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心活动,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容。
3.理解课文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习写一个小片段。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孩子们,这是我们第三次共同学习吧,通过前两次接触,我发现你们是一群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孩子,这堂课希望我们继续学习愉快!(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这个“监”字读得真准。
知道“监生”吗?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监生的意思?生:书上有注释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举人、王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何许人也。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点资料,请看屏幕:出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一起读。
什么感受?好有钱啊!师:是啊!在古代,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十多两银子,而严监生每天的收入至少都有几百两银子。
即使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他也至少是个亿万富翁。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师:一个这么富有的人,临死前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临死前的严监生》优秀公开课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品中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题引入1、简介《儒林外史》⑴、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著作。
有这样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连写作风格都深受影响。
知道是哪部小说吗?(《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强调“梓”的读音。
)⑵“儒”指的就是——(读书人),那么,许多读书人,则称之为——(“儒林”)。
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读书人。
2、揭示课题⑴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板书:严监生)(强调“监”的读音。
)⑵这严监生姓严,名——?“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也就是花钱买来的。
3、感受“富有”。
⑴他可有钱啦!我们来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指名读。
⑵什么感觉?(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是啊,在那个时代,10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大富翁,大富豪)二、初读,感受“吝啬”1、这么富有,他临死前是怎么过的呢?(板书:临死前)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大声朗读这篇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多读几次。
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让我来考考你:比如,文中称男孩子为,称中医的医生为,又叫,所有的亲戚,叫。
再来考考你: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的,登时:。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懂得用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拗口的词语。
三、辐射文本,以写促读——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见轻)你还从哪里看出严监生病得很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严监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严监生公开课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2、角色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严监生。
(生齐读课题,纠正读音“监”应读四声)监生是人名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出示注释)2、通过课题下的蓝色方框了解到哪些信息?(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知道严监生很有钱)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
(幻灯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请生用一个成语概括你现在知道的严监生。
(板书:家财万贯)4、这个家财万贯的人在临死前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揭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
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子吗(学生说完,画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临死前的严监生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一、引读导语,初识文本1.师:同学们真棒!一个动作能体会出这么多不同的意思。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仔仔细细地体会作家吴敬梓是如何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
(板书课题)2、师:谁来读课题?(指名读,正音“监”jiàn。
)再齐读。
理解“监生”: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3、师:对于严监生,你们有什么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导语。
师:谁来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1)《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课件出示:《儒林外史》、吴敬梓)(2)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补充: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4、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自己好好读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结合注释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2、生字学习这是一篇古白话问,它跟我们现在的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一样,课件出示:诸亲六眷(juàn)哥子(zǐ)两茎(jīng)灯草挑(tiǎo)掉已后、那里、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注重读音,同时加以理解(思考:此处可否由学生交流,而不是由教师出示)3、初读检查4、交流教学:[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严监生病得有多重?出示:上句(2)读读这句话,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3)出示课文插图:看看此时的严监生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出示“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2.临死前的严监生》优质课公开课

lìn sè 吝啬 鬼
两 个 指 头
诸亲六眷的猜测 ———— 严监生的反应 ~~~~~~~~
诸亲六眷 猜测的内容 大侄子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二侄子
奶妈
两位舅爷
赵氏
两茎灯草
严监生的表现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 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 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 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绝望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 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安心地想 :__________________后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奄奄一息 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 无药可救 病入膏肓 命悬一线 气若游丝 行将就木
(1)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 回头。
(2)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 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 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 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 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 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 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 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 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着急
生气
头的动作:
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点一点 头
手指的动作:
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 把手垂下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课件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 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了咬牙,伸手抓来一块毛巾,擦擦汗,又随 便扔了回去。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 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 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 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 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 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 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 目 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
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 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 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细节描写
1.有个小硬币落在地上。 2.我在听课。
要求:任选一句,将动作说具体, 并说说 增补了哪些内容?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 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摇头。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 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 摇奶头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 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也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 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临死前的严监生
平江县城北学校 杨玲
自主学习 我最棒
1、我会读词语:严监生 郎中 挑掉 不相干 一声不倒一声 一茎灯草 诸亲六眷 侄子
2、我会借助注释和字典、联系上下文、分解词语来理解词语: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

2021/10/10
6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 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 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 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 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 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 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 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 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2、故事情节有悬念。
3、语言精炼,文言文与 白话文并用。
2021/10/10
3
阅读提示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 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 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 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 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 一个很有钱的人。
2021/10/10
4
2021/10/10
2021/10/10
7
主人公严监生的背景:
《儒林外史》中的一段 话:“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 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 群,牛马成行。”
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
的,也就是花钱买来的。
2021/10/10
8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 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 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 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 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 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 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20我21/10如/10 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11
想想作者笔下的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
作者详细地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让人们
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2021/10/10
12
严监生临死前倔强地伸着两个指头, 不是因为 _两__个__亲_人___,不是因为_两__笔_银__子_, 不是因为_两__位__舅_爷___,而是因为_两__茎_灯__草__ 。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语文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语文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监、煎、渐”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严监生,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3.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变化。
4.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2)小组讨论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变化。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严监生及其家人。
(2)表演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体验角色情感。
(2)反思严监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严监生的人物简介。
2.以“假如我是严监生”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
优点:1.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3.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严监生的心理变化。
不足:2.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不够自然,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时间分配,确保各个环节的充分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两银子,
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 钱过北斗,米烂陈仓,
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此时,你想 对严监生说些什 么?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 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猜测的人物 大侄子 二侄子 奶妈
猜测的内容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猜测的结果 猜错了 猜错了 猜错了
赵氏
两茎灯草
猜对了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 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 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儒林外史》第五、六回节选:郎中 医家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挑掉一茎
哥子
两茎灯草
揩揩眼泪
文中称男孩子为 哥子 ,称中医的医生
为 医家 ,又叫 郎中 ,所有的亲戚
叫 诸亲六眷 。
两 个 指 头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 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 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猜测的人物
猜测的内容
猜测的结果
猜测的人物 大侄子
猜测的内容 两个亲人
猜测的结果 猜错了
猜测的人物 大侄子 二侄子
猜测的内容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猜测的结果 猜错了 猜错了
猜测的人物 大侄子 二侄子 奶妈
猜测的内容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猜测的结果 猜错了 猜错了 猜错了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就摇了摇头。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 他又摇了摇头。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 他还是摇了摇头。 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 动。
泼留希金 《 死魂灵》果戈里
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写一 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吧。
王
冕
课后作业: 1、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写你最 熟悉的一个人。 2、推荐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猜一猜:
1、这么一个吝啬的人 ,当他的大老婆王氏 得了重病时,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
2、大老婆王氏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 事吗? 3、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 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 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 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 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
阿巴贡 《悭吝人》莫里哀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临死前的严监生
襄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王琰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 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 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 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 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下面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他临死前的 情形。
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 准确,结合注释把课文读通。想一 想:课文讲了严监生临死前的什么 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