谓有效的交流最主 要的是不会让双方产生不好的印象,谈话双方都能达 到各自的目的。因此,不仅要求谈话内容在语法上没 有错误,还需要根据场合、对方的身份等选择相应的 表达方式。不只是单纯的具有操纵语言的能力,还需 要具备更广泛的社会语言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被 称为交流能力。而拥有良好交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是要有礼貌观念(ポライトネス)。所谓的礼貌观念 (ポライトネス)是指野在交流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 系更加顺利,进行有效的交流的策略,是包含敬意表 现和郑重表达的更大的概念。冶(北尾 1988) 二、礼貌理论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概括一下,BrownandLevinson 的礼貌理论。接着观察分析在日语中出现的礼貌策略。 举出非母语者的发言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的例子,虽然 没有想要给对方带来不快的意图,但是某种表达却使 对方不快,交流上产生了隔阂。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 隔阂,才能衬托出ポライトネス理论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 B&L 礼貌理论的简单概括。所有人都 有ポジティブ?フェイス(想被别人认可的欲望)和ネ ガティブ?フェイス(不想被任何人干扰的欲望)这两
ですね。
从上述的例子来看,中国人通过与说话对方共享
私人生活的信息来表示亲切,而另一方面可以说日本
人更重视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域不被侵犯。对于中国日 语学习者来说,从这个策略中反映出的日中两国语言
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学习时要注意的重要点。
(二)消极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比如向长辈征求喝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表 达呢?「先生、ビールを召し上がりたいですか」这是 一个刚学习过敬语的日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的古典例
享彼此的隐私,可以使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另一方
面,使用提问的形式,可以不让被夸奖的人感到负担
(害羞),有移除对方视点的效果。对此,日本人在赞扬
对方时,几乎都停留在下面例(3)一样的野夸奖冶,没有 进入对方的野私人领域冶的发话。
(猿)运:(髪型)本当に素敵、本当に個性的ですも んね。
杂:カーブね、このカーブが難しいのよね。 运:そうですね。片側じゃなくて、両側ですから ね。同様になっていて
种フェイス。为了能顺利地维持交流以及不侵犯他人 的フェイス,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礼 貌理论策略。礼貌理论分为积极礼貌、消极礼貌两种。
(积极礼貌策略) ポジ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の猿 つのカテゴリ原
粤:(お互いの共通の基盤を示せ) 月:(自 分 と 相 手は 協力 関係に あ る こ と を 伝え よ) 悦:(ある X に対する相手の欲求を満足させよ) (消极礼貌策略)ネガ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の五 つのカテゴリ原 葬:(間接的に言え) 遭:(推定·想定するな) 糟:(相手に強制するな) 凿:(相手を侵害しない意思を持つことを伝えよ) 藻:(相手のほかの欲求を補償せよ) 三、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一)积极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在类别 A 中的野假设与听者有共同点,或主张有 共点冶 这样的策略中,S 就像是 H 的代辩者一样发 言.也就是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发话。S 尽可能接近 H 的心情,包含表示亲密的意图。关于这个策略,由于在 形式上日中两国基本相同,所以这里就不再进行比较 对照。由于对 A 中野表示彼此共同的基础冶这个类别 中的对 H 听者的关心、赞成和同情时,观察到日中两 国语言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进行比较分 析。 (1)朱 :我 觉 得 您 这 个 头 发 特 别 有 特 色,是 染 的 吗? (あ な た の 髪 の 色 は と て も き れ い だ と 思 い ま す。染めたんですか?) (2)朱: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女人。因为您 在事业上有那么好一个伴侣,在生活上也有一个非常 好的伴侣。问题是在家里你是他的领导,是吗? (あなたは本当に幸せな女の人だと思います。 ……お家ではあなたは彼 をリードしているんでしょう?)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教
日 语 教 育 中 的“ 哑 巴 日 语 ”问 题 和 对 策
育 视 野
—— —以礼貌理论为中心 方泽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日两国频繁地进行了各领域的交流。我国一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日语专业, 特别是最近数年,高校的日语专业规模逐渐地扩大起来了,但不成熟的地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人们为了实现 顺畅的交流,认为必须使用敬语。很多日语学习者即使拼命学习日语,特别是按照教科书一样规范的使用敬 语,但在异文化交流的情况下,经常会引起误解、导致交流不畅。日语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高校日 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野哑巴日语冶现象为中心,结合 BrownandLevinson 的礼貌理论,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以 及结合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日语教育 交流问题 对策
139
2018 年 9 期
总第 422 期
安徽 文学
安徽文学
教 ANHUIWENXUE
育
视
像例(1)(2)一样,中国人在交流的时候,为了强
野 调与 H 的亲密程度,常常会向野听者的私人领域冶进
行问话。与日语直接称赞对方的形式不同,在汉语中
经常使用野褒奖+提问冶的形式。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 出,中国人认为通过与对方(与对方的年龄差无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