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计算_V2.2

合集下载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1、接地极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其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2.5m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量按加工件计算。

2、接地母线敷设,按设计长度以“m”为计量单位计算工程。

接地母线、避雷线敷设均按延长米计算,其长度按施工图设计水平和垂直规定长度量另加3.9%的附加长度(包括转弯、上下波动、避绕障碍物、搭接头所占长度)计算,计算主材费时应另增加规定的损耗率。

3、接地跨接线以“处”为计量单位,按规程规定凡需作接地跨接线的工程内容,每跨接一次按一处计算,户外配电装置构架均需接地,每副构架按“一处”计算。

4、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独立避雷针安装以“基”为计量单位。

长度、高度、数量均按设计规定。

独立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应执行“一般铁件”制作子目或按成品计算。

5、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安装高度分别执行相应子目。

装置本身由设备制造厂成套供货。

6、利用建筑物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安装以“10m”为计量单位,每一柱子内按焊接两根主筋考虑,如果焊接主筋数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

7、断接卡子制作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规定装设的断接卡子数量计算,接地检查井内的断接卡子安装按每井一套计算。

8、高层建筑物屋顶的防雷接地装置应执行“避雷网安装”定额,电缆支架的接地线安装应执行“户内接地母线敷设”子目。

9、均压环敷设以“m”为计量单位,主要考虑利用圈梁内主筋作均压环接地连线,焊接按两根主筋考虑,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

长度按设计需要作均压接地的圈梁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10、钢、铝窗接地以“处”为计量单位(高层建筑六层以上的金属窗,设计一般要求接地),按设计规定接地的金属窗数进行计算。

11、柱子主筋与圈梁连接以“处”为计量单位,每处按两根主筋与两根圈梁钢筋分别焊接连接考虑。

如果焊接主筋和圈梁钢筋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需要连接的柱子主筋和圈梁钢筋“处”数按规定设计计算。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

防雷及接地装置计算规则1、接地极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其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2.5m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量按加工件计算2、地母线敷设,按设计长度以“m”为计量单位计算工程。

接地母线、避雷线敷设均按延长米计算,其长度按施工图设计水平和垂直规定长度量另加3.9%的附加长度(包括转弯、上下波动、避绕障碍物、搭接头所占长度)计算,计算主材费时应另增加规定的损耗率。

3、接地跨接线以“处”为计量单位,按规程规定凡需作接地跨接线的工程内容,每跨接一次按一处计算,户外配电装置构架均需接地,每副构架按“一处”计算。

4、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独立避雷针安装以“基”为计量单位。

长度、高度、数量均按设计规定。

独立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应执行“一般铁件”制作子目或按成品计算。

5、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安装高度分别执行相应子目。

装置本身由设备制造厂成套供货。

6、利用建筑物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安装以“10m”为计量单位,每一柱子内按焊接两根主筋考虑,如果焊接主筋数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

7、断接卡子制作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规定装设的断接卡子数量计算,接地检查井内的断接卡子安装按每井一套计算。

8、高层建筑物屋顶的防雷接地装置应执行“避雷网安装”定额,电缆支架的接地线安装应执行“户内接地母线敷设”子目。

9、均压环敷设以“m”为计量单位,主要考虑利用圈梁内主筋作均压环接地连线,焊接按两根主筋考虑,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

长度按设计需要作均压接地的圈梁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10、钢、铝窗接地以“处”为计量单位(高层建筑六层以上的金属窗,设计一般要求接地),按设计规定接地的金属窗数进行计算。

11、柱子主筋与圈梁连接以“处”为计量单位,每处按两根主筋与两根圈梁钢筋分别焊接连接考虑。

如果焊接主筋和圈梁钢筋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需要连接的柱子主筋和圈梁钢筋“处”数按规定设计计算。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及设计要求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及设计要求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作者:电气线路来源:中国电能质量网2006-11-10 align=center>作者:刘屏周>摘要:建筑物防雷计算,折线法滚球半径法等。

避雷接地装置的设置与规格要求……关键词:防雷设计计算方法设计>1.1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 1.1.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align=center>(1-1)>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km2。

> 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align=center>(1-2)>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 3.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图1-1):align=center>(1-3)align=center>(1-4)>式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罂矶龋琺;>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align=center>align=center>图1-1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align=center>注: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Ae如图1-1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 二、当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计算;建筑物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align=center>(1-5)> 三、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Ae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防雷保护角计算

防雷保护角计算

防雷保护角计算防雷保护角是指在雷电活动中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等进行有效的防雷保护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根据目标物的形状和性质、雷电放电特性以及防雷设施的类型和排列方式等因素来确定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防雷保护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参考内容。

1. 防雷保护角的计算方法:防雷保护角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计算,即根据物体自身的几何形状和雷电放电特性。

- 根据物体自身几何形状:1)尖角保护角计算:以尖角A为例,尖角保护角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尖角的半径r和雷电流的特性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经验公式:θ = 0.02 r I^{1/2},其中θ为保护角,r为尖角半径,I为雷电流。

2)封闭物体保护角计算:对于封闭物体,如建筑物、设备等,可以使用以物体的高度h为参数的经验公式来计算保护角,一般为θ = 4.5 h^{1/3}。

- 根据雷电放电特性:1)雷电流特性:雷电流的特性包括时间、幅度和印记等,常用的参数有雷电流前沿斜率、雷电流峰值、雷电流半衰期等。

根据雷电流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保护角。

2)雷电放电通量特性:雷电放电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雷电放电能量,常用的参数有雷电放电时间、放电通量和雷电密度等。

根据雷电放电通量的特性,也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保护角。

2. 防雷保护角的相关参考内容:防雷保护角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或设备的形状和尺寸、周围环境的情况、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雷电放电特性等。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该规范是中国建设部颁布的防雷设计规范,其中包括了防雷保护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要求,可以作为设计人员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的参考依据。

-NF C 17-102 2011《防雷系统设计规范》:该规范是法国颁布的防雷系统设计规范,其中涵盖了防雷保护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指导内容,适用于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等进行防雷保护的设计。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计算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计算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计算01class1. 雷电参数1.1 雷电活动频度雷暴日雷暴日T d是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以听到雷声为准,在一天内只要听到过雷声,无论次数多少,均计为一个雷暴日。

雷暴小时雷暴小时T h是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小时数,在一个小时内只要有一次雷电,即计为一个雷电小时。

一个雷暴日折合三个雷暴小时。

少雷区年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d或地面落雷密度不超过0.78次/(km2·a)的地区。

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规定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以下的地区。

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15d 但不超过40d 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0.78次/(km2·a)但不超过2.78次/(km2·a)的地区。

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规定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 ,不超过40d 的地区。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d 但不超过90d 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2.78次/(km2·a)但不超过7.98次/(km2·a)的地区。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d 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7.98次/(km2·a)以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殊严重的地区。

1.2 地面落雷密度地面落雷密度表示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

用γ表示(次/km2·雷暴日)。

我国标准对T d=40的地区,取=0.07 。

1.3 雷电流幅值雷电流是指雷击于接地良好的目标时泄入大地的电流。

雷电流的幅值(I)一般都是在塔上或避雷针上用磁钢棒测出的。

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lg P=-I/8802class2. 防雷保护计算2.1 线路落雷次数每100km线路的年落雷次数N L按下式计算:式中:N L——线路落雷次数[次/(100km·a)];Ng——地闪密度[次/(km2·a)],对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0d的地区暂取2.78次/(km2·a);h T——杆塔高度(m);b——两根底下之间的距离(m)。

防雷接地计算规则及解释说明

防雷接地计算规则及解释说明

防雷接地计算规则及解释说明一、本章定额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接地,变配电系统接地,设备接地以及避雷针的接地装置。

二、户外接地母线敷设定额系按自然地坪和一般土质综合考虑的,包括地沟的挖填土和夯实工作,执行本定额时不再计算土方量。

如遇有石方、矿渣、积水、障碍物等情况时另行计算。

三、本章定额不适于采用爆破法施工敷设接地线、安装接地极,也不包括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换土或化学处理的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的测定工作。

四、本章定额中,避雷针的安装已考虑了高空作业的因素。

五、独立避雷针的加工制作执行本册“一般铁构件”制作定额。

六、防雷均压环安装定额是按利用建筑物圈梁内主筋作为防雷接地连接线考虑的。

如果采用单独扁钢或圆钢明敷设作均压环时,可执行“户内接地母线敷设”定额。

工程量计算规则一、接地极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其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2.5m计算。

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另按加工件计算。

二、接地母线敷设,按设计长度以“m”为计量单位计算工程量。

接地母线、避雷线敷设均按延长米计算,其长度按施工图设计水平和垂直规定长度另加3.9%的附加长度(包括转弯、上下波动、避绕障碍物、搭接头所占长度)计算。

计算主材量时应另增加规定的损耗率。

三、接地跨接线以“处”为计量单位,按规程规定凡需做接地跨接线的工程内容,每跨接一次按一处计算,户外配电装置构架均需接地,每副构架按“一处”计算。

四、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安装,以“根”为计量单位,独立避雷针安装以“基”为计量单位。

长度、高度、数量均按设计规定。

独立避雷针的加工制作应执行“一般铁件”制作定额或按成品计算。

五、利用建筑物内主筋做接地引下线安装以“10m”为计量单位,每一柱子内按焊接两根主筋考虑,如果焊接主筋数超过两根,可按比例调整。

六、断接卡子制作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规定装设的断接卡子数量计算,接地检查井内的断接卡子安装按每井一套计算。

七、高层建筑物屋顶的防雷接地装置应执行“避雷网安装”定额,电缆支架的接地线安装应执行“户内接地母线敷设”定额。

防雷计算方法

防雷计算方法

避雷引下线引用柱内2根主筋焊接时,算工程量延长米时可以乘以二吗①利用主体结构钢筋作避雷引下线工程量计算:计算利用主体结构钢筋作避雷引下线工程量时,应按设计要求计算,当设计要求利用其中两根主筋时,工程量应按被利用主筋总长度计。

例:某大楼高85m,此楼有6处利用主体钢筋作避雷引下线,每处要求利用两根主筋,试计算工程量:引下线工程量85×6×2=1020m②设计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网,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工程量计算方法:⑴、被利用主钢筋单根延长米L乘以设计要求利用基础钢筋根数n:L×n ---------(a)钢筋全长⑵、被利用钢筋全长除以6(按平均为6m焊接一处)(L×n)/6 -------- (b)连接处⑶、被利用钢筋单根长度乘利用根数n减一再除以6(按平均每6m两根主筋间跨接一处)[L×(n-1)]/6 -------- (c)跨接处⑷、(b)+(c)=(d) --------焊接处总量注:以上式中6为建筑钢筋单根长度平均米数,实际平均长度不同,可以换算,跨接处间隔如设计有要求亦可换算。

例:设计要求利用基础两根主筋作接地网,单长350m,要求4m跨接一次,试计算总焊接处:d=b+c=(L×n)/4+[L×(n-1)]/4=(350×2)/4+[350×(2-1)]/4=175+88=263(处)③建筑物避雷引下线中设计的接地电阻测试断接板,可按接地跨接套用定额,每一测试断接板为一处,连接螺栓等不另计费。

④接地调试工程量计算根据规范:a.单组接地极不论由一根或二根以上,均作一次试验,测试达不到要求,加接地极后再作试验,可另计一次,即按试验次数累计。

b.接地网由多根接地极连成,可按网长50m为试验单位,不足50m 也按一个网计,设计有规定网长要求的,可按设计数量计算。

按网长计算调试单位后,接地极无论多少,不再计算调试费用。

避雷器计算公式hc

避雷器计算公式hc

避雷器计算公式hc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损害的重要设备。

在设计和安装避雷器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周围环境的雷电活动频率、避雷器的种类和性能等。

在这些因素中,避雷器的放置高度h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和效果。

避雷器放置高度hc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雷电活动的频率、地形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避雷器的放置高度h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hc = k H。

其中,hc为避雷器的放置高度,单位为米;H为建筑物的高度,单位为米;k为一个系数,通常取值在0.6-0.8之间。

在这个公式中,建筑物的高度H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避雷器的放置高度。

一般来说,建筑物越高,避雷器的放置高度就越高,这是因为建筑物越高,受雷击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需要将避雷器放置得更高才能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另外,公式中的系数k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和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雷电活动频率较高的地区,系数k的取值就会较小,避雷器的放置高度就会相对较低;而雷电活动频率较低的地区,系数k的取值就会较大,避雷器的放置高度就会相对较高。

除了建筑物的高度和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避雷器的种类和性能也会影响着其放置高度。

一般来说,不同种类和性能的避雷器有着不同的放置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计算和选择。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避雷器的放置高度hc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计算和确定。

工程师们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避雷器的种类和性能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避雷器放置高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避雷器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减少雷击损害的发生。

总之,避雷器的放置高度h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和效果。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避雷器的种类和性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计算和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为方形
建筑物的高度(H): 建筑物的长度(L): 建筑物的宽度(W):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请输入
15 m 12 m 12 m 50 查询 1.5
计算结果
建筑物等效面积(Ae): 0.01139048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3.88036204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6629876 km2 次/(km2*a)
次/a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2.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3.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的高度(H): 建筑物的直径(D):
请输入
15 m 12 m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50 查询 1.5
计算结果
建筑物等效面积(Ae): 0.01081694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3.88036204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6296047 km2 次/(km2*a)
次/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