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2
糖代谢2药学

耗ATP和UTP,因此,糖原引物上每加上一个葡 萄糖,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 定义 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习惯上指
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 亚细胞定位:胞 浆
糖原(Gn)
糖
糖原磷酸化酶 Pi
激酶缺陷
细胞
Ⅷ 肝脏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脑、肝 正常
五、糖异生
* 概念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
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 部位 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 原料 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化酶b激酶的d亚基)
激活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P + 肌糖原分解
调节小结
① 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 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
② 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 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
③ 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 ④ 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
(
糖原合酶
glycogen synthase
() Gn+1)
➢ 糖原分枝的形成
分支酶
(branching enzyme)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糖原合成反应的特点
❖ 糖原合酶为过程的关键酶 ❖ 糖原合酶只能延长糖链,不能形成分支。分支
时需要分支酶的作用。 ❖ 合成时不能从头开始,需要至少4个葡萄糖残基
生物化学教案-第五章糖代谢-6学时

(2)变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高浓度)。
(3)F-1,6-BP 正反馈调节该酶。
2.丙酮酸激酶
(1)变构激活剂:1,6-二磷酸果糖
(2)变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
3.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1)6-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对葡萄糖激酶无影响。
量,1mol葡萄糖可氧化产生2840 kJ的能量。
(二) 维持血糖 糖原储存能量,维持血糖恒定。
(三) 提供合成原料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四) 构成组织细胞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是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五)其他功能构成免疫球蛋白、血型物质、凝血因子等。
二、糖的分类
二、糖原分解
(一) 反应过程
1. 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
2.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4. 脱枝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的85%为1-磷酸葡萄糖,15%为游离葡萄糖。
小结: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分类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重点)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2.糖无氧酵解的过程、关键步骤、关键酶。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9 糖代谢-2

琥珀酸 硫激酶
GDP+Pi
GTP
CoASH
1 2
③
异柠檬酸脱氢酶
Step 3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1 2
异 柠 檬 酸 氧 化 形 成 酮 戊 二 酸
α—
α-酮戊二酸
Step 3.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
糖酵解
胞浆
Cytosol
乳酸
线粒体内
Mitochondria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 (线粒体膜)
三羧酸循环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
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 二 个 阶 段
包括:丙酮酸的转运(从胞浆到线粒体)
第二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线粒体)
FAD FADH2 H2 O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 脱氢酶
Hale Waihona Puke NAD +NADH+H+ 草酰乙酸
Step 6 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
⑥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三步氧化 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氢的受体是酶的辅基FAD, 生成延胡索酸和FADH2。该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掺入线粒 体内膜的酶,并且直接与呼吸链联系。
6 CO2 + 6 H2O + 30/32 ATP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获 得能量。肌肉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 时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能量产生看,糖有氧代谢 合成的ATP是糖酵解的18-19倍,它无疑是长时间大强度运 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糖代谢2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糖异生;4.乳酸循环;5.巴斯德效应(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己糖激酶。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10摩尔ATP,而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30或32摩尔ATP。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五种辅酶是、、、、。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穿梭系统或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和。
6.乙醛酸循环不同于三羧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7.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再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8.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B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cA.1B.2C.3D.4E.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EA.A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NAD +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4.在肝脏中2摩尔乳酸转变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摩尔的高能化合物?E A.2B.3C.4D.5E.6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E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作为辅酶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通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糖代谢2

胞液
乙酰CoA
线粒体 TAC循环
[O]
ATP ADP
NADH+H+ FADH2
CO2
(一)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 乙酰CoA
总反应式: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五、巴斯德效应
* 概念 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 糖酵解的现象。
* 机制 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 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 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 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
第 四 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2. TCA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
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O] [O]
NADH+H+
FADH2
H2O、2.5ATP
H2O、1.5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
FADH2
NADH 异柠檬酸 脱氢酶
– ATP 柠檬酸 NADH 琥珀酰CoA + ADP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 ATP + ADP
Ca2+
琥珀酰CoA – 琥珀酰CoA
GTP
α-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 + Ca2+
糖代谢2

(7)延胡索酸的水合作用
延胡索酸酶 ⑺
H2 O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⑻ NADH+H+
NAD+
GLUCOSE 2 PYRUVATE 2 ACETYL CoA
NADH
+ CO2
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
顺乌头酸
草酰乙酸
NADH
苹果酸
异柠檬酸
NADH
延胡索酸 a-酮戊二酸
FADH2 NADH
己糖激酶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
(Gn) H3PO4
G-1-P
G-6-P
(不耗ATP)
(2)6-磷酸果糖的生成
磷酸己糖异构酶
(3)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第二个限速步骤)
磷酸果糖激酶-1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两分子丙糖
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互变
异构酶
(6)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乙酰CoA → →→→ CO2 + H2O + ATP (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
乳酸
线粒体内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
胞浆 三羧酸循环
糖 有 氧 氧 化 概 况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1. 葡萄糖被氧化为丙酮酸
胞液 G 2分子 CH3COCOOH
2分子ATP
2 x (NADH + H+)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
肌肉收缩与糖酵解供能
糖代谢2糖的分解代谢

O
磷
OH
OH
O P O CH2
OH
O
酸 葡 萄 糖
OH OH
OP
OH HO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O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糖酵解过程中ATP的生成:
反应
ATP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1
6 - 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
N
O
OO
-
O
HC
C
P
C
O
NH
O P O CH2
O
O
HC
NH2 C
N CH
+
N
CH
CH CH
OH OH
Mg2+
-
O
-
O
P OPO
O
O
NH2
N
C
C
N
-
O
HC
C
CH
NH P O CH2
+
N
O
O
HC
CH
CH CH
OH OH
ATP (三磷酸腺苷)
HK与G结合的 诱导契合作用:
The conformation of hexokinase changes markedly on binding glucose (shown in red). The two lobes of the enzyme come together and surround the substrate.
四 个 第二阶段: 磷酸丙糖的生成(裂解)
第六章糖代谢-2

六、柠檬酸循环的生物意义
( 1) 是好氧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产能途径! (2) 是脂类、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 (3) 提供合成其他化合物的碳骨架
如: 草酰乙酸 → Asp、Asn α-酮戊二酸 → Glu → 其他氨基酸 琥珀酰CoA → 血红素
两用性
丙氨酸 苏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柠檬酸循环—焚烧炉和百宝库 CoASH 柠檬酸
磷酸戊糖——磷酸戊糖为代表性中间产物。 支路——糖酵解在磷酸己糖处分生出的新途径。
2
磷酸戊糖 途径
细胞质中
➢ 氧化阶段(G-6-P脱氢脱羧成5-磷酸核 糖:两次脱氢产生2NADPH)
➢ 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重排,产生不 同碳链长度的磷酸单糖,进入糖酵解途 径)
1.过程 氧化阶段(脱碳产能)
非氧化阶段(重组)
2.生物意义
(1)NADPH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 (2)与糖的有氧、无氧代谢相联系; (3)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4)中间产物是某些生物合成的原料。
第五节 糖的合成
• 糖原(淀粉)生成作用——以葡萄糖或其他单糖 为原料合成糖原(淀粉)。
• 糖异生作用——非糖(乳酸、甘油、丙酮酸、草 酰乙酸、生糖氨基酸) 物质合成葡萄糖。
的调节 2. ADP、ATP和Ca2+对柠檬酸循环的调节。 总的来说都是对酶的调控。
限速酶: 1.柠檬酸合酶
变构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 竞争性抑制剂:柠檬酸
AMP可解除抑制 2.异柠檬酸脱氢酶
变构抑制剂:ATP、NADH 变构激活剂: ADP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抑制剂:ATP、 NADH、琥珀酰CoA 激活剂:AMP 、 ADP、Ca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的关键因素[NADH]/[NAD],[ATP]/[ADP],和草酰 乙酸、乙酰COA、琥珀酰COA等代谢物的浓度
TCA回补途径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产生ATP的途径,它 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 例如卟啉的主要碳原子来自琥珀酰CoA, 谷氨酸、天冬氨酸是从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衍生而成。一旦草酰乙酸浓度 下降,势必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
磷酸戊糖途经(磷酸己糖支路)
(一)
糖的分解代谢
概况
起 始 物 ------ G-6-P 关 键 酶 ----- G6PD 中间产物 --- NADPH、R-5-P
(二) (三)
反应途经
生理意义 1、 R-5-P ------- 为核甘酸合成提供戊碳糖 2、NADPH ----- 作为供氢体参与 • 胆固醇、脂肪酸的合成 • 维持RBC膜的稳定和功能完整 •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乙醛酸循环 (微生物,植物种子 )
发生部位:植物种子细胞内的乙醛酸体。
关键酶:苹果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裂解酶。 意义:将2C酸 4C酸补充TCA循环的4C酸,油
料种子发芽,将脂肪转化成糖(蔗糖)。
2.乙醛酸循环支路
在植物和有些微生物体内具有异柠檬 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前者催化异柠檬 酸裂解生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催化乙 醛酸与乙酰CoA合成苹果酸:
C=O H-C-OH H-C-OH CH2OPO32NADPH+H+
CO2
5-磷酸核酮糖
磷酸戊糖途经 G G-6-P
NADPH
G6PD
糖的分解代谢
F-1,6-P
3-P-甘油醛
丙酮酸 乙酰CoA 乳酸 CoA 柠檬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R-5-P
草酰乙酸
琥珀酸 起始物 ------ G-6-P 关键酶 ------ G6PD 中间产物 --- NADPH、R-5-P
4.途径:
5.关键步骤: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 不可逆反应的步骤。 关键步骤之一:
CH2O P HO H CH2OH HO H H
H
HO
O H
H OH OH
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H
O H
H OH OH
+ H2O
Pi
HO
6-磷酸葡萄糖Hຫໍສະໝຸດ 葡萄糖关键步骤之二:
H2CO P
O H H OH H
H2CO P
五、戊糖磷酸途径phosphopentose pathway PPP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 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这说明 葡萄糖还有其它的代谢途径。许多组织细胞中都存在有另 一种葡萄糖降解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也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shunt,HMP )。参与磷 酸戊糖途径的酶类都分布在动物细胞浆中,动物体中约有 30%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
磷酸戊糖途径
(一) 概况
起始物 ------ -- G-6-P 关键酶 ------ -- G6PD
糖的分解代谢
中间产物 ---- NADPH、R-5-P
(二) (三)
反应途经 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H-C-OH H-C-OH C=O NADP+ NADPH+H+ H-C-OH H-C-OH O
三羧酸循环反应的全过程:
乙酰CoA
草酰乙酸 NADH NAD
+
柠檬酸 顺乌头酸
苹果酸
异柠檬酸
TCA
延胡索酸 FADH2 FAD 琥珀酸 琥珀酰 CoA GTP GDP Pi α- 酮戊二酸
NAD
+
NADH CO2 NAD
+
NADH CO2
TCA调控
单向反应酶:
柠檬酸合成酶(TCA限速酶) 抑制剂:NADH 、NADPH、 琥珀酰COA 、ATP、柠檬酸 激活剂:草酰乙酸、乙酰COA 异柠檬酸脱氢酶 抑制剂:NADH、ATP、琥珀酰COA 激活剂:ADP、Ca2+ α-KG脱氢酶复合体 抑制剂:琥珀酰COA 、ATP、 NADH 激活剂:Ca2+
O
C
O
H-C-OH
OH-C-H
H-C-OH O H-C
OH-C-H
H-C
H2O
内酯酶
OH-C-H H-C-OH H-C-OH CH2OPO32-
CH2OPO32-
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
CH2OPO32-
6-磷酸葡萄糖
是HMP的限速酶。 受 NADPH/NADP+ 比例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 CH2OH NADP+ 糖酸 脱氢酶
与光合作用相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换
六、糖的合成、糖异生
一、糖异生的证据及其生理意义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非糖 物质包括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等均 可以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但具体 过程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在酵解过程中有三步 是不可逆的反应,而在糖异生中要通过其它的旁 路途径来绕过这三步不可逆反应,完成糖的异生 过程。
糖的异生作用简介
1.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 程叫做糖的异生作用。 2.前体: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均可转变为葡 萄糖,如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三羧酸循环的中 间产物(柠檬酸、酮戊二酸、苹果酸等)。 3.进行部位: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另外,肾脏中 也可进行糖的异生(尤其是较长时间饥饿时肾脏糖异生 作用很强,相当于同重量的肝脏的水平)。
三、生理意义 1、饥饿或空腹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2、有效利用乳酸,节约能源,防止酸中毒 3、更新肝糖原,有利于氨基酸分解代谢
H2CO P HO OH 二磷酸果糖 磷酸酯酶 O H
H2COH HO
+ H2O
+ Pi
OH
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糖异生小结
一、概念 非糖物质———— G 或 Gn 胞浆
肝(肾)
异生原料:丙 酮 酸、乳酸、甘油、氨基酸 二、异生过程—— 基本上为糖酵解的逆过程
但须绕过三个“能障”(酵解三关键酶)
1.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需 要生物素为辅酶。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催化 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大脑和心脏中存在这个反应。
3.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 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CoA。其 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
总反应式
G6P+12NADP++7H2O→6CO2+12NADPH+12H++H3PO4 经6次循环,一分子G6P被分解产生6分子CO2,12分子NADPH
意义
提供还原力NADPH (供生物合成需要,如脂肪酸长链的合成) 提供合成原料:主要提供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5-P核糖合 成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