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合集下载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技术原理 基因敲除技术方法 基因敲除技术的意义和发展
5
“基因敲除”技术原理
基因靶向的细胞基础—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niestemeells,ESC)来源于胚胎 的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具有自我复制和多能型,能 够分化成来源于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各种细胞 类型,具有全能型; ESC的另一特性是当将一定数目的ESC注人囊胚期小 鼠的囊胚腔后这些细胞可以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 种组织嵌合体的形成; ESC是进行基因靶向研究不可替代的材料。
3
什叫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 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 (gene targeting),是指通过DNA同源 重组定向地将外源基因插入宿主细胞染 色体DNA,从而使特定基因在细胞内或生 物活体内失活的过程。
2015-6-28
“基因敲除”技术原理
筛选重组细胞策略的发明
Thomas和Capecchi曾指出同源重组的频率和随机整合频 率相比是 1/1000; Capecchi发明了一种用于鉴定胚胎干细胞是否包括完整 的插入靶基因的新方法——阳性-阴性选择策略;
基因敲除技术方法
合如 体图 小( 鼠左 ) 由 嵌 合 体 得 到 基 因 敲 除 的 纯 .
source: /docs/authentication/
“基因敲除”技术原理
基因打靶的研究对象——小鼠
和人类基因组一样,小鼠基因组也编码约
个基因;
30000
据分析约99%的人类基因可以在小鼠基因组找到同 源基因,而这些基因的序列的整体同源性也在 90%以上;
2015-6-28
基因敲除技术的意义和发展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工作回顾・小鼠基因修饰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相关工作介绍汤富磊1 冯 娟2(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2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083) 2007年10月8日,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Mari o R .Capecchi 、O liver S m ithies 和英国科学家Martin J.Evans 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1]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1)。

图1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Mari o R.Capecchi 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

1967年获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美国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教授,同时在霍华德2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2Hughes Medical I nstitute )工作。

O liver S m ithies 1925年出生于英国。

1951年获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会山分校工作。

Mari o R.Capecchi 和O li 2ver S m ithies 分别独立地发现了利用两段DNA 片段的同源重组可以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可控的基因修饰。

Martin J.Evans1941年出生于英国,196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学院解剖与胚胎系攻读博士学位。

现在英国加的夫大学担任哺乳动物遗传学教授。

1981年,Evans 从小鼠胚胎中成功地分离出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是生物成体所有细胞的来源。

他还建立了一系列基本技术,包括对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培养、遗传操作,以及将遗传改造过的胚胎干细胞转入代孕母鼠体内以产生经遗传操作的后代。

上述三位科学家的工作,使人们可以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中进行特定的基因改造,并繁殖出成功表达这种新基因的后代。

科学界的最高盛典瑞典

科学界的最高盛典瑞典

应用

在Grünberg最初的工作中他和他领导的 小组只是研究了由铁、铬(Chromium)、 铁三层材料组成的样品,实验结果显示电 阻下降了1.5%。而Fert及其同事则研究了 由铁和铬组成的多层材料样品,使得电阻 下降了50%。
应用


2007年9月13日,全球最大的硬盘厂商希捷 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在北京宣布, 其旗下被全球最多数字视频录像机(DVR) 及家庭媒体中心采用的第四代DB35系列硬 盘,现已达到1TB(1000GB)容量 依靠巨磁阻材料,才使得存储密度在最近几 年内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4倍。由于磁头 是由多层不同材料薄膜构成的结构,因而只 要在巨磁阻效应依然起作用的尺度范围内, 未来将能够进一步缩小硬盘体积,提高硬盘 容量。
磁盘片上的磁涂层
应用
巨磁阻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 有电脑、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的 标准技术。 目前,采用SPIN-VALVE材料研制 的新一代硬盘读出磁头,已经把存 储密度提高到560亿位/平方英寸, 该类型磁头已占领磁头市场的 90% ~95%。随着低电阻高信号 的TMR的获得,存储密度达到了 1000亿位/平方英寸。

概念

所谓巨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 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 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巨磁阻 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层状 的磁性薄膜结构。这种结构是由铁磁 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 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 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有最小 的电阻。当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 时,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 电阻最大。上下两层为铁磁材料,中 间夹层是非铁磁材料。铁磁材料磁矩 的方向是由加到材料的外磁场控制 的,因而较小的磁场也可以得到较大 电阻变化的材料。

2007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7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7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

据新华社电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

发现基因“瞄准镜”3位科学家的获奖原因是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基因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

借助这一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人们得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改造。

打个比方说,精准是对狙击手的根本要求,而瞄准镜是狙击手的最好帮手。

在现代医学领域,如果把科学家比作搜索致病基因的狙击手,那么“基因靶向”技术就是他们的瞄准镜。

有了“基因靶向”这一具高精度瞄准镜,科学家就可以精确瞄准任何一个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比约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位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在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老鼠有着和人类非常类似的基因,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对小鼠体内不同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解,可以进而指导对人类的基因研究。

从医学角度看,通过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人类可以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

”“这一定是真的”3位科学家得知获奖后都表示非常兴奋,但反应并不完全相同。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卡佩基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打电话时,是(美国当地时间)凌晨3点,自己睡意正浓。

他说:“打电话那个人非常严肃,因此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真的。

”史密斯对获奖“非常满意”。

他表示,进行基因研究20多年后,相当高兴能“在这一水平上(诺贝尔奖)得到认可”。

埃文斯说,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

知道获奖消息后,他打算改变周一的原定计划,好好庆祝一下。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7年物理学奖,由两位物理学家分享,他们是法国的艾尔伯·费尔(Albert Fert)和德国的皮特·克鲁伯格(Peter Grünberg)。

他们于1988年,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电脑硬盘的数据存储量。

艾尔伯·费尔(Albert Fert,1938—),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

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

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

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

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作出过许多贡献。

皮特·克鲁伯格(Peter Grünberg,1939—2018),出生于德国。

从1959年到1963年,克鲁伯格在法兰克福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克鲁伯格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

1992年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

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继续工作,直到2018年逝世。

巨磁电阻效应是指当铁磁材料(Ferromagnetic)和非磁性金属(Non-Magnetic Metal)层交替组合成的材料,在既使微弱的磁场作用下铁磁层的电阻突然巨幅下降的现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相邻材料中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平行的1时候,电阻会变得很低;而当铁磁层的磁化方向相反的时候电阻则会变得很大。

电阻值的这种变化是由于不同自旋的电子在单层磁化材料中的散射性质不同而造成的。

早在1988年,费尔和克鲁伯格就各自独立发现了这一特殊现象:非常弱小的磁场变化就能导致磁性材料发生非常显著的电阻变化。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知识介绍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朱玉军1 王香风2 王巧玲3(1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00875;21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00875;31山东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摘要 主要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哈德・埃特尔在金属表面氢吸附、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反应过程催化机理及CO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获奖成果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固体表面化学 合成氨 CO催化氧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10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Fritz2Haber)研究所的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教授,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成就。

格哈德・埃特尔的重要贡献主要有3方面:(1)解决了氢原子是如何在Pd、Pt和Ni等金属表面组织排列的问题;(2)对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3)对CO催化氧化的研究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建立。

1 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因发现精细金属颗粒催化有机物加氢的方法而获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发现,在这种方法中最至关重要的分子现象是氢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并分解为氢原子。

继Sabatier的研究工作之后,有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即氢原子在Pd、Pt和Ni等金属表面是如何组织排列的。

这个问题不仅与理解有机分子加氢反应密切相关,还与许多电化学过程中在金属电极上使用或产生氢气密切相关[1]。

通过使用低能电子衍射(L EED)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对氢解吸的测量和建模,Ertl能够定量地说明氢原子是如何在上述这些金属表面组织排列的[1~5]。

这是与讨论催化机理高度相关的焦点问题。

在氢吸附的研究中,Ertl为长期以来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而且探明了如何利用L EED方法同其他实验方法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要想回答许多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全神贯注于一种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07年医学及生理学奖1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07年医学及生理学奖1

医学及生理学奖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

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

这一国际小组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现了基因变化。

马里奥·卡佩奇马里奥·卡佩奇(1937—),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

马里奥·卡佩奇现年70岁,目前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

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

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生平马里奥·卡佩奇(MarioCapecchi)(1937年──)是一位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也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2]。

马里奥·卡佩奇佩奇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Professor)。

马里奥·卡佩奇于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罗纳,并于196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安提阿大学(AntiochCollege)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

1967年,马里奥·卡佩奇在詹姆斯·沃森(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指导下,于哈佛大学取得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博士学位。

1967年至1969年,卡佩奇在哈佛大学学者学会(SocietyofFellows)担任初级研究员(JuniorFellow),1969年,卡佩奇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并于1971年晋升为副教授。

1973年,卡佩奇进入犹他大学任教。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在该成果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表面化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对于学术研究、农业、化学工业等众多个实用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表面化学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表面化学;诺贝尔化学奖Introduction of the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7.TErtl for his initial studies of the surface chemistry .It is significantdustry,etc. His achievement has settl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sciplineKey words:transcription application;surface chemistry;Nobel Prize in chem2007 年10 月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埃特尔的主要贡献是逐步建立深入研究表面化学的方法,以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

1 获奖人简介埃特尔1936 年10 月10 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65 年获得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从1973 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自1997 年起,埃特尔教授就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应邀开始担任大连化物所《催化学报》的顾问。

1986 年至2004 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2007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和平奖竞争激烈(组图)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最热门人选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女环保主义者瓦特·克卢捷。

10月8日,随着2007年度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公布,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又将开始。

截至10月15日,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将陆续揭晓。

由于诺贝尔奖的保密工作到位,在任何一个奖项公布之前,媒体和公众都探不到评选委员会成员的口风,所以,对于奖项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其中尤以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最受关注。

全球变暖:
和平奖热门话题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将于10月12日在挪威的奥斯陆揭晓,单这一个奖项,就有181个竞争个体和机构,可谓竞争激烈。

不过,媒体推测,由于遏制全球变暖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大热主题,从事与此相关工作的竞争者得奖的可能性最大。

目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女环保主义者瓦特·克卢捷是最热门的获奖人选。

早在今年2月,两名挪威议会议员就提名颁给戈尔诺贝尔和平奖。

媒体猜测,2007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很有可能从他们两人中产生,或者由两人平分这个奖项。

去年,戈尔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获得本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将全球变暖话题带入国际议程层面,唤起了全球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且为戈尔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如果戈尔这次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将是第二位获奖的美国民主党人,第一位是前总统吉米·卡特(2002年获奖)。

而因纽特人“北极圈会议组织”前主席瓦特·克卢捷发起的环保运动则引起了全球对北极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观察家称,气候变化对于世界和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如果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低于海平面的国家被淹没,或者出现大批环境难民,那么全球范围的人道主义努力就将功亏一篑。

多年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拓宽了和平奖所涵盖的领域,过去诺贝尔和平奖一般只颁给那些致力于防止民族纷争和促进和解的人士,而现在人权、环境以及对抗贫困问题等,都被列入和平奖的范围内。

所以,诺贝尔基金会把和平奖颁给关注气候变暖的环保人士,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此外,今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也有可能颁给致力于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得奖机会大
有媒体预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的科学类奖项也将由美国科学家占主导。

去年,医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奖等科学类奖项全部被美国人所囊括。

所有诺贝尔奖得主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一份获奖证书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153万美元)的奖金支票,奖金分享者最多不超过三位。

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诺贝尔奖的惯例是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始公布奖项,首个公布的奖项是生物/医学奖,之后陆续是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2007年度诺贝尔奖的具体公布时间如下:
10月8日星期一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10月9日星期二诺贝尔物理奖
10月10日星期三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1日星期四诺贝尔文学奖10月12日星期五诺贝尔和平奖10月15日星期一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