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音乐疗法》

合集下载

试论音乐治疗的作用

试论音乐治疗的作用

试论音乐治疗的作用作者:贾云月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音乐不仅具有一定欣赏、审美价值,同时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音乐疗法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逐渐被社会和医学界所接受,并日趋成熟。

本文通过对音乐治疗的定义以及原理的阐述,进而着重探讨音乐治疗对人的心理方面的作用来说明音乐所特有的功效。

关键词:音乐治疗;定义;原理;心理作用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90-01一、音乐治疗的定义音乐用于治疗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被认为能够通神的“巫”就是利用音乐和舞蹈帮人们解除各种疾病和痛苦。

如何定义音乐治疗呢?我们可以从广义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音乐治疗是指将音乐广泛用于治疗、康复、教育、保健等活动之中。

作为一种治疗技术,狭义的音乐治疗则是指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利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从物理角度来说,音乐作为一种声波,当其频率、节奏、强度等与生物体内部的振动频率、生理节奏相一致时,便会发生同步的和谐共振,产生一种类似细胞按摩的作用,从而对生物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

从生理角度来说,音乐通过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而达到影响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效果。

听神经纤维接受到不同的声音,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经大脑分析后人体即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现代研究认为,音乐经感觉通路入脑后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某些神经逆质的分泌转化,起到调整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的作用。

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也是心理过程。

人们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信息,体会到愉快、满足、悲怆等情绪,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时音乐通过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创造各种现实与非现实的意象世界,亦即使患者通过想象,恢复与自然、社会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进而恢复心理平衡。

音乐疗法(心理学家大会推荐的音乐治疗培训)

音乐疗法(心理学家大会推荐的音乐治疗培训)

人类很早就已经认识到,音乐与疾病治疗有 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音乐是人类最古老 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人类社会早期,关于音 乐治疗疾病的观念,是通过迷信仪式反映出 来的。我国古籍《群经音辨》中有“乐,治 也”之说,明确了音乐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 段。
公元前五世纪时,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指 出了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他认为音 乐是:“有用于医疗心中忧郁和内心病症的 旋律…”。并称之为“音乐医学”和音乐 的“净化”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结果都表明,主导音乐活动主 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 都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乐的特点在于对 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交流 或传递作用,能沟通人的内心世界,使情绪或 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 据。
音乐刺激的内在机制是物理性的,我们通过 听觉器官感觉到声音,听觉器官的神经纤维 把声音信号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的皮层系统, 使它们立即处于兴奋状态。机体对音乐的 某些物理反应包括自发的、无控制的反射, 当我们听音乐时, 当音乐加速,呼吸也随之加 快,这就是无意识反射。一定的音乐成份,可 以明显地影响神经系统,音乐对情绪的冲击 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心率及 呼吸过程的变化。
当你紧张不安时
对紧张不安、焦虑烦闷的学生,可选用调性平和、 旋律优美抒情、清淡幽雅、节奏平稳缓慢、速度 徐缓宽舒、音色柔美、力度偏弱的乐曲,如《烛影 摇曲》、《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 花月夜》、《渔舟唱晚》、《梦幻曲》、《G弦 上的咏叹调》等乐曲。这些优美的音乐、动人的 旋律、丰富的音色可以使聆听者解除紧张焦虑、 身心放松、镇静安定,进而调整身心的混乱和无序, 增强自信,使精神获得平衡,恢复心理健康。
谢谢欣赏
咨询音乐治疗工作坊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委会深圳办

《音乐治疗法》课件

《音乐治疗法》课件

老年音乐治疗的方法
包括聆听音乐、唱歌、乐器演奏和音 乐创作等。
老年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焦虑、抑郁、失眠和身体疼 痛等问题的老年人。
老年音乐治疗的效果
研究表明,音乐治疗能够提高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缓解其心理和身体上的 不适。
精神疾病患者的音乐治疗
精神疾病患者的音乐治疗
精神疾病患者音乐治疗的方法
《音乐治疗法》ppt 课件
REPORTING
• 音乐治疗法的概述 • 音乐治疗法的原理与技术 • 音乐治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音乐治疗法的科学研究 • 音乐治疗法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音乐治疗法的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音乐治疗法是一种利用音乐和声 音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它涉 及到心理、生理和情感等多个方 面。
历史
音乐治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 代文明时期,但直到20世纪中叶 ,才开始有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理论基础
心理学基础
音乐治疗法基于心理学的理论,特别 是情感和认知的理论,认为音乐可以 影疗法也基于生理学的理论,认 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如心 率、血压和呼吸等。
音乐治疗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音乐治疗法与心理治疗的结合
音乐治疗法可以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结合,通过音乐手段来 缓解情绪、调整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治疗效果。
音乐治疗法与身体治疗的结合
音乐治疗法可以与瑜伽、舞蹈、按摩等身体治疗方法结合,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放松 身体、缓解疼痛和促进身体康复。
音乐治疗法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音乐治疗法可以与神经科学研究结合,探索音乐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音 乐治疗法的神经机制和作用。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1音乐疗法的定义: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音乐疗法无论是作为一种波动还是音符,都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影响着人类的情绪和感受,能提高人的兴奋度,也能使人内心平静也能使人愉悦,还能帮助入睡。

(Loewy J,hallan C,Friedman E,Martinez C.2005)。

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艺术、教育、临床、康复学、电子、工程为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略之外的应用和发展。

它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歌词创作、即兴表演、舞蹈等,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为身心功能障碍、身体机能失调的患者提供有益的恢复治疗。

是一种“愉快的自然疗法”。

根据强调的不同侧重,音乐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1侧重于音乐治疗的功能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euscia K.在1989年对音乐治疗的定义中强调的是:(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

(2)音乐治疗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等各种活动。

(3)音乐治疗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因素。

1.2侧重于音乐治疗的方法形式音乐疗法是运用音乐的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和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的治疗技术。

也就是强调了音乐的媒介形式。

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唐纳德在《人生的音乐治疗》中认为:“音乐治疗就是通过音乐方式来恢复、保持或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让个体在身心水平打到良好的改变。

”同样,治疗师Alvin也有类似的观点,音乐治疗是将音乐以人为的控制方式使用在有心理、生理、情绪障碍的成人或儿童身上,以助于治疗、康复与训练。

音乐理疗

音乐理疗

音乐对於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

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於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

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

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

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

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像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资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

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

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人体的贺尔蒙;相对於年轻人,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的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

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早已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後便失去疗效。

基於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普遍的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於人类心跳的速率。

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於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

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一、定义: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肠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二、音乐疗法的主要步骤(一)、评估与确定患者的问题。

(二)、制定治疗目标。

(三)、根据治疗目标制定与患者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

(四)、实施音乐活动并评估患者的反应。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一)、音乐疗法属心理疗法之一,因此心理疗法的适应症就是它的适应症,尽管治疗目标基本一致,但音乐治疗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还可帮助正常人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建立自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恢复疲劳等。

(二)、音乐的功能1、镇静作用。

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可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可以消除紧张感,减轻恐惧不安的情绪。

2、镇痛作用。

活跃、欢快雄壮、激情的音乐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效果,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病阈升高的缘故。

术后病人听轻音乐,其疼痛的比分都明显降低。

3、降压作用。

由于音乐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感,因而对心血管系统发生良好的反射作用,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以及改善心脑供血状况。

4、调节情绪作用。

明快、活跃的音乐能使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抒情、优美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激情兴奋的音乐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平稳、柔和的音乐则可使人情绪安静,心平气和。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神经症、精神类疾病、心身疾病、各类行为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亚健康状态、疼痛、失眠等。

四、音乐疗法(体感音乐)禁忌症(一)、疼痛急性期、风湿性关节炎也显示出对这类振动刺激的不良反应。

音乐疗法心灵治愈与情绪稳定

音乐疗法心灵治愈与情绪稳定

音乐疗法心灵治愈与情绪稳定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人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音乐的美好,更将其作为一种情感表达与交流的手段。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和医学的发展,音乐疗法逐渐被重视,它以音乐为媒介,通过调节个体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音乐疗法的定义、作用原理、实际应用以及心理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音乐疗法的定义与发展音乐疗法是指运用音乐理论与实践,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听觉刺激,达到情感释放、心理调整与行为改善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

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方式,旨在通过有目的地使用音乐来支持患者的身心发展、促进健康和治疗各种身心疾病。

音乐疗法起源于古代,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治疗方式,自20世纪中叶以来才开始得到正式认可及广泛应用。

在此之前,虽然音乐被认为具有治愈功能,但它并没有受到科学界和医疗界的重视。

20世纪4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情感和生理状态具有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促使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蓬勃发展。

音乐疗法的作用原理音乐疗法能够起到心灵治愈与情绪稳定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感官刺激音乐作为声波的传播形式,可以直接刺激人类听觉系统。

不同频率、节奏和旋律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大脑中的不同神经元,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例如,欢快的音乐可以激发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感到愉悦;而低沉、缓慢的旋律则可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共鸣。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如在悲伤或痛苦时倾听悲伤的乐曲也能帮助个体进行情感宣泄,在痛苦中找到共鸣与理解。

情绪共鸣人类天生具有对声音和韵律灵敏的感知能力。

当人们接触某种类型或风格的音乐时,与其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关的情感往往会浮现出来。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为个体提供认同感,还能通过反映自我内心,将潜在问题显露,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与想法。

社交与互动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如合唱团、乐队等,人们可以通过协作与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音乐疗法效用

音乐疗法效用

音乐疗法效用概述编辑音乐疗法效用音乐疗法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

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

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2发展编辑40年代开始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

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

80年代至今从8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学方面也进行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

概括起来,在起初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型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又有主动参与,如包括简单乐器操作训练,还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而形成综合性音乐活动。

由于形式各异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认识也有所差异,但仍较普遍地认为这种综合性安排的效果较好于单听音乐。

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

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

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

在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原则上应适合患者的心理(尤其情绪方面)、更要适合患者的病情;然后编制设计,规定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故宜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讨论,以促成相对统一的定式化、规范化。

至于音乐治疗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对精神病的阴性症状效果较好,也有报道认为作用不待久。

推测由于适用的音乐在心理上能调动和激活潜在的情绪功能、提高兴趣和爱好以及促进思维联想等,以是一种辅助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