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蝗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①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姓名摘要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蝗虫精巢是比较理想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具有易采集、操作简单的优点。
实验中选取蝗虫精巢小管,通过压片法,制作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玻片标本。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同时我们掌握了制片和染色技术。
1.引言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雌、雄配子的结合可在后代细胞中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是生物体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
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异常则可能导致遗传畸变。
蝗虫在生活中常见,容易采集,而且取蝗虫精巢操作简单。
蝗虫的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此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来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盖玻片,载玻片(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3)材料:雄蝗虫的精巢2.2实验过程2.2.1取材夏末秋初在野外田间捕捉的雄性蝗虫,,浸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取出蝗虫,剪去翅膀和后肢,用手术刀沿腹部中线轻轻挑开腹部,取出腹腔中的两个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的黄色组织块或将捉到的雄性蝗虫用剪刀剪去头胸部,然后在腹腔两侧各剪一刀,掀开背板,取出消化道背面的两个精巢。
中国2种短鼻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癞蝗科)

S ud n he Ch o s m a ba t y o t r mo o lC- ndi g Ka y t pe o n r o y fTwo S c e fFi hne e l pe i s o l c rl a
fo C i a( c iod a P mp a ia ) r m hn A r ie : a h gd e d
Ab t a t T e c r mo o l b n ig k r oy e i a v l a l d xt d n i p c e , o a ea d d d c h lg n t sr c : h h o s ma a d n a y tp s au b e i e i e t y s e i s c mp r n e u ep yo e e i C— n o f c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蝗⾍的解剖⼀、实验⽬的实验⼋蝗⾍的解剖⽆脊椎动物学实验⼀、实验⽬的1、通过对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的⼀般特征2、掌握蝗⾍的解剖⽅法⼆、实验材料及⼯具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持放⼤镜,显微镜,盖玻⽚、载波⽚。
三、实验内容1、外部形态观察体被坚硬的外⾻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1)头部复眼单眼⼝器触⾓头顶额颊唇基⼝器各部分:2)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外⾻骼:每⼀胸节都由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组成前胸背板前胸腹板中、后胸腹板中胸侧板后胸侧板附肢-⾜: 3对后⾜为跳跃⾜?翅:2对前翅覆翅3)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骼:背板、腹板、侧膜尾须外⽣殖器:雌性⼀产卵器雄性⼀交配器4)听器5)⽓门10对2、内部解剖★解剖⽅法:⽤⼩剪⼑从⾜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剪⼑沿⾍体背中线偏左剪⾄颈部;再从尾端腹⾯开始,沿腹⾯中线偏左剪⾄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开始,将左侧体壁除去。
剪时注意剪⼑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织⽓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
以⼩剪⼑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外⾻骼去掉,⼩⼼将头部幕⾻剪除。
注意剪⼑不可深⼊,因为容易损坏围⾷道神经。
⼩⼼将⽓管及⼀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全部。
★内部构造:6⼤系统1)消化系统前肠:⼝、⾷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
6个胃盲囊后肠:回肠、结肠、直肠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马⽒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3)循环系统只有⼀条背⾎管,位于围⼼窦内背⾎管4)呼吸系统⽓管—遍布全⾝,细丝状观察:制成临时装⽚,与马⽒管有何区别?5)⽣殖系统雌雄异体6)神经系统链状,⽩⾊腹神经索四、思考题1、通过对蝗⾍的解剖,掌握昆⾍有哪些主要特征?2、蝗⾍的循环系统有哪些特点?与河蚌相⽐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何不同?3、蝗⾍的呼吸系统与其他动物相⽐有什么不同?这与它的⽣活⽅式有什么关系?作业:绘棉蝗的解剖图,⽰内部各器官系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蝗虫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比较动物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精子等。
在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视野中可见,在各个时期的细胞状态中,前期Ⅰ细胞状态大量出现,说明其历时特别长;减数分裂Ⅱ细胞状态较难找到,表明其历时很短。
1.引言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在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后进入分裂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联会现象,经历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最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近,将姊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合子包含了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形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此外,减数分裂还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蝗虫属于昆虫冈,直翅目,蝗科,其雌雄容易鉴别、生殖能力强、精巢减数分裂活跃、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良好材料。
不同蝗虫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不同,但其性别决定均为XX-XO型,本实验所用的蝗虫为2n=23,XO♂。
本实验将蝗虫的精巢保存在carnoyⅠ的固定液中,用改良苯酚品红对细胞核进行染色,通过压片法制作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玻片标本。
2.实验材料2.1试验材料(1)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解剖针、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滤纸、雄蝗虫的精巢管。
蝗虫的染色体组成

蝗虫的染色体组成蝗虫是一种群居性昆虫,生活在草原和干旱地区。
它们以植物为食,特别是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被称为“农业害虫”的代表之一。
但这种昆虫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之一,尤其是关于其染色体组成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生命、探索基因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蝗虫是昆虫门直翅目蝗科的昆虫,其染色体组成是一对性染色体和二十三对体染色体,因此,它们的染色体数目是48。
蝗虫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一样,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不同的是,在蝗虫中,雌性个体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性个体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 染色体。
这就意味着,蝗虫的性别是由其性染色体的不同组合来决定的。
蝗虫的体染色体为自发生染色体,也就是说,在蝗虫个体的体内,每个体细胞都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体染色体是起到基本遗传作用的染色体,它们携带着基因,指导生物个体的发育和功能。
在蝗虫的体染色体中,有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它们被称为核小体染色体。
核小体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小的、球形的染色体结构,其直径只有5-10纳米,但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关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专家曾经发现,核小体染色体和动物的行为和认知功能有一定的联系。
但在蝗虫中,这些核小体染色体的具体功能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蝗虫的基因组已被测序,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蝗虫在基因水平上的组成,但对于具体的基因功能,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在蝗虫中,还存在一些大片的复制序列。
这些序列在蝗虫的亲缘关系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蝗虫的染色体组成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也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的进化和遗传的规律。
总之,蝗虫的染色体组成是一个仍需深入探究和研究的话题。
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遗传的规律,从而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
同时,对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2章 第1节 第3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1节第3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含答案第3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学习目标]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3.实验步骤任务一: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结果分析1.选材(1)宜选择染色体数量少(填“多”或“少”)的生物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染色体数量越多,越不利于进行染色体的计数和形态观察。
(2)宜选用雄性(填“雄性”或“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
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提示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选用雄性生殖器官的原因(1)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雌性动物排卵排出的细胞并非成熟的卵细胞,而是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它先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Ⅱ,因此在卵巢中看不到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1.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B.在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C.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D.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答案B解析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
红拟棒角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槌角蝗科)

红拟棒角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槌角蝗科)许姝娟【摘要】[目的]研究红拟棒角蝗Gomphocerippus rufus(Linnaeus)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方法]采用野外活体处理,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制片;利用BSG法进行C 带显带处理,显微摄影后,测量染色体和C带带纹的相对长度,计算每条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含量.[结果]红拟棒角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1,染色体臂数NF=27.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染色体组式为4L+4M +2S +X.L1、L2、L3属于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的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仅具有着丝粒C带带纹,无其他带型.异染色质在整个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为19.71%.[结论]为槌角蝗科昆虫的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研究提供染色体及其显带方面的基础资料.【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231-233)【关键词】红拟棒角蝗;染色体;C带核型【作者】许姝娟【作者单位】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2;Q969.26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其数目、形态、减数分裂过程的行为状态以及染色体带型特点都具有物种的基本特征,因此,可用于鉴别和区分类群的特征,提示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审查、改进原来的分类系统。
利用染色体组型,有时很容易区分在表现型上难于区别的类型。
染色体的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和随体有无等一般是稳定的,都可以作为分类指标。
通过测定和比较染色体组内C带异染色质分布位置、大小及异染色质总含量等指标可以反映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1]。
近年来应用染色体和核型指标来阐明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路线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已对1 000多种蝗虫进行过染色体研究[2]。
红拟棒角蝗Gomphocerippusrufus(Linnaeus)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idea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拟棒角蝗属GomphocerippusRoberts,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是为害玉米、甘蔗、棉花、豆类等农作物的害虫[3]。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第3课时)(共27张PPT)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以某生物(2N=4)的一个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
卵细胞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一个个体呢?(不考虑互换)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极体 极体 极体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不考虑互换 (1) 一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能产生__2_种精子。 (2) 一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能产生__1_种卵细胞。 (3) 一个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个体,能产生__4_种生殖细胞。 (4) 一个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个体,能产生__8_种生殖细胞。 (5) 一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个体,能产生__2_n 种生殖细胞。
2.假如蛙的15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
受精, 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 ( B )
A. 20 B. 15 C. 10
D. 5
练习与应用
3.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 D ) A. 有丝分裂 B.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土001 .8 .
17 . 3土 0. 03 11 .0士 006 . 0. 86土 0. 06
63 .6士02 .9
37 .8士0.0 2 35 .2士0. 5 1
S y
So f S
X
27 ,9生02 .2
237士 0.7 . 1 17 .0士 0.2 1 66 .9士 0 1 .2
25 .3士0 1 .1 1 .2土01 00 .6
①本文为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
②王平 定 、张培 文为 贵州 师范大 学生物 系9级 学生 . 0
5 期
姚世鸿等: 棉蝗的染色体组型和 C带研究
1 1
I材 料 和 方 法
1 . 1野外采集 本研究所用的棉蝗( 只 a 采自 2 0 ) 贵州罗甸县城附近和贵阳市郊(93 ) 19. 。其形态特征如图版 9 1a早) ( ) , 、b古所示。 ( 1 . 2室内工作 对每只雄性个体腹部注射 5 0 5 川 . %秋水仙素,- 小时后, 0 46 取精巢置于 0 %K 1 . C 溶液中滴 4 渗 1-0 0 2 分钟, 再固定在 3 l : 的乙醇冰醋酸固定液中, 待精巢发白时取精细小管, 用滴片和涂片 等方法制作染色体玻片, 进行常规核型分析, 并将部分玻片在温室下老化后进行分带处理。
三 对常染色体。 染色体形态, 一般呈棒 状。 M组包括M4 M5 M6 M , 五 染色体, , , , M。 对常 , 染 色 体呈棒状。S 组包括S S . 三对点状常染色 X组只有X染色体一条, 9 lS , , u , 体. 棒状。但由 一
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一个有X 一个无 X , .因此, I着丝粒一分 中期I 为二, 两个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时, X的一个是 2 条常染色体十 条X染色体( 有 2 2 见图2; X的一 ) 无
见表 2, )
表 1 棉蝗中期且染色体和 C带数据统计( X士&D)
忿
L i L Z
染色ຫໍສະໝຸດ 体C带带纹
体序号 \、 、 飞
绝对长度(m u ) 相对长度( ) 绝对长度( ) 相对长度 .% 异染色质量 . ( % u m () ’%)
一
染 色 体 类 型
99 . 7士 0.4 2 93 . 5土 0.8 3 842士 0.4 . 1 62 .3士 0. 09 56 . 9士 0.7 1 49 .0士 0.9 1 45 . 3士 0.5 1 43 .4士 0.9 0
c nr mee b n . e u t h tr c rmai i 1 . 土 02 % . e t i58 e to r C a d Th a - mo n o eeo h o t s 9 f n 5 4 .6 T r i s 9:I a b t e h a o . t t wen h e
1 91士 0 1 4. .3
10 士00 .1 .7
0.5士 0.3 9 1
15 .0士00 .7 1 1 .7 . 土00 4
13 . 9士 0. 06 125士 003 . . 145土 0. . 02 17 .0士 001 .
’
1 0 0.7士0.9 4 1 22士0.0 0. 4
t t 1 t t t t t t t t t
1 .5 .0 38 士02 1 .1 .3 26 士02
96 .9士0.0 2
L a
M‘ M, M‘ M, Mg
09 .3士00 .4
08 .4士 003 .
1 .9士03 09 .5
1 4 3.0士0.5 3
84 .6土00 .7 72 士00 .3 .6
66 .8士0.4 0
09 土00 .7 .4
( p r n o Booy Guzo NomaUnvsy Guyn 50 0) De a met ilg, i u r l iei , iag 0 1 t f h t 5
A s at h Ka o ps d b dn C odar rs rs D Ger r ivs gtd h rsl bt c T e r t e a C a ig n rci oe oe e e w e et a . e ut r y y n - h s a a e n i eT e so e te o sme n m e o C odar rs rsa G e: 占) 2 XO= 3 ad y h w d crmoo s b r h n rci oe oe De r2( =2 + h h u f s a e n 2 , te ae n h r
的核 型属 "C 核型 . 1"
关钮词 棉蝗, 染色体组型, C带
K rtp s d b n ig C o da r rss sa Ger a oy e a C a dn o h n rci oe r e De e n - f s o
Ya S i n Wag g o C eg agh n o h g n J yu hn G nzo g ho i n u Z o J n Wag n pn Z ag ie h u g n Di i 1 a g g hn P w n e
C带处理技 术基本按Web 98 S b( 7) G法〔〕 1 的B ’ 进行.即: ” 将老化后的 染色体 玻片在3℃ 0恒 温箱内过夜, %饱和H (H2 用5 a ) O 溶液在5℃恒温水浴锅中 0 处理 51分钟, 洗后, 04I -0 水 在3 0 - C
恒温箱内烤片 1 小时, 再经过 2 S x SC在 6℃条件下处理 6 分钟, 0 0 水洗后, 5 Ge s 染液 用 % i a m (H= .染色、镜检. p 6) 8 选取 1 个合适的分裂相细胞, 0 在相同的放大倍数(.x ) (5 0 下将染色体和镜台测微尺的一格 2 10 ( u 进行显微照相, 1 m) 0 投影放大, 用游标卡尺( 0 2 m) 精度 . m 测算照片上染色体和 C带带纹的相对 0 长度等有关数据( 见表 1 2 剪贴、分析棉蝗的染色体组型与带型( , ) , 见图版 1e 并根据染色体和 , ) , 带纹的相对长度绘制棉蝗核型模式图( 见图1 )
(术 )侧 书 友 毋 长 司 探
染 色体编号 . C带
图 1 棉蝗的核型模式图
图 2棉蝗 中 I X的 期 有 次级精母细胞 分裂相 示 2 条常染色体和 2 X染色体. 2 条
图 3棉蝗中 I X的次级精 母 期 无 细胞分裂相 示只有 2 条常染色体. 2
1 2
遗
传 HE D T S eig 19 RE I A ( i ) 4 B j n 9
te gs ad ot t Geo e te i i zr ta te w s r ta 2:1 Geo . e h lnet s r s i n m ; rt s o t L/S moe n i o n h e n h a o e h h a h n n meT h
C oircirs rs D Ger kroyebl g " . hr ar oe oe e e' aytps o t I d s a s s e n o C"
遗传 HE E IAS eig 1() 1-3 9 R D T ( in) 5: 1 1 4 Bj 6 0 9
棉蝗的染色体组型和 C带研究①
姚世鸿
周
摘 要
王景佑
王定平
江
程光中 张培文②
( 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系, 贵阳 500) 501 本文研究了棉蝗(hnrcir e r e D Ger的染色体组型和 C带.结果表明: C odar o s a e) s o s s e 棉蝗的染
个 则只有2 条常染色 见图3 染色体组中 ( . 士 .u ) 2 体( ) 。 最长 19 0 3m与最短(5士 .u ) 41 1 2 3 0 1m染色休 . 1
之比为5 9 , 大于 2 1 . : 8 1臂比 : 的染色休在染色体组中的比 例为零, 故棉蝗的核型属"C 核型。 1” 2 . 2中期I 染色体行为 在观察统计的 13 0 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 分裂相中, 染色体数目为2( ) 11 X n古 = 1 十 的有 9 个细胞, 9 占观察细胞数的%. 2( ) 11+ l n8 = X等有4 %; 0 个细胞, 观察细胞数的3 %, 占 . 9 平均每个细胞发生近端定位、远端定位和两端定位的双价染色体数分别为 2 7 3 6 6 6 . , 和 . ( 8 . 0 0详
11 .4士0.4 0
1 .3士02 70 .4
2 1 3.8士0.5 2 2 8 4.6士 02 .6 2. 673土 071 . 2 85士 17 4, .3 2 9 3.8士0. 81 2621士 061 . .
11 士00 .3 .3
1.6士 0. 1 05 07 .0士 009 . 05 . 7土 006 . 0. 45土 0. 03 081土0.4 . 0
K y od C o dar rss e, roy e, b n i e w rs h n rci oe rss Ka tp s C a d g s o y - n
棉蝗属丝角蝗科 (el da 斑腿 Od aie 蝗亚科(a n p a 棉蝗属(hnr r)’, p d) Ct t ie a on ) C o a i ‘ 又名大青 d cs ) 蝗, 是一种危害玉米、 水稻、甘蔗、 棉花、豆类等的 农业害虫.国内 分布较广 〔 。贵州主要分 2 〕 布在罗甸、三都、思南、 平塘、关岭、 望漠、 石肝、贵阳等县市 ( 。18年, 芝卿等对棉蝗 3 32 陈 ) 的 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活 史、危害情况 和防治措 施等进行过研究报道. ‘ 幻.近年, 郑哲民 等先后发表了 尖峰肖 S l fngns等 1多种 蝗( oi i f e i 0 蝗虫的 tz a e s) a 核型和C 带带型 ( ) 但棉蝗核型 5 . , 9 和 带型的 研究尚未 见报道。 为此, 研究了 本文 棉蝗的 染色体组型和C带. 告如下: 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