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我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一、教学价值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生命力、家庭亲情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人类的身体构造和生命力。

2.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了解家庭亲情。

3.培养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4.培养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区域教室内或户外均可,最好能提供一些具有人类身体构造的模型或图示,如人体解剖模型、宣传画等。

四、教学准备1.人体解剖模型、宣传画或图片等。

2.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3.家庭相册或家谱等。

五、教学介绍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等工具,向学生介绍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家庭亲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最后展示一些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六、教学重点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人体观念和家庭观念,培养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方法1.投影仪、幻灯片等工具介绍知识点。

2.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展示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和传承。

八、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简要介绍教学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知识介绍通过投影仪、幻灯片等工具介绍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命力来自哪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家庭亲情介绍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介绍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4.家族历史介绍展示一些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族文化和传承。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6.活动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九、教学反思本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背景的差异可能会引发一些敏感问题,需要老师保持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十、教学案例一位老师通过展示人体解剖模型和宣传画等,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自我来历;2.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意识;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辨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自我来历;2.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1.《孩子,你从哪里来?》绘本;2.班级物品(如椅子、大门、桌子等);3.白板、彩笔;4.幼儿盆栽植物;5.幼儿园相关实物(如毛绒玩具、干果等)。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0分钟)1.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吗?2.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物品,问:那这些物品从哪里来?3.引导幼儿发表意见,鼓励多角度思考。

4.通过连线游戏,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学习内容1:《孩子,你从哪里来?》(15分钟)1.呈现《孩子,你从哪里来?》绘本,逐字逐句进行朗读。

2.让幼儿通过插图和文字理解生命的起源、生殖过程等基本概念。

3.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和对话,引导幼儿进行互动探究。

学习内容2:盆栽植物观察(1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盆栽植物,让幼儿探究植物“从哪里来”。

2.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由种子长成,理解生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针对幼儿不同的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环节(30分钟)1.分组完成讨论: 如果你是一颗种子,你会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植物?2.轮流讲述成为上面答案所述的植物会发生的活动3.分发干果让幼儿品尝,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干果的来源。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强化理解;2.引导幼儿归纳总结生命的起源、人类的传承和物种的进化;3.引导幼儿反思和思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教学得当,符合幼儿喜好和认知特点,幼儿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然而,本教学中缺乏游戏化和互动化的环节,导致课堂氛围稍显呆板,幼儿的参与度难以全面提升。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们会更注重游戏化的设计,并更多持续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

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

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

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

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

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

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2.培养学生保护自己的意识,养成正确的生殖观;3.练习学生注意听、注意观察、注意提问的能力。

教学准备1.《我从哪里来》ppt;2.粘土;3.已经备好的标有男、女的生殖器官拼图;4.认真准备的教学案例。

教学流程导入(10分钟)1.让学生黑板前或幻灯片上看到一幅与大人孩子都看得懂的生育流程图,引出今天主题——《我从哪里来》;2.征求学生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和想法,鼓励提问,澄清可能产生的误解;3.引出今天要介绍的生育方式——人类的生殖过程。

呈现(20分钟)1.展示PPT,让学生跟随内容了解人类性别特征、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给学生看图说话,从生殖特征、生殖器官结构和生殖过程三个方面讲解。

3.解释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实践(30分钟)1.让学生手里拿着已经备好的标有男、女的生殖器官拼图在粘土上制作男女生殖器官;2.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性别标志,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学会保护自己;3.强调性器官属于隐私部分,需要保持私密和清洁;4.鼓励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帮助解决疑难。

5.给每个学生1张画纸,让他们在画纸上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同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总结(10分钟)1.强调生命的珍贵和可贵,保护自己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殖观,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2.鼓励学生团结友好,尊重不同的性别和自己的发展,学会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3.分享学习体验和收获,回答遗留的问题。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除了标准教学流程外,更在细节处理和应对突发状况(如提问接质)方面去做一些学习,同时采用了互动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得到体验性的、直观性的生育知识。

此外,还体现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功能,培养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身体和社会规则,发展健康的个性和生命价值观。

《我从哪里来》教案(4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4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4篇)《我从哪里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以及出生过程。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进一步体会伟大,培养幼儿爱情感。

活动准备:1.关于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图片、碟片。

2.磁带两盘、鲜花一束。

3.皮球二十个,角色游戏用的火车一列。

活动过程:一、听录音《开火车》进入场景,设疑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火车。

看,火车开进来啦。

”——开进场“刘老师,你怎么这么高兴啊?”。

刘:“小朋友,你们猜猜看!”小朋友猜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还是让刘老师自己来回答吧。

”刘说:“你们看我的肚子,因为再过几天,我就要做妈妈了。

”“噢,原来刘老师要做妈妈了,所以才特别高兴。

那你们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怎样长大的吗?看看小火车上的这些图片,你们就知道答案了。

”二、利用图片,通过看、听、摸、玩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及出生的过程。

1.出示图一,了解精子和卵子以及结合成胚胎的知识。

“小朋友看,这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呀?”“其实它叫卵子,它长在身体里。

”“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它像什么呢?” “对了,这个像蝌蚪一样的东西叫精子,它长在爸爸的身体里。

当你们的爸爸妈妈结婚后,爸爸就将精子作为礼物送给了妈妈,让它成为妈妈肚子里圆圆卵子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合在了一起,猜猜看,他们会变成什么?”2.了解孕早期胎儿的大小、形状以及子宫是宝宝生长的第一个家。

(1)边出示图二边说,“对了,当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后,他们就变成一个像蚕豆一样小的胚胎。

”——(学小胚胎)“这时的胚胎和大多数动物的胚胎一样,都有一条小尾巴。

小小的胚胎在肚子里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生长的地方,哎呀!这个地方真舒服,软绵绵、暖和和的,猜猜看这是个什么地方呢?”——引出“子宫”“这个地方在肚子里,它像宝宝的宫殿一样,我们叫它子宫。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认识胎生动物的特点、明白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2. 培养幼儿对胎生动物特点的认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特别是母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胎生动物的出生过程和特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胎儿发育过程图、妈妈怀孕的图片、动物胎生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妈妈怀孕的图片,让幼儿谈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生命的起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胎儿发育过程,让幼儿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2)讲解胎生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从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

4. 互动环节(10分钟)观看胎儿出生的视频,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从哪里来2. 板书内容:(1)生命的起源:妈妈肚子里的胎儿(2)胎生动物特点:动物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3)关爱家人:妈妈的爱与付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画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2)写一写:描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

2. 答案:(1)画出的胎儿样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但需表现出胎儿的可爱和生命力的顽强。

(2)描述的故事可以真实反映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出对妈妈的感激和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婴儿的出生过程。

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含反思》这是幼儿园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含反思教案文章,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3篇含反思!(1)大班社会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我常听到小朋友悄悄议论“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幼儿悄悄把枕头塞在衣服里,见了老师就会慌乱地躲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孩子和家长。

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活动《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生长过程。

2.通过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活动中幼儿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1.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2. 请家长到场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1、师生做“毛毛虫变蝴蝶”的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课题。

二、基本环节(一)师:小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会是什么神奇的事儿呢?你们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东西?(肚脐)为什么有肚脐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呢?(教师小结;幼儿想象自由交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二)播放课件,幼儿以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三)通过提问谈话,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1、教师提问:小朋友说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热线(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问问妈妈再回答)2、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长的呢?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样?(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颗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边,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体里面去了。

)3、他们在一起,往妈妈肚子里舒适的子宫游过去。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探索自我”,详细内容为“我从哪里来”。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生命的起源,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2. 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家庭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2. 讲解生命的起源(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人类生命的形成过程,讲解“我从哪里来”的主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如:“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的家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小组讨论(5分钟)7. 情景剧表演(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从哪里来”2. 板书内容:生命的形成过程家庭成员关系图感激父母的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并写一段感谢父母的话。

2. 答案示例:全家福画作:(略)感谢父母的话:“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会好好孝敬你们,爱我们的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家庭观念。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生命的奇妙过程。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我爱我家”主题墙,展示幼儿的画作和感谢父母的话。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综合: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受精的过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图片)。

2、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

3、小枕头数个,幼儿衣物、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打招呼,介绍客人老师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徐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请来一位特别的客
人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这位特别的老师,好吗?
幼:……
客人老师出场。

师:这位呢就是徐老师请来的特别的客人,她是中三班的吴老师,我们先来跟吴老师打个招呼问好吧!
幼:……
师:小朋友们现在来看看,吴老师跟我们大家比起来,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
师:为什么吴老师的肚子会那么大呢?
幼:……
师:那我们来摸一摸老师的肚子,跟她肚子里的小宝宝打个招呼吧!(排队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呆在妈妈的肚子里
的呢!
幼:……
师:小朋友小的时候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幼:……
师:现在呢,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会告诉我们,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想知道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带领孩子一同观看课件,了解宝宝在妈妈体内长大的过程。

1、观看课件。

2、出示图片,和幼儿一起复述课件内容。

师:刚才在动画片里,小朋友的妈妈已经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幼:……(提示幼儿说出“爸爸妈妈的爱”)
师:因为一开始,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它叫做“卵子”(出示图片),小卵子渐渐地长大了,可是它没有伙伴,多孤单呀,爸爸很爱妈妈,于是呢,就送了另外一颗小种子给妈妈,这颗小种子也有
一个名字,我们叫它“精子”(出示图片),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所以它们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就住进了妈妈的肚子里。

师:(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幼儿,并和幼儿一起复述)
一开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像一颗小种子,20天以后,它像小豆芽一样发芽了,这时只有芝麻那么大,大约40天以后就像花生一样大了,这时候,妈妈还变得不爱吃东西,是生病了吗?(不是),是宝宝告诉妈妈他住进了妈妈的肚子里,到了60天,这颗小种子长出了小眼睛、小耳朵、小嘴巴、小鼻子,而且小手、小脚也开始长了呢,它呀,已经从一颗小种子变成了一个小胎儿,小胎儿慢慢地长大了,到了120天以后,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为什么呢?(因为小胎儿越长越大,需要理多的营养),那小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吃东西呢?也用小嘴巴吗?
幼:……
师:原来呀,在妈妈的肚子里有一根小管子和小胎儿的肚脐连在一起,妈妈吃的营养会通过小管子输送给小胎儿,为什么现在小朋友不用小
肚脐吃饭了呢?(因为我们不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师:小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都在做什么呢?
幼儿:每天都在安静地睡觉。

师:到了150天以后,小胎儿会变得爱运动,经常踢妈妈的肚子,那妈妈会疼吗?
幼:……(妈妈很高兴,证明小胎儿很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