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第二幼儿园3-6岁幼儿龋齿情况调查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
龋齿是儿童牙齿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幼儿龋齿是指出生至6岁的儿童期间,牙齿上出现的龋洞和脱钙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约有49%的儿童幼儿期间患有龋齿。
在中国,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已成为牙齿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
幼儿龋齿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患病率高。
幼儿期是儿童牙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患龋齿的高发期。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儿童0-5岁龋齿患病率高达70%-8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90%,其中乡村地区的患病率更高。
发病早,病程长。
幼儿患龋齿的年龄普遍较小,常在出生后不久即开始出现。
而且,由于幼儿对牙齿刷洗的难度较大,容易造成牙齿的积水,导致脱钙和溃疡。
幼儿时期患龋齿容易导致持续性的龋齿问题,病程长,治疗困难,容易造成牙齿的严重损伤。
饮食结构与习惯有关。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幼儿龋齿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糖类摄入增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的传递,都使得儿童牙齿更容易发生龋齿。
牙齿健康教育程度有限。
幼儿的牙齿健康主要由家庭和学校负责,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存在认识不足,忽视了儿童的牙齿保健。
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无法全面普及相关知识。
幼儿龋齿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患病率高、发病早、病程长、饮食结构与习惯有关以及牙齿健康教育程度有限。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和解决幼儿龋齿问题,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3~6岁儿童龋齿情况调查相关因素论文

3~6岁儿童龋齿情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与生长发育和其他疾病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查体与就诊1532名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龋齿与贫血、视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调查的1532名儿童中,患龋人数278名,龋患率1815%。
贫血、视力低下的儿童龋患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龋齿检查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并具有一定资质的牙科医生在自然光线下对儿童进行口腔视诊和探诊,按照国家判定龋齿的标准,凡牙表面或窝沟有色、形、质改变者即为龋齿(龋洞、龋失、龋补均计为龋齿)2]一培训,记录各检测数据。
数据录入完成后抽取10%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
贫血诊断以血红蛋白为指标,参考who及我国营养性贫血诊断依据,儿童血红蛋白﹤110 g/l即为贫血。
视力的检测方法使用图形视力表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测。
3岁儿童视力<48,4岁儿童视力<49,5岁儿童视力<50即为视力低下3]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贫血与儿童患龋的关系被调查的就诊儿童中,贫血患儿共665名,其中患龋人数209名,龋患率3143%;非贫血患儿共867名,其中患龋人数69名,龋患率796%。
两组龋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显著高于非贫血组。
具体见表1。
3 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甜食在儿童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许多家长溺爱孩子,缺乏对儿童早期良好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导致龋齿在儿童中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4]儿童龋病病因与成人龋病类似,但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牙齿的结构随年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在3~12岁期间乳恒牙出现替换,因此,儿童龋病有其自身的特点。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幼儿龋齿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重要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幼儿因牙齿问题而就医。
幼儿期是牙齿发育的重要阶段,牙齿健康与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深入了解幼儿龋齿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幼儿龋齿,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龋齿发病率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的丰富多样化,幼儿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品日益丰富,这种食品便于损害牙齿,尤其是儿童常食含糖食品,促使龋齿的发生率大大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队龋齿的发病率一直较高,而在发达国家,由于有关部门对幼儿龋齿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管理与教育,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幼儿龋齿的发病率。
在我国,减少幼儿龋齿的发病率,亟待政府、家长和园所的共同努力。
2. 龋齿防治意识淡薄当前,家长和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龋齿的防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对营养的重要性和牙齿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幼儿的口腔卫生疏忽大意,缺乏定期的口腔健康宣教以及牙齿保健知识。
导致了幼儿牙齿问题的严重化和龋齿发病率的不断攀升。
所以,家长和园所应当认真对待幼儿的口腔卫生问题,加强牙齿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幼儿的龋齿防治意识。
3. 牙齿保健水平不高幼儿牙齿保健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病变的发生迅速等特点。
幼儿的牙齿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但是当前许多家长和园所对于幼儿的牙齿保健水平并不高,缺乏科学的牙齿护理知识和技能,加之对幼儿的牙齿健康问题容易忽视和疏忽,给幼儿的牙齿健康带来隐患。
4. 牙齿保健环境不佳部分幼儿园的牙齿保健环境并不佳。
比如幼儿园的饮用水不够干净、不新鲜等,卫生条件也较差,这些都给幼儿的牙齿健康埋下了隐患。
幼儿龋齿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发病率高、防治意识淡薄、保健水平不高、保健环境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
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幼儿牙齿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幼儿的牙齿健康意识,杜绝幼儿龋齿问题的发生。
二、预防幼儿龋齿的措施1. 加强幼儿牙齿保健宣传和教育针对幼儿牙齿健康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牙齿健康知识讲座、编写牙齿健康手册、举办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幼儿龋齿的危害、预防幼儿龋齿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牙齿保健意识。
幼儿园龋病调查问卷总结

幼儿园龋病调查问卷总结近期,我们针对幼儿园学生的龋病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我们对龋病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卫生习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了幼儿园学生的龋病发生率。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30%的学生患有龋病。
这表明龋病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健康问题。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患龋病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有多个龋洞,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进食和语言能力。
这个结果引起了我们对龋病预防工作的更高度关注。
其次,我们探索了影响龋病发生率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与龋病发生率较高的学生相比,龋病发生率较低的学生更多地采取了口腔卫生保健措施。
例如,他们更经常刷牙,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并且注意饮食习惯,减少了糖分和酸性饮料的摄入量。
此外,家庭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意识也对幼儿的龋病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这些发现提醒了我们,教育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关于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和习惯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调查了幼儿园学生的卫生习惯。
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腔卫生方面存在不良习惯。
例如,他们不愿刷牙,或者只是表面性地刷牙,没有重视清洁牙缝和舌苔。
此外,一些学生在进食后不及时漱口,或者喜欢食用高糖和高酸性的食物和饮料。
这些不良习惯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幼儿园教师加强对学生口腔卫生的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园龋病调查问卷的总结显示,龋病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卫生意识。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幼儿园学生口腔卫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幼儿园龋病的发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幼儿园龋病调查问卷模板

幼儿园龋病调查问卷模板
龋病是幼儿园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儿童的龋病情况,我们特制定了以下调查问卷,请家长们认真填写。
一、个人基本信息
1. 宝宝的姓名:
2. 宝宝的性别:
3. 宝宝的年龄:
4. 宝宝所在的班级:
二、牙齿健康习惯
1. 您是否教导宝宝每天刷牙?
2. 宝宝每天刷牙的次数是多少?
3. 宝宝是否使用牙线或缝隙刷进行清洁?
4. 您是否给宝宝进行定期口腔检查?
5. 宝宝是否有使用含氟牙膏?
三、饮食习惯
1. 宝宝每天摄入的糖类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的量大约是多少?
2. 宝宝是否有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如果汁、碳酸饮料等)?
3. 宝宝是否有吃过粘性糖果或果冻?
4. 宝宝是否有经常吃零食?
5. 宝宝是否有经常进食高淀粉食物(如面包、米饭等)?
四、家庭龋病史
1. 家长的牙齿是否有龋病史?
2. 家长是否每天刷牙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 家庭是否有饮用含糖饮料的习惯?
4. 家庭成员是否有共用餐具的情况发生?
五、其他问题
1. 宝宝是否有吃到过较硬或较烫的食物?
2. 宝宝是否有经常吃糖片或含糖口香糖?
3. 宝宝是否有经常咬指甲或其他物品的习惯?
4. 宝宝是否有经常使用含糖的药品?
请您在填写问卷时如实回答,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儿童的龋病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儿童龋齿病例报告范文

儿童龋齿病例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龋齿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儿童的口腔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于某幼儿园龋齿病例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了解龋齿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防治措施,以提供参考。
二、病例调查情况在某市一所幼儿园进行的调查中,选取了30名3-5岁幼儿作为调查对象。
他们中的15名幼儿检查出有不同程度的龋齿,占总样本的50%。
1. 幼儿信息调查发现,龋齿主要集中在男孩,占样本总数的80%。
幼儿的年龄在3-4岁之间的发病率较高,占样本总数的60%。
2. 龋齿程度龋齿的程度经过口腔检查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调查结果显示,轻度龋齿占样本总数的40%,中度龋齿占样本总数的35%,重度龋齿占样本总数的25%。
3. 成因分析通过家长问卷和口腔检查,发现食品中含糖量过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龋齿的主要成因。
家长们普遍反映,幼儿饮食中糖的摄入量过高,如巧克力、糖果等。
另外,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口腔卫生习惯关注不够,不注重刷牙等日常护理。
三、龋齿特点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的分析,总结出以下龋齿的特点:1. 位于乳牙咬合面及窝沟。
乳牙咬合面和窝沟是典型的龋齿发生部位,样本中70%的龋齿发生在这些位置。
这是因为咬合面和窝沟是牙齿上细小、深沟壑,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容易滋生细菌。
2. 龋齿颜色变异。
龋齿的颜色从黑色逐渐向棕色、黄色转变是常见的特点,颜色的变异程度与龋齿程度呈正相关。
3. 伴有龋龈炎。
龋齿周围常有龋龈炎的症状,如牙龈发红、肿胀,甚至有出血现象。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以下预防和治疗龋齿的措施:1. 增加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和幼儿对口腔卫生的认识,加强对儿童牙齿健康的重视。
教育家长减少糖类食品摄入,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 优化饮食结构幼儿饮食中应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饮食。
鼓励家长给幼儿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浅谈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的追踪调查及预防对策

浅谈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的追踪调查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病的追踪调查及预防对策方法:2015年 8月,对新入我园3岁儿童共计 120人,至2018年6月三年连续龋齿追踪调查【关键词】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的追踪调查;预防龋齿对策龋齿为 3岁-- 6岁儿童的常见性口腔疾病[1]。
该病发生率较高。
根据2005年统计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5岁儿童的该病患病率约为 66%。
该病对儿童的危害比较大。
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咀嚼及消化。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错颌畸形。
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探讨对于儿童性龋齿病的预防措施[2]。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 3--6岁儿童龋齿的追踪调查以及预防龋齿的对策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将 2015年 8月时,我园新入园3岁儿童共计 120人。
其中男童 64人,龋齿10人,男童患龋齿率15%;女童 56人,龋齿8人,女童患龋齿率14%,患龋齿率为15%。
2. 追踪方法按照龋齿的标准检查方法及流程。
给新入园3岁儿童依次进行口腔检查。
同时记录其龋齿情况。
之后,给儿童家长发放“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
主要有:使用模型为儿童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逐一进行指导。
要求儿童们早、晚于家中刷牙。
中餐之后于幼儿园内刷牙。
使用含氟的牙膏。
给儿童和家长积极安排关于口腔健康的知识讲座。
同时给予有关的科普材料读物。
要求家长带儿童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
做好龋齿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对于第一恒磨牙在萌出时要及时实施窝沟封闭。
要求家长控制儿童食用糖分高,容易造成粘贴牙面的食物。
睡前进行刷牙不再进食。
3. 2016年6月,我园对2015年8月入园的120名儿童追踪检查,其中男童 64人,龋齿29人,男童患龋齿率45%;女童 56人,龋齿20人,女童患龋齿率36%,患龋齿率上升为41%。
儿童龋齿状况及问卷结果。
3岁儿童参与检查的数目共 120人。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幼儿期是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但是幼儿普遍存在着龋齿现象,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据统计,我国3-5岁儿童患龋齿率高达81.3%,龋齿是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首先,幼儿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好,不懂得刷牙和口腔清洁的重要性,或者不愿意刷牙,也不被父母怎么样。
因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没有及时清除,容易造成龋齿。
其次,很多幼儿喜欢吃甜食、饮料,容易导致龋齿。
糖在牙齿周围滋生菌类,细菌分解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洞,咬合力加大之后,龋洞继续扩大。
甜食的长期食用会对幼儿的口腔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另外,某些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幼儿的龋齿问题,光顾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牙齿的健康也被忽略掉了。
在幼儿牙齿缺陷出现时,家长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及时预约牙医进行治疗。
否则,牙齿龋蚀不但会导致孩子的口腔健康受影响,影响下颌骨生长,而且还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饮食和发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为了预防和治疗幼儿龋齿,需要家长们和幼儿园协力配合。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育和指导孩子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2、每天早晚帮助幼儿刷牙,也可以在刷牙时让孩子观察自己口腔内的情况。
3、少吃高糖含量食物,儘量选择健康食品。
4、及时发现龋齿问题,及时预约儿童牙医,并配合提供辅助治疗,比如预约口腔检查,修复龋洞,将龋齿引起的毛病消除,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
幼儿园也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健康宣传:1、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2、关注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提示和建议。
3、在食堂推广健康饮食,控制糖分的摄入,预防龋齿。
4、与家长建立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
总之,幼儿龋齿的现状依然较为严重,相关的防治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幼儿对于正常的牙齿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同样为了幼儿的健康,需要对幼儿龋齿进行重视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匀市第二幼儿园3-6岁幼儿龋齿情况调查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龋
齿的发病率日见增高,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的疾病负担,所以儿童口腔健康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我所对本辖区第二幼儿园535名3~6岁幼儿口腔龋齿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和讨论,积极开展幼儿口腔健康教育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其报告如下:
1.对象
选取我区幼托所都匀市第二幼儿园3~6岁学期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265名,女童270名,共535名
2.方法
采用室内自然光线,照明,口腔直视的检查方法,辅以问诊,全部检查由我所儿保科医生进行。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3.1 不同年龄患龋儿的分布(表1)
表1 2014年各年龄组患龋情况
男女龋龄发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6岁患龋率为40.93%,其中男女儿童患龋率无显著差异(P>
0.05);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尤以5~6岁更为明显,患龋率为43.55%。
4.1 龋齿的病因分析
龋齿发生的主要过程是由变形链球菌、某些乳杆菌和放射菌属在口腔中遇到糖,使糖发酵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细菌-口腔环境(食物和唾液)-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
4.1.1 致龋的细菌
是龋齿形成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4.1.2 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
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食物,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诱发龋齿。
4.1.3 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
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
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
4.1.4 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
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
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5 预防对策
5.1 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正确刷牙
应教育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
最有实效的洁牙方法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应特
别注意晚上刷牙后,临睡前不能再进食。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和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竖
向刷牙法“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咬合面上来回刷”,即顺着
牙齿的生长方向上下刷洗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此外,应注意牙刷的选择应选用与年龄相符合
的儿童保健牙刷,不宜选用成人牙刷。
5.2 注意饮食平衡,保证充足的营养
多食用粗糙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使饮食多样化,可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促使牙齿和牙槽骨、面颌的均衡发育。
5.3 定期检查口腔,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作口腔保健检查。
一般半年一次,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
通过各种
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
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
5.4 积极开展防龋卫生宣教
在家长—托幼机构—学校—儿童中大力开展防龋健康教育,对保证防龋工作有效进行具
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组织防龋知识讲座,发放资料、画册等科普读物,广播、电视、网络
教学,开展健康咨询、牙科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总之,龋齿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复杂的因素,只靠某种单一的预防方法是不
能完全预防新龋发生的。
因此,应做好综合预防。
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结合,既要防止新龋
发生,又要对已发生的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1995年中国学生龋患流行病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公共卫生,1995,15(2).
[2] 卜丽娟,许靖.乳牙患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9):93-94.
[3] 刘忠岐,侯铁舟,阮建平,等.陕西省6岁和12岁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西安医科
大学学报,19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