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教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最新5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最新5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
(2)理解《念奴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念奴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中表达的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念奴娇》。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简介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作品《念奴娇》。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念奴娇》,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2)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5. 巩固拓展:(1)进行诗歌填空、问答等互动活动。
(2)引导学生创作以自然美景为主题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念奴娇》。
2. 写一篇关于《念奴娇》的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苏轼的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念奴娇》、赏析文章的质量。
3. 知识掌握:对学生进行诗歌知识点测试,了解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如赤壁、大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2. 比较鉴赏:将《念奴娇》与其他苏轼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其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教案(优秀6篇)

《念奴娇》教案(优秀6篇)《念奴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和步骤提示作品,导入新课。
一、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写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史上称为苏辛词派,他们的词大多表现出豪放的风格。
继续提示:二、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三、这两首词除风格相近,还有什么共同之处?都以怀古为题。
怀古之作,大多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看看这两首词是怎样表现的。
这节课我们先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指导预习:一、a.朗读全词,疏通文字b.补充注音:瑾樯二、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
②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思考问题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2.应如何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学习目的: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
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
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解读课文1、整体感知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
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
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念奴娇》诗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念奴娇》诗的主题和意义;3. 掌握《念奴娇》诗的基本朗诵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念奴娇》;2. 背景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念奴娇》诗的背景:《念奴娇》是唐代著名诗人杨贵妃所作,描写了她与唐玄宗的美好爱情。
2. 小组讨论:你们对于《念奴娇》这个诗名有什么第一印象?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念奴娇》诗。
2. 学生回答问题:诗中的“念奴娇”是指谁?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幕景象?三、诗歌赏析(15分钟)1. 老师解读诗中的意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杨贵妃对唐玄宗深深的思念之情。
2. 学生讨论:你们认为诗中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四、朗诵与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念奴娇》诗。
2. 学生反思:在朗诵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悟和体验?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请各小组准备其他唐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进行朗诵和赏析。
2.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你们喜欢哪首唐诗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老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老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对于《念奴娇》这首诗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深入理解《念奴娇》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同时,通过朗诵和赏析的环节,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
(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念奴娇》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念奴娇》一等奖说课稿【说教材】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⑴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风格流派、文体。
③名句填空。
④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⑴背诵本词。
⑵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界首中学李春飞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3、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
诗歌诵读通常有四个层面,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个层面逐层深入,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进而体会诗中情感,感受诗歌之美。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文辞优美,感情浓烈,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因此,本课设计采用诵读感悟的方式,结合情景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苏词的意境和风格。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运行环境】
WIN XP MP3播放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导入。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滚滚江水,不禁豪情涌动,放声高歌:“大江东去……”(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
)
二、出示课题,学生介绍苏轼。
三、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提示词中读音和节奏。
3、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
(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
4、学生齐读。
四、再读,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教师串讲点拨。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齐读感知,读出气势。
(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
五、三读,赏析品味,揣摩词中情感。
1、赏读赤壁气势磅礴、雄奇壮阔之景,体会诗人对壮美山河的赞叹;赏读周郎雄姿英发、风流倜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赏读诗人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苍凉感概。
2、理解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铺垫作用,理解诗人在对比之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3、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绘壮丽之景、画英雄人物、抒豪壮之情。
4、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
(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
5、学生齐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六、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阅读比较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人物塑造上的差异。
(留作思考问题,学生课下讨论解决。
)七、四读结课,感受苏词之美。
让我们来到东坡赤壁,仰望苏学士的气度风范,让我们一起放声高唱:“大江东去……”(多媒体展示黄州赤壁之景、苏东坡雕塑图片,引领学生配乐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