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卷】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答案
厦门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解析

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晏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病者的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
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
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2019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一模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高考模拟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18年8月,荷兰建造了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 1.5 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
“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
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 LED 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
据此回答 1~3 题。
1. 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A.宽阔的较深水域B.先进的技术水平C.充足的光照条件D.便捷的交通运输2. 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首要目的是A.节省劳动力B.促进生态循环C.缓解土地紧缺D.应对全球变暖3. 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生产的突出优势是A.投入成本更低B.受季节变化较小C.产品质量更优D.对环境没有污染迪拜世博会以“沟通思想,创造未来”为主题,将于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4月10日在阿联酋的迪拜(位置如下图)举行,其目标之一是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至少占展馆能源使用总量的一半。
据此完成4~6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卷(有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晏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答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1.A。
以偏概全。
“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错。
由原文第一段:“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可知:被“长期继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保留”的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仍有一些落后而被淘汰的文化,“传统文化”并非“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2.C。
曲解文意。
“论述了中华文化血脉从来没有中断过”有误。
文章阐述的是“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不是要论述“泱决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D。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尤其是首尾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A 项“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
由此可知理解有误。
B 不合逻辑,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第四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说法错误。
应表述为“从中可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C 项强加条件关系,误用“只有……才能……”,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应是“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可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4.B。
B 项从图表中看,各国专利申请数与最终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很大。
其中韩国为55%、日本为70%、德国为42%、美国为49%、英国为39%、中国为27%、土耳其为23%,从数据波动幅度来看,差别较大,因此 B 项错误。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晏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2024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B.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C.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D.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虎据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qì)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báo )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促.(cù)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家庭抓起,从家训做起,促进家风形成,夯.(hāng)实文明基础。
C.只是瀑布太宽、峡谷太深,无论多么强的光,落到那崩.(bēng )落的雪原般的千万年不曾停息的层层水花上,那巨大的无底深谷中,全显得黯.(àn )淡微弱,使得整个峡谷更添了些神秘莫测、捉摸不定的色彩。
D.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美人时,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 kuò)、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yūn)、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开工建设的成昆铁路,所穿越的深谷峻岭被多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所罕见。
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晏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家整天嘴上在说“美文美文”,可是多数人并不知道美文是怎么回事,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美文”就是“美的文章”,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镌》发表一篇名为《美文》的500字短文,首次提出“美文”的概念,这几乎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如果仔细阅读周作人的《美文》一文,就会发现,他的本意是说“美文”不是中国“古文”的专利,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很多人都在写美文,短文最后一句“我希望大家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岂不好么?”,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倡导大家用白话文写美文。
1922年,胡适也认为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的成功可以彻底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鲁迅还将美文称作“小品文”,并写了著名的《小品文的危机》。
鲁迅写此文的目的,还是在讨论“美文”(或者说“小品文”)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才不会有危机。
也正是在该文中,鲁迅首次提出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投枪和匕首”的概念:“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这是鲁迅和林语堂、周作人等的分歧,鲁迅要用美文战斗,而周作人等要用小品文“闲适”,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也是周氏兄弟的人生一大分歧。
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美文就是“抒情散文”。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董健等认为:“就散文文体的‘狭义’概念来说,它主要指‘抒情散文’,接近‘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所提出的‘美文’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1.A。
【解析】以偏概全。
“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错。
由原文第一段:“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可知:被“长期继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保留”的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仍有一些落后而被淘汰的文化,“传统文化”并非“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2.C。
【解析】曲解文意。
“论述了中华文化血脉从来没有中断过”有误。
文章阐述的是“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不是要论述“泱决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D。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尤其是首尾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A 项“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
由此可知理解有误。
B 不合逻辑,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第四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说法错误。
应表述为“从中可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C 项强加条件关系,误用“只有……才能……”,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应是“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可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4.B。
【解析】B 项从图表中看,各国专利申请数与最终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很大。
其中韩国为 55%、日本为 70%、德国为 42%、美国为 49%、英国为 39%、中国为 27%、土耳其为 23%,从数据波动幅度来看,差别较大,因此 B 项错误。
A 项,根据图表,中国百万人申请专利数大约分别为韩国的 10.2%,日本的10.8%,美国的 27.8%,从数据可知,该项正确。
C 项根据材料二中国专利申请总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源于我国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该项推断正确。
D 项根据图表可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但已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5.C。
【解析】C 项。
来自于材料三,考察新闻的目的和动机,从该新闻的立场来看,《日经亚洲评论》通过对中国专利情况的分析,是为了引起日本国内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因此 C 项正确。
A 项,“动员广大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有误,根据材料一,应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有利于激发广大发明人专利申请的积极性。
B 项,“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 82%”是 2014 年的事,而中美欧韩四局的系统先后于 2014-2015 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 2016 年上线,可见选项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
D 项“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有误,从材料四“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来看,这是日本媒体的观点,不是中国企业的目的。
6.①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减免专利费用、减少提交材料等方面下功夫。
②出台实施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点行业发展。
③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规范管理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
④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球案卷系统,帮助申请人在审查过程中进行一站式快速查询。
⑤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企业主动申请专利。
(答对一点给2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针对我国专利不断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定位材料,根据信息源进行判定,然后对材料逐一进行分析,材料一第 2 段,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改革、出台专利优先审查措施,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等,还有材料三中提出的国际合作项目便于一站式查询,材料四中提到的政府对专利研发的推动,而带来的专利申请总量增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人生”分析错误,“我”及“我”的书对她的人生之路可能有些影响,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的人生。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
本文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由细瘦弱小到直耸云霄的成长过程,象征着不断发展、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主人公由弱到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时代的迅猛发展的过程相互映衬,烘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形象。
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排钻天杨”,开头、中间、结尾都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从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使全文结构更严谨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那一排钻天杨,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烘托了小冯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
②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③开头、中间、结尾“那一排钻天杨”贯穿全文,结构紧凑。
(6 分。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9.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题目将情境设定为作品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引导学生拟想该情境下选用该作品的理由。
栏目名称为“中国故事”,故事里见中国,需考虑作品中以小见大的选材特征,内容和主题与栏目的一致性。
此外作为报纸栏目,故事的简约凝炼、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编审考量的标准。
参考答案:本文与“中国故事”栏目要求十分契合,理由如下: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小冯的故事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人物和主题符合栏目要求。
②剪裁精当。
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
简洁凝炼,符合报纸栏目的长短要求。
③可信度高。
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连起四十年的时代变迁,通过两个小人物的命运来突显时代精神,对于报纸的受众来说,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
(6 分。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10. 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是,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
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
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
句中,“求人”(意味招募人)的目的是“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因而,“求人”应与后句连接,而与前句断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 AC 两项。
“信然”的“然”字后面一般有停顿,同时与“为盗”结合语意不通,据此分析可排除B 项。
D 项断句正确。
故选D。
11. 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A 项,“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解说错误,隋唐时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宋代时的官户才指官宦人家。
故选A。
12. D【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 项,“他预感获胜无望”分析错误,“吾荷国恩,今是死日”这是一心赴死而非“预感获胜无望”。
故选D。
13.(1)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
(2)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奏,奏报;恒,一直,都。
(2)尔,你们;诚,忠诚;孝,孝顺。
【参考译文】麦铁杖是始兴人。
勇猛而有力气,能一天走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性格狂放不羁而且喜欢喝酒,喜欢结交朋友,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经营产业。
陈朝太建年间,与人聚集在一起做盗贼,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获他献给朝廷,麦铁杖被没收成为官家的奴仆,被安排给皇帝撑伞。
麦铁杖常常在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在夜间到达南徐州,翻城墙入城明火执仗地抢劫。
第二天早晨返回,赶在上朝时间仍旧撑伞。
像这样十多次,被抢财物的人们认出了他,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
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
后来南徐州又多次奏告麦铁杖抢劫,尚书蔡徵说:“这是可以验证的。
”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
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
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
”皇帝爱惜他勇猛敏捷,告诫了一番后便放了他。
陈朝灭亡后,麦铁杖迁居到了清流县。
遇到江东造反,杨素派麦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窥探贼营中的情况,全部侦察清楚后回报。
后来再次前往,被贼兵捉住。
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送给高智慧。
押到庆亭,押送的军士们休息吃饭,可怜他饥饿,解开他的手给他饭吃。
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把他们全部杀尽,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着回去,杨素十分惊奇。
开皇十六年,麦铁杖被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仍然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
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麦铁杖又跟随杨素进攻杨谅,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
升职为柱国。
后来在一次上朝时,考功郎窦威嘲笑他说:“麦是什么姓?”麦铁杖应声答道:“麦和豆(窦)没有不同,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都认为麦铁杖机敏聪慧。
麦铁杖自认为受到深重的皇恩,常怀尽忠报国之心。
在辽东之战时,麦铁杖请求做前锋。
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
我蒙受国恩,今天是为国捐躯的时候。
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等到渡河时,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敌军大批涌来。
麦铁杖跳上岸,与敌人作战,被杀死。
隋炀帝为他痛哭,赎回他的尸体,下诏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14.B。
【解析】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类比,写伏波将军庙宇的昔盛今衰,感叹自己的身世。