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疗法7版
小儿补液计算大全题库

儿科补液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液体疗法

纠正低钾:
补钾: 补氯化钾
轻度低钾血症:200~300mg/(kg· d)
2~3ml/(kg· d) 10% KCl
严重低钾血症:300~450mg/(kg· d)
3~4.5ml/kg.d 10% KCl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
补钾原则(注意事项):
见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
补钾浓度0.15~0.3%(<0.3% );
配方Na+、K+、Cl-浓度纠正丢失
枸橼酸钠 /NaHCO3纠酸
口服补液疗法
(ORT)
适应证: 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
方法:轻度: 50~80ml/kg
中度: 80~100ml/kg 8~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 少量多次;
口服补液疗法
注意事项:
(ORT)
ORS含K+ 20mmol/L
( 0.15% ): 若低钾,需额外补钾; ORS中HCO3- 30mmol/L :若存在酸中毒, 需额外纠酸; 病毒性肠炎时:应稀释使用,以免电解质过量; 因病毒性肠炎大便Na+低 (50mmol/L), 而ORS中Na+ 90mmol/L;
第6版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 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音低 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 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碱中毒
30
31
低钙和低镁血症
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 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
第6版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 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
第七章液体疗法01

间质液
(占体重的25%)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40%)
正 常
不显性失水
肺
小
皮肤
儿 皮肤显性出汗 每
日 大便
失 水
尿
小儿每日需水量: 120~150ml/100cal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脱水
指体液尤其是细胞外液的减少 失水的同时还伴有电解质的丢失
脱 轻度
水
的 中度
程
度 重度
脱 水
等渗
的 低渗
血间
细
浆质
胞
液
内
液
二、低渗性脱水
二、电低渗解性质的丢失 > 水 血钠浓度<130mmol/L
体 征 重
细
间
胞
症
血质
内
状
浆液
液
轻
三、高渗性脱水
水的丢失>电解质 血钠浓度>150mmol/L
症 状 重
细
间
胞
血质
内
浆液
液
体 征 轻
脱水性质的临床评估
等渗
低渗
高渗பைடு நூலகம்
血清钠
( mmol/L)
水和电解质 丢失
二、
一般分次口服,重者给予静滴。
补钾浓度不能超过0.3%
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短于6~8小时。
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由于 H 或[ HCO3 ]丢失所致。
1、体内碱性物质经消化道或肾大量丢失:如 腹泻、肾小管酸中毒。
原 因 2、酸性代谢产物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饥饿
性酮症、肾衰等。
3、摄入的酸性性物质过多:如长期应用水
• 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液体疗法 Fluid Therapy

血 5%
间质 25%
细胞内 40%
新生儿78%
~1岁70%
血 间质 5% 20%
细胞内 40%
血 间质 细胞内 10~ 5% 15% 40%~45%
2~14岁65%
成人55~60%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Infantile Body Fluid Balance
二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确定补液速度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Infantile Diarrhea Liquid Therapy
四 休克扩容 Shock 定速
volume expansion,定量、定性、
溶液名称 Solution 速 度 Speed 30~60min
扩 容 量 Volume 20ml/kg
2:1或1.4%NaHCO3
混合溶液
溶液
常用混合溶液的成分和简易配制 成分比例
0.9%NS 10%GS 1 1.4%NB 1 张力 用途 扩容 2
2:1 sol. (等张含钠液)
2:3:1 sol(1/2张)
4:3:2 (2/3张)
2
4
3
3
1
2
1/2
2/3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2:6:1 sol (1/3张)
1:4 sol (1/5张)
纠正低钾:
补钾: 补氯化钾 轻度低钾血症: 200-300 mg/kg.d 2-3ml/kg.d 10% KCl 严重低钾血症: 300-450 mg/kg.d 3-4.5ml/kg.d 10% KCl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
补钾原则(注意事项):
(1)有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 (2)补钾浓度 0.15~0.3% ,<0.3% (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直推,否则可能引起心 肌抑制或 死亡。 (4) 一日补钾总量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 6~8小 时。 钾为细胞内离子,为平衡细胞内外液钾,静脉补钾需4-6 天。
液体疗法--恢复(一)

液体疗法--恢复(一)液体疗法--恢复“液体疗法”是指将喝水的方式,改成定量、定时、定频饮用温热水,并配合学习、睡眠和其他生活习惯的方法,从而实现一种生命力的恢复和增强。
该疗法由日本医师森林正藏博士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疗法在临床上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液体疗法的原理是,人体由70%的水构成,水分不足就会引起身体各个器官的失调,影响人体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而通过液体疗法的恢复过程,可以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的离子平衡,从而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液体疗法有以下几个指导原则:1.定量:每天饮水量不低于每公斤体重30ml,依据每个人的体重不同而有所不同。
2.定时:除了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应在起床后的30分钟内、午休及前一晚睡前和中途起夜等合适的时候,喝下所规定量的温水。
3.定频:根据每天不同时间段、情况的变化,分别制定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四小时等相应的喝水频次。
4.温水:饮用水应保持在42度左右,这样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5.规律:每天严格按照定量、定时、定频等原则进行,不要随意减量或增量。
液体疗法的好处很多,首先,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排毒养颜、延缓衰老,其次,液体疗法还能缓解视力下降、失眠、脚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的恢复和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液体疗法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轻各种肌肉及骨骼疾病等方面的痛苦。
液体疗法是一种安全、自然、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药物治疗所没有的优点,同时坚持这种长期的饮水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体内毒素和废物的积聚,维持身体的健康,并能延缓衰老。
为了保持健康,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定量、定时、定频地饮用温热水,这样有助于我们恢复健康,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儿科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儿科液体疗法基本原则儿科液体疗法是指在儿童患病时采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液体疗法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快速起效,方便儿童接受。
然而,在使用儿科液体疗法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保障。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一般而言,儿科液体药物的剂量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
儿童对于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儿科液体疗法时,应注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还包括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的选择。
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给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来确定。
此外,给药频次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儿科液体疗法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一般而言,液体药物在使用前需要摇匀,并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使用。
对于一些需要冷藏的药物,需要在使用前将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还包括监测儿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
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儿科液体疗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以及监测儿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0.5*1.7*体重(kg )(有写0。
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
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
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6 (1mmol K=0。
8ml Inj。
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
6(女性为0。
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
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 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 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asma
interstitial
Ca,Mg 5% K 3%
Cations
Na92%
Na92%
K78%
HCO3 5% HCO3 PO4/ Org 5% 16% HCO3 17% PO4/ Org 6% Prot 1%
Cl 2%
Anions
Prot 10%
Cl 69%
Cl 76%
Prot 37% PO4/ Org
脱水治疗要点:
及早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注,尤其是肾循环。
补充累积损失量。 防止新的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㈢具体补液方法
三定四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度。 四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补液内容: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及生理需 要三部分。
56%
3.小儿水的代谢特点
水的需要量
相关因素
新陈代谢、摄入热量、食物性质、经肾排出的溶质量 不显性失水、活动量和环境温度。
年龄越小,按体重折算,每日需水量越多。
3.小儿水的代谢特点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ml/kg) 年龄 <1岁 1~3岁 4~9岁 10~14岁 15~18岁 需水量 120~160 100~140 70~110 50~90 40~50
二、小儿水电酸紊乱
㈠脱水 dehydration
由于水的摄入不 足和/ 或丢失过多造成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 液的减少,同时伴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
1.脱水的程度 体液丢失量 2.脱水的性质 血浆渗透压改变
临床常以Na+浓度表示血浆渗透压的 变化来体现脱水的性质。
脱水的程度
前囟凹陷 精神萎靡不振
皮肤粘膜干燥 皮肤弹性下降
1. 头24h补液(ml/kg)
⑴定量 累积损失先补总量的2/3 累积损失 继续损失 生理需要 总量 轻 30-50 10-30 90-120 中 50-100 120-150 重 100-120 150-180
头24h补液
⑵定性
累积损失:等渗脱水 1/2张液 (3:2:1) 低渗脱水 2/3张液 (3:4:2) 高渗脱水 1/3张液 (6:2:1) 继续损失:1/2张或1/3张液 (3:2:1) 生理需要:1/4张(3:1)或1/5张(4:1)
液体疗法
Fluid Therapy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刘长山
体液 定义 重要性
体液平衡 外环境 如高温、干燥等 机体各系统 神经、内分泌、肺、肾脏等
一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1 小儿体液总量和分布
表: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成分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细 间质液 胞 外 血 浆 新生儿 78 35 37 6 1岁 70 40 25 5 2-14岁 65 40 20 5 成人 55-60 40-45 10-15 5
3.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轻度给含钾丰富的食物。
低钾血症
补钾应注意:
补钾量:3-6mmol/kg.d-1KCL (220mg-450mg/kg.d-1KCl ) 补钾浓度:液体中含KCI一般为0.2%(27mmol/L), 不超过0.3%(40mmol/L)。 补钾速度:静滴为<0.5mmol(37.25mgKCI)/kg.h。 静推及快速补钾可引起心搏骤停! 见尿补钾:即治疗前6h内有尿或输液后排方可补钾。
呼吸急促
无尿
眼窝凹陷、无泪
毛细血管再充 盈时间延长
心跳加快 体重下降 血压下降 周围血管收缩
脱水的程度
脱水的程度
脱水的程度(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程 失水占体重 眼 口腔
精神
度 轻 % ml/kg 3~ 30~ 5 50 稍差
前囟眼窝
泪 稍下陷 有
皮肤 与 尿量 粘膜 弹性 略干 稍干 可 干 较差 稍少
+等比例丢失,血Na +在130~150mmol/L之间。
特点: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
脱水的性质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于营养不良患儿伴腹泻
失Na+>失水,血Na+ <130 mmol/L;
特点: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
脱水的性质
低渗性脱水易发生休克
三、液体疗法 fluid therapy
液体疗法
1mmol NaCl为58.5mg, NS 1L=? mmol 9000/58.5=154mmol/L
1mmol NaHCO3为84mg, 1.4%NaHCO3 1L=? mmol
14000/84=167mmol/L 1mmol C6H12O6为180mg, 5%GS 1L=? mmol 50000/180=278mmol/L 1mmol KCl为74.5mg, 10%KCl 1L=? mmol 100000/74.5=1342mmol/L
(一)常用溶液及功用(mmol/L)
溶 液 渗透压 Na+ Cl- HCO-3 功用 5%GS 等渗 供水,热卡 10%GS 高渗 供水,热卡 0.9%NaCl(NS) 等张 154 154 电解质 5%GSNS 等张 154 154 电解质,热卡
维持渗透压
5%NaHCO3 1.4%NaHCO3 10%KCl
头24h补液
⑵定性
为何低渗或等渗脱水不予高张或等张液补充? 原因是:脱水时细胞外液钠除通过消化道丢失 外,还有一部分因细胞内液钾丢失而进入细 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平衡,当补钾后 进入细胞内液的钠又回到细胞外液,因此补 液成分中含钠液可稍减。
⑶定速度
累积损失:8-12h,8-10ml/kg.h-1 维持治疗:即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
循环
-
中 5~ 50~ 10 100 重 >10 100~ 120
烦躁 萎靡
明显下陷
少
干
少
肢冷
淡漠 深陷眼闭 昏迷 不合凝视
无
极干
干燥 极少 花纹,差 无
休克
脱水的性质
根据脱水后体内渗透压的不同,脱水的性
质被分为三种: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可伴呕吐。 水和Na
高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脱水的性质
细胞外液量下降﹢渗透压升高
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细胞内液量减少 细胞外液量部分补偿
细胞内脱水
循环障碍症状不明显
细胞内脱水: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
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
神经细胞脱水: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血,
脑血栓;
脱水的性质 三种不同性质脱水的表现
分 病因 类 等 腹泻,饥饿 呕吐 渗 胃肠引流 低 机制 失水= 失钠 常见 体液容量 细胞外液 血清钠 mmol/L 130~150 症状体征 同脱失 程度表
皮肤和肺的蒸发 调节体温 受多种因素影响
新生儿成熟度、体表面积、呼吸频率、 体温及环境温度和湿度、活动量
不含电解质,失去纯水 5%葡萄糖或饮水补充 不受体内水分多少的影响
4.小儿水代谢的调节
肾脏溶质负荷的排出 ADH(antidiuretic hormone) 渗透压
血渗透压
㈢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早期血钾不低,脱水酸中毒纠正后降低的原因:
输液稀释 酸中毒时细胞外钾 输入葡萄糖合成糖原消耗钾 有尿排出钾
低钾血症
2.临床表现
不仅取决于血钾的浓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丢 钾的速度。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骨骼肌、平滑肌 心脏: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 可有心音低钝,心率加快。 EKG: 肾脏:
% NaHCO3 3ml /kg约可提高HCO3- 1mmol/L。
纠酸中应注意:①避免频用高张液,以免体液高渗。 ②避免过快纠酸,以免发生碱中毒。③在纠酸中应注 意补钾补钙。
㈢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血清钾低于3.5mmol/L。
1.病因 摄入不足,丢失过多
长期不能进食 消化道丢钾 肾脏排出钾过多 体内钾分布异常
3.小儿水的代谢特点 小儿水的排泄(ml/100kcal)
排泄途径 排泄量
肾脏(尿) 不显性失水
肺 皮肤
50~80 42
14 28
汗 消化道(粪) 合计
20 8 120~150
注:另有极少量的水贮存体内供新生组织增长
3.小儿水的代谢特点 不显性失水(insensible water losses)
⑷注意
胃肠引流丢失液体的补充:
用等渗或低于等渗液补充胃液。 胃液补给含氯较高的液体。
肠液应给含钠较氯高的液体,如NaHCO3 液。
注意补钾。
2.第二天补液
维持治疗
继续损失视情况丢多少补多少, 用1/2-1/3张 液补充。 生理需要补充同第一天。
举例
男,1岁,因腹泻2天于12月初就诊。无呕吐,大便呈蛋 花汤样,水分多。尿量明显减少,就诊前4小时内无尿。 查体:T 380C,HR 102次/分,R 36次/分,BP 76/46mmHg,Wt 10kg。精神萎靡,呼吸略促,皮肤弹 性差。前囟凹陷,唇及口腔黏膜干燥 ,心肺(—), 腹软,肠鸣音亢进,腱反射正常。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稀水便,WBC0~2/HP。 血电解质:Na 138mmol/L,K 4.2 mmol/L, Cl 102mmol/L,CO2CP 16.8mmol/L。
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