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盆地油气系统

合集下载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百色的气候特点类型及特征

百色的气候特点类型及特征

百色的气候特点类型及特征百色的气候特点类型及特征百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百色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百色的气候特点百色年平均气温:22.5℃ ; 年平均最高气温:27℃ ;年平均最低气温:18℃历史最高气温:43℃ 出现在1958年;历史最低气温:-2℃ 出现在1955年年平均降雨量:1095毫米百色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

百色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百色市地形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宽230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

位置境域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之间。

总面积3.6252万平方公里,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

水文百色市山岳连绵、河溪纵横;众多河流源出高山峡谷,滩多水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少;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

境内地表河流分属两大流域、两大水系: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水系,主要为西江干流上游南盘江、红水河、西江主要支流郁江上游——右江;属红河流域的有西南国际水系百都河,经越南流入北部湾。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2.4亿立方米。

百色的景点通灵大峡谷通灵大峡谷的谷口有着一些石垒墙,这些石垒墙是古人留下的遗址,石垒墙后面有一个深约60米的洞,据民间口碑流传,这里就是北宋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的一个营盘,营盘内的洞称为藏金洞。

据说侬智高在昆仑关被狄青打败后,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撤退回来,其中把十八担黄金藏在这个洞里,故被称为藏金洞。

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

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

中石化目前有以下14个油田企业,其中11个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西南油气分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西北油田华东分公司华北分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各油田简单情况介绍如下:1.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田分公司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面积已达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资源量14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418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83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亿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连续28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连续14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为中国石化“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胜利油田分公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业绩,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控制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加工原油万吨,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258号2.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领域,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

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

2010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341万吨,生产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硫磺万吨,加工原油、轻烃万吨。

东濮凹陷横跨豫鲁两省,面积5300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生产原油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

近年来,油田坚持以油藏经营管理为主线,深化复杂断块群精细研究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强化油藏精细描述、开发井网分类调整和技术配套集成,连续五年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稳产基础不断增强。

三塘湖盆地概况

三塘湖盆地概况

西林
开阔台地
开阔台地
田林
巴马
盆地
百色
局限台地
那坡 靖西
田东 隆安
秧坝
南丹
开阔台地
西林
田林
巴马
盆地
百色
那坡
靖西
田东 隆安
➢沉积相
秧坝
秧坝
南丹
南丹
西林
开阔台地
田林
巴马
盆地
百色
那坡
靖西
田东 隆安
西林
秧坝
开阔台地
开阔台地
田林
盆地
百色
南丹
生物礁及 生物滩
巴马
田东
那坡
隆安 靖西
也是台地边缘礁发育的重要时期
西林
➢已发现那读组砂岩油藏主要有北部断阶仑圩油田、子寅油田,以及那 笔凸起的雷公油田和那坤油田。那读组油藏为中低渗透砂岩油藏,油藏 埋深700~1 700m,储层为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砂岩。油层层数4~12层, 孔隙度15%~25%,渗透率(70~120)×10-3μm2。那读组已发现的储量占盆 地总储量的52.5%,原油产量占总产量69.6%。那读组那三段湖相灰岩油 藏分布在那笔凸起,已发现坤5块油藏。
年度 2000
油气田 层位
累计探明储 累计探明储 量(万吨) 量(万吨) 2000年底 2014年底
当年采出量 (万吨) 2000年底
当年采出量 (万吨) 2006年底
当年采出量 (万吨) 2012年底
当年采出量 (万吨) 2013年底
当年采出量 (万吨) 2014年底
累积采出量 (万吨)
上法
T
169
➢地层
巨厚的海相沉积实体和良好的地

运用遥感及非地震物探数据划分盆地三级构造单元

运用遥感及非地震物探数据划分盆地三级构造单元

1998 年 8 月
谢青云 等 : 运用遥感及非地震物探数据划分盆地三级构造单元
25
差异和地貌类别、 地势差异。若上盘岩性时代新 , 下 盘岩性时代老, 则判定其为正断层, 反之则判定其为 逆断层 ; 此外 , 通 常上升盘为正地形, 下 降盘为负地 形。剖面上重力反演地层界面曲线也可作为判别依 据。重力反演地 层界面行。对 于剪切性质断裂 , 岩体、 水系、 地物错位明显 , 根据遥 感地质解译 , 其 水平位移量容易估算。差异升降运 动断裂的垂直断距可以依据重力反演岩性界面曲线 陡变测算 , 测算结果可以达到半定量水准。 通过遥感重力综合剖面解译判别断层性质的方 法是科学的、 有地质理论基础的 , 在工作实践中可以 广泛应用。但构 造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和复 杂性, 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图 4 是以重力反演界面深度图 为主要依据 , 以重力与遥感各类原始和解释数据的 综合分析为手段作出的田东凹陷剖面图。
区域大剖面, 地震 与少数钻井资料 基本构造格局
中国尚有数百个盆地 处于早期油气 勘探阶段, 遥感及非地震物探数据各有特长, 在这些盆地早期 评价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基于遥感及非地 震物探数据的盆地三级构造单元平面与剖面立体综 合解释模式 , 并以百色盆地为试验区, 阐述了具体解 释步骤和应用效果。
22
1998 年 8 月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PET ROL EU M EXPL ORAT ION A ND DEV EL OPM ENT
Vol. 25 No. 4
运用遥感及非地震物探数据 划分盆地三级构造单元
谢青云 方 杰 王 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究的基础上, 划分三级构造单元 ( 如断陷带、 断阶带

坪桥区长6油藏2019年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效果分析

坪桥区长6油藏2019年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效果分析

坪桥区长6油藏2019年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效果分析坪桥区长6油藏是我国一处重要的油田资源,对于该油藏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2019年,针对长6油藏的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评估其效果和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工艺体系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长6油藏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长6油藏概况长6油藏位于坪桥区,是一处含油气藏,属于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藏类型。

该油藏储层主要为砂岩,有着较好的孔隙和渗透性,是偏厚均贫油藏。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该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有效的开发技术,以提高产能和延长油田的寿命。

二、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油井补孔是指对原有的油井进行重新修复和改造,以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井的寿命。

而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注入液体来破碎储层岩石,增加裂缝面积和连接孔隙的技术。

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是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原有油井进行补孔,并进行压裂处理,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该工艺体系主要包括油井调查评价、补孔设计、压裂工艺、油藏动态监测等环节。

在油井调查评价过程中,需要对目标油井的地质情况、井筒状况、原有油藏开采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补孔和压裂的方案。

在补孔设计环节,需要确定补孔的位置、数量、深度等参数,并进行合理设计。

在压裂工艺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液体注入方式、压力控制方式、裂缝控制方式等,并进行压裂操作。

通过油藏动态监测,对压裂效果和油井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工艺效果。

三、工艺体系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效果通过对长6油藏的几口油井进行了补孔压裂工艺处理,结果显示,经过工艺处理的油井产量明显提高。

部分油井产量提高了30%以上,对于原本产量较低的油井,产量提高的效果尤为显著。

这表明油井补孔压裂工艺体系在提高油井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 采收率提高效果补孔压裂工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提高了长6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补孔和压裂处理,原本较难开采的油藏得到了有效开发,增加了油田的采收量。

广西省百色市矿产资源

广西省百色市矿产资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广西省百色市矿产资源百色市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煤、石油、金、铜、锑等查明资源储量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发现矿床及重要矿点共158 处,达小型规模以上97 处。

目前发现57 种矿产,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31 种,主要矿种资源储量见表2-1。

表2-1百色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一览以金、锑、水晶为主。

在凌云、乐业有小型煤矿。

二、右江河谷矿带包括百色、田阳、田东、平果所辖大部分区域,主要有煤、铝、石油、膨润土等。

百色盆地控制着这些矿产的分布。

在盆地的南侧分布有许多的石灰岩矿床。

三、德保-靖西-那坡矿带包括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所辖区域,主要有铝、铜、硫、铁、锰、重晶石等。

在那坡县的西南部分布有果提等6 个金矿床(矿点)。

百色市矿产资源现状和潜力1、铝土矿百色市铝土矿资源丰富,分布在北纬23°00′-23°40′、东经105°30′- 108°00′范围内,计有那豆、太平、教美、古美、隆华、禄垌和新圩等7 个大型矿床,大邦、登贡、龙合、游昌和八秀等5 个中型矿床,魁圩、陇兰、大禄等3 个小型矿床,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58238.4 万吨,占广西99%,保有57755.8 万吨。

在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中,平果县境内占全市的40%左右;其余分布于田东、田阳、德保、靖西及那坡等五县。

在所探明的资源储量中,目前可以开发利用的堆积型铝土矿有50400.7 万吨,占96%;其中平果县16460.4 万吨;田东、田阳、德保、靖西、那坡五县铝土矿资源储量33940.3 万吨。

百色市铝土矿区除以上一水铝石外,矿床中还含三水铝石,但未作铝的溶出试验,有待今后开展。

注空气技术调研报告

注空气技术调研报告

注空气技术调研目录一、概况 (2)二、注空气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概念和原理 (3)三、注气法[70] (5)四、工艺设计及防爆防腐措施 (10)五、实例及其研究 (12)六、结论与认识 (13)参考文献: (15)多年来,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一直以注水为主,许多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

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的新课题。

注空气开采低渗透轻质油油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空气来源广阔,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气源最丰富、成本最廉价(注入成本0.018美元/m3)。

矿场经验表明,它既可以作为二次采油方式,也可用于三次采油。

一、概况20世纪20年代早期,已开始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试验。

6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在美国)针对注空气提高轻质油油藏采收率,在室内研究、数值模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场注空气驱油配套技术逐渐完善。

从1967年开始,Amoco、Gulf和Chevron 公司在美国先后对埋深1890~3444m、原油密度为0.8300~0.8927g/cm3的水淹轻质油油藏成功地开展了注空气三次采油现场试验,增油效果令人瞩目。

1985年至今,美国先后在Williston盆地MPHU、HC、CC等低渗轻质油油藏进行注空气二次和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获得了独特的经济技术效果。

[67]在国内,1977~1978年胜利油田在胜坨油田开展泡沫驱油试验时采用的就是空气。

1982年大庆油田在小井距北井组萨II7+8层进行了“正韵律油层注水后期注空气矿场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

近几年,随着原油低温氧化理论的成熟,在吐哈、辽河等油田进行了部分试验研究。

到90年代末,该技术引起国内新疆油区和胜利油区等对低渗透油田的关注,并在室内进行了相关的机理研究[68]。

2003年11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斯坦福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签署了辽河油田低渗透油田注空气开采可行性研究6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4年9月吐哈油田注空气可行性研究成果通过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112(2006)02-0113-04广西百色盆地油气系统王连进1,吴冲龙1,李绍虎1,毛小平2,李 星1(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广西百色盆地是在海相中三叠统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陆相断陷盆地。

对盆地油气系统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用 四图一表 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存在那读组和百岗组2套烃源岩,有较好的储集层和3套盖层以及较厚的上覆岩层,生储盖组合良好,但盆地成型后的构造作用使其保存条件遭到了极大破坏,因此勘探实践揭示的油气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关键词:那读组;百岗组;油气系统;百色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1 地质概况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色、田阳、田东县境内,东经106!24∀~107!21∀、北纬23!28∀~23!55∀之间,大致呈NWW #SEE 走向,沿右江狭长分布(图1)。

盆地长109km,宽7~9km,面积约830km 2,是一第三纪内陆断陷盆地,构造上为北陡南缓且被断裂复杂化了的不对称向斜。

自古新世以来,百色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和萎缩3个发育阶段,先后沉积了六吜组(E 1l )、洞均组(E 2d )、那读组(E 2n )、百岗组(E 3b )、伏平组(N 1f )、建都岭组(N 1j )、长蛇岭组(N 2ch )等地层。

其中那读组、百岗组为盆地内最重要的含油气地层单元,尤其那读组是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广、厚度最大和层位最稳定的烃源岩发育层位。

该地层单元是右江断裂带左行走滑拉分和基底断陷沉降最活跃时期图1 百色盆地地理位置Fig.1 L ocatio n o f the Baise Basin沉积的,因而岩性、岩相和厚度在全盆范围内变化极大[1]。

2 油气系统基本要素2.1 烃源岩百色盆地烃源岩主要是断陷期沉积的那读组三段、二段和一段泥岩以及拗陷早期沉积的百岗组下部泥岩[2],其中那读组泥岩是最为有利的烃源岩。

2.1.1 烃源岩形成的地质条件那读组泥岩主要形成于断陷发育期,在东部田东坳陷以褐灰色、灰褐色泥岩为主,呈厚层状分布,局部夹砂岩和粉砂岩,属深湖#半深湖#浅湖相沉积;在西部莲塘坳陷以砂、泥岩互层和三角洲#泛滥平原相为主。

那三段沉积中心位于西部莲塘坳陷,钻井揭示最大厚度351m 。

那二段和那一段沉积中心迁移至东部田东坳陷,钻井揭示最大厚度分别为600.5,517m 。

百岗组形成于盆地拗陷早期,是一套以砂泥岩和煤互层为主的地层,仅在早期坳陷中部发育半深湖、浅湖相,沉积了以暗色泥岩为主的地层。

沉积中心位于东部田东坳陷,钻井揭示最大厚度为124.5m 。

古生物组成研究表明,那读组烃源岩古生物丰富,有机质来源充足,为最有利的烃源岩;百岗组地层中以陆源植物为主,也有一定的水生生物发育,有机质来源较之那读组略差。

2.1.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前人[2~4]研究成果表明:东部田东坳陷那读组烃源岩以∃1型为主。

西部莲塘坳陷那三段以∃1型收稿日期:2005-06-06;修订日期:2006-01-28。

作者简介:王连进(1975#),男(汉族),甘肃静宁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和研究。

第28卷第2期2006年4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Vo l.28,N o.2Apr.,2006为主,江泽至冻帮以南为%型;那二段主要为∃1型,其次为%型和∃2型。

百岗组多为∃2型和%型。

就有机质丰度而言,总体上那读组烃源岩属于好的烃源岩,而百岗组较差。

那读组烃源岩分布也呈现出东部丰度高、西部丰度较低的特点。

2.1.3 有机质热演化黄绍甫等[2]认为:那读组生油岩可以划分为未成熟(埋深<1800m,相应地温<84.2&)、低成熟(埋深1800~2120m,地温95.1&)和成熟(埋深>2120m,地温>95.1&)3个阶段。

其中未成熟阶段有机质演化是以大量脱氧而相对富氢为特征的,是有机质成烃的准备阶段。

低成熟阶段以干酪根降解成烃为主,而脱氧作用结束。

这一阶段氢指数从200mg/g增加至500mg/g,而氧指数则从100mg/g下降至50m g/g。

成熟阶段的演化特征表现在各参数值迅速增大并稳定在成熟范围内,该深度以下的生油岩特征接近成熟的原油。

同时,各项地化分析资料也表明,百岗组生油岩热演化程度较低,尚未达到腐殖型有机质成烃所需的热力条件。

百岗组大部分暗色泥岩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只有埋深较大的田东坳陷可能存在局部进入低熟阶段的暗色泥岩。

2.2 储集岩2.2.1 岩石学特征那读组和百岗组的储层都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那读组砂岩主要在盆地边部发育,仑圩#子寅地区石英含量一般仅50%左右,长石15%~ 18%,岩屑10%。

百岗组砂岩石英含量一般为82%~95%,长石仅3%~8%,岩屑4%~11%。

砂岩颗粒分选一般较好,次圆#次棱角,胶结物以泥、钙质为主,普遍含少量硅质,百岗组底部硅质含量最高可达2%~7%。

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田东坳陷上法地区。

岩石类型主要为纯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过渡类和不纯灰岩类。

2.2.2 储集层孔隙类型百色盆地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1)次生粒间溶孔,物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分选好、基质含量低的那读组砂岩与粉砂岩中;2)溶解微缝,仅次于次生粒间孔,主要出现在分选差但基质含量低的砂岩中,微缝常成组出现且沟通溶孔;3)原生粒间孔,分布在分选好、杂基少的砂岩中,有的石英次生加大造成原生孔隙缩小;4)晶间孔,发育于杂基或钙质胶结物含量高的储层中。

碳酸盐岩储集类型有孔隙、裂缝和溶蚀孔洞3大类。

其中裂缝和次生溶蚀孔洞是上法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渗滤通道和储集空间。

2.2.3 储集层综合评价孔隙度>15%、渗透率>50∋10-3 m2的细粒砂岩、细砂岩以及含砾砂岩等在百岗组和那读组地层中广泛发育,是比较好的储集类型。

同时,上法地区潜山中的灰岩孔隙类型也主要以裂缝#孔隙型和缝洞#孔隙型为主,测试点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表明其储集性能也比较好。

2.3 盖层百色盆地存在那读组泥岩、百岗组泥岩和伏平#建都岭组泥岩夹薄层粉砂岩3套盖层。

2.3.1 那读组泥岩盖层那读组是盆地断陷期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的产物。

主要沉积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含粉砂泥岩等。

那读组泥岩在全盆地连续分布,在田东坳陷泥岩所占比例达80%以上,泥岩累计厚度为200~600m;在西部莲塘坳陷泥岩也厚达200 ~300m,它们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很好的区域盖层。

30口井X#衍射样品分析表明,泥岩的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平均值分别为39.5%和33.5%,含少量绿泥石和伊/蒙混层。

2.3.2 百岗组泥岩盖层百岗组沉积期,为滨浅湖、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绿色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煤层。

百岗组泥质岩普遍含砂,泥岩厚度比例为40%以上,主要为坳陷部位,累积厚度150~ 420m,为局部盖层。

百岗组泥岩粘土矿物成分也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次为绿泥石和伊/蒙混层。

2.3.3 伏平#建都岭组泥岩盖层伏平组地层中上部岩性为灰绿色、杂色泥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下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夹煤层,厚300~450m。

建都岭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中上部和底部为浅灰色、黄色中层状、厚层状细砂岩,厚200~800m。

这2组地层仅分布于盆地较深部位,即东部田东坳陷和西部六塘坳陷,泥/地比值高,为优质盖层。

2.3.4 盖层综合评价百色盆地百岗组和那读组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以及盖层突破压力与储层压力之差均>20 M Pa,对油气都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均为(类盖层。

伏平#建都岭组地层是很好的局部盖层。

2.4 上覆岩层上覆岩层主要是一套沉积岩,是指上覆于烃源)114)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第28卷岩的所有岩层。

上覆岩层对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以及圈闭的形成都相当重要。

只有当上覆岩层足够厚时,其下伏烃源岩才能达到成熟并生烃,也才能使沉积盆地内有烃类运移与聚集过程发生。

百色盆地烃源岩为百岗组和那读组,则百岗组以上的地层,即百岗组、伏平组、建都岭组以及长蛇岭组和第四系地层都属于上覆岩层,最大厚度可超过2800m,地质年代为40Ma至今。

从百色部分地区(譬如花茶#憧舍)局部构造要素看,除个别构造部位(百10井墙角、右江林场北断鼻等)埋深较小外,那读组、百岗组大部分地层埋深在220~1300m之间,如果换算成古埋深,应该在1000~2000m之间。

说明百色盆地上覆岩层在局部地区还有一定规模,只不过由于整个盆地地温梯度较低,可能对有机质的演化有一定影响。

2.5 圈闭百色盆地主要有背斜、断鼻、断块、岩性和墙角5类圈闭,通过对其油源、储层、保存、生储盖配套史综合分析后认为,盆地东、西部圈闭条件有明显差异,百岗组和那读组有明显的不同。

盆地西部地区在百岗组沉积初期开始生油,百岗组沉积期末达到排油高峰;东部地区排油高峰出现在建都岭组沉积末期,这时盆地受挤形成了现今的大部分圈闭。

那读组圈闭为自生自储,而百岗组圈闭为下生上储。

因此,圈闭条件总体上东部好过西部,那读组优于百岗组。

3 油气系统3.1 埋藏史图尽管不同研究者[5]对百色盆地烃源岩有机质初始生油的认识存在差异,但都认为相对埋藏更深的那读组较百岗组早进入生油门限。

笔者通过对百20井的单井埋藏史分析,认为该埋藏史基本能够代表百色盆地东部地区田东坳陷的沉积中心发育史。

该埋藏史图表明,那读组烃源岩和百岗组烃源岩都在渐新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之后遭受抬升、剥蚀(图2)。

3.2 油气系统平面图百色盆地已知油气显示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油气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靠近盆地北部边界的地方,田东坳陷上法地区也有比较可观的油气发现。

盆地西部地区基本上属于 贫油区,可能与该地区地层在后期遭受了更强烈的抬升剥蚀有关。

图2 百色盆地百20井埋藏史F ig.2 Buria l histor y o f the W ell Bai20in t he Baise Basin3.3 油气系统剖面图百色盆地油气运移通道主要以断裂为主,其次为侧向运移。

盆地内断裂非常发育,许多断层在盆地形成早期对油气起通道作用,而到后期则起封堵作用。

盆地内油气的生、排、运、聚过程基本上被那塘凸起分隔成2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总体上,盆地东部的油气条件要好于西部(图4)。

3.4 油气系统事件图在讨论了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上覆岩层、圈闭性质等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之后,就可以编制出百色盆地的油气系统事件图(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