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

合集下载

本期聚焦:保障房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十二五”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思考

本期聚焦:保障房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十二五”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思考

文章 编号 :0 9 6 0 ( 1)5 0 0 — 5 10 — 0 02 20— 0 8 0 0 中图分类号 :23 F9 文献 标识码 : A 作者 简介 : 邢海峰 ( 6-) 男, 1 8 9 博士 . 研究员 . 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城 乡规 划管理中心 副主 任 . 究方向 . 乡规划及其管理政策 。 研 城
t e lc fAfo d be Ho sn u py p o lm s At r s n , h fo d b e Ho sn o s u t n a e h a k o fr a l u i g s p l r b e . e e t t eA f r a l u i g c n t ci sh v p r o b e u c e n alr es aet r u h u ec u ty b t o a h e es c o l ft e1 t i eYe rP a e n l n h do g c l o g o t h o n r , u c iv u hg a h 2 h Fv - a ln a a h t t o as e e d n t ee tb ih e to r a o a l n fe tv u p y s se fAfo d b e Ho sn . lo d p n so h sa l m n f e s n b ea d ef c ie s p l y tm o f r a l u i g s a T r u h a ay i o e c u e a a e i a t o h f r a l o sn o iy t e p p rr ie h h o g n lss f h a s st th v mp c s n te Afo d b eH u ig p l , h a e a s st e t h c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原住房腾退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房地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住保[2010]3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09.28
【实施日期】2010.09.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原住房
腾退办法》的通知
(京住保[2010]30号)
各区、县政府:
为做好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原住房腾退工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发〔2007〕27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发〔2008〕8号)文件规定,北京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原住房腾退办法》,并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依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申请家庭原住房腾退办法
第一条为做好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原住房腾退工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发〔2007〕27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发〔2008〕8号)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家庭的原住房腾退工作按本办法执行。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2.28•【字号】京建发[2011]88号•【施行日期】2011.02.28•【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京建发〔2011〕88号)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有效地组织并指导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做好新时期我委关于加快实施人才兴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按照利于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的原则,经委2011年第四次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同时原则通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议事规则。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机构设置如下:组长:隋振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常务副组长:朱和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副组长:冯可梁(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宋海立(中共北京市纪委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纪检组组长)成员:人事处、综合处、法制处、监察处、建筑业管理处、建筑市场管理处、工程质量管理处、施工安全管理处、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处、科技与村镇建设处、物业管理处、房屋安全和设备管理处、房屋市场管理处、征收拆迁管理处、住房保障办公室、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工程造价管理处、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建筑业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等有关处室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注册中心,注册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特此通知。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附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议事规则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为中心工作,全面推进行业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工作,确保“十二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北京市西城“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北京市西城“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3月目录前言 (1)基本概况 (1)(一)规划范围及年限 (1)(二)规划依据 (2)市政部分一、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成就 (3)(一)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3)(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3)(三)旧城平房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 (8)二、主要存在问题 (9)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10)四、西城区“十二五”市政基础设施总体发展思路及目标 (11)五、“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重点 (14)(一)重点功能区基础设施保障 (14)(二)重点工程项目 (16)六、保障措施建议 (23)(一)旧城改造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23)(二)切实发挥规划指导作用 (23)(三)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 (23)(四)加大宣传力度 (23)交通部分一、西城区现状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24)(一)城市道路 (24)(二)公共交通系统 (28)(三)停车系统 (30)(四)自行车与步行系统 (31)(五)交通管理系统 (32)二、现状问题和症结探寻 (32)(一)现状问题 (32)(二)症结分析 (34)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37)(一)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 (37)(二)西城区“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目标 (37)四、西城区“十二五”交通系统建设规划 (42)(一)规划原则 (42)(二)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43)五、实施建议 (54)前言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工程、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首都发展向国际化大都市跨越、加快推进“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关键时期,也是北区、南区实施行政区划合并后西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期,《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市政、交通各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各专业、各部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北京市市情及北京考点试题及答案(三)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北京市市情及北京考点试题及答案(三)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北京市市情及北京考点试题及答案(三)1、单选题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_____A: 旅游消费的钱少B: 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C: 北京胡同的环境好D: 北京胡同交通方便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试题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职能众多,文物古迹丰富,其中北京胡同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与老北京的建筑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所以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

2、单选题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是_____A: 北京中关村B: 清华大学C: 中国科学研究院D: 北京大学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试题分析: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这里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所以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中关村有“中国硅谷”之称。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目前首都北京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_____A: 人才缺乏B: 沙尘暴C: 水资源缺乏D: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试题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冬春季风大,多沙尘暴,所以B正确;北京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所以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所以C和D正确;北京高校密集、科研机构众多,人才密集,所以A错误。

4、单选题下列关于北京市地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A: 西北高,东南低B: 东北高,西南低C: 西北低,东南高D: 东北低,西南高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试题分析:北京市西有太行山,北有燕山,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省内的永定河、潮白河都有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故选A.5、单选题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A: 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 大致位于116°E、40°SC: 由于北京处于干旱地带,无河流流经D: 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北部,北面、西面多山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试题分析:北京市大致位于116°E、40°N,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属于半湿润地区,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流经,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D符合题意。

试析公租房退出机制及其完善

试析公租房退出机制及其完善

试析公租房退出机制及其完善论文摘要自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以来,公租房逐渐成为“安居工程”中的一项新措施。

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庞大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公租房暴露出很多自身的不足,尤其是不完善的退出机制,导致住房分配公平有效的目的难以实现。

完善公租房退出机制,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论文关键词公租房退出机制住房保障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发展至今,已经建立起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

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作为一项新的住房保障政策,解决了部分城镇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效改善了社会矛盾,逐渐成为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力军,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是,回顾近几年我国公租房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不完善的退出机制一直是困扰我国住房保障的瓶颈。

确立科学的退出机制,才是促使有限的公租房得到高效利用、落实安居工程的“生命线”。

本文将通过分析公租房“僧多粥少”的现状,探讨退出机制的立法规范,提出从严格准入到后续保障等的一系列完善退出机制的合理建议。

一、公租房目前,我国对公租房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就其特点来看,它是面向城镇中等收入偏下的住房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出租的政策性或保障性住房。

建设公租房是政府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职工等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过渡性方法。

(一)公租房的产生随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许多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涌现大量外来人口,导致居民的住房刚性需求随之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畸形繁荣,商品住房价格“高高在上”,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无力购房者,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外来打工人员以及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等被称为“夹心层”的社会弱势群体。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京政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二〇一二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实施引导第三章发展建设重点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建设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新城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形成系统、规模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州、顺义、亦庄等重点新城作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主要载体,迎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重要机遇期。

充分发挥重点新城在首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规划范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为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

同时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新要求,规划统筹研究了亦庄新城与大兴新城的整合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统称为“亦庄-大兴新城”。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新城建设以“强化重点、示范带动;分类发展、全面推进”为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创新、机制适应、改革突破的基本方针,以全市统筹的产业布局带动提升新城产业层次和产业特色,以市级及新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改善新城的生活服务水平,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城的市政及交通支撑条件,加快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与区域城市群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经济发展高端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首都经济特征进一步显现,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月目录前言 (4)第一章“十一五”时期住房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5)一、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5)二、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符合首都实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6)三、统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实施体系 (7)四、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组织管理体系 (9)第二章“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第三章“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的主要任务 (14)一、进一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完成100万套建设收购任务 (14)(一)加强供应计划管理,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14)(二)加强规划布局引导,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14)(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15)(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高品质保障性住房 (16)二、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17)(一)坚持多主体建设,多方式筹集房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比例和规模 (17)(二)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统筹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7)三、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审核和分配制度,科学有效配置住房保障资源 (18)(一)完善资格审核管理机制 (18)(二)完善房源分配管理制度 (18)(三)完善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19)四、加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19)(一)健全后期管理机构,完善后期监管机制 (19)(二)创新物业服务模式,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19)(三)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府回购机制 (19)五、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20)(一)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解决棚户区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20)(二)加大旧城人口疏解安置和房屋保护性修缮力度,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 (20)(三)加大农村抗震节能住宅新建和改造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 (21)第四章保障措施 (22)一、积极推进住房保障立法工作 (22)二、做好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22)三、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22)四、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 (23)五、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和实施成果的宣传 (23)前言住房保障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决策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重要部署,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结合北京实际,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

本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主要成就,科学把握“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住房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考虑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因素,着眼于完善符合首都实际的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对于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全面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推动北京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住房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时期是本市住房保障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住房保障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本市住房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更多的市民切实享受到住房保障工作成果,对于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时期,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48.5万套,其中廉租住房2.3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2.9万套;限价商品住房16.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2.6万套;其他首都功能核心区保护性改造、城乡结合部整治、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各类定向安置住房14万套。

建设收购规模完成原定计划目标3000万平方米的近1.5倍。

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从2006年的115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2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套数占全市住房新开工套数的比重由2006年的5.8%提高到2010年的61.5%,增加了55.7个百分点。

累计投放保障性住房用地3603公顷,占同期住宅供地的45.5%。

到“十一五”期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05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

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解决了约4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十五”时期的2.5倍。

二、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符合首都实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统筹考虑首都实际,全面总结“十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经验,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先后印发或修订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管理办法,出台了近100个住房保障配套政策文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动态调整廉租住房准入标准,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其中收入标准从“十一五”期初的人均月收入580元调整至“十一五”期末的960元。

2007年底实现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应保尽保”,2010年底实现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应保尽保”。

规范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方式,“暗补”变“明补”,明确补贴数额,加强和规范廉租家庭后期退出管理。

二是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调整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科学确定住房、收入、资产标准。

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在户型面积60平方米左右。

明确了再上市交易年限,并采取提高补交土地收益比例、政府优先回购等政策措施,严格经济适用住房退出管理。

三是建立和完善限价商品住房制度。

2008年本市推出限价商品住房政策,供应对象主要为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居民家庭。

限价商品住房既具有商品房属性,又具有保障属性,对于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为有效解决本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2009年本市推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现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合理衔接。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转变住房保障供应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并有利于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解、城乡结合部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筹集定向安置住房房源,加大农村抗震节能住宅新建和改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三、统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实施体系“十一五”时期,在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紧紧围绕“建设、审核、分配、管理”四个重点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实施政策制定、建设计划、土地供应、建设过程等“十公开”,打造保障性住房“全程阳光工程”,确保住房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建设管理。

落实“四个优先”措施。

优先安排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区域安排保障性住房项目;优先安排市区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优先办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前期手续,完善绿色审批机制。

严把“五道关”。

规划设计上,组建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委员会,编制规划设计指导图集,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水平;工程建设上,鼓励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方式,优选实力强、信誉好、水平高的大型骨干企业作为建设主体;建材使用上,大力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建材,组织开展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质量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网格管理执法检查力度,全面推行工地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竣工交用的保障性住房实现市政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交用。

二是创新审核机制。

实行“三级审核、两次公示”,严格资格准入,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

即街道初审,将原来全市一个窗口受理申请调整为全市314个街道(乡镇)全部开设资格审核窗口,区县复核,市级备案;分别在户籍所在街道(乡镇)、区县进行两次公示。

同时建立了日常审核和定期复核联合审查机制,通过保障性住房审核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与房屋交易、住房公积金、民政、公安车管、社保、地税等系统数据的信息比对机制,提高审核准确性;对已入住廉租家庭和轮候期超过一年以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家庭进行定期复核。

截至“十一五”期末,共计审核备案家庭23.06万户。

三是推进分配公开。

建立了“公开摇号、顺序选房”房源分配制度,严格实行分配政策、分配程序、分配房源、分配对象、摇号过程、摇号结果“六公开”。

摇号过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进行监督,摇号结果由公证部门进行公证,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对社会公示。

“十一五”期间累计公开摇号107次,全部做到阳光透明。

四是规范后期管理。

加强保障性住房入住后检查,依法严肃查处出租、出借、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

创新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模式,试行业主入住前成立业主大会,组织开展物业承接查验试点,推行第三方评估制度,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四、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以区为主、全市统筹”工作体制,构建市区街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全面加强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了住房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土地供应、规划布局、资金保障、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各区县政府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了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街道(乡镇)成立住房保障科,切实承担本区域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编制、工程建设、资格审核、分配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效能监察和绩效考核机制,市政府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与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约谈和考核问责。

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机融入到住房保障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梳理工作流程,认真查找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监督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