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PPT课件课时1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 (共23张PPT)
1 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尝自 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 生巨大影响。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以深切同情。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 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
我会思
1.《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事 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绝 句》这首诗描写了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这八 种春天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何体会第 2首诗中的画外之画?
课后作业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梅子变黄的时候,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 朗的日子;我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又继续走山路。
yá 芽发 芽
duǎn 短 长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青翠欲滴的竹林外,有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赏析:第一句诗描写了早春的风光,色彩明丽,景色 静雅。第二句诗写了春天动物的活动。鸭子在春水中 嬉戏,它们最先感受到江水回暖,这里揭示了只有置 身于事物之中才会有深切感受的道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青翠欲滴的竹林外,有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 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 的景象。
“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个大场景。以“丽” 字点染“江山”,以“香”字对应“花草”,描绘了春 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百花芳香、春草清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美课件第一课时(共14张PPT)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美课件第一课时(共14张PPT)

1 古诗三首
1 古诗三首
再见!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 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 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 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 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 首。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
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 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品读欣赏
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 要干些什么农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品读赏析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 儿女”说些什么?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你桑阴学种瓜。
品读赏析
1.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 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
学习生字
zhò yún gòn sān u昼 耘 g供 g桑
初步感知

书写指导:“ ”宽而扁, 撇捺舒展,末笔横长。
耘 书写指导:左部横画分布均 匀,中横较短,捺变点。
品读欣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品读赏析
1.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 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2.天真可爱。
1 古诗三首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1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全

课堂演练
一、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道( 残阳)铺水中, 半 (可江怜()瑟九瑟月)初半三江夜(,红 )。 露似(真珠)月似( 弓 )。
二、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朗读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峰 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应 有高亢之音。
作者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最 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朗读后两句。思考: 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 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 之中。
xiáng
梅雪争春未肯降
jiàng
降落伞、下降
学写字
不要忘记写短横。
xiáng fèi xū xùn shū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 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 《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
初读课文
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 / / /
学认字
xiáng
投降
sāo
xùn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
9《古诗三首》第1课时
导入 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
导入
元宵节
导入
清明节
导入
端午节
元日
诗人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曾于宋神 宗时担负宰相推行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 变法”。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读一读
元日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千门万户曈曈⑤日, ⑤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⑥总:都。⑦新桃、
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大门上的辟邪门
总⑥把新桃换旧符⑦。 饰,春联的前身。
意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
换上新的桃符。
议一议
如何理解“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含义? “新桃换旧符”写出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蕴含除
旧迎新的意思。“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的意 思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板书设计
元日
特点
爆竹声中 春风 屠苏
状物
景象
千门万户
曈曈日 言志
新桃换旧符
光明美好 万象更新
听读故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读 通古诗。
2.读完古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读一读,认一认
屠苏
送字宝宝回家

苏符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写一写
符:上下结构,上部是竹字头,因为 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 变成用铜、玉做。下面的“付”笔画少, 要写得略大,托住上部。
想一想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PPT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浙江省新安江的一段。
明诗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 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 理解它们的意思。
明诗意
宿建德江
移舟:划船。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水中小岛。 烟:烟雾迷蒙。 日暮:傍晚。 客:指作者本人。
(2)联系背景,悟诗情。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释诗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
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 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水里,离自己一很个近“。愁”字写
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 四句是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
出了诗人的仕途不顺, 以及旅途的孤单寂寞。
小结学法
(1)理解字词,明诗意。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2)联系背景,悟诗情。 (3)朗读感悟,多积累。
学古诗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 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有三衢山,所以又
三衢道中 叫“三衢”。
zēnɡ
【宋】曾几

乘小船到小
溪的尽头。 小
子 溪
黄 泛
时/日 尽/却
日 山
晴,再,又。 行。 dé(心得)
树荫。 绿

jiǎn
不 减/来

路,得
de(写得好) děi(得亏)
添 得 黄 鹂/四 五 声。
江南梅雨季节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 山行。
高涨的游兴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róng
泥融 融
结构:左右 音序:R 部首:虫 组词:融化 情景交融 造句:街道上的雪都融化了。
书写指导:左边下框稍宽、 丫字中间有一横,虫字的口 要扁、居中,中间一竖要长。
我会写
yàn
燕子 燕
结构:上中下
音序:Y 部首:灬
课文结构课文结构课文结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堂小结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学习字词学习字词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助读资料助读资料三衢道中第三课时曾几j
1 古诗三首
绝句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
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巩县 (今河南巩义)。与李白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望》《江畔独步寻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读一读,说一说。
杜甫写的绝句很多,读读下面两首,看看分别是几言绝句?
绝句
绝句
江碧鸟逾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山青花欲燃。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今春看又过, 窗含西岭千秋雪,
何日是归年。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一首是五言绝句(五绝),第二首是七言绝句(七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cè fēn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 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33张PPT)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33张PPT)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 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拓展阅读
1.文中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应引用的句子各是那一句? __甲__:__“___绿__叶__对__根___的__情__意__”____乙__:__“__少__小___离__家__老__大__回___,__乡__音__无___改__鬓__毛__衰__”___丙__:__“__美___不__美__,__家___ _乡___水__;__亲__不__亲___,__故__乡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可用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 __动__物__只___是__一__种__本__能___,__而__人__对___故__乡__的__热__土___是__一__种__深___切__而__执__著__的_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斯”是什么意思? ___“__斯__”___是__“__这__里__”___的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远寻觅。”为什么? _因___为__白__云__苍___狗__、__世__事__沧___桑__,__还__由___于__中__年__之__后___衡__量__外__部___世__界__的__尺__度___不__同__、__心__境___也_____________ _变___了__。__因__此___,__故__乡__只__能___停__留__在__回___忆__中__,__驻__守___在__梦__境__了___,__在__现__实__生___活__中__将__用___难__寻__觅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古诗三首第1 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书写古诗。 (重点) 3.理解诗意,体会意境。(难点)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 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 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 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
明诗意 悟诗情

天气变化之快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
比喻
翻墨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 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 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
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 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 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天和水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 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
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
2 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 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指宋神宗熙宁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上喝酒, 写下五首绝句。
历史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 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 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读古诗 有韵味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散文、诗、词、书法、 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他与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多音字
sàn
sǎn

卷地风来忽吹散。 散文
解诗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明雨 点大,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而且平静。
云翻
物雨:泻 风卷
天晴 、
有远有近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

,写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湖 楼 醉 书
月 二 十 七 日

板书设计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的 美丽雨景
1 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 墨· 未遮山,白雨跳· 珠· 乱入船。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 地· 风· 来· 忽吹散,望湖楼下水· 如· 天·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