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合集下载

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

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

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晚清“文明”论语境中的西方文明批判随着近代以来对西方文明的接触与了解,晚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声音,这种批判主要体现在晚清“文明”论语境中。

尽管对西方文明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晚清时期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具有一定的主要共性。

在许多批评中,西方文明被视为威胁、侵略和压迫的象征,被晚清知识分子视为是剥削和压迫中国的根源。

首先,晚清时期的批判声音主要集中在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

以孔子的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产生了冲突。

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而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价值观上的冲突被看作西方文明的错误和堕落,被认为是腐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元凶。

其次,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涉及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封建专制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的民主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这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批评更为尖锐,也更加强调西方制度的优势。

与此同时,晚清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的屈辱现实,使得西方被看作是推动这种不公平对待的元凶。

因此,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被晚清知识分子批评为是掠夺中国资源的工具。

另外,对于西方科学和技术的传入也引发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批判之声。

西方文明的科学技术进步被晚清知识分子视为是导致传统价值观动摇和国力衰落的根源。

他们指责西方文明所带来的科学技术是为了实现殖民和剥削的目的,这些新兴科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混乱与不稳定。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积重难返的危机使得这种批判声音更为尖锐并且普遍。

结论上看,晚清时期普遍存在对西方文明的批判,诸多知识分子反对西方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并认为西方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社会持续动荡。

此外,他们也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制度推动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而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先进科技,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却也为传统价值观的动摇和中国国力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西方人虚伪的道德观

西方人虚伪的道德观

西方人虚伪的道德观
西方人素有虚伪的道德观之称,这一点在跨文化交流以及国际政
治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归结为单一因素,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探讨。

首先,西方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而多元化往往会伴随着价
值观的多样性。

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中,自由和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而道德则往往被视为一种约束。

因此,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和自由,很多西方人会以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去规避道德责任。

其次,西方社会注重的是外在的礼仪和表现,而内心的感受和真
实的想法则显得次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西方人在言谈举止上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的原因。

他们做出的行为很可能只是为了顺应社会的规
范或是外界的期望,而并非出自内心。

最后,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道德标准的双重标准现象。

这种
双重标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上。

很多西方人在对自己
的标准和要求上要求很高,但是对他人则持有放任或是苛刻的态度。

这种双重标准往往会导致西方人在自己需要遵循道德准则时表现得合
乎规范,而在对别人时则持有不同的标准。

在面对西方人虚伪道德观的时候,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出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理解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和
价值观的多样性。

其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西方人的内心感受和真
实意图,并通过深入沟通去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最后,我们需要在对待他人时做到秉持公平的原则和一致的道德标准。

总之,虚伪的道德观并不是西方文化的全部,我们需要以包容和理解为前提去面对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挑战,以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和谐共处。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1. 对于礼节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节,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自由。

2. 对于谈话方式的误解:中国人更喜欢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喜欢间接表达。

3. 对于谦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强调谦虚,而西方人则更加强调自信。

4. 对于礼物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物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礼物的情感价值。

5. 对于节日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聚会,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独立性。

6. 对于穿着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穿着的正式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穿着的舒适性。

7. 对于职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职业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职业的发展性。

8. 对于家庭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家庭的发展性。

9. 对于社交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社交的礼仪,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社交的自由性。

10. 对于时间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时间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质量。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35句负能量格言句句犀利毒舌却都是残酷的人间真理

35句负能量格言句句犀利毒舌却都是残酷的人间真理

35句负能量格言,句句犀利毒舌,却都是残酷的人间真理编辑:真情部落格(ID:ZhenQingBlog)首先,请确保拥有一份独立收入,然后再来实践美德。

——希腊谚语只有平庸的人能永远保持他们的最佳状态。

——尚·季洛杜只有两件事可能是没有极限的:宇宙,以及人类的愚蠢。

不过前者我还不太敢确定。

——爱因斯坦四十五年来,我的父母只吵过一次架,那次吵架持续了四十三年。

——凯西·莱德曼结婚前,我有六套养育小孩的理论;现在,我有六个小孩,却没有任何理论。

——约翰·威尔默特亚当是全世界最幸运的男人。

因为他没有岳母。

——马克·吐温一个透露自己年龄的女人,不是太年轻,还没什么东西好失去,就是老到无法得到任何东西。

——中国谚语三十多岁时,我们想要交朋友;到了四十多岁才会知道,朋友跟爱情一样,都无法拯救我们。

——F·史考特·费兹杰罗友谊是如此甜美、稳固、忠诚又至死不渝的神圣情感,只要他们不跟你借钱。

——马克·吐温你在你的诗里说我是蠢蛋,就在我快要同意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凡是跟愚蠢有关的,你才真是专家,朋友。

——法兰兹·格里帕策摧毁美好的一天需要两个人。

第一个人在你背后说了一些很糟的坏话,第二个人是你好朋友,他可以保证你立刻听到那些坏话。

我不需要一个在我改变时跟着改变、点头时跟着点头的朋友,我的影子可以胜任这工作。

——普鲁塔克你怎么不在你身上钻个洞,好让那些愚蠢流出来。

——格鲁乔·马克斯睿智的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蠢蛋说话,是因为得说些话。

——柏拉图如何区分不幸和灾难?如果格莱斯顿掉进泰晤士河,那是不幸。

但如果有人再把他拖上岸,那就会是场灾难。

——班杰明·迪斯雷利(文中指的,是他的继任者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我不是想独自一人,我只是不想被打扰。

——奥黛丽·赫本如果我有一把枪、两颗子弹,然后跟希特勒、本拉登、和你在同一个房间里,我会射击你两次。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政法大学教授:五千年文明是指人类五千年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大约五千到五千五百年,古印度和米诺斯文明大约四千到四千五百年,中国大约三千五百年,我们将指称人类文明的五千年安到中国身上。

在我们这里,许多常识都被颠倒了。

我们的国人带着深度的文化有色眼镜,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哈哈镜认识西方。

在这面哈哈镜中,也映射出被扭曲的我们自己。

我在美国的时候常遇见这样的中国学生,他们与美国教授吵架:“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你们美国才二百年。

我们创造辉煌的文明时,你们还在树上爬呢!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我们指手画脚呢?”我在国内一次会上,听到一位中国名牌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博士也讲过类似的话,但他引述的是一个哈佛教授的话,把人称变了,没用猴子的比喻而已。

我们的反美斗士也乐得援引美国人作权威,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其实,这是在偷换概念,将文明的历史与一个政治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

美国是西方移民建立的,他们传承的是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

就像我们的一些边疆地区,开化得非常晚,但那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中原早期开发地区的移民。

最初登上北美土地的那些欧洲人不是刚从树上爬下来,而是乘坐着“五月花号”那样的帆船横跨大西洋而来。

那浩瀚的大西洋岂是猴子能爬得过来的?在这些船民身上,承载着四千多年西方文明的遗产。

至于美国是否有资格对我们提出一些忠告,那要看我们是否想搞现代化。

如果我们想学某些北美印第安人、阿米希人,拒绝现代化,我们就不需要美国人对我们“指手画脚”。

如果我们还想搞现代化,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虽然我们有悠久的文明,但那是农业文明,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

对于前者的创造,美国居功至伟;而对于后者,美国是创始者,领先者。

所以,美国虽然是年轻的国家,但却是最古老的现代文明。

在现代文明方面,他们是创始者、是先生,我们是后来者,是学生。

他们才是老资格。

我们已经向他们学习很多,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1.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1.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

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在我们这里,许多常识都被颠倒了。

我们的教育使国人带着深度的文化有色眼镜,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哈哈镜认识西方。

在这面哈哈镜中,也映射出被扭曲的我们自己。

我在美国的时候常遇见这样的中国学生,他们与美国教授吵架:“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你们美国才二百年。

我们创造辉煌的文明时,你们还在树上爬呢!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我们指手画脚呢?”我在国内一次会上,听到一位中国名牌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博士也讲过类似的话,但他引述的是一个哈佛教授的话,把人称变了,没用猴子的比喻而已。

我们的反美斗士也乐得援引美国人作权威,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其实,这是在偷换概念,将文明的历史与一个政治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

美国是西方移民建立的,他们传承的是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

就像我们的一些边疆地区,开化得非常晚,但那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中原早期开发地区的移民。

最初登上北美土地的那些欧洲人不是刚从树上爬下来,而是乘坐着“五月花号”那样的帆船横跨大西洋而来。

那浩瀚的大西洋岂是猴子能爬得过来的?在这些船民身上,承载着四千多年西方文明的遗产。

至于美国是否有资格对我们提出一些忠告,那要看我们是否想搞现代化。

如果我们想学某些北美印第安人、阿米希人,拒绝现代化,我们就不需要美国人对我们“指手画脚”。

如果我们还想搞现代化,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虽然我们有悠久的文明,但那是农业文明,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

对于前者的创造,美国居功至伟;而对于后者,美国是创始者,领先者。

所以,美国虽然是年轻的国家,但却是最古老的现代文明。

在现代文明方面,他们是创始者、是先生,我们是后来者,是学生。

他们才是老资格。

我们已经向他们学习很多,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不过,很少有国人能够意识到,即使在古代文明方面,我们也没有理由在他们面前摆老资格。

所谓的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宣传,不是真实的历史。

在学术界,文明是有公认标准的。

就是出现文字(不是象形符号)、青铜器、城市或国家,按公认的标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就是3500年左右。

从商代算起。

夏朝是否进入了文明,由于没有可靠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为根据,我们目前只能存疑。

至于五千年,都算到三皇五帝去了,因为算到夏朝,也不过四千年。

在我们的历史年表上,五帝每个在位约一百年,这样才勉强拉出个打了折扣的五千年。

实际上,所谓五千年文明是指人类五千年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大约五千到五千五百年,古印度和米诺斯文明大约四千到四千五百年,中国大约三千五百年,我们这里又一次偷换概念,将指称人类文明的五千年安到中国身上。

在古代几个重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相对后起比较年青的一个。

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晚二千年,比西方文明要晚大约一千年。

但西方文明是第二代文明,因为它是在继承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中华文明属于第一代,是从新石器时代直接成长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民族主义者想找到一点自豪感,可以对西方人说,我们是你们的叔叔,不过这侄子却长我们一千岁。

如果将美国视为西方的一个亚文明,这个亚文明也不止二百年,而是近四百年。

美国文明应该从五月花号着陆算起(1620年)。

这批船民是乘坐着当时最先进的帆船,靠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怀揣着《圣经》来到北美大陆的,不是刚从树上爬下来的。

他们登陆十几年,就在附近创办了哈佛大学(1637年)。

所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

而所谓二百年之说,指的是二百年前他们制定了宪法,建立了联邦国家。

那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政治智慧的宪法,它是从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直到18世纪西方政治智慧的结晶。

我们这个民族要具有那种政治智慧,还不知需要多少年!
这种比不过今天就比历史,拿老祖宗来为自己撑腰的心态,几乎是所有落后民族都有的。

这些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恐怕不知道,在与西方比资格方面,他们也落在了后面。

希腊人在今天的欧洲已经落伍,但他们就经常面对着北方的暴发户摆老资格。

中国人常说,唐宋时代中国如何比西方先进,但也许阿拉伯人比中国人更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那几百年,落后的西方人大大受惠于阿拉伯人。

如果阿拉伯人听到中国人说那时中华文明世界第一时,一定会惊愕地瞪大眼睛,因为按他们的“常识”,那几百年他们是世界第一。

中国人摆老资格时,也许没有把黑非洲放在眼里,但早在19世纪,黑人民族主义者就已骄傲地宣称:黑人创造了最古老的文明并将其传播给全人类。

亨利?加尔内就说过:“当我们种族的这些代表惊奇地充满世界时,现在傲慢自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祖先还居住在地下洞穴中,他们有的赤身裸体,有的仅用野兽皮遮羞蔽体。

”即使抛开古埃及文明是否黑人创造的争论不谈,单就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而言,黑非洲人的确比任何民族更有资格摆老资格。

如果我们并不比西方更老,那么在古代我们比西方更发达吗?
“中华文明在古代比西方发达,只是最近这几百年落后了”,这几乎是多数中国人的常识。

其实,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西方文明的发展水平都高于中国。

从两个文明的起点上看,当米诺斯文明修建起宏伟瑰丽的宫殿和创作出美伦美奂的壁画时,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夏朝时期,但我们的考古学家迄今所挖到的据称是夏朝的东西,其发展水平没法与米诺斯文明相比。

此后四千年中,大约有二千多年西方文明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一千多年中国的发展水平高于西方。

中国高于西方的时期,主要是西方历史上的两个“黑暗时期”(Dark Ages),即公元前12—8世纪,公元5—10世纪或再往后一点。

但这两个时期都是蛮族入侵,打断了西方文明的正常发展进程以至出现大倒退的时期。

要多说几句的话,西方文明有一大特征,就是飞跃式发展。

有人说希腊文明不是逐渐成长的,而是“燃烧着喷发出来的”。

我们经常将我们唐宋时期与同时代的日尔曼人相比,的确,这个时期两者的反差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忽略了三点,其一,这是日尔曼人入侵的结果,它造成西方文明短暂的晦暗,我们仅拿出这一段来比较,就抺去了此前二千多年西方文明辉煌的历史。

我们不能将此时从原始森林中刚涌出来的日尔曼人来代表整个西方文明,就如我们不能将秦汉时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五胡、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清代入关的女真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一样。

其二,尽管中世纪西方文明发展水平低,但它代表一种新型的文明,孕育了现代文明的胚胎,具有向现代文明发展的内在趋向。

它注定会发展为现代文明。

其三,虽然它起点低,但速度快得惊人。

每百年社会就面貌一新。

虽然11世纪起它刚开始走出黑暗时代,但12世纪到13世纪,罗马法复兴、亚里士多德革命、教皇革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城市繁荣、议会制度形成。

14世纪就开始了文艺复兴,15世纪开始了全球航行的地理大发现,16世纪发起宗教改革,17世纪,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18世纪发起了工业革命,19世纪将地球的大部分变成其殖民地,20世纪,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信息社会,也就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信息社会文明。

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已经孕育在那个被人瞧不起的黑暗时代。

如果我们在中国的唐宋与欧洲的黑暗时代的巨大反差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的话,那么,故事的另一半却是令我们尴尬的:仅用了四、五百年时间,这个一度在发展水平上远不如我们的文明就走在了我们前头。

并且,根据我的理解,只有西方文明才有可能发展成现代文明,其它文明都不可能。

它的传统文明就指向现代文明,而其它文明都不可能自发地走向现代文明。

所以传统西方文化是前现代的、准现代的,而其它传统文明是非现代的、反现代的。

两种传统文明不仅是发展水平的差别,还有类型上的差别。

似这样对西方文明的偏见在我们许多国人的头脑中还有很多。

比如人们熟知的一个说法,似乎西方文明或基督教文明本性上就具有扩张性、侵略性。


据之一就是十字军。

其实,在十字军之前和之后,是伊斯兰教的大肆扩张,十字军是基督教面对伊斯兰教扩张的一个自卫性行为,即所谓收复失地。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有五个大主教区,其中四个半都被伊斯兰教夺去了,只剩下一个罗马大主教区,也被伊斯兰教占了一大部分。

那数百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处于被动的守势,东西南三面受到伊斯兰教的攻击。

西亚丢了,北非丢了,伊比利亚半岛被占了几百年,连巴黎也差点让穆斯林占去,十字军帮助东方的基督徒兄弟抵抗伊斯兰教进攻,收复“圣地”,结果也没达到目的,伊斯兰教在东部仍在扩张,直到15世纪将巴尔干半岛和南欧的其它一些地方也占了。

可在我们的宣传书中截取历史的一个片段,告诉人们,阿拉伯人是自卫的,而十字军却落下侵略扩张的骂名。

直到今在,阿拉伯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他们向外扩张的民族英雄,而西方政治家一不小心援引了十字军,就会招来一片骂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悲的是,我们只能一点点向学生讲解真实的历史,但伪造的历史铺天盖地而来,无所不在。

我们的零售无法与人家的批发竞争。

这种宣传教育能够使人成为智障者(非理性、不合逻辑、漠视常识),成为心理的疾患者(偏执、情感支持观察和判断)。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这种宣传教育,对于一批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民族主义者的出现负有主要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