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7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点剖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7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备考策略

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7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备考策略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备考策略
主标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副标题: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备考策略
1.研究最近几年高考真题,掌握本知识点的命题形式,进而预测其命题趋势。

研究和训练高考真题,可以掌握本知识点的命题形式,结合考点和考题,复习相关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地备考。

2.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3.针对考点,精选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自主命制试题,扎实训练。

考点、真题、模拟题一遍过,整理错题本,便于复习备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12/11/2021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CO2 排放量/GDP,“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表明甲省 CO2 排放量大或 GDP 小。“发展旅游 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业是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
12/11/2021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解题秘笈
思路
分析某地(mǒu dì)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具体内容
地理 背景
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xíngchéng)与特征、人类活 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优势 条件
从区域自然环境(zì rán huán jìnɡ)、资源条件,交通、科技、 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12/11/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答案:观点 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 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 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观点 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 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 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 问题。
2.从图中获取信息
12/11/2021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关键点拨] (1)关键是理解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含义,以及了解山 西省情(能源基地、经济较落后)。 (2)关键是理解可持续发展三个内涵的具体表现,以及了解旅 游业是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2/11/2021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地区、国家之间不能转移污染严重的物质, 不能使生态破坏跨国蔓延,各个国家、地 区、个人及整个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应有助 于环保并不对其他人和地区的环境权利造 成破坏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7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易错点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7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易错点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易错点
主标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副标题: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易错点: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不清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不清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解不清
①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 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 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点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

内涵 公平性持续发展(基础) 持续性持续发展(条件) 共同性持续发展(目的)。

高考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高考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可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反思归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观念含义发展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公平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应享有平等的地位可持续发展的三条原则之间是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侧重的是义务。

在实际解题时,最常见的是侧重分析某一条原则或观念,注意体会和提取所给材料包含的信息。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

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

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题组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013·江苏地理)《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讲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法发展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讲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法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内容:
知识结构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举例:特1 三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空洞(3)酸雨 特2 海洋环境问题具体—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旅游环境问题具体—选三
特3 城市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新的生态文明 善待自然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三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也含途径 -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 史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关心个人、关心人类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三、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微信号wegzdl
收录于话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分布
1、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共同性原则
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3、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二、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公平性原则
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7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7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样题
读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完成1—2题。
1.该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农作物品种丰富,价格低廉
③优化施肥结构,保护土地④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此农业模式最可能位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山东丘陵B.塔里木盆地
C.三江平原D.四川盆地
【答案】1.C 2.D
专题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纲原文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
年份
题型、分值
考查角度
难度
命题预测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选择,4分
非选择,12分
第3题以珠三角基塘农业切入,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37题(3)(4)以河套平原示意图切入,考查内蒙古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中等
2017年高考可能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等;以循环经济产业园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循环经济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及影响等。试题信息多以坐标图、区域图和文字材料等呈现,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可能出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三)
(三)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 自然资源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工业的表现形式--清洁生产
① 包括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产品。

②清洁生产将污染防治上溯到源头并拓展到生产全过程。

(2)农业的表现形式——生态农业
4.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建立可持续发展世界观
(3)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4)具体行动:选购带环保标志的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点剖析
主标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副标题: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很少出现的综合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以及三个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材料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5年豫东、豫北十校联考考查“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益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015年天津卷第9题考查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什么措施措施。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①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 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 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内涵 公平性持续发展(基础)
持续性持续发展(条件) 共同性持续发展(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