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评介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本文通过综述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讨其内涵、度量以及与经济后果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责任。
经济责任强调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法律责任则要求企业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遵循公平竞争规则。
道德责任强调企业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尊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自愿责任则是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满足最低限度的法律要求,还追求更高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度量为了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需构建相应的度量指标体系。
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包括财务指标、环境指标、雇佣关系指标、社区发展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环境指标主要评估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雇佣关系指标主要关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社区发展指标则衡量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
同时,还需要构建适合不同行业和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模型,以实现更全面、客观的度量。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后果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给其带来经济效益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此外,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对其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社会责任(CSR)逐渐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衡量企业是否积极履行其社会和环境责任的重要手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CSR审计)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国外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主要聚焦于审计内容的界定、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标准与指标的构建以及审计结果的披露与应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也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同时,国外学者还关注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
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旨在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分析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体系,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与重要性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形式,旨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与监督。
其核心概念在于通过审计手段,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积极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经营理念和战略中,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信誉度。
通过审计揭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为企业改进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还有助于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15期(5月)CHINACOLLECTIVE ECONOMY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国内学者在引入和介绍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从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的范围与层次、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社会责任;概念;范围与层次;相关理论1924年,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 )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的创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解释。
同时,随着社会上不同时期的劳工运动、少数者权利运动、环保主义者和消费者权利保护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也不尽相同。
1953年,博文(Bowen H.R )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了“企业家们按照社会的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向相关的政策靠拢,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一种义务”。
麦克格尔(McGuire Joseph W.)将这一概念深化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不仅意味着企业负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越这些基本义务以外的其他某些相关责任。
在此基础上,戴维斯(Davis Keith )将社会责任的含义精确为了:“社会责任是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者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相关社会的福利。
戴维斯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即企业应该避免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同时为社会福利带来益处。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SR)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更涉及到其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近年来,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述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以期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梳理,然后分析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接着探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和观点,最后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进行评析。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为推动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的历史演变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这一概念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演变。
早期,CSR主要被理解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社区和环境的直接影响,强调企业应为其对社区和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负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CSR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开始涉及到劳动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
此时,企业被期望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要保障员工的权益和提供安全的产品。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CSR进一步扩展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企业被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CSR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人权、反腐败、社区发展等。
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包括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近年来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

一
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的争 论就 一直不绝 于耳, 其中最早可追溯到 2 O世纪 3 0年代 美 国着名 的“ 哈佛论战” 。反对者认为, 企 业只有经济责任, 即在经营中追求利润最 大化;企业社会责任” “ 这一提法有悖于企 业的本质, 而且其涵义模糊 , 无法获得一 致认同,更不可能在法律上具有可操作 性 。 哈 佛 大 学 的 来 维 特 (h ooe e i) T ed r L vt t 认 为 ,政府 的主要 目标 是 解 决社 会 问题 ,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关注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所谓社会责任,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应该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
国外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十分丰富和多样化,本文就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界说给予一些述评。
首先,国外企业的社会责任界定与主流观念高度契合。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等都在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提出了相关指导和标准。
国外企业通常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
这种界定强调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如员工、消费者、社会群体等)的协作,并强调企业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次,国外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具有积极性和长远眼光。
很多国外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其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中,将其视为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些企业主动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如教育、健康、环境等。
它们通过捐赠资金、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为社会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此外,国外企业还通过诚信经营和员工福利保障等手段,增强了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再次,国外企业的社会责任界定和实践反映了一种全球化的价值取向。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企业应当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
国外企业通过建立社会责任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等方式,向全球展示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
同时,它们也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伦理底线。
这种全球共识有助于国外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操作规范、合规经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国外企业的社会责任界说和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某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履行不够深入和全面,只是将其视为满足交易伙伴或政府的要求。
这种“表面功夫”面临被社会和利益相关方诟病的风险。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学 名人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学的名人观点在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对社会和环境承担的责任。
它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也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管理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引起了众多知名学者和名人的关注,他们就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实践方法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
1.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管理学领域,著名学者费德里克·赫斯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
他认为,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追求的不仅仅是薪酬和福利,更希望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感和社会认可。
这一观点可以延伸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上,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和吸引力,也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方法进一步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方法也是管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和马克·克莱默(Mark Kramer)提出了“共创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理念。
他们认为,企业不仅要对股东和员工负责,也要对社会和环境负责,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创造共同价值。
通过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企业可以实现更长远的商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
3.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也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了“股东至上”(Shareholder Primacy)的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更稳固的盈利和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比较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比较研究一、前言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没有良好的CSR,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从跨国角度出发,比较不同国家企业在CSR方面的表现,以期为适应全球化竞争提供参考。
二、CSR定义与范围CSR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环境、社会、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责任。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提高社会福利等。
三、不同国家CSR概况1.美国美国是CSR的发源地之一。
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就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且逐渐把CSR理念融入到经营当中。
2002年Sarbanes-Oxley法案为美国的CSR立下了更加具体的法规。
在美国,CSR主要关注环境保护、消费者保障、劳工权益等。
2.日本在日本,CSR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
日本企业在经营中重视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企业经济效益,还注重社会影响。
此外,日本企业也重视劳动者健康权益,如企业在员工加班时需提供饮食和保健设施等。
3.欧洲欧洲作为区域性的经济体系,对CSR的要求也较高。
在欧洲,政府有更多的参与和法规要求。
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遵守严格的法规,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欧洲企业也相对注重员工福利,如培训和健康保障等。
4.中国在中国,CSR的概念逐渐被接受,但实践中仍面临不少困难。
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较为复杂,政府和社会的期望不统一,企业CSR认识欠缺。
此外,中国政府在CSR上的法律法规较为少,行业自律也不够。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企业在CSR领域将逐渐走向国际化。
四、跨国企业的CSR实践1.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一个走向国际的CSR典范。
其在包装材料环保、员工福利、节能减排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还扶持当地的房屋建设、慈善公益等活动。
2.沃尔玛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其CSR涵盖劳工权益、供应链透明等方面。
沃尔玛在员工和供应商中推广环保意识,大力推广可持续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关 于企业社会 责任 的理论评介
杨 帆 , 吴 江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 广州 503 ) 1 2 6
[ 摘 要] 通过对近年来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文献 的回顾 , 将国外有关其起 源 , 和表现 内涵
的理论做 一个综合 的介 绍 , 回顾 了其两个基本 “ 并 流派” 或两方面观点的争论 , 通过对 这两个流派基本 观点的 阐述指 出他们 的观点是 根本对立 的 , 不过近年来这两个流派 的观点也 出现 了融合的趋势 。 [ 关键词 ] 企业社会责任 ; 层次责任理论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企业社会 表现理论
论研究也就一 直绵 延不绝 , 关于它 的著作也 卷
帙浩繁。
提 出企业经理们需要采用三个社会标 准来 进行 管理 : 1 工 业 的政策 , “) 情况 和方法应 当有助 于 公共福利, ) 理将努力达 到整个社会最 高的 . 管 2 道德标准 , 将 社会 正义 应用 到 工业 实 践上 ; ’ 并 3 那管 理… 应 当导致普遍 的伦 理标准 和社会 )
具体行动 的义务 ”2 _。这 个定 义有效地概 括 了 J
博文的核心观点 : 商人对社会有一种责任 。学者 们认为这一观点 的产生是 由于在 当时企业拥有 空前强大力量 的同时对社会却负有极少的责任。 然而 , 关于企业 对社会 负 有责任 的思 想 的
却 佩奇 他 的《 商人 的社会 责 任 》 “ oi e os i 起 源 , 可 以追溯到更早 的时间 。亚瑟 ・ ( Sc l s nil a R p bi ・ t s fh uies a ” 一 书之后 , i e s s n ) e ot B n m 人们才 真正 ( r u ae 是 12 A t r g ) 9 7年加入 A & h P T T的副总裁 ,
吴 江( 9 3 , , 16 一) 男 甘肃定西人 , 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知识经济与产业转 型 、 劳
资关系研 究。
维普资讯
・
6 8・
杨
帆, 吴
江 : 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 的理论评介
20 06年 9月
一
、
关 于企业社会 责任 的理论起源
博文在其《 商人 的社会责 任》 一书 中指 出, 如果企业在其决 策中关注着更为广泛 的社会 目 标 的话 , 么 , 企业 定会对广大社会 的经济 和 那 该 社会效益带来 益 处 。他 对 “ 企业 的社 会 责任 ”
下 的定义是 : 企业按 照社会 的 目标 和价值 , “ 向 有关政府靠拢 、 出相应 的决策 、 作 或采取理想 的
仅具有 经济 的和法 律 的义 务 , 且还具 有某些 而
超出这 些义务之外 的对社会 的责任 。 但是迈克 ” 盖尔的定义并 没有 明确那些除了经济和法律之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6 期 N . 20 o 5 06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l f ia n esy P i spyadSc l c ne) ora o J nU i rt( h ooh n oi i cs n v i l aSe
[ 中图分类号 ] F 1 l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5 7 【0 6 0 0 6 00- 02 20 )5— 0 7—0 5
“ 企业 的社 会 责 任 ” Cro t Sc l e ( o re oi ・ p a a R
so s it) p ni ly 这一词条最早是 由英 国人奥列弗 ・ bi 谢 尔顿 ( le Se o ) 19 O i r hl n 在 94年 提 出的 。 v d _ . 但是 根 据 卡洛 尔 ( a o ,9 9 的观 点 , 至 C r l 19 ) rl 直 15 年霍 华德 ・ 93 博文 ( o a o e ) 表 了 H w r Bw n 发 d
正义 的提高 _ 。他们将企业 以主动方式履行 3 j 社会责任 的思想 引入关 于企业社会责任 的定义 和模型。在佩奇看来 , 企业社会责任可 以被看做
是一个社会契约 , 在这一契约 中企业对社会的期 望或要求是负有责任的。
但是与这种 观点恰恰 相 反 , 贝尔 经济学 诺
[ 收稿 日期] 20 —2 0 0 0 —3 6 [ 作者简介] 杨 帆(92 , 湖 1 一)男, 南岳阳 暨 8 人, 南大 学经济学系20 级硕士研究生; 03
地开始 了这场 关 于 “ 企业 社会 责 任” 的现 代讨 论, 他将博 文称 作 “ 企业社 会责 任之父” 自从 。
“ 企业社会责任” 的概念提 出以来 , 针对它 的理
他认 为“ 在一个 民主国家 , 的企业都必须借 所有 由公众许可而开始 , 由公众 赞同而存在 ” 并 。另
一
个先驱者是前面提到过 的英 国人谢尔顿 。他
奖得 主弥尔顿 ・ 里德曼 ( io r d a ) 弗 M l nFi m n 认 t e 为“ 没有什么趋势 能像公 司 的经 营者接受 社会 责任 , 而非尽最大可 能为公司赚钱那样 , 能够从 根本 上破坏我们 自由社会所赖 以存在 的基础 ” , “ 司的社会 责 任就 是 为股 东 们赚 钱 ”4。这 公 _ 』
种企业 只有 “ 一 ” 唯 责任 的观 点是 关 于企业 社
利 , 业应 当避 免对社 会 的负面影 响 ; 二 , 即企 第 改善社 会福利 , 即企业应 当为社会 创造 积极 的
利益。迈克盖尔 ( c u e 提 出了一个 从企业 M Gi) r
的经济和法律义务 的情境 中看待企业社会责任 的问题 , 他说 :社会责任 的观念意味着 , “ 企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