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版)连载一-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版)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版)第一章基本准则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十分重要。
基本准则是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
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
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
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_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
财政部于2014年7月23日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
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
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
价格计量。
”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并提供了相关指引。
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

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摘要:I.引言- 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II.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III.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 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对投资者和市场的影响IV.结论- 总结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和影响正文:I.引言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行为,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010 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II.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存货的确认和计量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资产,其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
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存货的定义、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投资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
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初始计量方法、后续计量方法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3.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投资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
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4.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资产,其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
2010 年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准则的目的是提供了解企业会计基本规则和原则的框架,为会计人员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提供准则和指导,适用于所有企业。
1.2会计次序和会计主体企业应按照次序编制完整、真实和准确的财务报表,会计主体包括独立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
1.3会计规定和解释凡没有相应的会计规定和解释,企业应参照相关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2.1基本概念会计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概念:实体概念、持续经营概念、会计等值概念、会计审计概念。
2.2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和会计凭证3.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分为账户制度和科目制度,企业应按照财务费用、成本费用等进行核算。
3.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应具备主体、客体、数量、金额等要素。
第四章:企业财务报表4.1财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
4.2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企业应按照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方提供财务报表。
第五章:资产负债表5.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要求资产负债表应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期末日期为基础进行编制。
5.2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和计量资产负债表项目应按照相应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进行编制,包括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等。
第六章:利润表6.1利润表的结构和要求利润表应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等项目,以期间为基础进行编制。
6.2利润表项目的分类和计量利润表项目应按照相应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进行编制,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等。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7.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要求现金流量表应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以期间为基础进行编制。
7.2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分类和计量现金流量表项目应按照相应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进行编制,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1.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的填列方法本表“期末余额”栏一般应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等项目,应根据有关总站科目的余额填列。
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其他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开发支出”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非流动资产或负债项目的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项目,应分别根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科目的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长期借款”项目,需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月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填列。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告的目的和基本特征:企业会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
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及对企业经营状
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会计报告应该符合真实、公正、客观
和完整的原则。
2.会计基础和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基础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
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和持续
经营假设等。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企业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包括现金制、权责发生制和混合制等。
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应该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的规定确认和计量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应该依据实质经济业务,并且应该在可靠性和可比
性之间寻求平衡。
4.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企业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
制财务报表,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的信息。
财务报表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5.会计和会计估计: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会计,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估计。
会计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
的编制和披露影响很大,应该尽可能准确和公正。
6.会计监管和审计: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
的要求进行会计监管和审计。
会计监管和审计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报
告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修订的主要内容

(二)成本法核算下长 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 确认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 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 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 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 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 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 期投资收益。
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
(一)同一 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
控制下企业合并 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
形成的长期股权 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
投资
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
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发行股份的面
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
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
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
上述在按照合并日应享 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提是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 的会计政策应当一致。如企 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 策不同的,应基于重要性原 一合并方与被合并方的会计 在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 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 的基础上,计算确定形成长 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以应 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 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 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 生减值。在判断该类长期股
额的确定(具体内容略)
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 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 有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 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 况。出现类似情况时,企 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 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 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版)连载一-基本准则
第一章基本准则
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十分重要。
基本准则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
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
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签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由财政部于20。
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
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
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
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
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_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
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动态,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整介会计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
基本准则规范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三是关于会计基础。
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报告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五是关于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各项要素进行严格定义。
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以历史成果为基础,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